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6叙事结构与场面调度
- 格式:pptx
- 大小:28.75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视听语言:导演场面调度的依据和场面调度的作用像线条、颜色和声音一样,不同的动态有不同的感情。
在图像艺术中水平线一般让人想到静止、平和、宁静;垂直线条让人想到庄严、力量;曲线让人想到流态、温暖、女性气质等等…“上升的动态有助于表现昂扬、振奋、释重、解脱…旋转与回转的动态会增加快乐的气氛……向下的动态表现沉重、危险、粉碎性的力量(雪崩、瀑布等);钟摆式动态表现单调、冷酷无情(单调的散步、监狱场面、笼中动物等);瀑布状动态诸如球的反弹运动,表现活泼、快乐、轻松等(道格拉斯、范朋克式);扩散的、离心式动态如一石投入池中水面上泛起的涟漪,表现生长、溃散(群众恐慌场面)、爆炸、广播等。
我坚信任何一部电影中的场景全可以通过赋予其适当的节奏,为其设计出最能表现所要气氛的那类寓语动态而拍得更见成效—感情更强烈,艺术更持久。
——美国电影教育学家斯拉夫科·沃卡皮切什么是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导演根据影视剧本的内容,对影视片(剧)拍摄时的场面设计和安排,具体协调演员和景物间的关系及合适的位置,借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造成预期的情绪效果。
它是导演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个性、环境气氛、生活节奏等经过艺术构思后的独特造型手段。
简言之,场面调度中的演员调度是把演员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影视片(剧)中的场面调度,不同于戏剧舞台的场面调度,因为它不仅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和活动进行调度,而且经常运用摄影机或摄像机的机位、运动来表现场景的变化和人物与场景关系的变化。
导演对画框内的人和事物的审视及安排,正是影视艺术“场面调度”的内涵。
场面调度的依据1。
生活是场面调度的源泉。
2。
剧本的内容,如人物心理活动、矛盾冲突、环境与人等,都构成角色行动的动作依据。
3。
导演依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创作需要,对场面调度进行艺术再现和创造性发挥。
三、场面调度的作用1。
刻画人物性格:如电影《诺丁山》中,威廉与女友安娜发生矛盾,安气愤地离他而去。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词解释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影视艺术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影视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是对电影和电视这两种现代视听艺术形式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体系,它涉及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创作规律、美学原则、叙事结构、类型分析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内容。
2. 电影蒙太奇:电影蒙太奇是指电影剪辑的一种技巧与手法,通过将不同镜头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时空关系和意义,包括叙事蒙太奇(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和理性蒙太奇(如对比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等)。
3.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电影和电视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包括视觉元素(如镜头、色彩、构图、运动等)和听觉元素(如声音、音乐、音效等),它们共同构建了影片的叙事结构、情感氛围和主题内涵。
4. 电影类型片:电影类型片是指按照一定的题材和风格特征划分出的电影种类,如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动作片、喜剧片、恐怖片等,每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其固定的叙事模式、人物塑造和观众期待。
5. 剧作三要素:剧作三要素指构成剧本故事的基本元素,包括情节(即事件发展的脉络)、角色(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和主题(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价值观)。
二、填空题1. 电影《公民凯恩》采用了______叙事结构,讲述了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一生。
答案:非线性叙事2. 长镜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电影理论家______,他认为长镜头可以保持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更好地展现真实生活。
答案:安德烈·巴赞3. 在影视艺术中,______是实现情绪渲染、氛围营造、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灯光4. 电影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对场景调度、演员表演和摄影机运用等方面的控制称为______。
答案:场面调度5. 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的“黄金时代”大致发生在______年代。
答案:20世纪30-50年代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部电影作品属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A.《教父》B.《公民凯恩》C.《四百击》D.《乱世佳人》答案:C2. 在影视艺术中,色彩具有重要的表现功能,其中暖色调常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或氛围?A. 冷漠、疏离B. 欢快、热烈C. 平静、安宁D. 悲伤、压抑答案:B3. 下列哪种镜头运动方式主要用于展示环境全貌或场景转换?A. 推镜头B. 拉镜头C. 摇镜头D. 移动镜头答案:B4. 关于电影声音的重要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仅作为画面的辅助,不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B. 声音可以揭示角色内心世界,增强叙事深度C. 声音只能用于还原真实场景,不能创造虚构情境D. 声音在电影中只起到传递对话信息的作用答案:B5. 以下哪种电影类型通常以正义战胜邪恶为主题,强调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A. 黑色电影B. 歌舞片C. 动作片D. 文艺片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影视艺术的视觉元素主要包括:A. 镜头B. 色彩C. 构图D. 运动E. 剪辑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属于电影的主要类型?A. 喜剧片B. 恐怖片C. 文艺片D. 纪录片E. 科幻片答案:ABCDE3. 影视艺术中常见的叙事结构有:A. 线性叙事B. 非线性叙事C. 循环叙事D. 多线索交织叙事E. 反转叙事答案:ABCD4. 影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B. 对人性本质的探索和挖掘C. 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D. 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预测E. 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借鉴与创新答案:ABCDE5. 导演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包括:A. 制定拍摄计划B. 组织现场拍摄C. 指导演员表演D. 参与后期制作E. 审核最终剪辑版本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影视艺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知途径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
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1.2设计思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表达。
