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九章 配合物和配位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3
欢迎阅读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体的是( )A. S 2O 32-B. H 2OC. Br -D. NH 4+解:选D 。
NH 4+中的N 没有孤对电子。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外轨配合物的是( )A. [FeF 6]3-B. [Cr (NH 3) 6]3+C. [Au(Cl)4]-D. [Ni(CN)4] 2-3-3+323. A. 解:选轨道杂4. 5. 6. 在强酸7. A. 时,会发生8. 某金属指示剂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 2In - ==== HIn 2- ==== In 3-??? ?紫红???? 蓝 ?橙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显红色,使用该指示剂的pH 范围是( )A. <6.3????????B. >6.3?????????C. 7~10??????D. 6.3±1解:选C 。
该指示剂在pH <6.3??或pH >12时,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pH 8~10??时进行滴定,终点由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酒红色变成游离指示剂的蓝色,颜色变化才显着。
9. 在pH 为4左右,用EDTA 滴定Zn 2+,下列哪些离子不干扰滴定( )A. Al 3+B. Hg 2+C. Mg 2+D. Cu 2+解:选C 。
比较它们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并从酸效应曲线上的相对位置判断。
10. 己知Bi 3+的浓度为0.02 mol·L -1,log θBiY K =27.94,则用EDTA 滴定时所允许的最低pH 值为( )A. 0.6B. 0.8C. 0.9D. 0.4解:选A.由单一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推出:将数据代入得到 )(lg H Y α≤20.24,查表得到滴定时所允许的最低pH 值。
二、填空题1. 列表填空,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电荷数,并给出它们的命名。
第9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无水CrC1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A和B,组成分别为CrC13·6NH3和CrC13·5NH3。
加入AgNO3,A溶液中几乎全部的氯沉淀为AgC1,而B溶液中只有三分之二的氯沉淀出来。
加入NaOH并加热,两种溶液均无氨味。
试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化学式并命名。
解:A [Cr(NH3)6]Cl3三氯化六氨合铬(Ⅲ)B [Cr Cl (NH3)5]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2.指出下列配合的的中心离子、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数和配合物名称。
K2[HgI4] [CrC12(H2O)4]C1 [Co(NH3)2(en)2](NO3)2Fe3[Fe(CN)6]2K[Co(NO2)4(NH3)2] Fe(CO)5解:3.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类型、空间构型和磁性。
(1)[CoF6]3-和[Co(CN)6 ]3- (2)[Ni(NH3)4]2+和[Ni(CN)4]2-解:4.将0.10mol·L-1ZnC12溶液与1.0mol·L-1NH3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此溶液中[Zn(NH3)4]2+和Zn2+的浓度。
解:Zn2++ 4NH3= [Zn(NH3)4]2+平衡浓度/mol·L -1 x 0.5-4×0.05+4x ≈0.3 0.05-x ≈0.0594342243109230050⨯=⋅==++..x .)NH (c )Zn (c ))NH (Zn (c K f θx =c(Zn 2+)=2.13×10-9mol·L -15.在100mL0.05mol·L -1[Ag(NH 3)2]+溶液中加入1mL 1mol·L -1NaC1溶液,溶液中NH 3的浓度至少需多大才能阻止AgC1沉淀生成?解: [Ag(NH 3)2]++Cl - = AgCl + 2NH 3 平衡浓度/mol·L -1 0.05 0.01 c(NH 3)107233210771101111-+-⨯⨯⨯===..K K ))NH (Ag (c )Cl (c )NH (c K sp f j 11073510107711011010050--⋅=⨯⨯⨯⨯=Lmol .....)NH (c6.计算AgC1在0.1mol·L -1氨水中的溶解度。
