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
环境科学专业定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涉及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
通过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环境科学旨在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机制和解决方法。
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还需要了解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
在实践中,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咨询、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在政府部门、环保机构、科研单位、企业等不同领域就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环境科学专业是一个关注环境问题、寻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学科领域,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课程1F12815 环境工程学学分:3。
0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学概论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立法与法规,水资源与水处理,水、大气以及固体、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的现状、成因、影响危害和治理技术,清洁生产,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
内容涉及到水文学、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危险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
全课程贯穿两个主题,一是利用质量平衡的概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另一个是强调污染控制要从废物减量化开始。
推荐教材:《环境工程学》,郑正,科技,2006年《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蒋展鹏,,2004年主要参考书:《生态学—理论与应用》,邓南圣、吴峰,化学,2004年《水环境工程学》,高俊发,化学,2003年《环境工程学实验》,雷中方,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讲义, 2003年《环境生态工程学》,马光、胡人禄,,2003年《化学工程基础》,林爱光编,,1999年《环境化工技术及应用》,朱慎林、朴香兰、赵毅红编著,化学,2003年《流体力学》,吴望一编著,,1982年《水处理及工程设计》,汪大、雷乐成编著,化学,2001年《JF& D G.》(3 ,。
3),世界图书出版,2000年1F10265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学分:4.0预修课程:环境学概论内容:本课程讲授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管理思想的和、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和原则、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保的概念、法律体系、基本法律制度、立法、环境标准体系、的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和资源保。
了解并掌握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策及其实施情况,并对14000系列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生命周期评价、生态标志及清洁生产等国内外最新环境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推荐教材:《环境与资源保学》,金瑞林,,1999年《环境管理学》,叶文虎,,2000年主要参考书:《管理学》,汪克夷,大连理工大学,1998年《管理学原理与案例》,刘志坚、徐北妮,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环境管理学》(修订版),朱庚申,环境科学,2000年《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张承中,环境科学,1997年《环境管理实用指南》,[美]弗兰克·B·弗里德曼,陈志斌等译,广科技,1999年《环境法与环境执法》,朴光洙,环境科学,2002年《环境管理体系》(修订版),夏青等,环境科学,2002年《环境标志》,夏青等,环境科学,2002年《清洁生产》,周律,环境科学,2000年《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曹克平,环境科学,1999年1F10315环境监测学分:3.0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内容:本课程以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为主线,重点讨论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污染物质的来源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和物理污染物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等的污染影响及监测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物理和化学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分析的技能.推荐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2000年主要参考书:《环境监测》,陈玲等,化学,2004年《环境监测》,吴忠标,化学,2003年《环境监测》,张俊秀,轻,2003年《环境监测》,刘德生,化学,2001年《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1992年《环境监测》,马玉琴,武汉大学,1998年《环境分析》,阎吉昌,化学,2002年《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XX,环境科学,2002年《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XX,环境科学,2002年《环境分析化学》,韦进宝,化学,2002年《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环境科学,1999年《大气环境监测》,曾凡刚,化学,2003年1F10305环境化学学分: 3.0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内容: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环境专业课程
环境专业课程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生态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在环境专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他们将了解到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及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通过学习环境管理和环境法规,学生将了解到如何评估和监测环境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
环境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环境专业课程,学生将了解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环境专业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专业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通过学习环境专业课程,学生将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产生原因和影响,掌握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和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学习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
4. 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科学和工程导论1.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2. 环境科学和工程的基本任务3. 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第二章:环境物理学1. 大气环境物理学2. 水环境物理学3. 土壤环境物理学第三章:环境化学1. 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来源、迁移和转化2. 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方法3. 环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应用第四章:环境生物学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 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价1. 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和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科学和工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4.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占总评的10%。
六、环境污染治理技术1. 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2. 废气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脱硫、脱硝等方法。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
程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仪器分析、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
自然资源学导论、普通地质学、测量与地图学基础、土壤学、土地资源学、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生态学、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资源法规与管理、环境资源区划与规划、遥感概论、环境资源信息系统、植物营养学、环境资源分析与农产品检测、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
资源环境科学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生物学和生态环境学,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的实践能力,能在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前沿承担创新研究和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高效和可持续利用资源、资源开发、有效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管理规划的基本技能。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可从事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理论课程1. 环境科学原理: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系统、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化学基础、环境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2. 环境监测与评价: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3. 生态学基础:该课程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为学习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课程奠定基础。
4. 环境法律法规:该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法律责任、环境污染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实践课程1. 环境调查与规划: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调查和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报告的撰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2. 环境保护技术:该课程介绍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管理实务: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企业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1. 环境监测实验: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学生将学习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
2. 环境工程实验: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选修课程1. 空气污染控制:该课程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源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水环境保护:该课程介绍水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专业课程一、导言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专业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环境专业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环境专业课程的内容1.环境科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环境系统、生态学、气候变化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对环境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环境监测与评估: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法,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方面的监测技术和评估指标。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熟悉各种监测设备和方法。
3.环境管理与政策: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原则,包括环保法律法规、国际条约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实际操作。
4.环境工程技术: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可以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5.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主要介绍项目建设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公众参与等内容。
学生通过模拟实践可以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
6.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包括资源利用、能源转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了解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三、环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1.培养专业人才:环境专业课程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中解决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2.促进环境保护:通过学习环境专业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
3.支持政策制定:环境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具备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能力的人才,他们可以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帮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
4.促进产业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一大二必修课环境科学教案一、课程概述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解决和改善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大一大二必修课,着重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3.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4.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讲:环境科学导论1.1 环境科学的历史与发展1.2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2. 第二讲:环境系统与生态学2.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2.3 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3. 第三讲:环境污染与防治3.1 污染物的分类和特性3.2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3 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防治4. 第四讲:资源与环境管理4.1 资源的分类与特点4.2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3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管理5. 第五讲:环境影响评价5.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原理 5.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流程5.3 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案例6. 第六讲:环境法律与政策6.1 环境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6.2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6.3 环境法律与政策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系统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法:组织环境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感受实际环境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随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环境科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方案(2)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适合在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局、城市规划局、城市建设局、环境监测站和各大中型企业的环保处、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部门行业,从事环保技术开发、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治理、环境咨询和环境执法等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很适合从事各级学校的环境与科学教育。
二、培养规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品德好,具有团队精神,愿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服务。
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并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4年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化学、物理、生物学、生态学和地学等环境科学基础;(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了解环境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4)熟悉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法规、环境经济和环境教育知识,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具有一定的从事环境监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力,以及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咨询、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现代环境科学技术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因此本专业的基业前景非常好,但是在工薪待遇上只有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
环境科学学习课程机械制图、环保设备设计、电工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设计、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应用、专业外语、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系统工程与优化、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导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等。
环境科学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环境科学必备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