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81.83 KB
- 文档页数:8
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分页存储管理是一种计算机内存管理技术,用于将主存(RAM)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框(Page Frame)和相同大小的逻辑页面(Page)。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逻辑页面,然后将这些逻辑页面映射到物理内存中的页框。
下面是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1. 逻辑页面划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逻辑页面,每个页面具有相同的大小。
逻辑页面的大小通常是2的幂次,如4KB、8KB等。
2. 物理页面划分:物理内存也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框,与逻辑页面大小相同。
页框的数量和大小取决于系统的物理内存容量。
3. 地址映射:当进程访问一个逻辑地址时,操作系统将逻辑地址分为页号和页内偏移量。
页号用于在页表中查找对应的页表项,页表项记录了逻辑页面与物理页框之间的映射关系。
通过页表项,操作系统可以确定逻辑页面对应的物理页框。
4. 页表管理:操作系统维护每个进程的页表,用于记录逻辑页面与物理页框的映射关系。
页表可以存储在主存中的一个特定位置,也可以使用硬件支持的高速缓存(例如,TLB)进行快速查找。
5. 缺页处理:当进程访问一个逻辑页面,但该页面尚未被加载到物理内存时,发生了缺页(Page Fault)。
操作系统会将缺失的页面从辅助存储设备(如硬盘)加载到物理内存的一个空闲页框中,并更新页表,建立逻辑页面与物理页框之间的映射。
6. 页面置换:如果物理内存中的页框已满,无法容纳新的页面,操作系统需要进行页面置换(Page Replacement)。
页面置换算法用于选择要被替换出的页面,并将新页面加载到被释放的页框中。
通过分页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可以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割为固定大小的页面,以提供更高效的内存管理和地址空间隔离。
它使得进程可以访问超出物理内存容量的逻辑地址空间,而不需要连续的物理内存空间。
同时,它也引入了缺页和页面置换的开销,这是由于页面的延迟加载和可能的页面置换操作。
非连续分配方式1.基本内容:页式存储管理基本思想、数据结构、地址转换过程。
段式存储管理以及段页式存储管理。
2.学习要求:;掌握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以及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实现原理、数据结构、地址转换机构等内容。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4学时。
采用教员课堂讲授方法实施教学。
该部分内容抽象,是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课后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员加深对于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4.重点:各种管理实现原理、数据结构、地址转换机构。
5.难点:段式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可重定位分区分配虽然可以解决碎片和共享问题,但由于信息的大量移动而损失了许多宝贵的CPU时间,且存储用户的作业受到实际存储容量的限制。
多重分区分配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但由于要求各分区设置分段的重定位寄存器,存储分配策略较复杂,且需较多的硬件支持。
分页式管理技术通过地址转换机制,能明显消除内、外存之间的差别,将外存看作内存的扩充和延伸。
并能很好解决“外零头”的问题。
一、分页在储管理实现的基本思想: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将每个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分为大小相同的块,称为虚页面或页(page),通常页面大小为2的整数次幂(512K~4K)。
同样地,将物理空间也划分为与页面大小相等的块,称之为存储块或页框(page frame),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总是以页框为单位。
例如: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有M页,那么只要分配给它M个页框,每一页分别装入一个页框即可。
纯分页系统的定义:指在调度一个作业时,必须把它的所有页一次装入到主存的矾框。
若当时页框数不足,则该作业必须等待,系统再调度其他作业。
这里,并不要求这些页框是相邻的。
即连续逻辑地址空间的页面,通过页面地址转换机构可以映射到不连续的内存块中。
对地址空间的分页是由系统自动进行的,其逻辑地址由相对页号和页内位移量(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下面a)。
图中设逻辑地址长度为16位,可表示64K的逻辑地址空间。
物理地址也由块号及块内移量(块内地址)两部分组成(下图b)。
说明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功能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分配。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方式。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指的是将物理存储空间划分为大小相等的页框,将逻辑存储空间按照页的大小来划分,将逻辑地址空间中的每个页面映射到物理地址空间中的一个页框上。
这样就可以实现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
在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页表,用于记录该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与物理地址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进程需要访问某个逻辑地址时,通过查找页表,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
如果该页不在内存中,则需要从磁盘中读取该页,并将其放置到空闲的页框中。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提高内存利用率。
