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2013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一、单选题秋(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D)。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2. ( A)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B.问题解决

C.自意识

D.行动过程

3.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D)。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 )编着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专着。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6. 世界上最着名的智力量表是(A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7. 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8.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B)。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C.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

D.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

9.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0. 1924年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D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11.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2.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3. 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D )策略。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

14.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B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5.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6.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

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7.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B)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二、多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DE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

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B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与反思过程

D.互动过程

E.管理过程

3. 哪些人善于发现问题(ABCD )。

A.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的

B.个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

C.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的

D.个体视野越开阔的

4.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BCDE )。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5. 以下各项属于人格测验的是(BCD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6. 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CDE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7.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CDE )

A.敬业精神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

8.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ACE)。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9. 道德行为包括(AB )。

A.道德行为技能

B.道德行为习惯

C.道德行为认知

D.道德行为情感

E.道德行为体验

10.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ABCD )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

11. 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BCD)。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12.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BC )。

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

D.教学方法的差异

13. 相似性的大小的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那么,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BCDE )。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14. 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ABCDE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15. 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ABCD )。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16. 元认知知识包括( ABCD)。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17. 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ABCDE )。

A.辅导教师的示范

B.角色的示范

C.他人提供的示范

D.电视、录像的示范

E.有关读物的示范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自觉发生的。A

A.错误

B.正确

2. 学生可以从个性差异和性别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

A.错误

B.正确

3. 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A

A.错误

B.正确

4.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B

A.错误

B.正确

5.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正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A

A.错误

B.正确

6. 根据研究,初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A

A.错误

B.正确

7.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阅读领会。A

A.错误

B.正确

8.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偶像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A

A.错误

B.正确

9.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B

A.错误

B.正确

10. 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予以矫正。A

A.错误

B.正确

11. 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中高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A

A.错误

B.正确

12. 抽象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A

A.错误

B.正确

13. 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它指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B

A.错误

B.正确

14.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B

A.错误

B.正确

15. 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B

A.错误

B.正确

16. 美国杜威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A

A.错误

B.正确

2014华师在线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Word版

1.第1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形式。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刚从暗处走到亮处,两眼什么也看不到,经过几秒钟后才恢复正常。这属于()。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补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A.接近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能力及特长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热恋中的男女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下列哪种效应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下列哪种效应属于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0题 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 ?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 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满分:2??分 2.??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____ A. 赫尔巴特 B. 瓦o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满分:2??分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____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满分:2??分 4.??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A. 教育 B. 教学 C. 德育 D. 智育 ??????满分:2??分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分 6.??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 课程大纲 B. 课程安排 C. 课程计划

D. 课程实施 ??????满分:2??分 7.??()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评价 C. 课程教学 D. 课堂反馈 ??????满分:2??分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满分:2??分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____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布鲁纳 D. 克伯屈 ??????满分:2??分 10.??()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 体力 B. 智力 C. 能力 D. 创造力 ??????满分:2??分 11.??()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分 12.??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心理学期末复习及答案(电大考试)

《心理学》模拟题2 一、选择题(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D.心境 2.对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作出决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果断性 3.以热情但急躁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A.胆汁质 4.最早的气质学说是由希腊的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D.希波克拉特 5.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 A.有差异的 二、填空题(每个1分,共10分) 1.意志的品质有:_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2.知觉的特征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 3.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智力技能、运动技能__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2.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气质――是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认识到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产物,是外部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现代科学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结论。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低等动物最初出现的感觉、知觉取决于动物的神经网和头部神经结的形成和发展。灵长类动物的脑是动物发展的最高水平,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动物中最高的,开始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人脑得到了高度发展,较之动物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意识。这表明,心理活动水平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5分)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5分)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动物的生理实验表明,切除动物的部分脑组织会影响其某一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5分)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人脑只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5分) 2.试述气质类型及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坦率、热情、开朗;情绪冲动、暴躁、感情用事。(5分)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粗心、缺乏一贯性。(5分) 粘液质: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冷淡、迟缓、固执、淡漠。(5分)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稳重、安静、反应缓慢、不喜欢与人交往;孤僻、敏感、多疑、忧闷、怯懦。(5分) 五、论述题(20分) 结合实际说明,制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业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时快时慢 您的答案:A 2.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您的答案:C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您的答案:C 4.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 D.代币奖励法 您的答案:C 5.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您的答案:D 6.()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您的答案:B

7.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您的答案:B 8.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您的答案:A 9.智力多元论是()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您的答案:D 10.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您的答案:C 11.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12.“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A 13.第20题 ()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

答案:2016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智力 答: 所谓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处理环境的个人的综合能力。 2.暗适应 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3.图式 答: 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 4.情景记忆 答: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

