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分子遗传学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67
第九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影响活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C.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E.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形成2.原发性损害指:A.突变改变了protein的一级结构,使其失去正常功能B.突变改变了糖元的结构,使糖元利用障碍C.突变改变了脂肪的分子结构,使脂肪动员受阻D.突变改变了核酸的分子结构,使其不能传给下一代E.突变主要使蛋白质的亚基不能聚合*3.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A.代谢底物堆积B.代谢旁路产物堆积C.代谢中间产物堆积D.代谢终产物缺乏E.代谢终产物堆积4.半乳糖血症Ⅰ型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遗传性缺乏使:A.代谢底物堆积B.代谢旁路产物堆积C.代谢中间产物堆积D.代谢终产物缺乏E.代谢终产物堆积5.色氨酸加氧酶缺乏症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A.5-羟色胺增多B.色氨酸不能被吸收C.色氨酸吸收过多D.烟酰胺生成过多E.代谢终产物堆积6.下列何种疾病不属于分子病?A. 肝豆状核变性B.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C. 血友病D. 镰形细胞贫血E.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7.关于苯丙酮尿症(PKU),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可进行新生儿筛查B. 可进行产前检查C. 不通过DNA分析不能确定出携带者D. 是一种表现为智力低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 是由于遗传性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8.人类珠蛋白基因包括:A. 位于16p13上的类α珠蛋白基因簇,包括α和ζ基因B. 位于llpl5上的类β珠蛋白基因簇,包括α、β、γ、ε和ζ等基因C. 位于llpl5上的类α珠蛋白基因簇D. 位于16p13上的类β珠蛋白基因簇E. 位于Xp21的STR序列*9.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上的第6位氨基酸被下列哪种氨基酸替代?A. 脯氨酸B. 色氨酸C. 苏氨酸D. 缬氨酸E. 亮氨酸*10.正常HbA的α链为141个氨基酸,有一种称为Hb Constant Spring的突变型,其α链为172个氨基酸,推测可能发生了:A. 无义突变B. 终止密码突变C. 移码突变D.错义突变E. 同义突变11.一个溶血性贫血病人,经检查Hb A2为30%,肽链裂解后见有α、γ、δ三种肽链,其最可能被诊断为:A.α—地中海贫血B.β-地中海贫血C. HbS病D. 高铁血红蛋白病E.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12.由于代谢中间产物缺乏而引起的代谢缺陷是:A. 半乳糖血症B.白化病C. 糖原累积病D. 苯丙酮尿症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3.以下五种血液病中,哪一种不是遗传病?A. 红细胞G6PD缺乏症B. 地中海贫血C. 血友病D. 血小板无力症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缺乏3个α基因引起:A.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B. 轻性α—地中海贫血C. HbH病D. 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E.β—地中海贫血15.关于肌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为X连锁隐性遗传B.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E. 强直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6.下列哪项是肝豆状核变性的典型症状?A. 视乳头水肿B. 视网膜粟粒样结节C. 黄斑区樱桃红色D. 角膜色素环(K-F环)E. 角膜弓*17.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典型体征是:A. 躯干性共济失调B. 肢体性共济失调C. 剪刀式步态D. 毛细血管扩张E. 迈步呈鸭步态,上楼困难18.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最主要原因是:A.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先天性缺乏E.下丘脑的病变引起19.先天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在先天性酶缺陷中下列哪点最多见?A. 21羟化酶缺陷B. 17羟化酶缺陷C. 18羟化酶缺陷D.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E. 20,22碳链酶缺陷20.治疗糖原累积病的最有效方法是?A. 纠正高血脂B. 纠正酸中毒C. 静脉维持稳定血糖D. 增加餐次E. 食用淀粉和果糖21.下列哪一型粘多糖累积病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A. 粘多糖Ⅰ型(Hurler综合征和Scheie综合征)B. 粘多糖Ⅱ型(Hurter综合征)D.多糖Ⅲ型(Sanfilippo综合征) D. 粘多糖Ⅳ型(Morquio综合征)E. 粘多糖Ⅵ型(Maroleaux-Lamy综合征)22.苯丙酮尿症(PKU)引起的智力低下一般多在:A. 生后4个月左右被发现B. 新生儿期即被发现C. 生后2个月左右被发现D. 生后1年左右被发现E.生后2~3岁被发现*23.苯丙酮尿症在哪个年龄组开始治疗?一般应持续治疗几年?A. 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1~2年B. 出生后2~3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2~3年C. 出生后3~4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3~4年D. 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4~6年E. 出生后5~6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4~6年24.患儿10个月,近一周来有抽搐发作3~4次。
第九章突变和重组机理一、名词解释1.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
又分2种:转换和颠换。
2.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3.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4.Muller-5品系的果蝇:X染色体上有显性棒眼基因B和隐性杏色眼基因Wa,还有一些倒位,可以抑制 Muller-5的X染色体与野生型X染色体的重组。
5、基因突变(点突变):指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6、自发突变:由外界环境条件自然作用或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发生的突变。
7、诱发突变:在特设的诱变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诱发下发生的突变。
