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36.92 KB
- 文档页数:20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1.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宪法是一切组织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经济基础;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我国人权广泛性表现:主体广泛和内容广泛。
人权的主体包括我国公民和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和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④守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①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一、道德与法治概述
道德与法治,是一个一体的概念,它是一种行为准则,主要是以社会的道德规范为逻辑基础,以法律为管制手段,用来维护公民的权利,保护社会的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的秩序的总称。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后,作为新形式的行为规范,它以法律法规的制定、宣传和实施为手段,以建立正义、社会公德、良好风俗等为目标,为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和利益、防止犯罪活动和社会犯罪分子等活动而构建起来的。
二、道德与法治内容
1、道德内容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它是指人对于通过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原则。
它以人们对自身行为的主观判断为基础,如洁身自爱、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是社会规范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指导原则。
2、法律内容
法律是国家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是指以制定或更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和司法裁决等文件形式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对行为的规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行使方式,是国家的行为标准。
三、道德与法治教育
1、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品行端正、道德素质高尚的一项重要内容。
八年级人教版下册政治复习提纲总结一、思想政治教育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内容?其重要性是什么?3.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社会责任感?4.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培养爱国情怀?5.怎样做好网络安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自主创新是什么?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作用?3.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4.党的领导制度是什么?在治国理政中的状态是什么?三、经济建设1.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发展特点2.什么是创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是什么?3.国家发展的目标是什么?4.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四、文化与文化交流1.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哲理与智慧2.文化创新的含义及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3.“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内容及其意义?五、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特征?对于我国的发展有哪些影响?3.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六、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之间有哪些相互作用?2.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优势是什么?3.我国政治参与方式有哪些?七、国际政治1.什么是国际政治?有哪些相关条约?2.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应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主动作用?总结本提纲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国家制度、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有了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便于政治老师的讲课和复习,引导学生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制度的了解。
希望学生能够加强学习和积极思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人教版下册政治复习提纲总结一、民族精神和文化素质的培养1. 民族精神的核心和表现形式•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主义、科学精神、珍惜和平、勤劳勇敢、真诚相待、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孝顺尊老、崇尚美德等。
•民族精神表现形式:爱国主义,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珍视集体荣誉和利益,注重集体利益;秉承民主理念,尊重人的价值,提倡人权;注意学习和科学实践,发扬创新精神;珍视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工作,敢于挑战困难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特点:强调礼、信、义、智、仁、勇、严、和等传统美德,对人类健康、长寿、快乐、安宁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体现文化的内涵、精神,并蕴含深奥的哲理和启示。
•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民族尊严;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二、法律和公民权利教育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中国宪法:宪法是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组织,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实行宪法的具体制度和条例,如合同法、劳动法、婚姻法等。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通讯、信仰等自由权利;公民还有劳动、学习、健康、环保等方面的权利。
•义务:公民应当遵守法律、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利益;尊重、支持、帮助他人等。
三、历史和文化传承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特有文化风貌的城市,需要进行保护和传承。
•保护与发展:应当采用有效措施保护和融合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并积极引导经济社会发展。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遗产: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铸就,使其得以卓越传承。
•发展:要加强文化自信,为当代文化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特色;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先进品质,避免浅尝辄止,重文不重实。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4 (期中考范围:第二单元3-4课)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3.1 公民基本权利★1.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3.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答: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具体内容?答: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②但是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政治自由包括: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行使监督权: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向人大代表反映;向新闻媒体反映;拨打市长热线;网上评议政府。
★行使监督权注意事项:①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②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④不得贴大字报,聚众闹事课复习提纲二、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地位是什么?答:①含义(内容):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②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我国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的内容?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③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1、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答:社会经济权利包括:①财产权。
(3)住宅不受侵犯①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②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和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社会经济)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1.财产权(1)地位: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3)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1)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3)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物质帮助权(1)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内容: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受教育权(1)内涵: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意义: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制定资助政策。
△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公益性(免费性)、统一性、强制性(义务性)。
5.文化权利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一、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1.行使权利有界限。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界限和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一单元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1.为什么说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P6做人不能没有自尊。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唯有支持,才有自尊。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P73.虚荣的含义P8虚荣是扭曲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4.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P9既然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5.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P106.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P127.自尊要适度。
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P14 8.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P15 9.怎样尊重他人?P15(1)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2)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3)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1.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P22(1)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2)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3)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2.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
P23 3.哪些因素导致自负、自卑者不能成功?P23、24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4.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P25 乐观、进取、专注。
5.怎样树立自信?P27(1)看到自己的进步,有成绩才更自信。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重要性?P22.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P2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P34.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如何体现?P3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P36.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给我们什么启示?P5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P68.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的表现。
P79.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
P610.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有哪些?P711.国家和保障人权的意义?1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P1113. 国家权力机构运行的法治原则及其主要体现。