配合平衡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 Cu (Ⅱ) 、Zn (Ⅱ) 、Cd (Ⅱ) 的易溶盐较多。
()2. 金属锌可以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气。
()3. Zn 、Cd 、Hg 的金属活泼性分别比Cu 、Ag 、Au 强。
.............. ()4. [ Cu (NH3 )4 ]2+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u2+ 以sp3 杂化轨道与NH3 形成配位键。
.........................................................................................................................()5. Zn2+ 、Cd2+ 、Hg2+ 与EDTA 形成配位数为4 的螯合物。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的是.................()。
(A) PbO;(B) Bi3+;(C) NaClO;(D) (NH4 )2 S2O8。
2. 下列金属中,延展性最好的是........................................................... ()。
(A) 银;(B) 金;(C) 铜;(D) 锌。
3. 下列反应中,配离子作氧化剂的是............................................. ()。
(A) [Cu (OH)4]2- 与甲醛反应;(B)[ Fe (CN)6]4- 与FeCl3 反应;(C) [Co (NH3 )6]2+ 与O2 反应;(D)[ Ag (NH3 )2]+ 与KI 反应。
4. 下列化合物中易溶于水的是............................................................. ()。
(A) Cu2O ;(B) CuCl ;(C) CuCl2 ;(D) CuI 。
第九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分析一、本章要点1. 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结构特点。
2. 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解释一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理解配位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有关的计算。
4. 了解螯合物EDTA 的特点及其应用。
5. 了解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掌握副反应系数,即酸效应、酸效应系数和配位效应、配位效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基本概念。
6. 掌握条件稳定常数与绝对稳定常数、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数的关系。
7. 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影响配位滴定曲线突跃大小的因素、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及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8. 掌握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依据,常用的铬黑T 和钙指示剂的使用。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及消除原理。
9. 掌握干扰离子的判断条件,控制溶液的酸度排除干扰离子和利用掩蔽法、解蔽法提高选择性的方法。
10. 掌握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以及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二、示例解析例1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及配离子电荷。
])([42OH Zn K ,253])([Cl Cl NH Co ,3243])()([CO Cl NO NH Pt例2. 指出下列配合物中的配离子、中心离子及其配位数。
(1)3KNO 2·Co(NO 2)3; (2)Co(CN)3·3KCN ; (3)2Cu(CN)2·Fe(CN)2; (4)2KCl ·PtCl 2; (5)KCl ·AuCl 3; (6)CrCl 3·4H 2O; 解例3.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和中心离子的电荷。
(1)[Cu(NH3)4](OH)2; (2)[CoCl(NO2)(NH3)4]+;(3)K3[Co(NO2)6]; (4)[CrBr2(H2O)4]Br·2H2O;(5)[Cr(OH)(C2O4)(en)(H2O)].例4. 已知有两种钴的配合物,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o(NH3)5BrSO4,其间区别在于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SO4产生沉淀,加AgNO3时不产生AgBr沉淀,而第二种配合物与此相反。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越多,配合物的磁矩越大。
