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8分)1.填空题(6分,每空1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2)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2.选择题: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界限举世瞩目 B.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二、阅读(62分)(一)阅读下文,回答3-7题。
(15分)(1)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
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英文是"dignity",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
(2)中国历史上有过皇上对大臣施廷杖的事,无论是多大的官,都可能受到如此当众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论百姓。
除了皇上一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尊严。
有一件最怪的事是,按照传统道德,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种光荣,文死谏嘛。
说白了就是:无尊严就是有尊严。
此话如有任何古怪之处,罪不在我。
到了现在,已经不用见官下跪,也不会在屁股上挨板子,但还是缺少个人的尊严。
(3)每到春运高潮,大家就会在传媒上看到一辆硬座车厢里挤满了人,厕所里也挤了人。
谈到这件事,大家会说国家的铁路需要建设,说到铁路工人的工作难做,提到安全问题,提到所有的方面,就是不提这些民工这样挤在一起,好像一个团,完全没有了个人的尊严──仿佛这件事很不重要似的。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梁冬林复核人:李晓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往往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河北省任丘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18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六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踱.步(duó)汩.汩滔滔(gǔ)披露.(lòu)揠.苗助长(yà)B. 干.禄(gān)虚与委蛇.(yí)滥觞.(shāng)狼奔豕突.(zhū)C. 涸辙(hé)浩浩汤汤(shāng)否.泰(pǐ)敷衍塞.责(sè)D. 侘傺.(chì)风声鹤唳.(lèi)莅.临(lì)鸿鹄.之志(h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项,“披露”的“露”应读lù,意思是“陈述;表白,宣布”,读lòu的时候,用于口语。
“狼奔豕突”的“豕”应读shǐ,意思是“猪”,“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撞一样。
形容成群的坏人到处乱窜破坏。
D项,“风声鹤唳”的“唳”读lì,鸣叫,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
故选C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太原市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8:00--10:00说明:本试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百代皆沿秦度”,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绕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便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等。
中国却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场所。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这种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
[推荐学习]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②/④⑤/⑦⑩/⑥⑧⑨C.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4.(本题3分)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百金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使毕使于前5.(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沛公奉卮酒为寿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要项伯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失其所与.,不知与:给予的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B.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C.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含解析)一、语法知识及课文基础1.“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A. 主谓短语B. 联合短语C. 偏正短语D. 同位短语【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短语的类型。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例句,结合短语各类型特点确定答案。
本题例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明代医药家”和后一部分的“李时珍”指的是同一人,也就是说前后两部分词语不同,但复指同一个人物,所以应为同位短语。
答案为D项。
【点睛】短语是又叫词组。
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简单的短语可以充当复杂短语的句法成分,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
短语基本类型有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其他的短语类型还有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考生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各种类型短语的特点,答题时对号入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他这会还在.足球场上,怎么办呢?(动词)B. 你应该朝.那边走的,否则就错了。
(介词)C. 通过..这件事,我懂事多了。
(动词)D. 新建成的金丰大厦比.旁边那栋楼高多了。
(介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词性知识。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所考查的词语放回到句子中,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C项,“通过”可以做动词,义项有:从一端或一侧到另一端或另一侧,穿过;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
“通过”还可以做介词,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老艺人收集民间故事”。
C 项中,“通过这件事”,“通过”应为介词。
故此题答案为C项。
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A. 近宾语B. 定语C. 远宾语D. 补语【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句子成分。
武冈二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20分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上学期高一语文科半期考考试卷 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3、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4、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5、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7、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刺秦王》) 8、复为慷慨之声,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柯刺秦王》) 9、惨象, 。
