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技术全解
- 格式:docx
- 大小:79.64 KB
- 文档页数:12
超全!硅橡胶种类、配方、生产工艺及用途硅橡胶(SiliconeRubber) 是一种兼具无机和有机性质的高分子弹性材料, 其分子主链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交替组成( —Si—O—Si—), 侧链是与硅原子相连接的碳氢或取代碳氢有机基团, 这种基团可以是甲基、不饱和乙烯基( 摩尔分数一般不超过01005)或其它有机基团, 这种低不饱和度的分子结构使硅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和耐候老化性, 耐紫外线和臭氧侵蚀。
分子链的柔韧性大, 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 这些结构特征使硫化胶柔软而富有弹性, 但物理性能较差。
硅橡胶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 国外最早研究的品种是二甲基硅橡胶。
1944 年前后由美国DowCorning 公司和GeneralElectric 公司各自投入生产。
我国在60 年代初期研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现在生产硅橡胶的国家除我国外, 还有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和德国等, 品种牌号有1000多种。
1、硅橡胶的分类和特性1.1 分类硅橡胶按其硫化机理不同可分为热硫化型、室温硫化型和加成反应型三大类。
1.2 特性(1) 耐高、低温性在所有橡胶中 , 硅橡胶的工作温度范围最广阔(-100〜350C)。
例如,经过适当配合的乙烯基硅橡胶 或低苯基硅橡胶,经250C 数千小时或300C 数百小时 热空气老化后仍能保持弹 350C 数十小时热空气老化后仍能保持弹性 化温度为-140C ,其硫化胶在-70〜100C 的温度下仍 具有弹性。
硅橡胶用于火箭喷管内壁防热涂层时 , 能耐 瞬时数千度的高温。
硅橡胶在高温下连续使用寿命见 表1。
(2) 耐臭氧老化、 耐氧老化、耐光老化和耐候老化 性能硅橡胶硫化胶在自由状态下置于室外曝晒数年后 性能无显著变化。
硅橡胶与其它橡胶的耐臭氧老化性 能比较见表 2。
(3) 电绝缘性能 硅橡胶硫化胶的电绝缘性能在受潮、频率变化或温度升高时变化较小 , 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仍为绝 缘体。
超全!硅橡胶种类、配方、生产工艺及用途硅橡胶(SiliconeRubber)是一种兼具无机和有机性质的高分子弹性材料,其分子主链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交替组成(—Si—O—Si—),侧链是与硅原子相连接的碳氢或取代碳氢有机基团,这种基团可以是甲基、不饱和乙烯基(摩尔分数一般不超过01005)或其它有机基团,这种低不饱和度的分子结构使硅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和耐候老化性,耐紫外线和臭氧侵蚀。
分子链的柔韧性大,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这些结构特征使硫化胶柔软而富有弹性,但物理性能较差。
硅橡胶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国外最早研究的品种是二甲基硅橡胶。
1944年前后由美国DowCorning 公司和GeneralElectric公司各自投入生产。
我国在60年代初期研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现在生产硅橡胶的国家除我国外,还有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和德国等,品种牌号有1000多种。
1、硅橡胶的分类和特性1.1分类硅橡胶按其硫化机理不同可分为热硫化型、室温硫化型和加成反应型三大类。
1.2特性(1)耐高、低温性在所有橡胶中,硅橡胶的工作温度范围最广阔(-100~350℃)。
例如,经过适当配合的乙烯基硅橡胶或低苯基硅橡胶,经250℃数千小时或300℃数百小时热空气老化后仍能保持弹性;低苯基硅橡胶硫化胶经350℃数十小时热空气老化后仍能保持弹性,它的玻璃化温度为-140℃,其硫化胶在-70~100℃的温度下仍具有弹性。
硅橡胶用于火箭喷管内壁防热涂层时,能耐瞬时数千度的高温。
硅橡胶在高温下连续使用寿命见表1。
(2)耐臭氧老化、耐氧老化、耐光老化和耐候老化性能硅橡胶硫化胶在自由状态下置于室外曝晒数年后,性能无显著变化。
硅橡胶与其它橡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比较见表2。
(3)电绝缘性能硅橡胶硫化胶的电绝缘性能在受潮、频率变化或温度升高时变化较小,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仍为绝缘体。
此外,硅橡胶分子结构中碳原子少,而且不用炭黑作填料,因此在电弧放电时不易发生焦烧,在高压场合使用十分可靠。
硅橡胶知识全解1•硅橡胶的特点和用途简介硅橡胶高聚物分子是由Si-0 (硅-氧)键连成的链状结构,其主要组成是高摩尔质量的线型聚硅氧烷。
由于Si-0-S键是其构成的基本键型,硅原子主要连接甲基,侧链上引入极少量的不饱和基团,分子间作用力小,分子呈螺旋状结构,甲基朝外排列并可自由旋转,使得硅橡胶比其他普通橡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等。
典型的硅橡胶即聚二甲醛硅氧烷,具有一种螺旋形分子构型,其分子间力较小,因而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同时指向螺旋外的甲醛基可以自由旋转,因而使硅橡胶具有独特的表面性能,如憎水性及表面防粘性。
下表列出了硅橡胶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耐热性:硅橡胶比普通橡胶具有好得多的耐热性,可在 1 50度下几乎永远使用而无性能变化;可在200度下连续使用10,000小时;在350度下亦可使用一段时间。
广泛应用于要求耐热的场合:热水瓶密封圈压力锅圈耐热手柄耐寒性:普通橡胶晚点为-20度~-30度,即硅橡胶则在-60 度~-70度时仍具有较好的弹性,某些特殊配方的硅橡胶还可承受极低温度。
低温密封圈耐侯性:普通橡胶在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作用下迅速降解,而硅橡胶则不受臭氧影响。