1-2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
1-3配位数是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1-4配位化合物K 3[Fe(CN)5CO]的名称是五氰根·一氧化碳和铁(Ⅱ)酸钾。
1-5一般说来,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1-6配合物中由于存在配位键,所以配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1-7同一种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要比与无机配合体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1-8配合物的配位体都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可以抵消中心离子的正电荷。
1-9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其配位能力强。
1-10在螯合物中没有离子键。
1-11配位物中心离子所提供杂化的轨道,其主量子数必须相同。
1-12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类型。
1-13外轨型配离子磁矩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1-14配离子的配位键越稳定,其稳定常数越大。
1-15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NH 3)4]2+,使铜溶解。
1-16在配离子[Cu(NH 3)4]2+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1-17已知[HgI 4]2-的4θβ=K 1,[HgCl 4]2-的4θβ=K 2,,则反应[HgCl 4]2-+4I -=[HgI 4]2-+4Cl -的平衡常数为K 1/K 2。
1-18 [Cu(NH 3)3]2+ 的积累稳定常数β3是反应[Cu(NH 3)2]2+ + NH 3[Cu(NH 3)3]2+的平衡常数。
1-19已知θϕ[Fe 3+/Fe 2+]=,电极反应[Fe(C 2O 4)3]3-+ e=[Fe(C 2O 4)2]2-+ C 2O 42-,在标准状态时,θϕ的计算式为:θθθθθϕϕc O C c c O C Fe c c O C Fe c Fe F /)(/])([/])([lg 0592.0)/e 2422242334223---+⋅++(= 。
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部分习题解答18-1、AgNO 3能从Pt(NH 3)6C14溶液中将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 ,但在Pt(NH 3)3Cl 4中仅能沉淀1/4的氯。
试根据这些事实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结构式,并命名。
解:注意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结合,易断裂。
中心离子与配位原子之间是配8-3354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时产生BaSO 4沉淀,但加AgNO 3时不产生沉淀;而第二种配合物则与此相反。
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钴的配位数和氧化数。
解:此题与8-1是同类型。
注意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结合,易断裂。
中心离子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Mn(H 2O)6]2+ ; [Ag(CN)2]- ; [Cd(NH 3)4]2+ ; [Ni(CN)4]2- ; [Co (NH 3)6]3+。
8-5、试确定下列配合物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说明理由,并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表示之。
(1) K 4[Mn(CN)6]测得磁矩m /μB =2.00;(2) (NH 4)2[FeF 5(H 2O)]测得磁矩m /μB =5.78。
解:(1) K 4[Mn(CN)6],磁矩m /μB =2.00,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25Mn 2+, 3d 54S 0, ↑↓ ↑↓ ↑ ,d 2sp 3杂化,内轨型;(2)(NH 4)2[FeF 5(H 2O)],磁矩m/μB =5.78,有五个未成对电子;26Fe 3+ , 3d 54S 0, ↑ ↑ ↑ ↑ ↑ ,sp 3d 2杂化,外轨型。
