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优质课精讲
- 格式:pdf
- 大小:11.80 MB
- 文档页数:6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来源:学#科#网]【教学设计】一.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除亚洲以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水稻种植业:欧洲:西班牙、意大利北美: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旱地直播技术)非洲:埃及、尼日利亚拉美:古巴、委内瑞拉、巴西P47图3。
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第一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其余三幅分别从气候、人口、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如下表所示:P48 读图思考题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本节课标解读:1.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内容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二.说教法:设问教学、案例探究和对比归纳多媒体电脑,教学地图2课时三.说学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进而认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形成的区位因素,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区位因素,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巩固对两种农业类型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