实验法。在控制或创设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优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2,会受到实验者、外部环境的多种影响;3,被是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4,对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法,相关研究是一种特殊的非实验性研究,当无法操纵自变量时,我们使用相关研究。优点:1,有利于我们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2,相关研究更接近于生活实际。缺点: 对变量的控制不多,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 (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 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00分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及答案100分 1.第1题 使人们在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认知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勒温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属于下列哪种自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升华 C.压抑 D.合理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下列智商公式中哪种是正确的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MA+CA)*50%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有形的欲望和无形的欲望,是按照欲望的()来分类的 A.时效 B.属性 C.弹性 D.个体需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期望 B.挫折 C.公平 D.强化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 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 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激励的程序共有四步(1)利益兼顾(2)情况分析(3)目标协调(4)了解需要,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4)(2)(3)(1) B.(2)(3)(1)(4) C.(3)(4)(1)(2) D.(4)(2)(1)(3)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 A.内外倾向型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1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____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正确答案:C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正确答案:B 3.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正确答案:A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C 5.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物质因素 D.学校因素 正确答案:A

6.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C 7.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主要倡导者是____。 A.加德纳 B.卢梭 C.斯金纳 D.华生 正确答案:B 8.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正确答案:B 9.()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体力 B.智力 C.能力 D.创造力 正确答案:C 10.____是指课程机构的编制,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A.课程安排 B.课程大纲 C.课程设计 D.课程计划 正确答案:C 1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满分:2 分 2. 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A. 心理困扰 B. 心理障碍 C. 心理疾病 D. 心理异常 满分:2 分 3. 加涅提出了( )模式。 A. 积累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接受学习 满分:2 分 4.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 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 缺乏良好的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满分:2 分 5.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

A. 正迁移和负迁移 B.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满分:2 分 6.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满分:2 分 7.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满分:2 分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 构造一种完形 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满分:2 分 9.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心理学期末作业答案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语言生成: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4、错觉: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一)比内量表: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和医生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量表。 (二)韦氏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1963年编制,1967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15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 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正确答案:C 2. ____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 德育目标 B. 德育 C. 教育目标 D. 教育正确答案:A 3. ____是指课程机构的编制,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A. 课程安排 B. 课程大纲 C. 课程设计 D. 课程计划 幼儿教育学作业二答案 正确答案 :C 4. ()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 文化素养 C. 专业素养 D. 职业素养正确答案:A 5. 在1951年提出 A. 赫尔巴特 B. 瓦o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正确答案 :B 6.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正确答案 :B 7.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 拉丁语 B. 汉语 C. 德语 D. 英语 正确答案:A 8.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评价 C. 课程教学 D. 课堂反馈 正确答案 :B

9.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____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正确答案:C 10.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正确答案 :A 11.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 主体 B. 客体 C. 教的主体 D. 学的主体正确答案:B 12.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正确答案 :B 13.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正确答案 :B 14.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正确答案:D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正确答案 :B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____ A. 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 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 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 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正确答案:ABD 2.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____ A. 社会政治的需要 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文化传统的影响 D. 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正确答案:ABCD 3. 学校文化的特性有() A.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满分:2 分 2.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 赫尔巴特 B. 斯金纳 C. 皮亚杰 D. 弗朗斯 满分:2 分 3. 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满分:2 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满分:2 分 5.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满分:2 分 6.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 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 要看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7. ()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 1965 B. 1964 C. 1966 D. 1967 满分:2 分 8.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满分:2 分 9.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 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 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____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满分:2 分 10. 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 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过程 D. 教学原则 满分:2 分 11.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满分:2 分

心理学作业答案

[0496]《小学心理学》 第五批 [论述题] 分析判断对错,简要说明理由: 1、性格有好坏之分,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教师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能够激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是由于其智力差、比较笨引起的。 5、学生对知识的概况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6、组织策略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概况、整理。 参考答案: 1题答案:正确。性格有好坏之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题答案:不对。教师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还有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3题答案:正确。这个是心理学实验证明的。 4题答案,不对。有的学生学习困难不是智力造成的,而是其他原因。 5题答案。正确。贾德的理论证明正确。 6题答案:正确。组织策略就是对学习的东西进行整理加工,进行梳理。 第四次 [论述题] 1、训练小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方法有哪些?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5、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6、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基本成分?