8、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9、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常见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些条件下是成活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
11、突变率:指生物体(微生物指每一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每一基因组或每一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
12、易变基因:比一般基因容易突变的基因。
13、诱变剂:凡能增加突变率的物质都叫诱变剂。
14、转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嘌呤或嘧啶被嘧啶替换。
15、颠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或嘧啶被嘌呤替换。
16、DNA修饰物:通过化学变化改造DNA分子结构的物质。
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
17、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18、半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1个或2个产物的一半出现基因转变。
影响DNA 的一条链,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的有丝分裂中,所以叫做减数后分离。
二、选择填空1、紫外线照射主要引起( B )。
A DNA分子的断裂B 胸腺嘧啶二聚体C 尿嘧啶二聚体D DNA分子交连2、辐射剂量增加一倍,突变频率(D )。
A 不变 B增加2倍 C 增加3倍 D 增加1倍3、吖啶类分子扁平、能插入DNA相邻碱基对间,使碱基分开,从而使DNA分子双链歪斜,导致交换时出现(A )。
基础知识篇分子遗传学▓☉除了少数RNA病毒外,DNA几乎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NA分子携带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信息和基因选择表达的信息。
▓☉与生物学和基因表达有关的大部分信息存在于长程力所引起的低频振动,使DNA的各部分序列间进行长距离对话。
▓☉RNA碱解先得一2’、3’环式核苷酸中间产物,由于五元环稳定性差,很快变成2’核苷酸、3’核苷酸的混合物。
▓☉碱基平面与螺旋基本上是垂直的,嘌呤环、嘧啶环上的氨基和酮基是亲水的,因而配对碱基间能形成氢键,嘌呤环、嘧啶环本身是疏水的,因而同一条链中的相邻碱基能形成一种堆积力。
▓☉双螺旋中任一条链绕轴一周所升降的距离叫螺距。
▓☉Marmur-Dofy关系式:G+C%在30%-70%内,在0.15M NaCl+0.015M 柠檬酸钠溶液中,Tm值为:Tm=69.3+0.41(G+C)%▓☉尿素、甲酰胺由于减少了氢键形成的机会,Tm值降低。
▓☉氢键有高度的方向性,供体原子、氢原子、受体原子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氢键最强。
▓☉多聚寡核苷酸倾向于有一个三维结构以使高度溶解的磷酸基团与水保持最大的接触,而把碱基与水的接触减少到最低程度。
▓☉无规线团:一高聚物的长链上,无任何链内的相互作用,每一单体可以对于相邻的单体自由旋转,其限制仅是两个原子不能占据同一空间。
▓☉双链DNA中的碱基比单链DNA中碱基的堆积程度高,是由两条链配对碱基间的氢键引起的。
所有的碱基都指向正确方向时,达到最大的氢键键合。
已经被堆积的碱基更容易键合,已经被氢键定向的的碱基更容易堆积。
▓☉从嘌呤到嘧啶方向的碱基堆积作用大于从嘧啶到嘌呤方向的碱基堆积作用。
▓☉呼吸作用:生理状态下,双螺旋碱基对间的氢键不断地断裂、再生。
▓☉在双链DNA的两端,有3——7个碱基对不同程度的处于单链状态。
这种现象叫绽裂。
(fraying)▓☉大多数原核生物都是共价封闭环,CCC分子。
它再螺旋化为超螺旋分子。
超螺旋是有方向性的,有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种。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遗传: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性状2.变异: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过中出现的差异现象3.分子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4.RNA沉默:在细胞核中,使转录基因中与其同源的DNA序列甲基化而使基因陷于沉默5.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它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二、填空1.分子遗传学着重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2.分子遗传学不等于中心法则的演绎3.分子遗传学不是核酸及其衍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化学4.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应该是细胞中动态的遗传变异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子事件5.操纵子模型对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来说并不适应6.基因组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
核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核中的全部DNA序列;线粒体基因组指一个线粒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序列;叶绿体基因组指一个叶绿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序列三、简答1、从生化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转变发生的三个大事件。
(1)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20世纪50年代确定了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机理问题(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3)20世纪60年代解决了遗传密码问题(1955年桑格测定了牛胰岛素中Aa残基的准确顺序;1958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67年“遗传密码字典”的问世)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基因组:一种生物所编码的全部基因2.假基因:与正常基因有相似的序列,但是在编码序列当中往往含有移码或终止密码,从而使此类基因不能产生功能产物或者有一个可以察觉的现象型。
3.顺反子:编码多肽链的遗传单位;基因的功能单位或遗传的功能单位4.开放性阅读框:(ORF)是被起使密码与终止密码所界定的一串密码子。
