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格式:docx
- 大小:58.74 KB
- 文档页数:6
♦近代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始终贯穿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为维护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顽强抗争,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 立。与此同时,也是向强敌学习,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选择现代化 道路的过程。
、知识结构
维护 主权
独立、 领土 完整 和国 家统 背景 第一次鸦 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 侵华战争
1931 —
1937 1937 —
1938 1938 —
1945
主要 表现 ①三元里 人民抗英 斗争②爱
国官兵反 侵略斗争 ①太平天 国反侵略 斗争②爱 国官兵反 侵略斗争 ①爱国将 领抗日斗 争②台湾 人民反割
台斗争 义和团和 清军在廊 坊和天津 抗击八国 联军 东北各 地抗日 斗争 ① 正面 战场四 次会战
② 平型
关大捷 百团大 战
二、重难点解析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战争 时间 侵华背景 发动国 签订条约 主要影响
鸦片 战争 1840 —1842 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 革命急需扩大国外市场;
② 直接原因:中国的闭关锁 国政策阻碍英国的经济侵 略。
③ 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 ① 1842年
《南京条
约》及附件
② 1844年
中美《望厦 条约》③
1844年中 法《黄埔条 约》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 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 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矛
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③革命任务的 变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 双重革命任务,开始进入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 巨变,中国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⑤萌发开眼 看世界思潮;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 1856 —
I860 ①英、法、美等国要扩大侵 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② 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 借口“马神甫事件”,组成 联军侵略中国;③清政府镇 压太平天国运动,给侵略者 以可乘之机 英国
法国 ① 1858年
《天津条
约》
② 1860年
《北京条
约》等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加深,中国丧失更 多领土和主权;②中外反 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③ 清政府权力机构变化;④ 在内忧外患中兴起了试 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 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
中日 甲午 战争 1894 —
1895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向外侵 略;②1894年,朝鲜东学党 起义爆发,清政府应邀派兵 镇压,日本乘机侵朝,偷袭 清军,挑起战争;③清政府 统治集团主张和解妥协 日本 1895年《马
关条约》 ①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加深;
②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 产;
③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 族危机加深,社会各阶层 救亡图存的兴起
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八国 联军 侵华 1900 —
1901 ① 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 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②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俄、英、
德、法、
美、日、
意、奥 1901年,清
政府与俄、
英、德、法、
美、日等11 国签订《辛 丑条约》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 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 的工具;③推动清政府的
改革运动;④加快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二)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 名称: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即中国的抗日战争) 。
(2) 结局: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
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②
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抗 战,最后赢得了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 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中国抗战得到了苏、 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
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三) 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 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另一方面,它扭转了近百年来中国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 屡败的局面,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力量
极大地发展起来,赢得了荣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所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 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 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
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 战争。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地域之广、方式之多、勇于献身精神之可歌 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 血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
(四)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启示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警醒我们: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对外开 放,与时俱进,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救亡图存是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必须结合国情,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建立统一战线。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 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典型题例
[例1]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意味着( )
A. 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 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 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 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答案]B
[解析]片面最惠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 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一国享有现
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 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
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 往往只
规定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利,因而是片面的。 《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
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 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样,只要任何国家取得新的侵略特权, 英国都可以享受。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八个月终,陆空两面都做了英 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 其中几十万人在 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重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 ,表示永远纪
念他们。”
材料二: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 6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是
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 ,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
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 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请回答:
(1) 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
(2) 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说明“全国伟大的团结”是怎样实现的?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等战役,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 战争。(2)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 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抗战的步伐, 最终建立了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世界
反法西斯国家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解析]本题以相关历史资料为线索,要求概括、理解、综合论述相关问题。第( 1)问,
关键注意时间,通过“ 1938年”、“八个月中”等判断,材料指的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入手解答。第( 2)问的关键是理解“全国的伟大团
结”。全国的伟大团结实质就是中共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层参加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以此理解为基础,结合史实叙述即可,要简要明了。第( 3)问要求综合概
括,以课本知识作依托, 可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概括说明, 但要围绕材料。根据分值判断, 不需要全面展开,表述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四、新题集锦
(一)选择题
1.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
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 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 ”以上材料表明
A. 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B •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2•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
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 •俄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3 •近代列强在侵华战争中夺取的下列侵略权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沿海航行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协定关税权 ④内地办厂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4.关于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B. 渤海地区在两次战争中都曾受到侵犯
C. 都允许交战双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D. 都迫使清政府赔款
5•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问
诘,临事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 尚有李鸿章乎?” (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 •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 •日本强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