同时,由于每个进程有自己的页表,各个进程之间的地址空间是独立的,可以有效地防止进程间的地址冲突。
此外,由于采用了分页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快速查找和访问。
然而,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需要维护每个进程的页表,对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复杂度。
其次,由于每个页都需要记录页表信息,因此会占用一定的空间。
此外,由于每次访问都需要进行地址映射,会带来一定的时间开销。
为了克服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缺点,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存储管理方式,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虚拟存储管理方式等。
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将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可以有不同的长度,不同的段可以放置在不同的物理地址空间中。
虚拟存储管理方式则将整个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页面,每个页面可以在内存中或者磁盘中进行存储,当进程需要访问某个页面时,会先判断该页面是否在内存中,如果在则直接访问,否则从磁盘中调入并放置在内存中。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存储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提高内存利用率。
但是,由于需要维护每个进程的页表,会带来一定的管理与维护复杂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存储管理方式。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和虚拟存储方式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是一种将主存储器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框和相同大小的页的方法。
程序在执行时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而主存储器划分为相同大小的页框。
当程序执行需要的某个页时,该页从辅助存储器加载到一个空闲的页框中,程序就可以继续执行。
虚拟存储方式是一种将程序按逻辑地址划分为多个大小固定的逻辑块,而主存储器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
逻辑块的大小可以不同于物理块的大小。
当程序执行需要的某个逻辑块时,该块可以从辅助存储器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的任意一个空闲块中。
区别:
1.分页方式划分的是主存储器中的页框和程序的页,而虚拟存储方式划分的是主存储器中的块和程序的逻辑块。
2.分页方式中,页的大小是固定的,而虚拟存储方式中,逻辑块的大小可以不同于物理块的大小。
3.分页方式中,程序执行时需要的页会被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的任意一个空闲页框中,而虚拟存储方式中,逻辑块会被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的任意一个空闲块中。
综上所述,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和虚拟存储方式都是一种将程序按组块管理的方法,但在具体的实现细节和块的大小上有所不同。
操作系统分页存储管理例题
操作系统中常用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是通过地址空间映射到物理存储介质来实现的。
分页存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得程序能够更有效地访问存储介质,提高程序的性能。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分页存储管理例题,以供参考: 假设有一个程序需要对磁盘上的一段数据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假设这段数据的大小为1MB。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页的大小,通常为4KB。
然后,我们需要在程序中设置一个页地址,用于表示需要访问的页面。
假设我们使用的是4KB的页面大小,那么页地址应该为4个字节(即4KB/4=1024字节)。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程序的地址空间划分为多个页面,使得程序能够访问不同大小的页面。
假设程序的地址空间为2MB,我们可以将地址空间划分为4个页面,每个页面大小为1MB。
这样,每个页面的地址就是4个字节(即4KB/4=1024字节)。
最后,我们需要将程序的地址空间映射到物理存储介质上,使得程序能够实际访问到存储介质上的页面。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通过操作系统中的页表来实现。
页表将程序的地址空间映射到物理存储介质上的页面地址空间中,从而实现地址空间的访问。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程序的需要来动态地划分地址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如果程序需要访问的文件很大,我们可以将地址空间划分为多个页面,每个页面的大小为1MB,以便更好地利用存储介质。
如果程序需要访问的文件很小,我们可以将地址空间划分为单个页面,即使用较小的页面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实验-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实验-存储管理1、引言1.1 概述在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是一个关键的任务。
它负责将程序和数据加载到内存中,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并确保不同进程之间的内存互不干扰。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并实践存储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算法。