8-8、(1)、(0.0592(lg ()a b V c E E n c θ=+氧化态还原态)氧化态)还原态 B/C/D 中氧化态浓度是减少的,故A 最大。
选A(2)、例如:AgCl(s) + 2NH 3= [Ag (NH 3)2]+ + Cl -3232223332[Ag NH ](Cl )[Ag NH ](Cl )(Ag )c(NH )c(NH )(Ag ),[Ag NH ],Ag f sp c c c c c K c K K Clθθθ+-+-+++==⨯=⨯()()() 要有利于沉淀的溶解,即是K 要大,所以选B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2 8-9、H 2O ;过氧化氢(HO —OH);H 2N —CH 2CH 2一NH 2;联氨H 2N —NH 2;解:有效的螯合剂为H 2N —CH 2CH 2一NH 2有效的螯合剂是一个配体中含两个及以上的配位原子,而且配位原子间要相隔2~3个其它原子,故只有H 2N —CH 2CH 2一NH 2满足。
10配合物-习题第九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选择题1.组成为CoCl3 3NH3的固体配合物溶于⽔后,⽤AgNO3测得Cl-含量约为式量氯的1/3,该配合物是()(A)[Co(H2O)3(NH3)3]Cl3(B)[Co(H2O)3(NH3)3Cl]Cl2(C)[Co(NH3)3Cl3](D)[Co(H2O)(NH3)3Cl2]Cl2.[Cr(C2O4)(en)2]+离⼦中铬的价态和配位数是()(A)+3,3 (B)+3,6(C)+2,3 (D)+6,63. 下列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CoCl3;(B)[Co(H2O)6]Cl3;(C)[Co(NH3)6]Cl3;(D)[Co(en)3]Cl34. 关于配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原⼦凡是sp3杂化的都是⾼⾃旋配合物(B)内轨型配合物都具有反磁性(C)外轨型配合物都具有顺磁性(D)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不能解释配合物的颜⾊5. 下列配离⼦中,中⼼原⼦采⽤d2sp3杂化的是()(A)[Cr(H2O)6]3+(B)[Co(NH3)6]2+(C)[Ni(NH3)6]2+(D)[FeF6]3-6. 下列配合物中,中⼼原⼦杂化轨道类型属外轨型的是()(A)d2sp3(B)dsp2(C)dsp3(D)sp3d27.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体场中,由于场强不同有可能产⽣⾼⾃旋和低⾃旋的电⼦构型是()(A)d3(B)d8(C)d7(D)d108. 若⾦属离⼦形成配离⼦时,其价电⼦分布可以有⼀个未成对电⼦,也可以有五个未成对电⼦,该中⼼离⼦是()(A)Cr(III)(B)Fe(II)(C)Mn(II)(D)Co(II)/doc/c821a18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html ?为强场配体,下列配离⼦属反磁性的是()(A)[Mn(CN)6]4-(B)[Cu(CN)4]2?(C)[Co(CN)6]3-(D)[Fe(CN)6]3-10.实验测得[Co(H2O)6]Cl2的µ=4.1µB,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A)[Co(H2O)6]2+的Δ0⼤于成对能P(B)d轨道电⼦排布是52t e2g g(C)d轨道电⼦排布是61(D)该配合物有4个未成对电⼦11.已知 23Ni(en)的Θ稳K=2.14×1018,将2.00 mol·L -1的en溶液与0.200 mol·L-1的Ni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平衡时[Ni2+]/mol·L-1为()(A)1.36×10-18;(B)2.91×10-18;(C)1.36×10-19;(D)4.36×10-20⼆、填空题1. 根据杂化理论估计下列杂化类型的空间构型:杂化类型sp3、d2sp3、dsp2,空间构型四⾯体、⼋⾯体、平⾯四边形2.已知Co 2+的1P 22500cm -=,Co 3+的1P 21000cm -=,[Co(NH 3)6]2+的1o 11000cm -?=,[Co(NH 3)6]3+的Δ0= 22900 cm -1,则[CO(NH 3)6]2+的CFSE 为18800cm --,[CO(NH 3)6]3+的CFSE 为112960cm --。
大学化学 |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总结●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中心离子(或原子):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具有9~17电子构型的d区金属离子,如Fe3+、Co3+;具有18电子构型的ds区金属离子,如Cu+、Ag+ 等;●s区金属离子如叶绿素中Mg2+、p区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如BF4-中B(Ⅲ)、SiF62-中的Si(Ⅳ)、PF6-中的P(Ⅴ);●0价金属或负价金属,金属羰基配合物Ni(CO)4、Fe(CO)5 和[Ti(CO)6]2−、[M(CO)4]2− (M = Fe, Ru, Os,氧化数-2)。
