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小结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7
2019年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学期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本章要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知识点免费在七年级数学的课程中,第十章是比较重要的一章,因为它涵盖了一些数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七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也是未来高中和大学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二次根式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二次根式。
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包含二次根号的式子。
为了化简这种类型的式子,我们需要使用到平方公式。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式子:√8+√2,我们可以使用平方公式,将8分解为2×4,然后将根号2提出来:√2×2+√2=2√2+√2=3√2。
这就是最简二次根式。
二、公式在数学中,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公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式:1.一元一次方程:ax+b=c,其中a、b、c是常数,x是未知数。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3.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求和。
三、代数式和多项式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中,我们还学习了代数式和多项式。
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数的表达式。
它可以用常数和字母的乘积表示。
例如,3x+4y就是一个代数式,其中3和4是常数,x和y是字母变量。
多项式是由代数式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例如,3x²+4xy+5y²就是一个多项式。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二次根式、公式、代数式和多项式。
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
学好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小结与复习教案知识梳理:一、统计调查1、数据处理的过程(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2)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现11次。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的要求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1)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2)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3)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满意程度。
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征。
4、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况,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
总体是;样本是;个体是。
综合练习:1、为了了解某县七年级XX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X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抽取500名学生是所抽的一个样本D、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分析:要明白统计调查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不要错看对象。
七下数学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二元一次方程: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都指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来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的一个解。
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a.有一组解:如方程组2126x y x y +=⎧⎨+=⎩①②方程组的解为66x y =⎧⎨=⎩b.有无数组解:如16222x x y y ⎧⎨+==⎩+①②因为这两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所以此类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c. 无解:如16220x x y y ⎧⎨+==⎩+①②, 因为方程①化简后为x+y=5 这与方程②相矛盾,所以此类方程组无解。
注意:用加减法或者用代入消元法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用哪种方法简单,避免计算麻烦或导致计算错误。
二、方程组解法方程组一般解法消元: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
消元的方法有两种: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
补充填空选择常用的几种解法:1) 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例1: 131441141340x y x y +⎨=+=⎧⎩①②解:②-①得x-y=-1即x=y-1 ③把③代入①得13(y-1)+14y=41得 y=2把y=2代入③得x=1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单个x 或单个y,这样就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2) 换元法例2:()()()()548544x y x y ++-=+--=⎧⎪⎨⎪⎩① ②令x+5=m,y-4=n原方程可写为84m n m n +=-=⎧⎨⎩解得m=6,n=2所以x+5=6,y-4=2所以x=1,y=6特点:两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代数式,如题中的x+5,y-4之类,换元后可简化方程也是主要原因。
3)另类换元例3: :1:45629x y x y ==⎨+⎧⎩①②令x=t, y=4t方程2可写为:5t+6×4t=29 得 t=1 所以x=1,y=4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般步骤是:1)审题。
第十章复习教案一、本章知识网络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得出结论直方图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据收集数据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二、知识要点归纳1、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容易表示出一个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 可以表示出各种情况下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 可以表现出同一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2、全面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 抽样调差中的总体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个体 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直方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例1、右图和下图是根据某中学为地震灾区捐款情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在校学生2000人,请你根据统计图计算该校七年级有学生_____ 人, 七年级共捐款_____ __元,该校三个年级共捐款_____ ___元。
例2、某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七年级(2)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后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多少名男生?(2)若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0米以上(包括2.0米)为合格率是多少人均捐款数(元)0246810121416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年级练习一、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1.下列调查适合作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对甲型HINI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A.调查全女生B.调查全校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人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B. 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人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5.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A.144B.162C.216D.250二、耐心填一填,你一定很棒的!6.为了考察某校七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调查了60名男生的身高,那么它的总体是____________, 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日4821温度/℃7.小明家本月的开支情况如图所示,如果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是150元,那么他用于教育支出是____________元。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第十章提高数学考试成果诀窍方法之一是,在考试前进行高水平高效率的复习,花时间去攻克自己不熟识的题目,不断地把生疏转化为熟识。
