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6.13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8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参照组患者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头痛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使用氟桂利嗪胶囊和头痛宁胶囊进行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以及头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桂利嗪胶囊和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患者所进行的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减少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有着推广价值。
【关键词】氟桂利嗪;头痛宁;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在神经内科是一种非常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睡眠缺少规律性,偏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中西医结合对偏头痛的治疗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对偏头痛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1]。
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08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8:17;平均年龄为(46.01±9.80)岁;平均病程为(5.16±2.44)年;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19:16;平均年龄为(46.56±9.26)岁;平均病程为(5.10±2.38)年。
比较两组偏头痛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究偏头痛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
方法将6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单独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评估患者组间疗效差异,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31(93.94%)明显更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6%)明显更低,P<0.05。
结论偏头痛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疗效及有效率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单独治疗。
【关键词】偏头痛;盐酸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偏头痛是一项发病率很高的原发性头痛,其具有较高的遗传性。
当前临床尚不清楚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但可以肯定其与患者神经、遗传、感染及血管等因素有关。
偏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伴随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特征,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头痛宁这一临床新型中药制剂,对患者头痛症状具有良好缓解作用。
所以,本文对66例偏头痛患者纳入临床研究范畴,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现汇报其临床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6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单独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
33例对照组:男女分别18、1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69±3.51)岁,病程6个月~3年,病程(2.43±0.77)年;33例观察组:男女分别19、1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83±2.84)岁,病程7个月~2.5年,平均病程(1.86±0.43)年。
对组间基线资料差异进行对比,发现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强可比性。
纳入标准:66例患者均符合偏头痛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颅内占位病变、高血压疾病患者;由血管瘤等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及头痛患者。
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诊断为偏头痛的60例患者依入院顺序和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每晚睡前盐酸氟桂利嗪1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早晚各1次,2周为一疗程。
治疗30 d 后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结论: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布洛芬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024-0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具有弥漫性或单侧发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等特点。
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剂、钙通道拮抗剂和抗惊厥剂[1]。
氟桂利嗪是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对脑血管的作用较为突出,能扩张脑血管和增加脑血管流量[2]。
本研究旨在探讨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断为偏头痛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颅脑ct、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16.7%)),女50例(83.3%),年龄18~68岁,平均(31.5±2.4)岁。
其中普通型偏头痛48例,典型偏头痛12例。
排除颈椎病、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
全部患者依入院顺序和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及头痛发作情况、病程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每晚睡前盐酸氟桂利嗪(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早晚各1次,2周为一疗程。
偏头痛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头痛,发病时,患者通常可见呕吐、视觉先兆。
临床研究发现[1],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生偏头痛的风险高出3至4倍,25~34岁为疾病的高发年龄。
偏头痛的常规治疗药物,以氟桂利嗪为主,疗效较好。
有研究指出[2],将头痛宁联合应用到治疗过程中,可进一步减轻病情。
本次以8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样本,观察了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于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0/33,年龄24~41岁,平均(32.15±5.10)岁,病程17~29个月,平均(24.15±2.45)个月。
对照组性别:男/女=11/32,年龄23~40岁,平均(33.58±4.69)岁,病程18~28个月,平均(24.15±2.45)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已确诊为偏头痛。
②患者无氟桂利嗪胶囊及头痛宁胶囊用药禁忌证。
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用法用量:10mg/次,1次/d,每晚口服。
观察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①氟桂利嗪胶囊: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
②头痛宁胶囊:0.4g/粒,3粒/d,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0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包括轻度、中度、重度疼痛3项指标,采用VAS量表评价,得分与疼痛程度正相关)、疼痛持续及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发作频率2项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疲惫3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以(%)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成人偏头痛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成人偏头痛患者80例进行本次实验,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40例患者,观察组接受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总结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与对照组比较更高62.50%,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成人偏头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重点借鉴。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成人偏头痛;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137-02偏头痛是一种可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是各种头痛类型中的多发型。