且长时间在紫外线和其他气候条件下,其物性也仅有微小变化。
户外使用的密封材料电性能:硅橡胶具有很高的电阻率且在很宽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其阻值保持稳定。
同时硅橡胶对高压电晕放电和电弧放电具有很好的抵抗性。
高压绝缘子电视机高压帽电器零部件其他导电性:当加入导电填料(如碳黑)时,硅橡胶便具有键盘导电接触点导热性:当加入某些导热填料时,硅橡胶便具有导热性散热片导热密封垫复印机、传真机导热辊辐射性:含有苯基的硅橡胶的耐辐射大大提高电绝缘电缆核电厂用连接器等阻燃性:硅橡胶本身可燃,但添加少量抗燃剂时,它便具有阻燃性和自熄性;且因硅橡胶不含有机卤化物,因而燃烧时不冒烟或放出毒气。
各种防火严格的场合透气性:硅橡胶薄膜比普通橡胶及塑料打腊膜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三元乙丙胶EPDM生产加工工艺制备技术大全三元乙丙胶(EPDM)是一种高性能橡胶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老化、耐酸碱和耐高温性能。
它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力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EPDM的生产加工工艺制备技术,包括原材料选择、橡胶制备、硫化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1.原材料选择EPDM的主要原料为乙烯、丙烯和二烯单体。
乙烯和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乙丙胶,再加入二烯单体制备成EPDM。
EPDM的性能和二烯单体的选择有关,常用的二烯单体有二甲基异戊二烯(DM)、甲基异戊二烯(MIM)和乙烯基苯系列(VNB)等。
2.橡胶制备EPDM的橡胶制备分为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两种。
溶液聚合法是将原料溶解在一种溶剂中,并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
乳液聚合法是将原料乳化,并加入乳化剂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两种方法均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来完成反应。
橡胶制备完成后,需要将橡胶进行干燥和筛分,以得到所需的颗粒大小。
3.硫化工艺EPDM的硫化工艺是将橡胶制品置于加热设备中,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使橡胶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硫化工艺的温度、时间和硫化剂的用量对于硫化程度和硫化速度有影响。
硫化完成后,还需要对橡胶制品进行冷却、干燥和质量检验。
4.EPDM材料的加工工艺EPDM的加工工艺包括挤出、压延、注塑和压制等。
挤出是将EPDM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通过挤出机将熔融的EPDM挤出成型。
压延是将EPDM 材料放置在加热的压延机上,通过压力和热力将EPDM材料压制成片状或薄膜状。
注塑是将EPDM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注入到模具中进行成型。
压制是将EPDM材料放置在加热的压制机上,通过压力和热力将EPDM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
5.EPDM制品的后处理EPDM制品的后处理包括修边、喷涂、包装等。
修边是将EPDM制品的边缘进行切割,使其光滑整齐。
喷涂是将EPDM制品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以改善其外观和性能。
包装是将EPDM制品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储存、运输和销售。
欢迎共阅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简述2016-11-03摘要:混炼型聚氨酯橡胶因其基本组分可变而使其性能变化范围较其它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大得多。
混炼型聚氨酯橡胶有多种类型,性能千差万别。
由于相关知识和技术的缺乏,错误地选择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类型、不适当的配方设计或不适当的工艺条件,是造成混炼型聚氨酯橡胶在全世界橡胶工业领域应用不够广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类型,应用德国Otto Bayer教授于1937年发明了聚氨酯弹性体。
在20世纪50年代,橡胶工业,特别是轮胎工业促进了聚氨酯弹性体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在50年代末期,美国橡胶公司(即后来的Uniroyal公司)、DuPont公司和Bayer公司都开发了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在60年代,混炼型聚氨酯的生产迅速增长。
通用轮胎公司、Goodyear公司、Michelin公司、美国氰胺公司、Thiokol公司和Witco公司也开发了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在70年代,因所有这些产品都存在工艺性能不好,以及综合性能经常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
生产过程非常困难,导致材料性能不稳定。
并且,因为钢丝带束子午线轮胎的研制成功,使轮胎工业丧失了对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兴趣,Michelin公司和通用公司停止了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的生产。
随后,美国氰胺公司、Witco公司和Thiokol公司也停止了它们各自混炼型聚氨酯橡胶产品的生产。
90年代以来,Bayer公司逐步把全球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机构都集中到了Rhein Chemie分部。
2002年美国TSE公司比康普顿公司购买了混炼型聚氨酯橡胶产品系列。