●配体:能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离子或分子●单齿配体:一个分子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氢氰酸:H一C≡N、异氢氰酸:H-N ≡ C●硫氰根以S为配位原子;异硫氰根以N作配位原子。
●多齿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如乙二胺四乙酸根,其中含有2个N、4个O均可配位,是六齿配体,1个配体可形成多个配位键●桥联配体:如OH-、Cl-不止1对孤对电子,可提供两对电子作桥,桥联多个中心离子。
主要在多核配合物中。
●配位原子:配体中与中心离子直接键合的原子,即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
常见配位原子是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原子,如O、S、N、X等●配位数,C.N.:配位原子的个数●配位数一般为偶数(2、4、6、8),其中最常见的是4和6●配位数大小与中心离子的电荷、半径以及配体的电荷、半径有关●规律●中心离子电荷数越高、半径r越大:内层空轨道越多、周围能容纳的配体就越多,C.N.越大●配体半径 r 越小(在中心离子周围能容纳的配体就越多),电荷数越少(配体之间的斥力小), C.N.越大●配合物生成条件:配体浓度越高、温度越低, C.N.越大●●配位单元:由中心离子和配体通过配位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单元,用[ ]标出●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一个原子或离子的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内界:即配位单元,由中心原子(离子)和配体构成的离子●外界:带有与内界异号电荷的离子●如:在配合物[Co(NH3)6]Cl3中,内界[Co(NH3)6]3+,外界Cl-; K4[Fe(CN)6]?中性配位单元作为配合物的[Ni(CO)4]则无外界●7.1.3配合物的命名:中文名的写法●内、外界之间先写阴离子,后阳离子。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习题答案1.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体的配位原子。
(1) [Co(NH3)6]C12(2) [Co Cl (NH3)5]C12(3) [Pd (SCN)2(PPh3)2] (4) [Pd (NCS)2(PPh3)2](5) Na3[Ag(S2O3)2] (6) [Ni(C2O4) (NH3)2]答:配合物名称(1)二氯化六氨合钴(II)(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III)(3)二硫氰酸根·二* (三苯基磷)合钯(II)(4)二异硫氰酸根·二(三苯基磷)合钯(II)(5)二(硫代硫酸根)合银(I)配离子(6)二氯化四氨·二水合镍(II)* 为区别配体数目与配体名称,有时用““二(相当于di-)”字,说成“二硫氰酸根·双(三苯基磷)合钯(II)”。
2.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1) 三硝基·三氨合钴(III)(2)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III)(3) 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IV)(4) 六氯合铂(IV)酸钾答:配合物化学式(1)[Co(NO2)3 (NH3)3](2)[Co Cl2 (NH3)3(H2O)]C1(3)[Pt Cl2 (OH)2 (NH3)2](4)K2[PtCl6]9.在[Zn (N H3)4]SO4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Zn (N H3)4]2+⇌ Zn 2+ + 4NH3分别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请判断上述平衡移动的方向。
(1)稀H2SO4溶液;(2)NH3· H2O;(3)Na2S溶液;(4)KCN溶液;(5)CuSO 4溶液答:(1)右;(2)左;(3)右;(4)右;(5)右10.在含有2.5⨯10-3 mol·L -1 AgNO 3和0.41 mol·L -1 NaCI 溶液里,如果不使AgCl沉淀生成,溶液中最少应加入CN - 浓度为多少? 已知[Ag(CN)2]- K s (β2) = 1.26 ⨯1021 ,AgCl K sp = 1.56 ⨯10-10解:首先考虑沉淀溶解平衡 Ag + + Cl - = AgCl(s) 根据溶度积规则,有 [Ag +] [ Cl -]= K sp如果不使AgCl 沉淀生成,应满足[Ag +]< K sp / [ Cl -]=1.56 ⨯10-10/0.41=3.80⨯10-10 (mol/L) 然后考虑配位平衡Ag + + 2CN - = Ag(CN)2-初始浓度 2.5⨯10-3 a 0平衡浓度 3.80⨯10-10 a – 2⨯(2.5⨯10-3–3.80⨯10-10) 2.5⨯10-3–3.80⨯10-10 ≈ a –5.0⨯10-3 ≈ 2.5⨯10-3根据配位平衡原理,有 s22K ]CN ][Ag [])CN (Ag [=-+-为使[Ag +]< 3.80⨯10-10 mol/L ,应满足s 2K ]Ag [])CN (Ag []CN [+--> 将平衡浓度代入,得321103100.51026.11080.3105.2a ---⨯+⨯⨯⨯⨯>=7.2⨯10-7+5.0⨯10-3 ≈ 5.0⨯10-3 (mol·L -1)答:溶液中最少应加入CN - 浓度为5.0⨯10-3 mol·L -1。