1.2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包括分页、分段和虚拟内存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以及处理内存碎片等问题。
1.3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 编程语言:C、C++等2、实验步骤2.1 实验准备- 安装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创建一个空白的项目文件夹,用于存放实验代码和相关文件2.2 实验一、分页存储管理- 理解分页存储管理的概念和原理- 实现一个简单的分页存储管理系统- 设计测试用例,验证分页存储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3 实验二、分段存储管理- 理解分段存储管理的概念和原理- 实现一个简单的分段存储管理系统- 设计测试用例,验证分段存储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4 实验三、虚拟存储管理- 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概念和原理- 实现一个简单的虚拟存储管理系统- 设计测试用例,验证虚拟存储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实验结果分析3.1 分页存储管理结果分析- 分析分页存储管理系统的性能优缺点- 比较不同页面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2 分段存储管理结果分析- 分析分段存储管理系统的性能优缺点- 比较不同段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3 虚拟存储管理结果分析- 分析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性能优缺点- 比较不同页面置换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4、总结与展望4.1 实验总结- 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4.2 实验展望- 探讨存储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提出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存储管理: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内存的任务,包括内存分配、回收和管理等功能。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来管理内存的一种方法。
通常将内存分成固定大小的若干段,每个段都有一个起始地址和一个长度,随着程序的运行,可以动态地将不同大小的进程加载到这些段中,从而优化内存使用,提高系统性能。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实现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操作系统将物理内存划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段,这些段称为物理段或实际段。
接着,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虚拟地址空间,并用一组相同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若干虚拟段。
每个虚拟段的起始地址和长度都与实际段相对应,但它们不一定在物理空间上是连续的。
操作系统将进程的虚拟地址映射到实际的物理地址,以便进程能够访问内存。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 灵活性: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内存空间来持久存储多个进程,这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同时运行多个进程,而不会导致内存溢出。
2. 内存利用率: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允许操作系统根据每个进程的需求动态分配内存,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
如果一个进程只需要几百KB的内存,而系统中的物理内存大大小于这个需求,那么只需要分配给它一个相应的虚拟段就可以了,这样就避免了浪费内存的情况。
3. 保护: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在每个虚拟段中设置访问权限进行内存保护。
只允许进程访问它被授权访问的虚拟地址范围,而禁止它访问其他虚拟地址空间,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也有以下几个缺点:1. 内部碎片:由于每个分段的大小是固定的,使得当进程只需要使用部分段时,其中未使用的部分会变成内部碎片。
这会浪费一些内存,降低内存利用率。
2. 外部碎片:当系统中有大量的小进程时,这些小进程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分段中。
当一些分段中的进程被撤销时,这些空闲的小空间难以合并在一起,从而导致外部碎片的产生。
3. 上下文切换:由于每个进程的虚拟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因此在进程切换时需要进行频繁的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操作,这会增加系统的开销。
简述分页存储管理的原理
分页存储管理是一种内存管理方式,将内存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页,将程序和数据按页为单位存储在内存中。
其原理是将程序和数据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每一页都有一个唯一的页号,当程序和数据需访问时,通过页号可以快速地定位到对应的页,从而实现内存的读写操作。
在分页存储管理中,页表是关键的数据结构,用于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页表,其中包含了每个虚拟页对应的物理页号。
当程序需要访问某个虚拟地址时,操作系统会查询页表,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从而完成内存的读写操作。
分页存储管理具有以下优点:
1. 管理方便:将内存按页划分,可以方便地管理内存,避免出现碎片等问题。
2. 共享内存:多个进程可以共享同一物理页,提高内存利用率。