TSE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生产厂家,其次是Rhein Chemie公司。
我国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是60年代中期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仿制美国Genthene S牌号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HA-1,属于聚酯型过氧化硫化的混炼型聚氨酯橡胶。
在90年代初在HA-1的基础又推出了HA-5型橡胶,克服HA-1胶低温结晶、合成工艺难掌握的问题。
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
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
EPDM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
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
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
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
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1.低密度高填充性乙丙橡胶的密度是较低的一种橡胶,其密度为0.87。
加之可大量充油和加入填充剂,因而可降低橡胶制品的成本,弥补了乙丙橡胶生胶价格高的缺点,并且对高门尼值的乙丙橡胶来说,高填充后物理机械能降低幅度不大。
2.耐老化性乙丙橡胶有优异的耐天候、耐臭氧、耐热、耐酸碱、耐水蒸汽、颜色稳定性、电性能、充油性及常温流动性。
乙丙橡胶制品在120℃下可长期使用,在150- 200℃下可短暂或间歇使用。
加入适宜防老剂可提高其使用温度。
以过氧化物交联的三元乙丙橡胶可在苛刻的条件下使用。
三元乙丙橡胶在臭氧浓度 50pphm、拉伸30%的条件下,可达150h以上不龟裂。
3.耐腐蚀性由于乙丙橡胶缺乏极性,不饱和度低,因而对各种极性化学品如醇、酸、碱、氧化剂、制冷剂、洗涤剂、动植物油、酮和脂等均有较好的抗耐性;但在脂属和芳属溶剂(如汽油、苯等)及矿物油中稳定性较差。
在浓酸长期作用下性能也要下降。
在ISO/TO 7620中汇集了近400种具有腐蚀性的气态和液态化学品对各种橡胶性能作用的资料,并规定了1-4级表示其作用程度,腐蚀性化学品对橡胶性能的影响:等级 体积 溶胀率/% 硬度降低值 对性能影响1 <10 <10 轻微或无2 10-20 <20 较小3 30-60 <30 中等4 >60 >30 严重4.耐水蒸汽性能乙丙橡胶有优异的耐水蒸汽性能并估优于其耐热性。
在230℃过热蒸汽中,近100h后外观无变化。
而氟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天然橡胶在同样条件下,经历较短时间外观发生明显劣化现象。
橡胶的耐黄变定义、产生原因、配方设计注意事项(全)一、黄变是什么意思?百度定义高分子材料在老化过程中变黄的现象。
黄变是指物品暴露在自然光、紫外线、热、氧、应力、化学浸蚀、水分等等环境下及不正当生产工艺等状况下颜色发黄的现象,这就是黄变的基本定义。
二、产生黄变的主要原因:耐黄变的过程非常复杂,牵涉到许多方面,只是某一点的预防是无法达到标准的。
黄变主要是老化形成的。
控制黄变就是控制老化的过程。
那么老化又分为热老化,氧老化,臭氧,(静电属于臭氧类,因为静电产生臭氧)。
气体腐蚀老化,重金属氧化老化。
反应老化。
紫外线老化等等。
另外又分为材料老化,反应老化,酸碱度失调。
断链过硫等等。
1、聚合物结构本身的影响,聚合物大分子链键之间存在键能,当提供的能量大于键能时,则分子链容易产生活性集中,会使聚合物在使用和贮存的过程中产生逐步的降解导致黄变。
2、光线的影响,当应用材料吸收光能后,在吸收部位上的分子链就会产生碳碳键或是碳氢键的裂解。
产生黄变现象。
3、热量、氧分子的影响,应用材料会随着时间的长久发生氧化反应,热量会加速材料的氧化过程。
形成过氧化结构后,容易形成游离基,导致透明、浅色、白色材料变色。
氧对不饱和的二烯烃材料破坏作用最为显著,热的作用,除了能活化氧化外,还能导致—C—C—键的断裂和双键的破裂导致材料黄变。
4、其它因素的影响,变黄还与应用材料中添加的助剂、存在的水分、杂质以及加工生产工艺有关。
混入各种化学或机械杂质的原材料都会降低聚合物的稳定性。
原因比较复杂,需要针对性进行分析排查。
三、常规的解决方法:1、根据聚合物的各种特性,在产品配方中考虑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稳定剂等助剂。
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各项技术指标必须达到制定要求。
3、聚合物材料在加工前应进行严格干燥处理。
4、生产环节的环境控制在合理的温湿度范围。
橡胶配方设计重新整理以下几点:1、原材料的本身耐黄变性,比如,NR的耐老化性就比SBR和BR差等,乙丙橡胶第三弹体低,高乙烯含量或茂金属乙丙橡胶、丁基橡胶耐黄变佳。
超全!硅橡胶种类、配方、生产工艺及用途硅橡胶(SiliconeRubber)是一种兼具无机和有机性质的高分子弹性材料,其分子主链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交替组成(—Si—O—Si—),侧链是与硅原子相连接的碳氢或取代碳氢有机基团,这种基团可以是甲基、不饱和乙烯基(摩尔分数一般不超过01005)或其它有机基团,这种低不饱和度的分子结构使硅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热老化性和耐候老化性,耐紫外线和臭氧侵蚀。
分子链的柔韧性大,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这些结构特征使硫化胶柔软而富有弹性,但物理性能较差。
硅橡胶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国外最早研究的品种是二甲基硅橡胶。
1944年前后由美国DowCorning 公司和GeneralElectric公司各自投入生产。
我国在60年代初期研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现在生产硅橡胶的国家除我国外,还有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和德国等,品种牌号有1000多种。
1、硅橡胶的分类和特性1.1分类硅橡胶按其硫化机理不同可分为热硫化型、室温硫化型和加成反应型三大类。