第九章配合物和配位平衡
1.指出下列配合物的内界、外界、形成体、配位体和配位原子及形成体的配位数。
(1) [Cr(NH3)6]Cl3(2) [CoCl(NH3)5]Cl2(3) K2[SiF6]
(4) K[PtCl5(NH3)] (5) [Cu(NH3)4][PtCl4]
解:
(1)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2)二氯化五氨⋅氯合钴(Ⅲ)
(3)六氟合硅(Ⅳ)酸钾(4)氨⋅五氯化合铂(Ⅳ)酸钾
2.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2)二氯化六氨合镍(Ⅱ)
(3)六氟合铝(Ⅲ)酸钾(4)五羰基铁(5)五氰⋅一羰合铁(Ⅱ)酸钠
解:
(1)K[Pt(NH3)Cl3] (2)[Ni(NH3)6]Cl2(3)K3[AlF6] (4)Fe(CO)5
(5)Na3[FeCO(CN)5]
8. 10mL0.10 mol⋅L-1 CuSO4溶液与10mL6.0 mol⋅L-1 NH3⋅H2O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2+、NH3及[Cu(NH3)4]2+的浓度各是多少?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10molNaOH固体,问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
解:混合瞬间c(Cu2+)=0.10⨯
10
1010
+
=0.05 mol⋅L-1
c(NH 3)=6.0⨯
101010+=3.0 mol ⋅L -1
设有Cu 2+
与NH 3全部反应后Cu(NH 3)42+解离了x mol ⋅L -1反应。
Cu 2+ + 4NH 3 ⇌ Cu(NH 3)42+ 1 4 1 平衡浓度/ mol ⋅L -1 x 2.80+4x 0.05-x
22+34f 34243(())K ( Cu(NH ))()()c Cu NH c Cu c NH θ+
+=
⋅ 124
0.052.3010=(2.804)
x x x -⨯+,x=3.54⨯10-16 mol ⋅L -1
c(Cu 2+)=3.54×10-16 mol·L -1,c(NH 3)=2.80 mol·L -1, c(Cu(NH 3)42+)=0.05 mol·L -1
c(OH -)=0.010
0.020=0. 50 mol·L -1
Cu 2+
+ 2OH - = Cu(OH)2 1 2 1
2+2-2c (C u ) c (O H )=K
( C u (O H ))sp θ
⨯ c(Cu 2+)×(0.50)2=2.2×10-20,c(Cu 2+)=8.8×10-20, 溶液中c(Cu 2+)浓度为3.54×10-16 mol·L -1,大于产生Cu(OH)2所需浓度,所以有Cu(OH)2沉淀生成。
9. 0.108gAgBr 固体能否完全溶解于100mL1.00 mol ⋅L -1的氨水中? 解:
+-AgBr Ag +Br +--13
( A g B r )=c (A g )c (B r )
=5.310sp k θ⨯⨯ Ag ++2NH 3⇌Ag(NH 3)2+ AgBr 全部转化后c(Ag(NH 3)2+)=0.108
/0.1108
=0.01 mol·L -1, 设有x mol·L -1AgBr 溶解
AgBr+2NH 3⇌ Ag(NH 3)2++Br - 0.01 0.1 0 0
0.1-2x x x
x 2/( 0.1-2x)2=K sp ⨯K f =5.3⨯10-13⨯1.67⨯107=8.85⨯10-6
x/( 0.1-2x)= 2.97⨯10-3 x=2.95⨯10-4 (mol·L -1)
所以AgBr 溶解的质量为:
m=2.95⨯10-4⨯108=0.0318g
中游离的Ag +的浓度大于生成Ag(NH 3)2+所需的Ag +的浓度, ∴0.108g A gBr 不能完全转化。
10.通过有关电对的φθ值,计算下列电对中配合物的K θ
稳值。
Zn 2+ +4 NH 3 ⇌ [Zn(NH 3)4]2+,φθ=-1.04V ;φθ(Zn 2+/ Zn )=-0.763V
3[Zn(NH )?K θ=2+4稳]
解:φθ(Zn 2+/ Zn )中c(Zn 2+)=(1mol•L −1)左半电池中通入过量NH 3平衡后 c (Zn 2+)为x , 游离[NH 3]=1.00mol•L −1,
Zn 2+ +4 NH 3 ⇌ [Zn(NH 3)4]2+
起始 1 过量 0
平衡 x 1 1
k f =)().(])([(342243NH c Zn c NH Zn c ++
=421).(1+Zn c =)
(1+Zn c 在负极加入NH 3后φZn2+/ Zn =-1.043V
根据能斯特方程 φ(Zn 2+/ Zn )=φθ(Zn 2+/ Zn )20.0592()lg 2()
c Zn
c Zn +-, -1.043= - 0.76220.05921lg 2()c Zn +-= - 0.762f 0.0592lg K 2-,
0.281=f 0.0592lg K 2
,K f =3.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