3. 安全性高:页表可以控制进程对内存的访问权限,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4. 方便交换:当内存不足时,可以将一部分页面交换到磁盘上,从而释放内存。
但是,分页存储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
1. 硬件开销大: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如页表等数据结构,增加了系统的开销。
2. 内部碎片:由于页的大小是固定的,可能会出现内部碎片的
问题。
3. 页表开销大:随着进程的增多,页表的规模会变得越来越大,导致页表查找的开销增加。
总的来说,分页存储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内存管理方式,可以方便地管理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但是,需要权衡其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进行选择。
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的大小是可以不相等的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的大小是可以不相等的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如何将大型文件分割成适当的大小,以便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存储和检索。
分页式存储管理是其中一种,它把文件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单位,并把它们组织在同一个页面中。
这些分页单元可以大小不一,因此不同页面具有不同大小的分页单元。
页的大小可以不相等的原因在于,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每页的大小,并调整分页的速度和数量,以适应系统的容量。
此外,当使用不同类型的文件时,只要有相应的页尺寸,就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文件定义不同的页尺寸,从而获得更高的性能。
在分页存储管理中,文件被分割成许多页,每页有自己的大小和功能,而页的大小是可以不相等的。
这是由于分页存储管理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通过调整页的大小来提高存储效率。
因此,不管文件的大小是多少,系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存储与检索,而使用相同的大小的页更容易分配空间但却不能有效的检索文件。
页的大小不一对存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存储前的管理活动的效率,使文件的读取和存储更加高效。
比如,当查找文件时,只需要定位到某个页上,然后只需要检查该页上的文件,就可以更快速的查找结果。
而正是由于页的大小可以不相等,才能获得更高的检索效率,便于更快速地定位文件。
此外,页的大小不一还能帮助改善分页管理系统组织文件的方式。
通过使用不同大小的页可以缩小文件的大小,提高文件的紧凑性,从而使用更少的空间满足存储要求。
这也为管理系统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文件,查找和存储文件。
因此,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的大小是可以不相等的。
它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系统的性能,而且能帮助改善存储效率,使文件的读取和存储更加有效率。
同时,它能使用更少的存储空间来满足文件的存储要求,进而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效率。
操作系统的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操作系统中的分页存储管理是一种常见的内存管理方式,它将进程的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并将页面映射到物理内存的不同位置。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管理内存资源,并提高系统的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操作系统中的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分页存储管理是将进程的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的固定大小的页面,与物理内存的页面大小相同。
通常,每个页面的大小为4KB或者8KB。
在分页存储管理中,每个进程的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多个页面,每个页面都有一个唯一的页面号或索引。
这样,进程的地址空间可以通过页面号来访问。
在分页存储管理中,操作系统维护了一个页表,用于记录每个页面在物理内存中的位置。
页表中的每一项被称为页表项,它包含了页面号和物理内存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一个进程访问或修改某个页面时,操作系统将根据页表查找页面在物理内存中的位置,并将该页面加载到内存中进行访问。
如果页面不在内存中,就会发生缺页中断,操作系统会将缺失的页面从硬盘上加载到内存,并更新页表。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核心概念是页面的概念。
页面是一个连续的地址空间块,大小固定。
进程的地址空间被划分为多个页面,每个页面都有一个唯一的页面号。
页面的大小相同,这样能够简化内存管理和页面调度的工作。
页面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可以独立地加载和替换。
这种方式提供了更高的内存利用率和灵活性。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内存利用率高:由于页面的大小固定,可以更好地利用内存空间。
如果一个进程的部分页面不用,可以将这些页面换出到磁盘上,从而腾出更多的内存空间给其他进程使用。
2.地址空间连续性: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使得进程的地址空间在逻辑上是连续的。
每个页面的大小相同,页面之间没有空隙。
这样使得进程的地址空间更加规整和易于管理。
3.页面替换灵活:当物理内存不足时,操作系统可以通过页面替换算法将一些页面从内存中换出,从而为其他页面腾出空间。
由于页面的大小相同,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被替换的页面。