1.2特性(1)耐高、低温性在所有橡胶中,硅橡胶的工作温度范围最广阔(-100~350℃)。
例如,经过适当配合的乙烯基硅橡胶或低苯基硅橡胶,经250℃数千小时或300℃数百小时热空气老化后仍能保持弹性;低苯基硅橡胶硫化胶经350℃数十小时热空气老化后仍能保持弹性,它的玻璃化温度为-140℃,其硫化胶在-70~100℃的温度下仍具有弹性。
硅橡胶用于火箭喷管内壁防热涂层时,能耐瞬时数千度的高温。
硅橡胶在高温下连续使用寿命见表1。
(2)耐臭氧老化、耐氧老化、耐光老化和耐候老化性能硅橡胶硫化胶在自由状态下置于室外曝晒数年后,性能无显著变化。
硅橡胶与其它橡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比较见表2。
(3)电绝缘性能硅橡胶硫化胶的电绝缘性能在受潮、频率变化或温度升高时变化较小,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仍为绝缘体。
此外,硅橡胶分子结构中碳原子少,而且不用炭黑作填料,因此在电弧放电时不易发生焦烧,在高压场合使用十分可靠。
橡胶名词解释大全医用橡胶瓶塞medical rubber bottle closure;rubber stopper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橡胶类弹性体制品,用于玻璃、塑料等药用瓶状容器口的密封。
其结构大致可分为锥形、T形和翻边形三类;按用途可分为抗生素瓶塞、生物药品瓶塞、喷雾药剂瓶塞和输液瓶塞等。
瓶塞胶料要求不含铅、汞、砷、钡等有害可溶物,与可装药剂不起作用,瓶塞本身不能有喷出物。
一般用NR,IIR和SBR等胶料制作,用模压法生产。
广泛用于制药及医疗行业。
橡胶袋rubber bag是薄片型橡胶产品的一种。
由压延机出胶片,经裁剪、贴合成型后硫化而制成的袋状橡胶产品。
主要用于贮存气体、液体物料。
根据用途,有纯橡胶的,也有织物增强的,可有不同的结构形状及用不同的橡胶制作。
广泛用于日用生活及医疗、卫生部门。
橡胶热水袋rubber hot water bag橡胶薄片状制品的一种。
系用于贮放热水的薄型胶袋。
由中空橡胶袋身、金属螺旋口、金属和非金属旋盖和胶垫组成。
用压延胶片粘贴成型、模压硫化的方法生产。
可用NR或SBR制作。
胶料耐热、耐老化。
用于贮放热水供病人或老年人保持体温之用。
橡胶冰袋rubber ice water bag橡胶薄片状制品的一种。
系贮放冰块和冰水的薄型专用橡胶袋。
用于病人发烧时降温。
橡胶贮气垫rubber gas reservoir for surgery橡胶薄片状制品的一种。
系用于贮存气体的纯胶或夹织物薄型、袋状橡胶制品。
以压延胶片粘贴成型、再经硫化而成。
主要用于呼吸气体的收集、氧气等气体的贮存以及有关呼吸生理研究或肺功能测定。
医用胶管medical rubber tube系用于医疗的管状橡胶制品。
可分为外用和体内用两种类型。
前者用于各种气体、液体输送,如听诊器胶管、输液胶管等;后者通称医用橡胶导管,按结构又可分为单腔管和多腔管。
单腔管只有一个内腔,多腔管供医疗外科手术用,有两个以上的内腔(如双腔止血导尿管、双气囊三腔管等),多腔导管都附有一个或两个胶乳气囊,起封闭或压迫作用。
橡胶技术全解橡胶技术是一项涉及橡胶材料的应用技术,常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塑胶制品、密封件、管道和电缆等产品。
近年来,橡胶技术在新材料、高技术和绿色环保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高,形成了橡胶技术全解的完整体系。
橡胶材料是一种弹性、柔软、耐磨、耐酸碱、耐高温和耐低温的复合材料,主要由橡胶、填充剂、增塑剂、加强剂、活性剂和加工助剂等组成。
随着人们对材料性能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橡胶技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工业生产中,橡胶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需要精细的技术和装备支持。
其中,橡胶技术全解的主要技术包括橡胶材料的配方、成型、加工、测试和应用等方面。
橡胶材料的配方技术是指通过调整橡胶、填充剂、增塑剂、加强剂、活性剂等各种材料的种类、含量和配比等参数,以获得所要求的橡胶材料性能和特性。
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配比,可以增强橡胶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油性、耐高低温性等特性。
相应地,在橡胶材料配方方面的优化和研发中,需要考虑成本、可行性和品质等因素。
成型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橡胶技术,包括压缩成型、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和复合成型等多种技术。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压力、时间和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以保障成型后的橡胶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橡胶加工技术是指通过化学、物理或机械方法对橡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更适合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领域。
橡胶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混炼、挤压、叠层、切割、印刷、胶合和成型等多个技术环节。
在橡胶加工中,机械设备的精度和保养、技术人员的素质和经验等因素也会对加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橡胶测试技术是指对橡胶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测试和评估的一系列方法和流程。
橡胶测试常用的指标包括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度、冲击韧性、压缩变形率、耐磨性和耐氧化性等。
