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变、反应热
- 格式:ppt
- 大小:962.00 KB
- 文档页数:13
焓变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光能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Ⅳ3.单位:kJ·mol-14.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5.表示方法: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焓变包含于反应热包含于热效应,就相当于热效应是最大的集合。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
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焓变即物体焓的变化量。
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即热函,一个系统中的热力作用,等于该系统内能加上其体积与外界作用于该系统的压强的乘积的总和。
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焓变与反应热的区别当系统发生了化学反应之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Q表示。
Q与过程有关,不是状态函数,即使始末状态相同,只要过程不同(如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Q值就不同。
焓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用符号H表示,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焓是状态函数,它的值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一讲反应热与焓变一、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反应热1.放热反应: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时,反应释放能量,ΔH 0(填“>”或“<”)。
2.吸热反应: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的总能量时,反应吸收能量,ΔH 0(填“>”或“<”)。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H)用于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始、终状态焓的变化表示为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反应热的含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反应热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变化而变化,反应热随反应前后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而变化,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它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ΔH)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4..化学反应热的计算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例题:1. (07年全国II理综)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 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 = 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解析: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 kJ/mol+243 kJ/mol-2×431 kJ/mol= -183 kJ/mol变式练习1.(2011重庆)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反应热和焓变反应热和焓变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热力学概念,用来描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反应热和焓变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反应热和焓变的定义反应热(ΔH)指的是化学反应在标准条件下所伴随的热量变化。
正值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吸热,也就是吸收了热量;负值的反应热则表示反应放热,即释放了热量。
反应热的单位通常用焦耳(J)或千焦(kJ)表示。
焓变(ΔH)也是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但它的定义与反应热略有不同。
焓变指的是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焓的差异,也就是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热量变化。
与反应热类似,正值的焓变表示反应吸热,负值的焓变表示反应放热。
二、焓变的测定方法测定反应热和焓变的方法有许多,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方法。
1. 热量计法热量计法是通过在一个绝热容器中进行反应,并测量反应过程中容器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反应热和焓变的方法。
通过测量温度变化,结合热容量的知识,可以推算出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 常压下的燃烧法常压下的燃烧法适用于涉及到燃烧反应的焓变测定。
通过将反应物燃烧并与大量水接触,测量水的温度变化,然后利用热容量的知识计算出反应热和焓变。
三、反应热和焓变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反应热和焓变在化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 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通过测定反应热或焓变的正负值,可以确定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这对于了解化学反应的特性和动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性质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平衡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焓变的正负值可以判断某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从而对反应的平衡性质进行分析和预测。
3. 反应活性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焓变也可以用来研究反应的活性和反应速率。
一般来说,焓变越大,反应也越活跃。
因此,通过研究焓变可以对不同反应的活性进行比较和评估。
4. 反应热的工业应用反应热在工业化学反应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测定反应热可以确定不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相关的设计和控制依据。
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单位是kJ/mol。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从能量高低的角度分析②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反应、C与H2O(g)反应、C与CO2反应。
【命题角度一】反应热和焓变1.(2014·湖北四校联考)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ΔH=-(E1-E2)kJ/mol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 键放出E1 kJ能量2.(2014·湖北黄石)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命题角度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与判断3.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D.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4.(2014·安庆模拟)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ΔH1;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O3+O===2O2的ΔH=E1-E3B.O3+O===2O2是吸热反应C.ΔH=ΔH1+ΔH2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1.(2013·上海高考)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课题: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学习目标】: 知识点、考点: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焓、焓变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焓变与反应热、物质能量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反应热、焓、焓变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焓变与反应热、物质能量间的关系【知识网络详解】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表示符号:用Q 表示⎩⎪⎨⎪⎧Q >0,表示反应吸热,E 反应物<E 生成物;Q <0,表示反应放热,E 反应物>E 生成物。
3.单位:kJ·mol -1或J·mol -1。
【核心突破】 反应热(1) 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2)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燃烧反应;② 中和反应;③ 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④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 大多数化合反应;⑥ 大多数置换反应。
(3)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分解反应;②以H 2、CO 、C 等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③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等固态铵盐与碱的反应;④高温下进行的反应。
【典型例题 1】(1)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 )(2)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 (3) 当反应放热时,Q >0。
( )(4) NaOH 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也属于反应热。
( ) 【典型例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来源于对反应的加热 ②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发生能量变化 ③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变化的表现 ④ 化学反应总是放出热量 ⑤ 反应热通常用Q 表示,反应放热时,Q 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 为正值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①②④ 二、反应热的测定 1.仪器——量热计2.原理:Q =-C (T 2-T 1),其中C 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 1、T 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反应热与反应焓变的关系
反应热为反应的物理特性,反应焓变则是反应的潜热特性,是反应物热力学体系中的重要热力学参数。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反应热与反应焓变有一个直接的相互关系——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焓变来表达。
反应焓变定义为反应状态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焓变,而焓变又与热量变化量有关,因此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焓变表示。
也就是说,反应热可以用反应焓变来表示,也就是说,反应热可以由反应焓变来计算,具体方法为:反应热 = ΔH,其中,H为反应焓变。
其次,反应热与反应焓变可以以热力学分析的方式来进行联系。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系统中的热力学量会发生变化,反应热即是热力学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结果。
当反应热是反应总焓的函数时,其相关公式可以表示为:q = -dΔG/dT,其中,q为反应热,ΔG为反应焓变,T为系统的温度。
最后,反应热与反应焓变也可以用热力学计算的方法进行联系,这就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实验和理论分析。
根据物质的热力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反应焓变是反应中最重要的参数,反应热可以通过反应焓变计算得出。
反应焓变可以由反应的热力学实验数据来计算,因此反应热也可以从热力学计算中计算出来。
综上所述,反应热与反应焓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反应热可以由反应焓变表示,也可以由热力学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的方法来计算。