作为病情可以逐步恶化的疾病,偏头痛患者在发作前通常会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征兆,同时伴有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女性患者是该病的多发群体。
当前临床上对该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钙通道拮抗剂、抗惊厥剂等,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对脑血管可以起到比较突出的作用,使脑血管扩张并增加流量。
本次实验在该药的使用基础上联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并对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成人偏头痛患者选取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各有40例患者的观察和对照两组。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2次/d,头痛症状缓解后立即停止服用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10mg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8周作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后进行比较。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一个疗程4周的治疗,治疗组治愈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试用。
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偏头痛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发性头痛,患病率高,多位于一侧头部,反复发作,尤其是头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治疗主要为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预防头痛复发。
现对我院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头面部疼痛分类法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2.5±2.5岁。
其中典型偏头痛13例,普通偏头痛11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5例,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1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43.5±3.5岁。
其中典型偏头痛12例,普通偏头痛13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4例,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1例。
两组年龄、性别、分型具有均衡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晚饭前口服,10mg,每日一次,维生素B1 20mg,谷维素 20mg,每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10mg,肠溶阿司匹林 0.25mg每日一次,服用谷维素 20mg,维生素B1 10mg,每日3次。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2期•59•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频率的影响常滢乐(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汝阳471200)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频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5例。
对照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头痛频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_9、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5-羟色胺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能减轻患者头痛程度,减少头痛频率,改善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偏头痛;盐酸氟桂利嗪;电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机较复杂,与遗传、情志不畅、环境改变关系较密切叭既往研究认为[2],偏头痛是一组由脑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引起的头痛,其中5-羟色胺(5-H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小板功能参与头痛的发生及发展。
偏头痛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行为。
药物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方法。
目前临床将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期偏头痛治疗及预防性用药。
急性期偏头痛药物治疗目的是尽快解除患者疼痛。
预防性用药目的是减缓及减少偏头痛发生次数及头痛程度,减少急性期用药。
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3],属于预防性用药的一种。
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较明显,在降低头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上有重要价值叫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频率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5例。
125【经验交流】氟桂利嗪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偏头痛患者 效果观察张 帅(抚顺市第二医院急诊科,辽宁 抚顺 113001)【摘要】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03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51)与观察组(n =52)。
对照组予以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观察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后,观察组发作次数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偏头痛;对乙酰氨基酚;氟桂利嗪;生命质量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09. 051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20)09-0125-03作者简介:张帅(1977.5-),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偏头痛多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常伴呕吐,长期偏头痛可引发失眠、记忆力减退及精神心理障碍等,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1]。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提升机体痛阈,达到镇痛的作用。
氟桂利嗪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脑部供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
本文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3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51)与观察组(n =52)。
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3-05-21T11:16:42.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黄艳[导读] 偏头痛属于一类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有着弥漫性或者单侧发作、反复发作、剧烈疼痛等特点黄艳(四川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611530)【摘要】目的对比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83例偏头痛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病患在治疗期间皆停用了其它无关药物的治疗。
对照组病患在每晚睡前给予10毫克氟桂利嗪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3克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早晚各一次,以两周为一个疗程。