在橡胶材料应用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可以有效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提高橡胶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橡胶应用技术是指橡胶材料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橡胶制品已经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鞋、建筑、医疗、食品、电子和石油化工等众多领域。
橡胶技术全解橡胶技术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技术,也是重要的应用材料科学领域,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工业生产、医药、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橡胶技术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橡胶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橡胶材料的加工技术、橡胶材料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橡胶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1. 橡胶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橡胶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度弹性和伸缩性的材料,在物理上表现出很多独特的性质,如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质、电性能、光学特性等。
其中,它的机械性能是橡胶材料最重要的方面,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应力松弛、龟裂、疲劳等方面。
另外,橡胶材料的化学特性也很重要,在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耐氧化性、耐腐蚀性、化学反应性、黏合性、抗老化性以及对生物的兼容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橡胶材料的制造需要遵循特定的工艺流程,通过添加剂、交联剂等手段来改变橡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 橡胶材料的加工技术橡胶材料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挤出加工、压塑加工、注塑加工、胶模浇铸、混合加工等多种方法。
其中,挤出加工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常用于生产橡胶管、带、条等材料。
压塑加工和注塑加工主要用于生产密封件、齿轮、衬垫、鞋底等橡胶制品。
橡胶材料的混合加工包括罐式混合、开炼机混炼以及内混炼等方法,用于将橡胶材料与填料、增塑剂、硫化剂、活化剂等添加剂混合在一起,以获得所需的特性。
以上这些技术的选用需根据不同的工艺、产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3. 橡胶材料的使用与维护橡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比如高温、低温、强酸、强碱等环境中,要考虑橡胶材料的耐受性和性能。
同时也需要考虑物品血缘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从而选择合适的橡胶材料,并做好质量控制和产品的维护保养工作。
4. 橡胶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进步和工艺发展,橡胶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新型的橡胶材料可以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医疗器械、飞行器、公路交通、建筑、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厨房用品等领域。
各种橡胶知识大全橡胶是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具有优异的疲劳强度,很高的耐磨性,电绝缘性,致密以及耐腐蚀、耐溶剂、耐高温、耐低温等特殊性能。
因此成为重要的工业材料。
橡胶按制取来源与方法,可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两大类.各种橡胶性能对比图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通用橡胶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异戊橡胶 乙丙橡胶 丁钠橡胶 特种橡胶丁腈橡胶 氯丁橡胶 氯基橡胶 氟橡胶 氯醚橡胶 硅橡胶聚氨酯橡胶 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善贞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在橡胶配合技术及原材料选择有些心得,欢迎联系天然橡胶(NR)天然橡胶具有优异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天然橡胶在常温下具有很好的弹性,回弹性可以达到50%~85%以上。
纯胶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可以达到17~25MPa,经过炭黑补强后,可达到25~35MPa,撕裂强度可达到95kN/m。
天然橡胶还具有很好的耐屈挠疲劳性能,耐磨性耐寒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水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
也是一种较好的绝缘材料.天然橡胶不耐环已烷、汽油、苯等介质,不溶于机型的丙酮、乙醇等,不溶于水,耐10%的氢氟酸,20%的盐酸,30%的硫酸,50%的氢氧化钠,不耐浓强酸,氧化性和强的高锰酸钾、重铬酸钾。