参考答案: 1题答案:元认知既是一种描述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哪些),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怎么使用元认知策略)和条件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什么作用和在哪种情境下使用)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的元认知特点,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具体方法主要有:(1)言语引导法。指通过认知主体或他人的言语,对问题情境的特征及问题解决过程逐步描述,以促进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调节。一是通过认知主体的口语报告描述"我已经知道什么?要做什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为什么?”等,使其明确认知任务,不断反馈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效性。二是借助成人言语的提示,如"下一步你该做什么?为什么?”"这种方法你可行吗?”诱导认知主体阐述和理清自己的思维过程,达到对问题解决的监控过程。小学生由于元认知水平较低,更需要成人的言语引导,才能逐步培养其元认知策略。 (2)提问单方法。长期对小学生的言语引导训练,容易导致他们对成人的过于依赖,造成思维惰性。研究发现,将成人引导的言语用"提问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依据提问单,逐步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克服上述问题。 (3)对比体验法。指将小学生的言语引导或提问单情况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独立尝试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比,将"新手”和"专家”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对比;将常规思维和反思性思维解决问题进行对比,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 2题答案:(1)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序列性。(3)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3题答案:(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遗传素质虽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水平与方向,但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影响儿童情绪、性格、气质及个性的发展。(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其一,环境和教育使儿童遗传所获得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可能性,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最终达到的水平。其二,环境和教育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3)社会实践活动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4题答案:(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概括水平。基础知识,即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结构中的"骨干”,是联系知识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和练习,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的目的。(3)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所谓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是指要促进知识的融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之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等。知识综合贯通的结果,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

心理学云课堂作业答案

公共心理学习指要 第一章心理学概观 1 .心理学的定义p3 2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p5-6 3 .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p8-14 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调查法、个案法 自变量与因变量 4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5 5 .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p17-20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p28-29 · 2 .神经冲动的传导p29-30 ·a)静息电位 ·b)全或无原则 ·c)突触 · 3 .神经系统的结构p30 ·a)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 ·b)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性质 · 4 .大脑皮层的分区 ·a)感觉皮层区p35-36 ·b)运动皮层区 ·c)联合皮层区p37 ·i.布洛卡区—说话 ·ii.威尔尼克区—理解他人的话 · 5 .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p37 · 6 .双生子研究的意义p48-49 ·第三章动机 · 1 .动机的定义、功能p52 · 2 .需要、动机、驱力、诱因p53-54 · 3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54 · 4 .母性动机——瓦顿实验p62-63 · 5 .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p69-70 · 6 .习得性无助实验的过程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p71-72 ·7 .韦纳的归因论p76-77 ·8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p77-78 ·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78-80 ·第四章学习 · 1 .学习的定义p82-83 与分类p85 · 2 .经典条件作用p87-93 ·a)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b)条件刺激/ 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及期末作业答案

《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答案及期末作业答案: 得分题目1 of 10 人的发展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发展范畴的是() A.知觉 B.创新能力 C.道德推理√ D.想象 得分题目2 of 10 根据马西亚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下列哪种行为符合同一性早闭状态 A.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将来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子。 B.延缓做出有关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性决定。 C.一段时期的探索后,一套承担责任的承诺得到整合。 D.高度的遵从与承诺不做探索,不做提高改变。√ 得分题目3 of 10 把儿童关于社会关系的认识、道德认识和判断看作是道德品质的核心;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不是来自生物成熟,也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而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对其所理解的经验不断建构来实现的。是下列哪种理论的观点。() A.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B.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C.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D.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发展理论 题目4 of 10 得分学习的社会意义指出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下列句子中表现出学习可以塑造和改

变人性的是。() A.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 B.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C.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D.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得分题目5 of 10 小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妈妈告诉他,吃青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多吃青菜有益于身体健康。根据态度的构成,妈妈是从哪个角度试图改变孩子对青菜的态度的() A.情绪 B.情感 C.认知√ D.行为 得分题目6 of 10 人大脑的发展过程中,灰质的作用及其随年龄的增长呈现的发展趋势分别为() A.传导;一直增加 B.传导;先增加后下降 C.支配;一直增加 D.支配;先增加后下降√ 得分题目7 of 10 周末,小红和小芳一起去郊外游玩。她们各自带了一瓶水,仅够自己用。午餐时,小芳发现自己的水漏光了,周围又没有任何可以取得饮用水的地方。如果小芳、小红处于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的第二阶段:表面的“他人需求”定向,那么根据此理论,小红的行为如何()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正确答案:B 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____ A. 杜威 B. 怀特海 C. 布鲁纳 D. 克伯屈 正确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正确答案:A 4.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____ A. 是同时的 B. 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 说不清楚 正确答案:C 5. ()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 体力 B. 智力 C. 能力 D. 创造力 正确答案:C 6.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正确答案:B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正确答案:B 8.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____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C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正确答案:B 10.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教育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正确答案:C 11. 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正确答案:A 12.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正确答案:D 13.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演示教学

社会心理学-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 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范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 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 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 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 b 对象性 c 统合性 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内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内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 b 选择心理 c 从众心理 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 既有内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保密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管理心理学计分作业期末复习答案

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c)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 10.“早熟”与“晚熟”是( 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B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D)—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A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