(《纪念刘和珍君》) 10、 ,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12分) 1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的日子 且贰于楚也 贰:两次 B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大行不顾细谨 行: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C、颓圮的篱墙颓圮:破败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D、怅寥廓寥廓:宇宙的广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略微12、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令将军与臣有郤B.张良出,要项伯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卒惶急,不知所为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焉用亡郑以陪邻13、下列画线词语都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为之奈何 B.荆卿岂无意哉行李之往来C.而听细说复为慷慨羽声D.约为婚姻人不敢与忤视1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吾其还也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以其无礼于晋 D.其意常在沛公也第1页共6页15、下列特殊句式跟例句一致的是(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A.燕王拜送于庭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吾属今为之虏矣 D.沛公安在16、下列画横线的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组:( )⑴晋军函陵⑵越国以鄙远⑶若不阙秦⑷越国以鄙远⑸又前而⑹使使以闻大王⑺太子迟之⑻沛公今事有急⑼箕踞而骂曰⑽籍吏民,封府库⑾项伯杀人,臣活之⑿常以身翼蔽沛公A、⑴⑽/⑵⑺/⑶⑹⑾/⑷⑻/⑸⑼⑿B、⑴⑶⑽/⑵⑺/⑹⑾/⑷⑻/⑸⑼⑿C、⑴⑸⑽/⑵⑺/⑶⑹⑾/⑷⑻/⑼⑿D、⑴⑸/⑵⑺/⑶⑹⑾/⑷⑻/⑼⑽⑿三、诗歌鉴赏题(共6分)晚望周昂[注]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jí) 参省.(xǐnɡ) 木直中.绳(zhōnɡ)B.砥砺.(lì) 槁暴.(bào) 锲.而不舍(qiè)C.驽.马(nú) 跬.步(kuǐ ) 金石可镂.(lòu)D.蛟.龙(jiāo) 骐.骥(qí) 跂.而望(j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颜色梳理沧茫抱怨蘖根祸种B. 九洲精采是非期盼字字珠矶C. 伛偻膏梁侥幸宵柝顶力相助D. 潦倒装潢漂沦疲惫筚路蓝缕3.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作为赠言,下列引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高中以来,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 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C. 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 希望你时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印军非法越界中国洞朗地区一个多月后,最终被迫于近日撤军。
这一争端的解决,显示出我国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解决争端问题的铁腕。
B. 国家防总指出,当前要进一步落实江河洪水防御预案,强化监测预警、险情抢护、人员转移等措施,及时处置并发现各类险情,确保江河湖泊度汛安全。
C. 前不久,北京多家五星级酒店被曝光在客人退房后没有彻底更换床品、浴缸及马桶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
D.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认为,方舟子关于喝普洱茶能致癌的言论,极大损害了普洱茶产业的声誉,损害了云南省近 600 万茶农的合法权益。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按要求完成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声,还是窗外的风雨声?是新岁的爆竹声,还是梦中的短笛声?亦或是……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规范书写,卷面整洁干净,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来源】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范文一:牵动我心的声音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
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他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兼之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
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的,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
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
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
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
语言积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
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
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
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
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
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
《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
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文学大师就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遂宁中学高2027届高一上半期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
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率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
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
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式,笔迹雄杰……可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
”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
“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
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
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与王偁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
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
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
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
“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字音考析含答案(最全整理50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敕(chì)造翠幄(wò)宸(chén)翰笑靥(yàn)B. 炮烙(lào)商贾(gǔ)歆(xīn)享栈(zhàn)道C. 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D. 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试题来源】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C试题分析:A项,笑靥yè,B项,炮烙luò,D项,藩篱fān。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如本题“敕”“栈”“谪”属于统读字,“藩”属于不能按形声字读半边的字,只能记忆。
“贾”“烙”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烙”只在“炮烙”这个词中读luò,其余都读lào,可以记少不计多。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 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 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 蹙缩(cù)歆享(xīn)砧板(zhēn)鸡豚狗彘(zhì)D. 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试题来源】北京市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下期高一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小觑(qù) 酗酒(xù) 提防(tí) 冠冕(guān)B.闷热(mēn) 匡正(kuāng)蟊贼(máo) 昭示(zhāo) C.戕害(qiāng)自诩(xǔ) 汤镬(huò) 阏氏(shì) D.膏肓(huāng) 盥洗(guàn) 行伍(xíng) 渑池(m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鲁莽礼上往来忤逆繁文缛节B.顽劣拾人牙秽罪孽良辰美景C.寒喧龌龊不堪阑珊稍纵即失D.遐迩残羹冷炙藩篱举案齐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发表网络小说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小说都可以很容易地传到网络上去,这便造成了网络小说鱼龙混杂的现象。
