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生命质量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61
第七节生命质量评价一、基本概念(一)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最初是社会学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
(生活质量多应用在社会学领域,主要用一些社会和环境的客观条件指标来评价,如收入与消费水平、受教育程度、就业率、人均住房面积等。
20世纪70年代末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命质量的研究工作,探索疾病及其治疗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形成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范畴。
生存质量多用在临床研究,评价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生命质量。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除患者外,更多涉及普通人群、健康人群等,研究对象广泛,故常用生命质量。
在此,生命质量均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宏观层次研究人口群体的生活质量,微观层次研究个体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20世纪70年代末,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命质量研究,探索疾病及治疗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形成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范畴。
WHO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研究者普遍认为,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损害,这种损害会影响个体对生活的满意度。
生命质量体现了个体对疾病损害的反应,包括生理状态,也包括各种良好适应的感觉,基本的满意度和总的自我价值感。
生命质量的概念抽象、复杂,包含的领域多样化,但最终指向个体满意度和自尊。
生命质量是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
生命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
生命质量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具有文化依赖性。
生命质量的提出,与疾病谱的转变和对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有关。
生命质量全面评价疾病及其治疗对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生命质量的概念WHO 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个人期望值越高,生命质量相对就越低实际生活状态越差,生命质量就越差。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及内容1.生理状态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动能力的状态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体力适度①活动受限包括三个层次: 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五项: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动。
是康复评价最常用的指标。
②社会角色受限角色功能受限:包括主要角色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和角色冲突等。
角色功能反映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状态。
是反映病人生命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③体力适度个人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疲劳感、无力和虚弱。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心理状态①情绪反应情绪是指个体感知外界事物后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包括正向体验、负向体验。
是生命质量测量中最敏感的部分。
②认知功能包括时间与地点的定向、理解力、抽象思维、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认知功能的改变是渐进的,在生命质量测量中不是一个敏感的指标。
3.社会功能状态①社会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能否正常生活的标准之一可分为三个层次: 社会融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
②社会资源不能被直接观察。
社会资源的测量代表了个体对其人际关系充足度的评判,包括与能够倾听私人问题并提供实质性帮助和陪伴的亲友的联系。
4.主观判断与满意度①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指个人对其健康状态、生活状况、人生价值的自我评判,是生命质量的综合性指标。
②满意度和幸福感二者同属于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的良好情绪反应。
满意度是对待某件事,需求的满足程度。
幸福感是对全部生活,整个生活质量水平,产生自发的谨慎愉快和活力感。
生命质量评价(第一)第四章生命质量评价第一节生命质量评价概述一、生命质量研究历史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活质量或生存质量,是由,Karnofsky和Burchenal 用功能状况表对癌症病人的身体功能测定。
1977年“QOL”收入医学主题词表(MeSH)。
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开始在接受新药时须同时提交药物对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影响的资料。
1992年,出版生命质量研究杂志“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二、生命质量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一)生命质量Levi认为QOL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得的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
Cella认为QOL是病人对现在的功能状态与其预期或认为可达到的功能状态相比时产生的赞同感和满足感。
Katz认为QOL是完成日常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和追求个人爱好的能力,是病人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活的全面评价,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QOL是指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
QOL的概念分为三个层次:①第一层次:维持生存,保持身体完好,对象是病人;②第二层次:强调生活得好,对象是一般人群,是社会医学、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③第三层次:强调前两者,还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作用。
(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
它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病人又包括健康者,研究确定因素与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HRQOL的特点包括:①具有多维性;②以主观体验为主,测量的内容多为主观评价指标;③其内涵、测量和评价具有明显的文化依赖性;④多采用功能或行为术语来说明;⑤具有时变性;⑥既测量负向健康,又反映健康的积极方面;⑦既可揭示个体健康状况,又可用于反映群体健康水平的高低。
社会医学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医学模式:是指人类与疾病相互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其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3、消极健康观:人患了疾病便失去了健康,疾病的治愈使人们又重新恢复了健康。
这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观点称~积极健康观: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可以理解为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健康观。
4、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亚临床状态:亦称无症状疾病。
亚临床疾病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系统某一部位、系统或功能的受损,出现功能紊乱或病理改变,而且还有防御、适应和生理代偿能力的反应。
存在着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检测证据,这是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区别。
5、社会生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群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及其与社会制度、法律及风俗习惯的关系,即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6、体质指数(BMI):国际通用的筛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指标。
标准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m2)7、社会支持:作为个人在其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支持和帮助的数量和质量。
8、婴儿死亡率:指某年平均每千名活产中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死亡数。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社会卫生状况和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综合和敏感指标之一。
孕产妇死亡率:指某年中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该指标反映妇女怀孕和分娩期的危险性,它的高低与社会经济状况、妇幼卫生保健密切相关。
社会医学第讲:生命质量评价什么是生命质量评价生命质量评价是指通过科学的方式定量或定性评价个体生命所处状态,综合评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早期的健康评价主要以疾病和死亡率为指标,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仅仅关注生存时间和疾病的治愈率已经不足以综合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生命质量评价因应而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
生命质量评价的意义及作用生命质量评价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它可以:评估个体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以便更好地提供相应的医疗和生活支持。
评估公共卫生状况生命质量评价也可以从社会角度看待,评估公共卫生状况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大规模人口的生命质量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有效的公共健康政策和措施,包括疾病预防、健康宣传、治疗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等。
评估医疗系统服务质量生命质量评价也是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基础之一。
医疗服务的质量不仅仅是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还包括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情况、医生服务的态度、医疗环境的舒适程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生命质量的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医疗服务。
生命质量评价的实现方式及方法生命质量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评价方式包括:定量评价采用合理的测量工具,如标准化问卷和表格等,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角度进行评价。
例如,常用的健康问卷包括:•SF-36 健康调查问卷•EQ-5D生命质量调查问卷•WHO 问卷等。
这些问卷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应用,如老年人、儿童或者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等。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根据患者和医生对疾病治疗的感受和经验等因素,从主观角度进行评价。
例如,通过谈话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自我感知等。
生命质量指标除了问卷和定性评价外,生命质量评价还可以通过生命质量指标进行评价。
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2.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正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关,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4.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成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这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状态:指疾病过程早起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6.结构式访谈:是调查着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者问卷向调查对象逐一询问来收集资料,又称问卷调查访谈或者问卷访谈。
7.非概率抽样:每个调查对象被选中的机会不是随机的,一般不能考虑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也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
8.专题小组讨论:专题小组讨指由背景相似的讨论参加者或者形成若干个专题小组,每个组有6~12个人组成,在讨论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所一研究或者调查的问题广泛、深入、组有地进行交换意见和观点,研究者依此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9.信度:信度指在实验过程(调查)中对同一实验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所获得结果的近似程度。
10.效度:效度指所采取的实验及测量方法或者研究结果符合现有理论或者标准的程度。
11.生命质量(QOL):又称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1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一、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归属于预防科学。
二、研究的内容:①社会卫生状况: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及居民生活条件,卫生行为,卫生服务等----诊断②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人口发展,生活和劳动条件,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依据③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处方三、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⑤促进人群健康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四、医疗卫生发展的三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一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第三次卫生革命不同时期任务不同,研究重点不同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一、概念与内涵: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的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和疾病观。
是对医学基本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其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答案不确定,应该差不多的意思)医学模式是医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
其演变过程反映了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是医学发展中的质变,给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带来重大的影响。
医学模式对于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三、医学模式发展的几个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itual medical model) 一种原始的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 model)一种过渡性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称为现代医学模式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称为现代医学模式1、概念: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2、产生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③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生命质量评价一、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概念: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