本课程的学分为3,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建立蒙太奇化的分镜头脚本构思能力、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在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使学生在进行创作和表达时,可以从抽象的文字思维转换为声画结合具象的影视语言思维,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前期能写出有画面感的用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剧本、分镜头本,拍摄过程中具备准确落实视听语言要求,在后期剪辑过程中,运用视听语言思维进行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Audio-visual Language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动画设计方向)课程学时/学分:32/2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动态影像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的运用规律,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视听语言完成动画设计中的叙事、表现,并尝试和探索新的视听表现形式。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视听媒介与视听语言1.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2.视听语言主要研究的是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3.视听语言与幻觉4. 视听语言的主要内容:影像、声音、剪辑第二章镜头、景别和角度1.镜头的概念2.景别的划分和作用3.角度的几种类型第三章明暗、色彩、透镜与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1.明暗的运用2.色彩的运用3.透镜的类别4.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第四章场面调度1.画框2.构图和设计3.空间间隔4.人物的五种位置和四种距离模式5.开放形态和封闭形态6.场面调度分析的元素第五章运动1.运动与心理学2.移动摄影3.运动的人为变形第六章声音1.声音发展的历史2.声音的分类:语言,音响,音乐3.语言:对白、独白与旁白4.音响的种类和作用5.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作用第七章剪辑1.剪辑的基本作用2.剪辑的发展历史3.剪辑的基本流程4.画面剪辑5.声画剪辑6.剪辑节奏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规律。
2、掌握镜头的景别、运动、场面调度、时空表现、声音、剪辑等主要内容。
3、能够综合分析一部作品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表现影片内容、风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4、能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并尝试新的表现手段。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造型探索,动态构成,动态肢体语言,视频工具基础,声音设计,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手工劳动,剧场构成后续课程:原动画设计,平面动画进阶,三维动画进阶,实验影像与动画,动画创新项目,媒介与广告,装置艺术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无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平时出勤占成绩1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30%,结课作业60%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 《认识电影》课程标准, (美)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年。
视听(shìtīng)语言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主观(zhǔguān)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shì diǎn)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2.空镜头(jìngtóu):是画面(huàmiàn)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
3. 升格和降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速摄影”,是提高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方法,高于每秒24格的运动频率就是升格;就是降低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手法,低于每秒24格的运动频率就是降格。
4. 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5. 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6. 外反拍: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
7. 反应镜头:是影视镜头语言的一种形式,就是表现人物对某事件作出相应“反应”的镜头,本质上它归属于“叙事镜头”。
8. 间歇镜头:9. 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让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10. 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
11. 蒙太奇节奏:是指根据影片内容和表现人物情绪情感的需要,把分散拍摄的若干不同景别、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按一定的次序组接起来,形成一定的节奏。
即镜头的外部组接所形成的节奏。
12. 前进式蒙太奇:当一组镜头的视距是由远到近,景别由大到小(即远景—全景—中景一近景—特写)过渡,则称为前进式蒙太奇句子。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32(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辅助课、理论课。
(二)课程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形成广泛的迁移能力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二)设计思路1、提升专业素质,形成专业迁移能力对动漫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思维和技能并重,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塑造,因为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不是光靠软件好、技能好就能完成。
2、案例教学,提升学生易受性《视听语言》将广泛采用案例作为资源,运用图像提升知识的易受性,有效的使学生维持对信息的关注度,提升学习效果。
以资源库为依托,该课程就有了与教材、参考书籍等相比更为丰富的学习载体,教材、书刊等文本形式是通过文字阅读,间接诉诸人的思维,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信息,实现视、听、读、写一体的教学体验。
3、化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该课程力争将学生的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参与。
传播的对象是学生,吸引对象注意力的第一步就是用有效的视觉画面引起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朝向和集中于教师的教授内容。
相较于日常教师授课而言,通过强化视觉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增加视觉图像使用比率,将抽象的课程理论具象化、直观化与生动化,达到凝聚注意力的目的。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进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服从力。
2、创作主动力和自我潜能的发掘能力。
3、具备工作中处理与各方关系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空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