焓变和反应热以焓变和反应热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在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焓变是指在恒压下,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焓变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温度降低。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常用Q表示。
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实验测量反应热时,将反应物放入绝热容器中,测量容器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反应热。
焓变和反应热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在恒压下,焓变等于反应热加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焓变。
焓变的正负表示了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当焓变为正值时,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吸收热量;当焓变为负值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释放热量。
焓变和反应热的概念在化学中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在工业生产中,了解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热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焓变和反应热的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火柴点燃蜡烛。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是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个热量使得蜡烛的温度升高,最终导致蜡烛完全燃烧。
在这个例子中,焓变为负值,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热就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
通过测量反应热,我们可以了解到蜡烛燃烧的能量变化情况。
这对于了解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在生活中的应用,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实验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热。
通过测量反应热,可以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判断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这对于研究反应的特性和机理非常有帮助。
焓变和反应热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通过研究焓变和反应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特性和机理。
化学能与热能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2.焓变(1)定义: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或kJ·mol-1。
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教材整理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化学键反应中能量变化1 mol A—B化学键反应中能量变化H—H 吸收436 kJ共吸收679 kJ Cl—Cl 吸收243 kJH—Cl 放出431 kJ 共放出862 kJ结论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183_kJ/mol用E(反应物)、E(生成物)分别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Q(吸)、Q(放)分别代表反应物断键吸收的热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宏观比较E(反应物)>E(生成物) E(反应物)<E(生成物)角度图示微观角度Q(吸)<Q(放) Q(吸)>Q(放)表示方法ΔH<0 ΔH>0[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已知有下列变化过程:①浓硫酸溶于水;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③甲烷在空气中燃烧;④氢气和氯气反应,焓变小于0;⑤二氧化碳气体与碳共热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ΔH>0;⑥加热石灰石生成生石灰;⑦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⑧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⑨常温下,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NH4Cl晶体反应。
问题思考:(1)以上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哪几个?是不是都需要加热?【提示】⑤、⑥、⑦、⑨均需要吸收热量,⑨不需要加热。
(2)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反应并且能够放出热量的有哪些?【提示】②、③、④、⑧均是化学变化且放出热量。
(3)反应④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均可以发生上述反应,那么该反应的ΔH是否发生变化?【提示】不发生变化。
焓变和反应热的区别:当系统发生了化学反应之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Q表示。
Q与过程有关,不是状态函数,即使始末状态相同,只要过程不同(如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Q值就不同。
焓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用符号H表示,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焓是状态函数,它的值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
焓变简介: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变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Δ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
ΔH=ΔU+Δ(pV)在恒压条件下,ΔH(焓变)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
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是熵变。
熵增焓减,反应自发。
熵减焓增,反应逆向自发。
熵增焓增,高温反应自发。
熵减焓减,低温反应自发。
反应热简介:反应热通常是指体系在等温、等压过程中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热有多种形式,如:生成热、燃烧热、中和热等。
化学反应热是重要的热力学数据,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所用的主要仪器称为"量热计"。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根据比热容公式进行计算:Q=cm△t,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Q 来求反应热。
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
根据燃烧热计算。
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来计算。
焓(hán)变(Enthalpy changes)即物体焓的变化量。
[1] 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即热函:一个系统中的热力作用,等于该系统内能加上其体积与外界作用于该系统的压强的乘积的总和(Enthalpy is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energy and flow work.)。
焓焓是一个状态函数,也就是说,系统的状态一定,焓的值就定了。
高中化学—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一、焓变与反应热1.反应热: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同温度,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1或kJ/mol。
【注意】kJ·mol-1是指每摩尔化学反应,是将整个热化学方程式作为一个特定组合,并非指某一具体物质。
3.二者关系: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该反应的焓变,因此也用ΔH表示反应热。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上:旧的物质转化为新物质;微观上:旧分子被破坏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键理论: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3.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反应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4.根据物质的能量来计算: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根据化学键来计算: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三、理解反应历程与反应热的关系四、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书写要求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可以写成分数;④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⑤由于ΔH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酸碱中的反应热与焓变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它涉及到物质的酸碱性质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在酸碱反应中,反应热与焓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反应的方向性。
一、酸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酸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主要涉及到反应热和焓变。
反应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当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时,反应热为负值,表示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当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时,反应热为正值,表示反应是吸热反应。
焓变是指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焓的变化。
焓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物质的热能。
焓变可以通过反应热来计算,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焓减去反应物的焓。
二、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反应热与焓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热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焓变加上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换句话说,反应热等于焓变加上吸热或放热的热量。
在酸碱反应中,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
实验中,可以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变化,从而计算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反应热和焓变的数值。
三、酸碱反应中的反应热与焓变酸碱反应中的反应热与焓变与反应物的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较大,而弱酸与弱碱反应的反应热较小。
这是因为强酸与强碱之间的反应能力较强,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较多;而弱酸与弱碱之间的反应能力较弱,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较少。
另外,反应物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也会影响反应热与焓变的数值。
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热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反应热越大。
这是因为浓度越高,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越高,反应速率加快,从而释放更多的热量;而温度越高,反应物的热运动加剧,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热增大。
总结:酸碱反应中的反应热与焓变是研究反应热力学性质的重要概念。
反应热表示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而焓变表示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焓的变化。
反应热与焓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确定它们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