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日本知识要点素材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湘教版七下第八章第1节《日本》第1课时教案
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回顾对大洲、地区的学习,归纳区域位置的描述方法,从不同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读图,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
3.说一说日本领土的构成?
4.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说一说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征?
阅读:“富士山”
教师: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
思考:3.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出示:全球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日本所处的火山地震带。
出示:熊本县地震
播放视频: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你知道日本采取了哪些防震措施吗?
读图析图:1.读图,找出日本主要的气候类型,说一说日本的气候特征和分布情况?
出示:白川乡合掌村及其位置图
思考:2.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
3. 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B.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长河
D.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四大岛屿中每年樱花开花最迟的是,小明计划明年4月中旬去日本旅游,他可以去观赏樱花。
(2)日本各地樱花开放时间差异大的原因是。
(3)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材料普遍较轻,可能是因为()
A.地震多发 B.便于搬迁 C.降水较多 D.气温较高。
8.1 日本1、位置:亚洲,太平洋,四周被海洋环绕,是一个。
2、领土组成:主要由、、、四个大岛组成,面积最大。
3、地形特征:(1)地形以、为主,面积狭小,最大平原为。
(2)海岸线,沿岸多、、和。
(3)火山地震: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4、气候特征:(1)日本南部属于气候,北部属于气候。
(2)日本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夏季,温差。
(3)日本四大岛屿自北向南纬度越来越,越来越低,越来越不足,、所以樱花开放时间越来越。
5、河流特征:日本河流具有、的特征。
6、经济发展:(1)发展经济的条件:不利条件:①贫乏,、依赖进口;②市场小,对市场依赖强有利条件:便利的、发达的、高素质的和高效率的。
(2)工业:①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②原因:太平洋沿岸多,,便于进口工业,出口。
③问题:地价,交通,住房,环境。
④对外贸易:日本矿产贫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以为特点的经济,贸易对象主要是、及。
(3)农业:三大部门:、及。
不利条件:①山地多,平原少,不足;②农业不足有利条件:①,含量高;②资源丰富。
(4)渔业:日本发达,有著名的渔场,成因:;。
(5)人口城市:人口过亿,地人;民族,讲语,首都,科学城。
跟踪练习一、选择题:日本是一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
2016年4月16日凌晨,熊本县发生7.3级强烈地震。
读右图,完成1~3题。
1、熊本县位于东京的()A.正西方B.正东方C.西南方D.东北方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地处()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3、当晚灾区还遭遇暴雨袭击,可能引发的灾害是()A.台风B.森林火灾C.泥石流D.龙卷风4、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舟山渔场5、日本河流短急的主要原因是()①由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狭小②季风气候,气候干旱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较大④植被覆盖差,泥沙淤积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八章知识点:第一节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八章知识点:第一节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他需要我们对每天学习的新知识点及时整理,接下来由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地理第八章知识点,望大家好好阅读。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最大的是本州岛。
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2019年)。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
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图7.2 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
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这样有利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扬长补短。
(工业分布的原因见活动p23)
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查字典地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知识点总结尽在查字典地理网初中频道。
《日本》教材知识梳理一、多山的地形,日本轮廓略图1.地形特征: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
平原大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
2.主要地形区:富士山海拔3 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自然灾害:日本群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还有洪涝和台风。
二、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夏季太平洋沿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
三、高度发达的经济,日本工业分布图1.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日本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10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被中国超过,居世界第三位。
2.日本经济的发展(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便利的海运;②发达的科技;③高效率的管理;④高素质的劳动力。
(2)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及欧洲各国。
3.工业发展方向、工业部分(1)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
(2)主要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
4.工业分布及工业城市(1)分布:太平洋沿岸。
(2)原因: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3)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
(4)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海工业区。
(5)工业迁移:①日本本土的传统加工贸易型工业逐步向海外迁移,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地区,或接近消费市场,如向东南亚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②日本本国的高科技工业,则向环境相对较好的本州北部和九州南部扩散。
5.农业(1)特点: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
(2)重要农产品:稻米、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知识点1、日本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是东亚岛国,在太平洋西北部。
2、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
3、日本海岸线曲折,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
4、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窄,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
5、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6、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①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地带;②躲到卫生间等较为坚固的房间的墙角。
7、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
8、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温夏凉,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海洋性特征明显。
9、日本夏秋季节主要气象灾害是台风。
10、日本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
11、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是: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是:①工业原料依赖进口,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②沿岸多优良港湾,海陆交通便利;③临海布局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
12、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3、日本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和欧洲各国。
14、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各国,煤炭主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
15、日本的主要工业区有:最大的是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还有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16、日本著名汽车品牌有本田、丰田;著名电子产品有松下、索尼。
17、日本把工厂迁往国外的原因:①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③保护本国的资源和环境。
18、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水平高,稻米、畜产、蔬菜为其三大农业部门。
19、日本海洋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是其最大渔场,原因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饵料充足。
20、日本的国际货运主要依赖于海洋运输。
第一节《日本》知识要点
一、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
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五、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六,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七、工业区的分布:
●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便于原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主要工业区主: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八、文化: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