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24
包虫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是指人偶然摄入由感染了包虫病的狗的粪便中所排出的虫卵而在体内发育成的囊型幼虫。
2.包虫病是怎样传播的:狗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会随狗的粪便排出污染土壤、草地、水源、狗的皮毛、及狗活动的场所,人若玩狗或者误食被污染的水和食品以及牛、羊在吃草时食入草或饮入被污染的水,这些虫卵就会钻入体内。
在人和家畜的脏器中发育成包虫囊肿,被狗吃入,又会排出大量的虫卵。
周而复始,造成了包虫病的传播流行和扩大蔓延。
3.狗肠内的包虫来源是什么:人用带有包虫囊肿的牛、羊脏器喂狗,包虫囊肿吸附在狗的小肠上端, 45天左右发育成熟,并随狗的粪便向外界排出大量的虫卵,污染环境。
4.包虫病的危害有哪些:(1、人得包虫病后,呈现慢性消耗表现,身体瘦弱、劳动力下降。
年幼者影响生长发育。
我国每年因患包虫病而需要治疗的患者数以万计,而包虫的复发和死亡率都很高。
手术住院的患者花费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元。
沉重的负担使不少患者倾家荡产。
而延误诊治的患者失去治疗的机会,就会有生命危险。
(2、包虫病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而且发病的高峰为20-50岁的青壮年,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牲畜患包虫病后,会形体瘦小,难以繁殖,从而导致畜牧业减产,不能抵抗冬季的严寒,最终死亡。
其中羊的患病率达60.2%。
由此造成每年经济损失上亿,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制约了经济发展。
5.包虫病怎样预防:提倡家犬拴养,控制用生脏器喂狗,同时要定期做好狗的驱虫工作。
6、国家对包虫病的防治有哪些优惠政策:(1、家犬的药物驱虫免费(2、患包虫病的病人药物治疗免费(3、患包虫病的部分严重病人的手术治疗国家有相应的经费补助。
7、额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县唯一一个药物免费治疗包虫病患者的医疗机构。
8、每月20-23日为我县家犬免费驱虫日,就近的村卫生室人员会入户发放驱虫药。
额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包虫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引言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这种疾病分布广泛,遍布世界五大洲大多数国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接触和感染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此,了解包虫病的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对于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包虫病的病原和种类包虫病的病原是棘球绦虫的幼虫,这些幼虫能在犬、狼、狐狸等动物体内发育成熟。
当这些动物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等物质时,会感染这种疾病。
感染后,这些动物会成为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而它们的排泄物则会对水、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当牛、羊等家畜动物食入被棘球绦虫的卵污染的水、草后,虫卵会在肝脏、肺脏等器官内发育形成包囊。
三、包虫病的危害包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
其中,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患者如得不到治疗,10年病死率达90%以上。
这也是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包虫病的预防措施1. “一驱”:家养犬一月一驱虫。
定期给家犬驱虫是预防包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 “二要”:吃熟食、讲卫生。
避免食用生肉和未煮熟的食物,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和土壤。
3. “三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
这些行为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
4. “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洗澡、勤换衣。
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 “五能”:能认识包虫病的危害性、能主动接受健康教育、能做到“三不”、能做到“四勤”、能遵守预防包虫病的各项制度。
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结语通过了解包虫病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
记住“一驱”、“二要”、“三不”、“四勤”、“五能”这些预防措施,让我们共同为预防包虫病做出努力。
同时,关注公共卫生信息,及时了解防控动态,积极参与防控活动,共同构建健康社会。
2023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contents •包虫病的基本概念与认识•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包虫病的治疗与康复•包虫病的控制与消除•特殊人群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包虫病防治的未来展望目录01包虫病的基本概念与认识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主要分为囊型和泡型两种临床类型。
包虫病定义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包虫病主要分为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
包虫病分类包虫病的定义与分类1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23包虫病主要流行于畜牧区,特别是*、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
地域分布包虫病主要感染人群为畜牧区居民、与动物接触密切的人群及流动人口。
人群分布包虫病的流行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饲养动物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流行因素健康危害包虫病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变和症状,如肝区疼痛、咳嗽、癫痫等。
经济影响包虫病会给畜牧业和农业带来重大损失,同时也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包虫病的危害与影响03动物管理与控制加强动物管理,控制家养动物,减少动物感染源,从源头上控制包虫病的传播。
包虫病的防治原则01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包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2定期检测与筛查对重点人群进行定期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2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与感染包虫病的动物密切接触,如狗、羊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器官、体液等。
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如水源、食物等。
间接接触感染吸入被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排出的包虫卵污染的空气、尘埃等。
呼吸道传播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包虫病的预防措施接种针对包虫病的疫苗,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免疫接种个人卫生饮食习惯避免接触勤洗手、洗脸、洗澡等,保持个人卫生习惯。
不饮用生水、不吃生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
不与感染包虫病的动物密切接触,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器官、体液等。
个人防护在流行区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接触污染物。