分子遗传学什么是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重点是基因组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通过对细胞和生物体内发生的遗传变异和突变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生物体发育和进化中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DNA和RNA的性质和功能,通过研究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和修饰等过程,深入了解基因的调控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DNA测序DNA测序是分子遗传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DNA序列,从而揭示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DNA测序方法包括传统的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如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
2.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序列。
通过反复进行退火、DNA链合成和DNA脱离等步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遗传变异检测等领域。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将DNA片段插入到载体中,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特定DNA片段,用于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4. 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分析是研究基因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模式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包括Northern blotting、RT-PCR、DNA芯片等。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可以了解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组织类型和环境中的表达模式,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
5. 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来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可以揭示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以及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研究的是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染色体、基因和非编码RNA等多个层面。
1.分子遗传学:在分子水平研究遗传和变异的学科,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功能、传递规律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2.DNA的三级结构:是指在一二结构基础上的多聚核苷酸链上的卷曲。
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双螺旋基础上的卷曲,包括链的扭结和超螺旋3.变性或解链:如果缓慢加热,可以使氢键断裂,双链解开,产生单链DNA分子的过程。
4.复性或退火: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分开的2条单链缓慢冷却后重新形成互补的双链的过程。
5.成核作用:互补的两条DNA链彼此碰撞开始复性时,有一个中心部位形成氢键先连接起来。
6.拉拉链作用:后面的就像拉拉链形成互补的双链连接起来的过程。
解链温度(Tm):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7.增色效应:DNA变性后提高了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称为增色效应。
8.减色效应:由于双链的增多对260nm处紫外线吸收值减小的现象。
9.基因组: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总量或真核细胞中单套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
10.核型:真核细胞中期的全套染色体的表型,包括形态特征,数目、大小。
11.C值:真核细胞单倍体染色体DNA总量或原核染色体中DNA总量。
12.质粒:存在于细菌或真菌细胞中独立于主染色体之外,可以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13.端粒:染色体末端的正向重复序列。
14.单一顺序: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或几个拷贝。
15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共一段DNA序列(1977年发现)16基因家族: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产生的一组同源基因.17基因簇:一组相同的或相关的基因排列在一起。
18假基因:在基因家族中因突变而失去功能不能产生具有生物活性蛋白的基因。
19卫星DNA:将DNA切段成片段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超离心时,由于富含A\T 段浮力密度小,常常在离心管中形成一条较窄的卫星带,称为卫星DNA。
20.DNA指纹:由于不同个体、串联重复数目、位置都不同,小卫星的southern 杂交谱带就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作业习题绪论1、动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是什么?2、简述遗传学的发展简史?第一章分子遗传学基础1、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2、在真核细胞中,DNA和各种RNA分子都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3、简述查科大定律的内容,4、原核细胞DNA的复制是如何起始的,真核细胞DNA复制有何特点?5、增强子如何影响转录?6、真核生物RNA的加工和修饰与蛋白质的合成有何关系,7、密码子的偏好性有什么进化学意义?8、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形成的70S复合物的成分有哪些?—个真核生物mRNA分子能编码——个以上的蛋白质吗?第二章细胞遗传学基础1、名词解释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联会联会复合体二价体核小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带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性别控制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试述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区别?从遗传学角度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4、染色体的形态有哪些类型?5、什么是核型?试述核型分析的意义,6、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①第7、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②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8、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2。