天然橡胶主要应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和多数橡胶制品,是应用最广的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是指工业上由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通过聚合的方法而制得的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来源较广,某些合成橡胶具有天然橡胶不具备的性能.按用途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按分子结构可分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聚硫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醚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等。
顺丁橡胶顺丁橡胶的弹性是目前橡胶中最好的,有极好的耐寒性,耐低温性能是通用橡胶中耐低温性能最好的一种。
耐磨性特别好,非常适用于耐磨的橡胶制品,但抗湿滑性能差,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较低。
乳胶全发泡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详解乳胶全发泡工艺流程乳胶全发泡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制造的先进技术,尤其在床垫、枕头等寝具产品中常见。
红橡胶的使用流程解大全1. 红橡胶的概述红橡胶是一种常见的橡胶制品,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损和耐化学腐蚀等特性。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密封制品、工业管道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橡胶的使用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加工制作和质量检验等方面。
2. 红橡胶的材料准备在使用红橡胶之前,需要进行材料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购橡胶原料: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红橡胶原料,并注意原料的质量和供应商的信誉。
•原料储存:将橡胶原料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防止潮湿和阳光直射。
•型号配比:根据产品设计要求,控制好红橡胶材料的配比比例,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3. 红橡胶的加工制作红橡胶的加工制作是整个使用流程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具体的步骤:3.1 原料制备•将选购好的红橡胶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污物。
•将原料切割成适当的尺寸,以便后续的加工操作。
3.2 橡胶混炼•将适量的红橡胶原料放入橡胶混炼机中,加入适量的助剂和添加剂。
•启动混炼机,进行橡胶的胶炼和混合工序,使橡胶原料与助剂、添加剂充分混合。
3.3 橡胶压延•将经过混炼的橡胶料片放入橡胶压延机中,进行压延操作。
•通过调整压延机的压力和温度,将橡胶料片压延成所需的厚度和宽度。
3.4 橡胶成型•将压延好的红橡胶料片放入橡胶成型机中。
•通过橡胶成型机的压力和温度,将橡胶料片成型成所需的形状,如板材、管件等。
4. 红橡胶的质量检验在红橡胶的使用流程中,质量检验是关键的环节,以下是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外观检查:对红橡胶制品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满足产品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硬度、抗拉裂强度等物理性能的测试。
•化学性能测试:对红橡胶制品进行耐油、耐酸碱、耐磨损等化学性能的测试。
5. 红橡胶的使用与维护在使用红橡胶制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使用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刺激性气体和化学腐蚀介质等条件下。
•预防损坏:避免与尖锐物体或粗糙表面接触,以免产生划痕或破损。
聚氨酯橡胶性能研究聚氨酯橡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在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聚氨酯橡胶,对其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
聚氨酯橡胶的物理性能表现出色。
首先是它的硬度,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适用的场景。
硬度范围宽广,从软质的类似橡胶的触感,到硬质的接近塑料的质感,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例如,在制造汽车零部件时,可根据具体部位对硬度的要求进行精准调配。
拉伸强度是衡量聚氨酯橡胶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意味着在承受外力拉伸时不容易断裂。
这使得聚氨酯橡胶在输送带、密封件等需要承受较大拉力的应用中表现出色。
同时,其断裂伸长率也较为可观,即在断裂前能够发生较大的形变,具有良好的韧性。
耐磨性是聚氨酯橡胶的一大亮点。
在许多摩擦频繁的环境中,如鞋底、机械零件的接触面,聚氨酯橡胶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表面状态,减少磨损带来的损耗和故障。
这种出色的耐磨性能,使其在一些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聚氨酯橡胶的耐油性也值得一提。
在接触各类油类介质时,它能够保持自身的性能稳定,不发生溶胀或性能劣化。
这使得它在石油化工、汽车的油封等领域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在化学性能方面,聚氨酯橡胶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
它能够抵御多种酸、碱和有机溶剂的侵蚀,从而保证在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
然而,聚氨酯橡胶并非十全十美。
