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27
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1课时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3.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1.科学思维: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析培养基的组成。
2.科学探究:讨论并掌握无菌技术的实验操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种类3.培养基的营养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防止杂菌污染。
2.消毒和灭菌(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三、微生物的纯培养1.纯培养: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培养物。
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2.微生物纯培养的步骤: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3.酵母菌的纯培养(1)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2)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液体培养基含有水,而固体培养基不含水。
(×)提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都含有水,它们的区别为是否含有凝固剂。
2.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1课时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知识点1培养基的配制1.能作为自养微生物的碳源的是()A.糖类B.石油C.二氧化碳D.花生粉饼〖答案〗 C〖解析〗自养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碳源。
2.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基质的是固体培养基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C.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D.固体培养基中往往需要加入凝固剂琼脂〖答案〗 D3.(2021·东北三省期末联考)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琼脂固体培养基不含水分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有的物质既可作碳源也可作氮源,碳源并不都能提供能量〖答案〗 D〖解析〗固体培养基中也含有水分,因为含有凝固剂,所以呈固态,A错误;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抑制细菌生长而不抑制真菌生长,B错误;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向其培养基中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C错误;有的物质既可作碳源也可作氮源,如蛋白胨,碳源并不都能提供能量,如CO2等,D正确。
4.(2020·河北衡水期中)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原理为人类提供生物产品时,首先要获得优良的单一菌种。
消灭杂菌,获得单一菌种的方法不包括()A.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核酸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C.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上的差别,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抗生素〖答案〗 A〖解析〗因为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核酸,只有先将核酸水解为核苷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无法获得单一菌种,A符合题意。
知识点2无菌技术5.(2021·大同市联考)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B.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C.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D.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棉球擦拭〖答案〗 C〖解析〗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简单的加热达不到灭菌效果,C错误。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高中生物] 1.概述培养基的成分和配制方法。
2.区分消毒和灭菌,掌握不同物品的灭菌方法。
3.概述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要求。
一、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作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3.培养基种类Error!特别提醒 (1)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仅作为凝固剂,不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能量和碳源。
(2)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中营寄生生活,目前不能利用人工培养基来培养。
4.培养基的营养构成(1)主要营养物质: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
(2)某种常见的细菌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组分含量提供的主要营养牛肉膏 5 g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等蛋白胨10 g氮源和维生素等NaCl 5 g无机盐H2O定容至1 000 mL水(3)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
例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在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判断正误(1)用于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2)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的目的是提供碳源( )(3)所有微生物在培养时,培养基中都需加入氮源( )(4)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完全一样( )答案 (1)√ (2)× (3)× (4)×探讨点 概述培养基的种类和营养构成资料一:配制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称取去皮的马铃薯200 g,切成小块,加水1 000 mL,加热煮沸至马铃薯软烂,用纱布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20 g葡萄糖(也可用蔗糖代替)、15~20 g琼脂,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资料二:100 g马铃薯中含有80 g水、2 g蛋白质、16 g碳水化合物,还有维生素、无机盐等。
新人教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检测题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都只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解析:选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除此之外,可能还含有生长因子、缓冲剂等;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不能制成液体培养基;肉眼看不到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菌落。
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针、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解析:选A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且需要保持干燥,可用干热灭菌法;接种针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如酒精)进行消毒;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可采用巴氏消毒法。
3.(2020·遂宁期末)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避免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B.琼脂常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C.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常使用灼烧灭菌法D.试管、烧杯、培养基等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解析:选A为避免杂菌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而不是在酒精灯火焰上,A错误;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B正确;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常使用灼烧灭菌法,C正确;试管、烧杯、培养基等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正确。
4.(2020·徐州期末)下列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灭菌锅内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且物品的摆放不能过挤B.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以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C.关闭电源后,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指针降为0后,打开灭菌锅盖D.待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 ℃以下后,方可取出锅内物品解析:选C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加入的是蒸馏水,需要灭菌的物品摆放不能过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A正确;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B正确;达到灭菌所需的时间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C错误;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 ℃以下后,方可取出锅内物品,D正确。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①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②按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成分: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
2.无菌技术(1)含义: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常用方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1)概念: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是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2)过程: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3)常用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实例——酵母菌的纯培养1.培养基只能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不能用以积累其代谢物。
(×) 2.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
(√) 3.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培养基,要冷却至50 ℃左右时,才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 4.平板划线时要注意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
(×)1.常见物品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消毒方法及适用对象(2)灭菌方法及适用对象2.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1)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2)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能使微生物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3)划线时最后一区不要与第一区相连。
(4)划线时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表面划破。
(5)操作第一步即取菌种之前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火焰灼烧灭菌,划线操作结束时,仍需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的目的如下表:考向1| 培养基的成分与功能的分析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 .培养基中都只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A 解析: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的基质,A 正确;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B 错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可制成固体培养基,C 错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但不一定是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D错误。
课后分层检测案2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合格考全员做】(学业水平一、二)1.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组分的浓度和比例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可能提供能量3.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特殊营养物质4.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C.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D.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5.下列操作与消毒或灭菌无关的是()A.接种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接种环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接种6.培养基、培养皿、接种针、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药物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7.下列有关倒平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面上D.等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8.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9.下列关于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B.灼烧接种环后,要立即用接种环接种,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环C.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D.接种前,要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10.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
第1章发酵工程第2节 1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题组一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及用途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功能划分培养基,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B.所有培养基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C.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D.牛肉膏蛋白胨只能提供氮源,不能提供碳源和无机盐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
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CO2既是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培养该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之一题组二无菌技术3.以下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4.下列有关消毒和灭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环、接种针、镊子等金属用具以及玻璃器皿只能用灼烧灭菌B.干热灭菌法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等变性,从而使微生物丧失活性C.针对某些实验器具、餐具、饮用水可以采用巴氏消毒法D.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属于物理消毒法题组三微生物的纯培养5.下列关于倒平板及对菌种纯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倒平板时左手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完全打开,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10~20 mL),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B.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及培养基之后不需要再灭菌C.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以防皿盖上的冷凝水流入培养基D.平板划线法是首先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将稀释的菌种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连续划线,从而将聚集的菌种逐渐分散形成单个菌落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B.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C.倒平板时将培养皿的盖拿开,以便于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D.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7.有关纯化酵母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B.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C.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8.如何判断制作的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A.看培养基是否透明B.有没有消灭细菌菌体C.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有无菌落生长D.是否消灭了微生物的芽孢、孢子9.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10.下面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
1.2.1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一、选择题1.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全营养)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2.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H4N2O)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产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
下列关于配置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A.仅尿素B.尿素+葡萄糖C.仅葡萄糖D.牛肉膏蛋白胨3.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B.利用加入刚果红的含纤维素培养基培养细菌,根据透明圈大小来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C.可以根据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红棕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D.用加入酚酞指示剂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若培养基变红,则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4.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5.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消毒和灭菌环节非常重要,以下灭菌或消毒方法不正确的是()A.AB.BC.CD.D6.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B.接种过程中接种环共需四次灼烧处理C.可选择Ⅲ区的单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Ⅲ区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7.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B.培养基中必须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C.纯化培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8.下图是高压蒸汽灭菌锅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