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xx年xx月xx日•包虫病概述•包虫病的症状与诊断•包虫病的预防措施•包虫病的治疗方法目•包虫病的防控措施•包虫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录01包虫病概述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
包虫病主要分为囊型和泡型两种类型。
包虫病主要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什么是包虫病囊型包虫病最为常见,又分为囊型包虫病Ⅰ型和Ⅱ型。
泡型包虫病较少见,又分为泡型包虫病Ⅰ型和Ⅱ型。
包虫病的分类直接接触与感染包虫病的动物密切接触,例如狗、狐狸等动物,特别是在动物排卵期间,容易感染。
间接传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物品等而感染。
包虫病的传播途径02包虫病的症状与诊断1包虫病的症状23早期包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早期症状中期包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期症状晚期包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晚期症状03生化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或尿液进行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等状况。
包虫病的诊断方法01体征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体征,包括是否有黄疸、肝肿大、脾肿大、腹腔积液等。
02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和MRI等,可以检测出肝脏、脾脏等器官的病变情况。
包虫病的误诊与鉴别与其他肝病混淆由于包虫病与肝炎、脂肪肝等疾病的症状相似,容易被混淆。
与其他寄生虫感染混淆有些寄生虫感染的症状也类似于包虫病,需要医生仔细鉴别。
与肝癌混淆肝癌和包虫病都会导致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03包虫病的预防措施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健康教育宣传包虫病的危害介绍包虫病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疫区、不食用生肉等。
强调预防措施告诉公众如果感染包虫病该如何及时治疗。
提供治疗方法教育公众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注意个人卫生告诉公众应避免前往疫区或与疫区人员接触,以防感染。
防治包虫病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
因此,为了提高人们对包虫病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加强包虫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此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包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方法,提高包虫病的预防意识,降低包虫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各级地方政府卫生防疫人员、畜牧兽医人员、农村及养殖户群体、教育单位及学校教职工。
三、培训内容1. 包虫病的相关知识(1) 包虫病的概述(2) 包虫病的传播途径(3) 包虫病的危害(4) 包虫病的病因和致病机制(5) 包虫病的临床表现2. 包虫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1) 包虫病的临床诊断(2) 包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3) 包虫病的疫情监测方法3. 包虫病的防治措施(1) 包虫病的预防措施(2) 包虫病的环境治理(3) 包虫病的兽医防制(4) 包虫病的人群防治(5) 包虫病的应急处置4. 包虫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1) 包虫病知识的普及(2) 包虫病的宣传教育活动(3) 包虫病的健康教育四、培训方法本次培训将采取理论教学结合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包括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并且设置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拟定为3天2夜的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2023年6月20日至22日,培训地点为当地卫生防疫学校。
六、培训考核为了检验培训效果和学员学习水平,将设置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综合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确保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及实际操作能力。
七、培训保障为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将提前做好会议室、食宿、教学用品、教学设备等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设施设备完善,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培训总结本次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总结及成果展示,对学员进行考核成绩及优秀学员的表彰奖励,并对培训工作中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今后的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好的经验和案例。
包虫病培训教材一、包虫病基本知识讲课人:唐玉萍流行病学1、分布本病广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2。
流行环节(1)传染源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寄生在犬小肠中的成虫每7~14d虫卵成熟、孕节脱落一次.但在感染犬粪中有持续虫卵排出.(2)中间宿主寄生在中间宿主体内的细粒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它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而且寿命很长,又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绵羊,绵羊有高度的易感性,在重流行地区绵羊的患病率可达90%以上。
(3)人类的感染在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中,人类是偶然感染的,并不参与寄生虫的生活史。
人类的感染及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取决于犬/绵羊循环的传播水平及人类与之接触的密切程度。
因而人类包虫病的流行区也就是畜牧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地区。
3。
主要的流行因素(1)生活习惯:家犬有舔拭肛门的习惯,由此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当与人接触时随时可将虫卵传染给人。
含有虫卵的犬粪可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水和土壤污染人的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2)自然地理条件: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需一定的外环境条件,特别是虫卵排出后需生存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感染中间宿主的机会。
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有一定遮荫条件的萆原和山地草原适于虫卵在外界的存活.[2] 致病机制细粒棘球绦虫虫卵进入人体后能否实现成功地寄生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①人体对侵袭性虫卵的暴露量(摄人虫卵的数量);②寄生虫通过人体组织屏障和抵抗宿主早期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的能力.侵袭性虫卵是指具有充分活力的成熟虫卵,未成熟的、老化和半老化的虫卵都不能形成成功的感染。
虫卵进入人体后须经历三个主要过程:①六钩蚴从胚膜中孵化;②六钩蚴被激活;③移行到适当的组织并定位发育。
在感染后30~120min即可见到激活的六钩蚴穿透肠粘膜固有层的小静脉或乳糜管。
通过血液还是淋巴系统移行决定了寄生虫最终分别定位于肝或肺。
只有少数六钩坳越过肝、肺进入其他器官或组织.病理改变在临床病理上可将包虫囊分为两种,即活动性囊与不活动(或低活动)性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