下面是我整理的七班级下册数学学问点人教版第十章,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七班级下册数学学问点人教版第十章1.数据的整理:我们利用划记法整理数据2.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讨论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讨论对象作出估量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明显,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状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5.抽样调查分类:依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讨论的总体中,依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量推断,对推断出可能消失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掌握。
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6.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8.样本:被抽取的全部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为了使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状况,对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内全部观看单位必需是同质的;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必需遵守随机化原则;样本的观看单位还要有足够的数量。
又称“子样”。
根据肯定的抽样规章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
9.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10.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也称次数。
在一组依大小挨次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肯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消失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如有一组测量数据,数据的总个数N=148最小的测量值Xmin=0.03,的测量值Xmax=31.67,按组距为△x=3.000将148个数据分为11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围内的数据有26个,则称该数据组的频数为26.11.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与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先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特别要回顾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描述数据的的技能技巧,再通过典题剖析、小结反思、拓展练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利用图表描述数据.2.综合地运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统计知识解决有关的综合题、难题,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收集数据.全面调查的优点:全面、准确;缺点:(1)费时、费力;(2)对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无法采用.抽样调查的优点:(1)省时、省力;(2)适宜于对实验带有破坏性的事物进行调查;缺点:不全面,不准确.3.实际调查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4.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环节,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并用统计图表描述出来,可以使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5.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图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某校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随机抽取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32名学生经过培训,考分等级“不合格”的百分比由___下到____.(2)估计该校,培训后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____名.(3)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1)考前24/32×100%=75%,考后8/32×100%=25%.(2)320×(16/32+8/32)=240(名)(3)不合理,它只是随机抽取,而没有“不合格”、“合格”、“优秀”的三个等级中按一定的比例分别来随机抽取,即没有分层抽取,故样本缺乏代表性.例2为了居民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情况,某中学课外实践小组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对本城区居民家庭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不再使用”,B为“明显减少了使用量”,C为“没有明显变化”.(1)本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2)图中=_______(户,c=_______(户);(3)若被调查的家庭占全城家庭数的10%,请估计该城区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数;(4)针对本次调查结果,请用一句话发表你的感想.解:(1)800÷72°/360°=4000(户),故本次抽样的样本容量为4000;(2)a=4000×(1-10%-20%)=2800;c=4000×10%=400;(3)2800÷10=28000(户)或4000÷10%×70%=28000(户);(4)“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占绝大多数”、“环保意识增强的家庭是多数”、“少数家庭还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等.例3初三某班对最近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统计分析,将所有成绩由低到高分成五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共有____名同学参加这次测验;(2)在该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画出频数折线图;(3)若这次测验中,成绩80分以上(不含80分)为优秀,那么该班这次数学测验的优秀率是多少?解:(1)2+9+10+14+5=40(名);(2)图略;(3)14540×100%=47.5%.例4(云南楚雄中考)在2009年楚雄州“火把节”房交会期间,某房地产公司对参加本次房交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根据问卷调查,将消费者年收入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根据调查问卷,将消费者打算购买住房面积的情况整理后,作出如图所示的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注:每组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且住房面积取整数.(1)根据表格可得a=_____,被调查的1000名消费者的平均年收入为_____万元.(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3)若楚雄州现有购房打算的约有40000人,请估计购房面积在80至120平方米的大约有多少人?解:(1)200;2.39;(2)图略(3)(36%+24%)×40000=24000(人),所以估计购房面积在80至120平方米的大约有24000人.例5 一个水库养了某种鱼10万条,从中捞了20条,称得的质量如下(单位:kg):2.50 1.50 1.00 2.80 1.601.702.903.00 1.90 2.802.60 2.80 2.70 2.60 2.701.602.00 2.10 2.20 2.30经市场调查,1.00~1.50(不包括1.50)kg的鱼每千克8元,1.50~2.00(不包括2.00)kg的鱼每千克9元,2.00~2.50(不包括2.50)kg的鱼每千克10元,2.50~3.00(不包括3.00)kg的鱼每千克11元,3.00(包括3.00kg)以上每千克12元.请你用本章所学的知识估计该水库中这种鱼的价值.分析:用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或频数折线图分析.解:依题意,取组距为0.5kg,3.00 1.000.5=4,所以应分成5组.列频数分布表.可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如图所示:于是可估计在1.00~1.5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1/20=5000(条),在1.50~2.0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5/20=25000(条),在2.00~2.5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4/20=20000(条),在2.50~3.0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9/20=45000(条),在3.00kg(包括3.00kg)以上的鱼有5000(条).可估计价值为:8×5000×1.25+9×25000×1.75+10×20000×2.25+11×45000×2.75+12×5000×3.25=2450000(元).可估计该水库中这种鱼的总价值为2450000元.【教学说明】用统计知识估产、估值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考命题者非常青睐的问题,同学们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中考中对本章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用图表描述数据,同学们一定要加强对往届这方面的中考题的训练与研究,以便在今后的考试中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10”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把数据分类、收集,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学中努力用课标中的新理念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课前参与、课中体会、课后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素材积累】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