P1314. 我国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P1315.树立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增强宪法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我国宪法是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等国家生活中的问题。
P192.宪法是活动准则。
为什么?P203.一切组织和个人应在宪法方面如何做?P204.中国共产党必须以为根本活动准则。
为什么?P205.宪法是国家的,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P22 。
6.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
P227.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其他法律是根据制定。
8.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
P239.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P2410.我国宪法的监督制度。
P2411.如何加强宪法的监督?P2512.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国家公职人员和个人)P2513.为什么要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为什么)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4.如何保障宪法实施?①国家坚持依宪治国;一切组织和个人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②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③加强宪法监督,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③对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④国家公职人员要增强宪法意识,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⑤我们每个人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⑥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八年级思品(下)期中复习提纲第五单元5.1我们都是公民一、公民身份的内涵:1、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有特定的法律关系。
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难点):(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1、树立国家观念2、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一、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A平等权利;B人身自由权利;C社会生活权利;D社会经济权利;E政治权利与自由。
2、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二、(重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还是相互结合的。
三、(难点):维护权利,履行义务:1、要依法维护公民权利:A要依法保护自己权利,B要依法行使权利,C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一、(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二、(难点):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即从哪些方面保障公民权利?)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严格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法律责任。
4、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即公民有何启示?)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1维护人身权利一、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1、由生命权和健康权组成;2、生命权是最高人身权利,是行使其它权利的前提;2、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和精神健康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
八下道德与法治中段考复习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P32、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如何确保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P3-5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P54、我们怎样当家作主?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P5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主要包括: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人身权利 4)社会经济权利 5)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6)宗教信仰自由 P56、我国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P6-7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7、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
P78、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P7-8①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监察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5.1我们都是公民1、公民身份的确认(1)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的含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①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②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③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①要树立国家观念;②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③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4、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含义是什么?①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
②公民的义务,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应当承担或不得从事的行为。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①公民的平等权利。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④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①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②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③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4、公民权利和义务是怎样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复习【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1、公平——人类不懈的追求。
2、什么是公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的利益。
表现在:在日常交往中,对不同的人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在商品买卖中,公平交易,童叟无欺……3、公平社会的关键。
把获得地位与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的摆在大多数人的面前。
4、公平的重要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社会两方面)社会:社会变得和更谐。
个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5、如何正确对待公平?(1)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做到努力追求公平;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以及调整思维方式。
(2)要追求公平,维护公平,公平待人。
6、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
7、简述正义的基本要求。
(1)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2)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见义勇为)8、维护正义的重要性/正义的力量个人:心怀正义,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社会现象做坚决的斗争,赢得人们的尊重。
社会:维护正义,使邪恶无处藏身。
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9、维护正义,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10、我们要如何维护正义?答:①要有同情心;②要敢于同不良社会现象作斗争;③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④未成年人的做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三种要表述准确),惩治邪恶、保护自己,见义智为。
11、“是”、“非”指的是什么?判别是非的依据是什么?是:(1)符合法律、道德(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3)不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
非:与“是”相反。
依据:法律、道德12、不辨是非的危害有哪些?(校园、社会两个角度)学校:影响学校的校风形象,同学关系,妨碍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如果任其发展,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八年级下册期中政治复习提纲一、我国的国家体质是什么?(我国的国体是什么?)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如何正确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四、公民为什么既要享有权利,又要履行义务?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
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3.这些规定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五、履行道德义务有什么意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六、我国公民应遵守怎样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七、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八、为什么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身自由的重要性)1.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2.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九、为什么国家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1.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中段考复习资料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P5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征)。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1)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2)要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3)培养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
4、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什么?: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P1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受教育,劳动,抚养和教育子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武装力量的作用是什么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7.作为国家主人怎样尽责一切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年满18周岁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网络参政;听证会等。
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0.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1.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2.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3.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4.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例有哪些发展义务教育,提供免费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精准扶贫等。
第二框15.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7.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人大的关系是怎样的(1)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8.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9.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2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一框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扞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框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对行使监督权做了怎样的规定)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扞卫宪法。
11.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如何弘扬宪法精神)①学习宪法。
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
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
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12. 国家通过哪些途径和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办宪法主题公园,进行宪法宣传等。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板块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