其耐候性相对较弱,长期暴露在阳光、风雨等自然环境下,可能会出现老化、性能下降的情况。
此外,它的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聚氨酯橡胶的性能,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
通过调整配方中的成分比例,添加增强剂、改性剂等,可以改善其某些性能的不足。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聚氨酯橡胶的种类和性能参数至关重要。
例如,在需要高耐磨和耐油的工况下,应重点关注材料的这两项性能指标;而在对耐候性有较高要求的户外应用中,则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或选择更适合的材料。
《橡胶工艺》绪论一、橡胶材料的特征1、橡胶材料的特点(1)高弹性:弹性模量低,伸长变形大,有可恢复的变形,并能在很宽的温度(-50~150℃)范围内保持弹性。
(2)粘弹性:橡胶材料在产生形变和恢复形变时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表现有明显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现象,在震动或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滞后损失。
(3)电绝缘性:橡胶和塑料一样是电绝缘材料。
(4)有老化现象(5)必须进行硫化才能使用,热塑性弹性体除外。
(6)必须加入配合剂。
2、常见概念(1)橡胶ASTM-D1566中定义如下:橡胶是一种材料,它在大的形变下能迅速而有力恢复其形变,能够被改性(硫化)。
或弹性高聚物,是未交联和已交联两种状态的总称。
注:1)橡胶是一种材料,具有特定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属有机高分子材料。
2)橡胶在室温下具有高弹性。
3)橡胶能够被改性是指它能够硫化。
4)改性的橡胶即硫化胶不溶解但能溶胀。
①生胶——原料橡胶,即没有加入配合剂且尚未交联的橡胶。
分子呈线型结构。
按形态分固态生胶(干胶)和胶乳或乳胶(指高聚物的粒子分散在水介质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胶体分散体系。
)②混炼胶——生胶与配合剂经加工混合均匀且未被交联的橡胶。
②硫化胶——混炼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经交联由线型大分子变成三维网状结构而得到的橡胶。
或:生胶经过加工和配合已交联的橡胶。
即交联结构的橡胶。
(2)橡胶类似物——指橡胶代用品,可部分代替橡胶来使用。
如再生胶、硫化胶粉。
二、橡胶的发展历史1.天然橡胶的发现和利用(1)考古发现人类在11世纪就开始使用橡胶。
(2)1493~1496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看到当地民玩耍橡胶球并将其带回欧洲,欧洲人开始认识天然橡胶。
(3)1735年,法国科学家 Condamine等将当地居民所制橡胶制品带回欧洲,引起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橡胶的兴趣。
(4)1770年宗教家Priestley因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痕迹,在英语中取印第安的“揩擦物”Rubber为橡胶定了英文名。
(5)1823年在英国建立第一个橡胶工厂,将橡胶溶于苯中制成防水布生产雨衣。
此为橡胶工业的开始。
(6)1826年Hancock发现了用机械使橡胶获得塑性的方法,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橡胶加工方法的基础。
(7)1830年至1876年英国人把橡胶树种和幼苗从伦敦皇家植物园移植到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完成了野生天然橡胶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艰难工作。
(8)1839年,C.Goodyear发明橡胶硫化法:将橡胶和硫磺共热,特别是在铅化合物存在下与硫磺共热之后,橡胶就会变成坚实而富有弹性的物质,不再因温度的改变而变硬发粘。
(9)1888年英国医生Dunlop发明了充气轮胎。
(10)1904年发现某些金属氧化物有促进硫化作用,但效果不十分明显。
1906年发现苯胺有促进硫化作用,直到1919年才开始大量应用噻唑类促进剂。
(11)1920年炭黑作为橡胶的补强剂大量使用。
2.合成橡胶的工业化和发展(1)合成橡胶的历史一般认为从1879年布却特发现异戊二烯聚合试验开始,直到1900年人们了解了天然橡胶分子结构后,合成橡胶才真正成为可能。
(2)在高分子链状结构学说和橡胶弹性分子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生产了甲基橡胶,开了合成橡胶生产的新纪元。
(3) 1932年,前苏联大规模生产丁钠橡胶后相继生产的合成胶有氯丁、丁苯及丁腈橡胶。
(4)50年代,Zeigler-Natta发现定向聚合法,导致了合成橡胶工业的新飞跃。
(5)1965~1973年出现热塑性弹性体,这是第三代橡胶。
3.我国橡胶发展简况(1)我国从1904年开始种植天然橡胶,并于20世纪50年代初将橡胶树北移试种成功。
在北纬18°~24°的广西、云南等地大面积种植橡胶树。
(2)1915年在广州建立了第一个规模甚小的胶鞋工厂。
1919年,在上海建立清和橡皮工厂1927年,在上海建立正泰橡胶厂,生产胶鞋1928年,建立大中华橡胶厂,生产胶鞋1937年,日本在青岛建立现在的青岛橡胶二厂三、橡胶工业的重要性1.橡胶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应用广泛。
2.目前世界橡胶制品的品种和规格的总数约有10万之多。
四、橡胶制品的分类各类轮胎;胶管胶带类;鞋类;工业制品(杂制品)五、本科程的内容以生胶为原料制造橡胶制品。
1.橡胶工艺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包括生胶及橡胶类似物、硫化体系配合剂、补强填充剂、软化增塑剂、防老剂等原材料。
配合剂——在生胶中所加入的各种化学药品。