B.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南阳好人”,不胜枚举的英雄事迹,将良好的道德规范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到一千多万南阳人的心中。
C.尽管仅靠衣着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有失偏颇,但请扪心自问,你是否也曾以冷漠甚至鄙夷的目光来看待街边那些筚路蓝缕的乞丐呢?D.距村庄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家采石场,那里每天定时放炮炸山,那声音响遏行云,震耳欲聋,有的居民的房子被震得裂了缝,成了危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总部在洛阳的中国移动在线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自主研发了智能机器人客服“移娃”,可满足游客信息查询、问题投拆等多种需求。
B.当汽车水箱温度超过100℃时,驾驶员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并掀开发动机罩进行散热,但切忌不可向发动机泼冷水,以防机体炸裂。
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是今后乃至当下一段时间里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D.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南阳,培养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中信银行联合本报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共同推出“亲子阅读”大型公益讲座活动。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卮.(zhī)酒杯杓.(sháo) 体恤.(xù) 蜚.(fēi)声国际B. 菲.(fēi)薄抹.(mā)布攒.(cuán)射螳臂当.(dāng)车C. 残骸.(hái) 通缉.(jí) 创.(chuàng)伤沆.(hàng)瀣一气D. 字帖.(tiě) 氓.(méng)隶押解.(xiè) 书声琅琅.(lǎng)【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B项,菲fěi薄;C项,通缉jī,创chuāng伤;D项,字帖tiè,押解jiè,琅琅láng。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影牒戊戌寒喧心无旁骛B. 殒身屠戮租赁胸无城府C. 消夏平添聘用夙兴夜寐D. 妆奁垝垣文身直截了当【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影牒——影碟,寒喧——寒暄。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来到英国后,她发现周围的同学们个个都有特长,或能歌善舞,或能言善辩,而自己却别无长物....,什么都不会,简直是个自卑的丑小鸭。
B. 父子俩虽然身在不同的岗位,但是相互勉励,比翼齐飞....,父亲王发升率全村人走上科技致富路,儿子王新峰在部队荣立二等功。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针对“争”,春秋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学派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不争”的思想。
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把“不争”看作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推崇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从社会制度设计角度,如何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当时学者及统治者考虑的问题。
其中,《老子》中关于“不争”的论述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提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和“无为”是互为表里的,“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的目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
与老子相仿,孔子也始终把“争”视为人们对一己之私利的无度追求,认为它是导致一切冲突、仇恨和社会动乱的祸根。
他在《论语·里仁》中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为此,他提出以“义”制“利”。
为了平息或消除对一己之私利的争夺,必须要建立起完备而合理的等级制度,以此作为分配社会利益和荣誉的标准,要求人们各安其位,各获其利。
荀子则有着更为系统和完备的思考,一方面他把社会动乱的根源直指无度和无序的私利之“争”,另一方面则开出了以“礼”息“争”的药方,甚至认为“礼”的起源正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欲望,防止人们的争斗。
荀子所谓的“争则乱,乱则穷”可以说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识,也对中国后来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敏锐地看到了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争”,而且,他还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争”有着不同的特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在这里,“竞”“逐”和“争”是同义语。
他还指出,人口的增长、耕地与财货的不足是当今“民争”的主要原因。
为此,法家提出了“耕战”的治国理念,主张用“法”“术”和“势”钳制并消除这些恶性的“争”。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2018—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古代诗文阅读(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秦兵旦暮渡易水2.下列画线字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拔剑撞而破之 B.素善留侯张良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烛之武退秦师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分)(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后扦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不甚急。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观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注: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苗裔”:苗,本有“初生的植物、禾谷之实”的意思,后来从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 裔,就是“后代”之意。
B. “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犹树有孽生。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
闾右指贫苦百姓。
D.《史记》一般在文中的末尾都会有“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在写完正文之后,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倾注于短短的几行文字里面,包含了作者对人对事的卓越的见解和深沉的感情。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穰苴因文武双全、治军严谨而被晏婴推荐,受到齐景公的重用,统率大军解除了齐国外患,威名远播。
B.为了严明军纪,司马穰不因庄贾是齐景公宠臣而徇情,依法将他斩首示众;并因为景公派来救援的使者飞车闯军营而杀掉使者仆从。
C.司马穰苴亲力亲为,与战士同甘共苦,全军士气大振,即使是生病的士兵也争先奋勇地参加战斗。
晋国、燕国的军队闻风自退。
D.太史公认为《司马兵法》深远宏大,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大战争也未能穷尽它的全部精妙之处,司马穰苴的行军用兵策略不能和它相提并论。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5分)②既见穰苴,尊之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①芳草忆王孙②,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③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②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③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8.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5分)9.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0. (1)《论语》中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从“士”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①士皆垂泪涕泣;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