基本分页存储基本分页存储是一种常见的存储方式,它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按照顺序存储在磁盘上。
这种存储方式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本分页存储的原理、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基本分页存储的原理基本分页存储将数据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每个块称为一页。
每一页都有一个唯一的页号,用于标识该页在存储中的位置。
数据按照页的顺序存储在磁盘上,当需要访问某一页时,系统可以通过页号来快速找到对应的页,并将其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操作。
1. 灵活性:基本分页存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页的大小,因此可以适应不同规模的数据存储需求。
2. 空间利用率高:由于数据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可以更好地利用磁盘空间,减少存储浪费。
3. 访问效率高:基本分页存储可以通过页号快速找到对应的页,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
4. 管理方便:基本分页存储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法来管理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三、基本分页存储的应用场景1.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使用基本分页存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功能。
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也常常使用基本分页存储来管理虚拟内存,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和更高的访问效率。
3.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可以使用基本分页存储来管理文件的存储和访问,提供快速的文件操作功能。
4. 缓存系统:缓存系统可以使用基本分页存储来管理缓存数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5. 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使用基本分页存储来管理分布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提供高可靠性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存储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基本分页存储还可以与其他存储方式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可以将常用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将不常用的数据存储在磁盘上,通过基本分页存储来管理和访问这些数据,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基本分页存储是一种常见的存储方式,它通过将数据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并按照顺序存储在磁盘上,提供了灵活性、空间利用率高和访问效率高等优势。
存储管理-页式管理存储管理-页式管理页式管理解决什么问题分区式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碎⽚问题使得内存的利⽤率不⾼1.固定分区,因为每⼀个分区只能分配给某⼀个进程使⽤,⽽该进程可能占不满这个分区,就会有内部碎⽚2.动态分区,会产⽣⼤量的外部碎⽚,虽然可以使⽤紧凑技术,但是这样时间成本过⾼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分区管理必须要求进程占⽤⼀块连续的内存区域,如果让⼀个进程分散的装⼊到不同的内存分区当中的话,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内存,并且不需要紧凑这种技术了。
⽐如把⼀个进程离散的拆分放到零散的内存碎⽚中去,这样就可以更为⾼效的利⽤内存。
也就是产⽣了⾮连续的管理⽅式。
⽐如就是把⼀个进程拆分为若⼲部分,分别放到不同的分区中,⽐如⼀个进程23M,可以拆分为10M,10M,3M放到不同的分区中如果分区分的更⼩,23M拆分为11个2M的,和⼀个1M的,每个分区是2M,那么总共会装满11个分区,剩下⼀个分区装不满,也仅仅浪费1M的空间,也就是分区越⼩的话,那么就是内存利⽤率就会越⾼。
分区式管理时,进程的⼤⼩受分区⼤⼩或内存可⽤空间的限制分区式管理也不利于程序段和数据的共享页式管理的改进页式管理只在内存存放反复执⾏或即将执⾏的程序段与数据部分不经常执⾏的程序段和数据存放于外存待执⾏时调⼊。
页式管理的基本概念页框(页帧):将内存空间分成⼀个个⼤⼩相等的分区,每个分区就是⼀个页框。
页框号:每⼀个页框有⼀个编号,这个编号就是页框号,从0开始页(页⾯):将进程分割成和页框⼤⼩相等的⼀个个区域,也叫页页号:每⼀⼆个页⾯有⼀个编号,叫做页号,从0开始注意:由于最后⼀个页⾯可能没有页框那么⼤,所以页框不可以太⼤,否则会产⽣过⼤的内存碎⽚操作系统会以页框为单位为各个进程分配内存空间,进程的每⼀个页⾯分别放⼊⼀个页框中,也就是进程的页⾯和内存的页框具有⼀⼀对应的关系注意:各个页⾯不需要连续存放,可以放到不相邻的各个页框中如何实现地址的转化1.⾸先需要知道⼀个进程内的页对应物理内存中的起始地址a是多少2.其次要知道进程页内地址b是多少3.逻辑地址对应的实际物理地址就是c=a+b如何计算?⽐如逻辑地址80确定页号:页号=逻辑地址/页⾯长度 1=80/50页内偏移量:页内偏移量=逻辑地址%页⾯长度 30=80%50每个进程页⾯对应物理内存中页框的⾸地址:这是通过页表查询到的,⽐如查询到对应物理内存⾸地址是4500那么对应最终物理地址就是4500+30=4530页表页表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进程中的⼀个页的页号对应它存放在物理内存中的页框号,进⽽求出页框号对应的⾸地址逻辑地址的结构假如页号有k位,那么页数就是2^k个假如页内地址m位,那么页内地址有2^m个静态页⾯管理在作业或进程开始执⾏之前,把作业或进程的程序段和数据全部装⼊内存的各个页⾯中,并通过页表(page mapping table)和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虚拟地址到内存物理地址的地址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