《科学管理原理》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2.76 KB
- 文档页数:1
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美国弗雷德里克.泰勒所著,他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把管理的定义真正的确定,并且把它全球化的话,第一个真正认真研究劳动,真正把管理当成一种科学的人,不用质疑一定是弗里德里克·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于1911年出版,标志着一个管理时代的新纪元,给予着我们对于管理的无穷启示,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讲述了如何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要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
更为详细的方法为把具体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再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
最后,把最经济的、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
实现了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最后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工作量,这样更加体现出了公平、公正、公开,使每一个劳动者都可心悦诚服。
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原理”是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的一种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泰勒是第一个对工作进行研究的人,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的人。
他认为,工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甚至每种动作都会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形式,用在同一类工作中的工具也会非常繁多。
只有经过准确、精密、持续的动作、工时和工具研究,找出最佳动作、最短工时和最适当的操作工具,进而将其确定为工作标准,才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的教学,更需要研究,坚持以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导向式教研,加强问题的收集、提炼和整合,集中力量开展研究,并将成果进行转化,才能不断改善教学成效。
但现实中,我们对工作的分析研究实在是太少了,大多工作都是凭经验和惯性开展,不去改善,不敢创新,致使学校发展迟缓,甚至停滞不前。
科学管理原理的精髓,在于突出强调管理要“以科学取代个人经验判断”。
《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911年首次提出的管理理论,他通过对工程管理的实践观察和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原则。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基石之一1.科学化管理原则:泰勒认为,管理应该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应该运用科学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
他提倡通过科学精确的分析和实验,寻求最佳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流程,使得工作效率最大化。
2.工人合作原则:泰勒强调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他认为,工人应该积极参与工作流程的改进和优化,而管理者则应该倾听并采纳工人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充分发挥工人的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3.专业化分工原则:泰勒提倡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小步骤,并将其分配给相应的专业人员。
他认为,只有让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才能确保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4.激励激励原则:泰勒认为,激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使用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激励工人积极工作。
同时,他也提倡给予工人相应的培训和提升机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标准化原则:泰勒主张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和绩效要求,并将其应用于工作流程中。
他认为只有明确的标准,才能评估工作的质量,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对当时的管理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
其指导思想和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服务行业以及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中。
他提出的科学管理原则和方法,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学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演进。
虽然《科学管理原理》对管理学的贡献无可否认,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一些管理学家认为,过分强调效率和分工的科学管理原则,忽视了人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造成工人的压迫和对工作的缺乏热情。
因此,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需要结合当代管理学的其他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整体情况,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标。
一、作者简介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
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
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所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二、写作背景泰勒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的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
但当时的工厂管理仍是家长式的行政制,单凭粗糙的传统经验办事,效率低,浪费大,企业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工人怠工现象比比皆是。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美国只有少数几个工厂的产量达到它们生产能力的60%。
人们认为,对许多工厂而言,只要提高管理水平,同样的人力和设备,可以生产出三至五倍的产品来。
于是,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管理,寻找合理组织生产的方法,成了许多工程师和管理实践家的急需探索的课题。
泰勒的生平阅历为他潜心研究企业管理搭建了一个适宜的平台。
他的工作环境给他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878年在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供职,就在工厂的生产第一线系统的研究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问题;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
1901年后,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演讲,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即通常所称泰勒制。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初版三、影响1、科学管理它是科学而非经验法则。
它是在不断试验观察的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现高速高效生产的科学管理方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泰勒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根本内容在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泰勒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因此,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日工作量,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分离,实现了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的经验,以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协调代替分歧,以最大的产出代替有限制的产出,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的基础1.科学管理的基础1) 科学管理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是可能的。
2) 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
3) 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合适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4) 在各行各业中,即使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上,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也将带来巨大的收益。
5) 最好的方法和工具只有通过对所有正在采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同时结合准确、精密的动作和时间研究才能发现和形成。
6) 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
2.管理的两个首要目标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1) “财富最大化”指公司或其所有者能获得更多,还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达到最好的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
2) 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他可比其他同级别的雇员得到更多的薪酬,更为重要的,还意味着每位雇员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最高。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经典的管理学著作,由美国管理学家弗
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编写而成。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科学管理的
核心理念和方法。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
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并且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和专业化、实事求是、科学的
学习与实验、管理者的领导和培养、劳资合作等。
其中,分工和专业
化是科学管理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泰勒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和改进,实现了生产线的逐步流水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从而大幅提高了产品
生产效率。
他还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即通过数据和实验来不断验
证和改进管理方法,从而使之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
科学管理原理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它强调了
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工作,通过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优化资
源配置、提升员工素质等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些原则和方
法的应用,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接触,当然不是原著,是一些后觉者加了很多诠释的批评版。
今天,读了泰勒的原文,感觉到收益良多,很有必要。
按照西方思想史的说法,泰勒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思想体系。
对管理的发展的贡献是莫大的。
通常,当文化处于它的襁褓期,留给后世的往往是一些短小精粹的经典。
这些经典的作者留给后人的印象,如同开辟混沌的众神。
凭借《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就赢得了这种神祗般的地位。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管理者的眼里,泰勒制已经彻底成为史前时代的传说,有着恐龙般的外形与气质。
或者说,泰勒制出现刹那造成的震撼本身就不亚于一头恐龙降临在原野上,足以引发弱小动物的恐慌,也因此造成了它不得不急速消亡,随后,它的后裔改头换面,以进化了的姿态悄然渗入现代工业的血脉。
泰勒时代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任何体制下的国家、社会都必须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极快,在很多方面,泰勒的观点都很有参考价值。
列宁在著名《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道:“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操作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等。
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的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
应该在俄国研究与传授泰勒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于我国的条件。
”可见,泰勒制不仅是泰勒本人的骄傲,它的精髓无愧于神祗的地位,而它的运用则完全取决于运用者。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一个管理新时代,也在其后百年中激励和启示了无数的管理者。
即便在今天,人们也仍在感叹,管理需要回归泰勒。
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
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科学管理原理有四个基本组成要素: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科学地选择工人。
第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
第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
正是科学、协调、合作、最大化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和富裕最大化等各个要素的集成,构成了科学管理。
他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并非能被一个时代完全吸收。
只有亲自翻阅大师的著作,才能领会管理的真谛;也只有实践大师的理论,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