类型功能生胶及橡胶类似物基本材料(主体)硫化体系(硫化剂促进剂起硫化作用活性剂防焦剂)补强填充剂改善某些性能(提高物机性能,降低成本)软化增塑剂改善加工操作性能防老剂改善(提高)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专用配合剂赋予特殊性能配方例子:微孔凉拖鞋配方NR 100;防D 1;S 3.5;石蜡7;促M 1.1;凡士林 5促DM 1.1;陶土 0.78ZnO 5 ; MgCO3 60;硬脂酸 7 ;发泡剂H 6.5;矿油1.5;钛青蓝 3.52.原材料的配方3.橡胶加工工艺的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挤出、成型、硫化等工艺六、本科程的特点1.专业性强2. 需记忆的东西多:①各种常用生胶的代号、性能、结构。
②配合剂的品种、分类、性能等。
③各工艺过程的工艺条件。
3.理论性、实践性强。
第一章生胶概述一、橡胶的分类1.按来源与用途分天然橡胶(NR)和合成橡胶(SR)(包括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2.按外观形态分(1)固体(块状及片状)橡胶—为目前工业应用的主要品种(2)液体橡胶(3)粉末橡胶3.按交联方式化学交联的传统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4.按化学结构分类(1)碳链橡胶(不饱和非极性橡胶NR、SBR、BR、IR、不饱和极性橡胶NBR、CR、饱和非极性橡胶EPM、EPDM、IIR、饱和极性橡胶FPM、CPE、 ACM、丁吡橡胶、聚乙烯醇橡胶、乙烯-丙烯酸甲酯橡胶)(2)杂链橡胶:MVQ、AU、EU、CO、ECO、T第一节天然橡胶一、天然橡胶的加工、品种和分级1、加工颗粒胶:胶乳处理→凝固→机械处理→干燥→产品分级包装烟片胶:35%胶乳→过滤去杂质→加水稀释至15~20%→消泡澄清滤渣→加1%甲酸凝固(或乙酸)→除水→压3~3.5mm薄片→薰烟干燥(70℃,7~8天,防止霉变)→检查分级包装绉片胶:①白色绉片35%胶乳→过滤除杂质→加水稀释至18~20%→消泡→加NaHSO3漂白防腐→加酸凝固→轧炼水洗去水溶物→压成1~2mm片→热空气干燥(35℃,10天)→检查分级包装②褐色绉片胶线、胶团、胶泥→浸泡洗涤→压绉→热空气干燥→检查分级包装2、品种(1)三叶橡胶树产的橡胶通用类(烟胶片、绉胶片、颗粒胶、风干胶片);特种类(恒粘胶、低粘胶、轮胎橡胶、充油天然橡胶、易操作橡胶、胶清橡胶);改性类(环氧化天然橡胶、热塑性天然橡胶、氯化橡胶、接枝橡胶)(2)其他植物产的橡胶银菊橡胶;杜仲橡胶3、分级1.按外观质量分级如烟胶片及绉胶片2.按理化指标分级理化指标:杂质、塑性保持率、塑性初值、氮含量、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颜色指数等。
二、天然橡胶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1.化学成分橡胶烃:92%~95%;非橡胶物质:蛋白质(2.0%~3.0%);丙酮抽出物(1.5%~4.5%);水分(0.3%~1.0%);水溶物(<1.0%);灰分(0.2%~0.5%)。
2.非橡胶成分对橡胶性能的影响蛋白质:NR中的含氮化合物都属于蛋白质。
(a)蛋白质有防止老化作用;(b)分解放出氨基酸促进橡胶硫化;(c)使橡胶容易吸收水分,易发霉;(d)蛋白质的吸水性使制品的绝缘性降低。
丙酮抽出物:指橡胶中能溶于丙酮的物质,主要是一些高级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
高级脂肪酸:软化剂、硫化活化剂(促进硫化)甾醇:防老剂磷脂:分解放出游离的胆碱,促进硫化少量的胡萝卜素:物理防老剂(紫外线屏蔽剂)灰分:是一些无机盐类物质,主要成分是Ca 、Mg 、K 、Na 、Cu 、Mn 等。
其中K 、Na 、Ca 、Mg 影响橡胶的电性能;Cu 、Mn 等变价金属含量多加速橡胶的老化(限度<3ppm )。
水分:对橡胶的性能影响不大,若含量高,可能会使制品产生气泡。
3、分子结构4、分子量及其分布三叶橡胶绝大多数分子量在3万~3000万之间,其平均分子量约为70万左右,分子量分布指数在2.8~10之间。
分子量分布一般为双峰。
5、特性NR 的密度为0.913g/cm 3,Tg= - 72℃,Tf=130℃,开始分解温度为200℃,激烈分解温度为270℃。
(1)为不饱和性橡胶,化学性质活泼,不耐老化。
(2)为非极性橡胶,不耐烃类溶剂。
(3)结晶性橡胶,有自补强作用。
(4)综合性能好 工艺性能好;物理机械性能好格林强度:未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
(5)耐气透性和电绝缘性良好6、配合及加工(1)NR 的配合硫化体系:NR 一般用硫黄硫化体系;补强填充体系:最常用的是炭黑 ;防护体系:对苯二胺类最好;增塑体系:以松焦油、三线油最为常用。
(2)NR 的加工NR 是综合加工性能最好的橡胶。
7、用途:NR 的通用性最广。
其中 轮胎:68% ;工业制品:13.5%;胶鞋:5.5%;胶乳:9.5%;粘合剂:1%;其他:2.5%第二节 合成橡胶一、合成橡胶的概念、命名及分类1.概念合成橡胶是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而制成的高弹性聚合物。
2.发展概况初期研究→甲基工业化时期→1940~1954年间的进展→工业化时期3.命名趋于按原料单体组成来命名如由丁二烯聚合的叫丁二烯橡胶;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的则叫丁苯橡胶。
4.分类分类趋于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①通用合成橡胶:性能与NR 相近,物机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好。
②特种合成橡胶:具有特殊性能二、通用合成橡胶(一)丁苯橡胶(SBR )1、制法及分子结构它是丁二烯和苯乙烯(70:30)的共聚物。
为浅黄褐色弹性体。
有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
分子结构:CH 2CH C 3CH 2CH ][n CH 2CH 2CH [CH ()x (CH 2CH )n]y2.品种类型3.特性(1)不饱和性橡胶,化学活性较NR 低,硫化速度较慢,耐热耐老化性较好。
(2)非极性橡胶,耐油性差(比NR 稍好)。
(3)非结晶性橡胶,无自补强性,纯胶强度为1.4~3.0 MPa,因此需用炭黑补强。
(4)耐磨性,耐气透性良好。
(5)弹性低,耐寒性(Tg=–60℃)较差,自粘性差,生热大,加工收缩性大。
4.配合及加工配合:必要成分—硫化剂:硫黄用量比NR中少(双键量少)促进剂:促进剂用量比NR中多(硫化速度慢)活化剂补强剂:主要是炭黑(非自补强性)增粘剂:本身粘性差,用烷基酚醛树脂,古马隆树脂增粘一般成分—防老剂,软化剂加工:塑炼性—一软丁苯(门尼粘度在40~60之间)一般不需要塑炼;混炼性——SBR对炭黑湿润性差,混炼生热高,开炼机应控温在40~50℃之间且包冷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