两组病患在连续治疗一个月之后进行疗效比较,同时也对两组病患在治疗时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胃肠不适、出汗等)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可知,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采用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氟桂利嗪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对比偏头痛属于一类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有着弥漫性或者单侧发作、反复发作、剧烈疼痛等特点[1],同时还伴有一定的呕吐、恶心、畏声等症状[2]。
从目前来看,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抗惊厥剂、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等。
通过这些年的不断研究发现,氟桂利嗪属于新型钙离子拮抗剂,能对脑血管产生突出的作用,不仅可以扩张脑血管,而且能增加脑血管的流量。
为了探究该药物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本研究就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83例偏头痛病患,全部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偏头痛治疗的疗效观察作者:张启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 NSAIDs 治疗,对照组接受 NSAIDs 和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分别为 90.0%、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盐酸氟桂利嗪;NSAIDs;偏头痛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在各种头痛类型中占多数。
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患病率在5%~10%之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使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气味过敏、光过敏等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且短时间内不复发。
我院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 NSAIDs 治疗偏头痛,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8.27±6.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偏头痛,经颅脑CT、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并都除外原发性高血压、脑肿瘤、颅脑创伤、癫痫、颅内占位等器质性病变。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和临床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组别例数年龄(岁)性别(男/女)病程(年)VAS(分)发作频率(次/月)偏头痛临床分型典型普通型眼肌瘫痪型基底动脉型治疗组3027.8±5.812/183.8±2.26.5±1.43.1±2.0111621对照组3028.3±6.110/204.3±2.56.2±1.33.2±2.1101811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q12 h)口服治疗,头痛缓解后停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11-28T10:35:49.78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作者:欧阳永红[导读] 目的:探讨对偏头痛患者给予氟桂利嗪+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目的:探讨对偏头痛患者给予氟桂利嗪+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到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96例偏头痛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为48例。
单一组给予单纯的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氟桂利嗪+尼莫地平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7例(97.92%)明显高于单一组37例(77.08%),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2例(4.17%)明显低于单一组8例(16.67%),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结论:对偏头痛患者给予氟桂利嗪+尼莫地平进行联合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患者偏头痛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在其他类型头痛疾病中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前期将会出现肢体麻木、视力模糊以及眼镜闪光等临床症状,并且于60s~几小时内出现头痛的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将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反应,直到呕吐后疼痛程度逐渐尽情,当患者处于安静或者黑暗的环境下,将会减轻头痛反应[1-2]。
此外,对于患者每次发作前,将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
临床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生几率伴随我国生活压力和节奏的加快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偏头痛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大脑局部损伤的情况,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中风[3-4]。
目前,临床上通过采取氟桂利嗪+尼莫地平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选择到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96例偏头痛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为48例,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
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20-12-23T15:24:15.0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作者:梁艳芳[导读] 偏头痛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加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梁艳芳安宁市人民医院云南安宁 650300摘要:目的:偏头痛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加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3月的偏头痛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头痛宁胶囊加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和单独使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
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 AS评分对比中,治疗组为2.06±0.74(分),对照组为3.01±0.97(分),(t=10.313,p=0.000),结果无差异。
(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0天后头痛持续时间对比中,治疗组是0.43±0.04(h),对照组是1.07±0.33(h),(t=10.853,p=0.000),结果有差异。
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加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宁胶囊;氟桂利嗪胶囊偏头痛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会引起患者一侧疼痛或者是左右侧疼痛交叉发生。
偏头痛病症发生后,患者疼痛度大,并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引起心理健康。
目前对偏头痛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其中临床上常规药物有氟桂利嗪胶囊,该种药物可以缓解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使其恢复身体健康。
但是在实际使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有个体差异性问题,有些患者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后效果不高。
为了解决患者个体差异性问题,可以在使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同时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该种药物同样可以缓解患者偏头痛,使其恢复身体健康。
同时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基于此,本组研究偏头痛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加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1]。
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发表时间:2013-06-24T11:54:16.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袁大鹏[导读] 甚至1996年发表的l项单盲试验显示氟桂利嗪的作用可持续到停药后(84.4±4.0)个月。