①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②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还是不育?9、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在哺乳动物中,为什么雌雄比例总是接近1:1 710、什么是SRY基因?试述SRY基因调控性别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名词解释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正交和反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位基因基因型隐性纯合体杂合基因型测交法自交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上位相引相和相斥相重组型配子Rf 连锁遗传图三点测验双交换基因直线排列定律并发系数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3、牛的无角(P)对有角(P)为显性,有一头无角公牛和3头母牛交配,产犊牛如下:(1)和有角的A母牛交配,产生无角小牛;(2)和有角的B母牛交配,产生有角小牛;(3)和无角的C母牛交配,产生有角小牛。
第九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影响活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C.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E.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形成2.原发性损害指:A.突变改变了protein的一级结构,使其失去正常功能B.突变改变了糖元的结构,使糖元利用障碍C.突变改变了脂肪的分子结构,使脂肪动员受阻D.突变改变了核酸的分子结构,使其不能传给下一代E.突变主要使蛋白质的亚基不能聚合*3.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A.代谢底物堆积B.代谢旁路产物堆积C.代谢中间产物堆积D.代谢终产物缺乏E.代谢终产物堆积4.半乳糖血症Ⅰ型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遗传性缺乏使:A.代谢底物堆积B.代谢旁路产物堆积C.代谢中间产物堆积D.代谢终产物缺乏E.代谢终产物堆积5.色氨酸加氧酶缺乏症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A.5-羟色胺增多B.色氨酸不能被吸收C.色氨酸吸收过多D.烟酰胺生成过多E.代谢终产物堆积6.下列何种疾病不属于分子病?A. 肝豆状核变性B.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C. 血友病D. 镰形细胞贫血E.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7.关于苯丙酮尿症(PKU),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可进行新生儿筛查B. 可进行产前检查C. 不通过DNA分析不能确定出携带者D. 是一种表现为智力低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 是由于遗传性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8.人类珠蛋白基因包括:A. 位于16p13上的类α珠蛋白基因簇,包括α和δ基因B. 位于llpl5上的类β珠蛋白基因簇,包括α、β、γ、ε和δ等基因C. 位于llpl5上的类α珠蛋白基因簇D. 位于16p13上的类β珠蛋白基因簇E. 位于Xp21的STR序列*9.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上的第6位氨基酸被下列哪种氨基酸替代?A. 脯氨酸B. 色氨酸C. 苏氨酸D. 缬氨酸E. 亮氨酸*10.正常HbA的α链为141个氨基酸,有一种称为Hb Constant Spring的突变型,其α链为172个氨基酸,推测可能发生了:A. 无义突变B. 终止密码突变C. 移码突变D.错义突变E. 同义突变11.一个溶血性贫血病人,经检查Hb A2为30%,肽链裂解后见有α、γ、δ三种肽链,其最可能被诊断为:A.α—地中海贫血B.β-地中海贫血C. HbS病D. 高铁血红蛋白病E.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12.由于代谢中间产物缺乏而引起的代谢缺陷是:A. 半乳糖血症B.白化病C. 糖原累积病D. 苯丙酮尿症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3.以下五种血液病中,哪一种不是遗传病?A. 红细胞G6PD缺乏症B. 地中海贫血C. 血友病D. 血小板无力症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缺乏3个α基因引起:A.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B. 轻性α—地中海贫血C. HbH病D. 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E.β—地中海贫血15.关于肌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为X连锁隐性遗传B.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E. 强直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6.下列哪项是肝豆状核变性的典型症状?A. 视乳头水肿B. 视网膜粟粒样结节C. 黄斑区樱桃红色D. 角膜色素环(K-F环)E. 角膜弓*17.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典型体征是:A. 躯干性共济失调B. 肢体性共济失调C. 剪刀式步态D. 毛细血管扩张E. 迈步呈鸭步态,上楼困难18.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最主要原因是:A.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先天性缺乏E.下丘脑的病变引起19.先天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在先天性酶缺陷中下列哪点最多见?A. 21羟化酶缺陷B. 17羟化酶缺陷C. 18羟化酶缺陷D.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E. 20,22碳链酶缺陷20.治疗糖原累积病的最有效方法是?A. 纠正高血脂B. 纠正酸中毒C. 静脉维持稳定血糖D. 增加餐次E. 食用淀粉和果糖21.下列哪一型粘多糖累积病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A. 粘多糖Ⅰ型(Hurler综合征和Scheie综合征)B. 粘多糖Ⅱ型(Hurter综合征)D.多糖Ⅲ型(Sanfilippo综合征) D. 粘多糖Ⅳ型(Morquio综合征)E. 粘多糖Ⅵ型(Maroleaux-Lamy综合征)22.苯丙酮尿症(PKU)引起的智力低下一般多在:A. 生后4个月左右被发现B. 新生儿期即被发现C. 生后2个月左右被发现D. 生后1年左右被发现E.生后2~3岁被发现*23.苯丙酮尿症在哪个年龄组开始治疗?一般应持续治疗几年?A. 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1~2年B. 出生后2~3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2~3年C. 出生后3~4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3~4年D. 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4~6年E. 出生后5~6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4~6年24.患儿10个月,近一周来有抽搐发作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