袁大鹏 (凤城市中心医院内一科 118100)【中图分类号】R741.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18-02 【摘要】目的观察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氟桂利嗪和普萘洛尔治疗,观察2组疗效。
结果2组比较,氟桂利嗪组与普萘洛尔组偏头痛控制率(54%,21%)及总有效率(91%,80%)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
治疗后。
结论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效,提示氟桂利嗪可有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
【关键词】氟桂利嗪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其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预防性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维生素、矿物质及中药等。
作为钙离子拮抗剂用于偏头痛预防的药物主要为氟桂利嗪。
曰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氟桂利嗪治疗及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文献[1,2],一、对象和方法病例选择根据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氟桂利嗪组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33 a±s10a(19~51a); 5a±4a(0.3~20a);发作频率:每月1次以下2例,每月1~2次10例,3~4次10例,4次以上6例。
普萘洛尔组26例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32a±9a(20~48a);病程Sa±4a(0.5~20a);发作频率:每月1次以下1例,每月1~2次13例,3~4次9例,4次以上5例。
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5T14:52:31.7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作者:曹小清
[导读] 分析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人民医院 42150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80例患有偏头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分别有40例患者。
对照组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疼缓解时间及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桂利嗪及布洛芬联合用药效果理想,能有效缓解症状,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布洛芬;氟桂利嗪
偏头痛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属于常见的周期性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疼痛感强烈,多发于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中重度、搏动样头疼、恶心、呕吐等,一般持续时间为4-72h。
于青少年期病起,中青年期为发病高峰期,当受到光源、生源刺激时头疼感加剧。
目前临床使用抗抑郁剂、抗惊厥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该病,其中氟桂利嗪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作用明显,能有效扩张脑血管。
本研究应用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旨在进一步分析联合用药应用于偏头痛的治疗过,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所有患者经CT、神经系统检查后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疼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患有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颈椎病等颅内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最大为67岁,年龄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32.50±2.55)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50±1.15)年。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最大为68岁,年龄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33.05±2.50)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3.70±1.50)年。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进行比较。
1.2 药物使用方法
对照组:使用氟桂利嗪(生产厂商: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67316)治疗,10mg/次,1次/d,持续用药1周。
观察组:给予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用药,氟桂利嗪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布洛芬(生产厂商: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国药准字号:H10950286)0.3g/次,1次/d,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即头疼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干、恶心、疲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VAS(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所有研究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确保所有资料准确无误。
患者性别构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通过例(%)表示,对比方法通过χ2检验,平均年龄、病程及症状缓解时间、VAS评分情况等计量资料通过(`c±S)表示,对比方法通过t检验,以P值作为临界点,当P>0.05是,表示组间具有可比性;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症状缓解时间、VA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疼缓解时间及VAS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偏头痛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率高达10%,该病属于属于常见的周期性发作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多发于女性患者,发病原因与神经紧张、持续高温、睡眠不足、饮酒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为中重度、搏动样头疼、恶心、呕吐等,一般疼痛持续
时间为4-72h,急性发作期还伴随症状如光过敏、声过敏、气味过敏等。
目前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剂、钙通道拮抗剂和抗惊厥剂等药物治疗偏头痛,其中氟桂利嗪及布洛芬发挥重要作用。
氟桂利嗪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能有效抑制体内钙离子释放和内流情况,扩张血管,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缺氧情况,对体内红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使得脑血流、微循环得到改产,从而有效预防偏头痛的发作[3-4]。
该药治疗效果良好,但单纯用药难以到达理想效果,停药后容易产生疲倦、口干、恶心等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本次研究中,单独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的观察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能有效抑制体内脂酸环氧化酶,使得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避免血管痉挛,能有效应用于偏头痛治疗,但副作用明显,除了造成患者产生恶心、呕吐感、视力模糊、罕见皮疹等症状,另外对消化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刺激消化道,引起消化道隐性出血[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头痛症状,单药治疗远不如联合布洛芬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VAS评分及头疼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氟桂利嗪及布洛芬联合用药效果理想,能有效缓解症状,不良反应率低,其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宇.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242-243.
[2]张义.布洛芬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23-124.
[3]李莉,齐兴学.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30.
[4]李春生.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516-517.
[5]王振前.研究盐酸氟桂利嗪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230.
[6]陈爱芳.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