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分论点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479.05 KB
- 文档页数:37
议论文写作指导(一)分论点提炼1、并列式分解法:注意要点: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能重复,不能包含,也不能交叉。
2、对比式注意要点:两种看法为一正一反的关系,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3、层进式分解法: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
注意要点: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4、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典型病例】【病例诊断】论点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角度失当。
两个分论点分别从写文章的人需要沉潜和搞学术研究的人需要沉潜两个方面阐述,视野狭窄,文章指向的对象缺乏广泛性,不能使分论点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二是分论点只有两个,不匀称,不丰富;三是分论点(1)没有扣住关键词“沉潜”,且句式随意,不整齐,不精炼。
分论点二的主要问题是重心偏向了“弧线”,而不是“沉潜”,且内容基本上雷同,缺乏层次性。
论点三的分论点(1)(2)虽然语气上有递进,但内容重复,阐释起来将十分困难;第三个分论点“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溢出应表达的中心思想之外,与材料的主旨也没有关联。
【精彩分论点】1.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2.沉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沉潜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我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
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安徽)1。
议论文如何科学分解分论点★前言:分解分论点是议论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高考作文不论是否以分论点的形式呈现,分论点的思维一样是贯穿在其中的。
所以,每位同学都要掌握分解分论点的方法,并在作文实践中熟练运用。
一般议论文的展开总是从三个范畴入手: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如:以“拒绝诱惑”为题什么是拒绝诱惑,要拒绝诱惑(是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拒绝诱惑(为什么,分析问题)怎样拒绝诱惑(怎样做,解决问题)★方法回顾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1、递进分解法: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进行分解(法1)2、并列分解法:用并列的思维多角度分解(1)并列分解“是什么”(法2)(2)并列分解“为什么”(法3)(3)并列分解“怎样做”(法4)3、对照分解法:用对照的思维多角度分解(1)对照分解“是什么”(法5)(2)对照分解“为什么”(法6)(3)对照分解“怎样做”(法7)4、综合分解法:将以上几种情况综合起来,增强论证的力度与层次(法8,有十多种组合形式)★下面以一道作文题具体阐述如何运用上述方法分解分论点。
【题目】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自信地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虽然他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却能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人生需要支点,友情,亲情,事业,理想,追求……请以“人生的支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设置两个以上(含两个)分论点。
【审题指导】1.深入思考什么可以作为人生的支点,选取一到三个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1)材料已经提供了:友情,亲情,事业,理想,追求(2)还有:信念,仁义,情操,坚强,执着,目标,爱国,诚信,奋斗,知识,学习,健康,谦虚等。
支点应该是比较可靠的,大家比较公认的,以下即不可:机遇,运气,偶然,灾难,敌人2.文章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人生的支点?(2)它为什么是人生的支点?(3)认识到了这一点对指导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4)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这一支点?【分解分论点示范】本文如何分解分论点呢?方法: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思维基准,选择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以并列、递进、对照的方式进行分解。
分论点式议论文写作指导文一:《反省是成功的基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
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
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
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
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有不与计较的宽大胸怀。
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
将相和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
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了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了正确的航向。
这种反省使人自然轻松.放弃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反省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高尔基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
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从不反省自己.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因为他害怕丢面子.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你至亲的朋友也会弃你而去。
韩愈年轻时曾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在创作时因情绪激动打翻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反省自己:虽然打破了一个碗事小.但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会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
朋友被他这种精神感动.更加信任韩愈.成为至亲至信之人。
由此看来.反省能让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若人人如此.我们的世界岂不美好,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忘近代屈辱的历史。
由于落后.中国贫穷积弱.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宰割。
今天.我们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再闭关锁国.于是我们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如果日本也能深刻反省当年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那一衣带谁的中日邻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反省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
反省.化干戈为玉帛.化荆棘为坦途.化山重谁复为柳暗花明。
反省既有如此至魅力.经常反省.不亦乐乎,点评:文章采用的一三一的论述模式:开头通过简单议论得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列出三个分论点.最后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全面、充分。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专题训练之九:“议论文分论点提炼技巧” 写作指导第一、并列式横向分解(并列结构)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下列几种形式,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1)追问类属法一一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例1:话题“宽容”。
分论点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分论点二: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分论点三: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例2:中心论点:学会低头。
分论点一:学会低头是一种谦逊的为人品格;分论点二:学会低头是一种踏实的人生态度;分论点三:学会低头是人类的一种智慧。
例3: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人生必须争。
(中心论点)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分论点一)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
(分论点三)例4:话题“肩膀”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例5:话题“微笑”微笑,是一剂化解矛盾的神气药水。
微笑,是一种善意单纯的交流方式。
微笑,是和平的象征、友谊的传达机(2)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
例1:论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2: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例3:同样以话题“争”为例。
为什么要争? 人生必须争。
(中心论点)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③弘扬正义须要争。
(分论点三)(3)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追问办法法,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措施”“途径”。
议论文写作指导——分论点一、民族精神的分论点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是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它是岳飞的"矢志不移.''它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是范中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二,信念的分论点、信念是精神的韧性,虽沉重亦可担负;信念是意念的坚定,有迷惘而不放弃;信念是生命的顽强,临困苦不言罢休。
2、信念,如同天际的北极星,点亮我们的灵魂;如同大海里的明灯,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如同小小的指南针,指引给我们奋斗的方向。
3、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4、信念是大海中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行;信念是初升的太阳,给我们希望;信念是山顶的美景,给我们奋斗的动力。
5、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明灯,照耀着期盼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6、信念是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信念是烈火,温暖我们疲惫的心灵;信念是太阳,照耀我们不灭的希望。
7、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
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期望。
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8、“信念是牺牲,是永恒的坚持”。
尝遍百草的李时珍在田野里执着的回答。
“信念是勇气,是与困难搏斗的坚强毅力”。
简*爱在荒芜人烟的沼泽地上如是说。
“信念是永不放弃,是执着的追求”。
爱迪生在实验室里用自己的行动作了回答。
9、信念是支持人生的力量、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那一轮炽热的艳阳。
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的工作,尽心尽力的奋斗……0、信念是热情,信念是希望。
《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导学案(学生版)【复习目标】掌握写作议论文分论点设置的方法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导入学习】高考要求面对议论文,考生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是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训练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致质疑者们的一封信江西考生亲爱的质疑者们:你们好!小陈举报父亲的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疑问。
质疑的内容无非是老陈是小陈的父亲,小陈是否应该举报父亲。
我以为小陈是勇于揭发错误的人,从各角度来说,这种举动是正确的。
首先,举报是在各种方法尝试后的无奈之举。
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不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
而举报是在这之后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举报也是对父亲安全的考虑,或许举报后的处罚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保障了安全则是对以后不用遭受更大利益损害的保障。
小陈的举报通过深思熟虑,是为了父亲的安全,并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或许还有人会说,就算父亲做错了也不应该举报,那是不孝。
请问什么是孝?敬爱、孝顺父母长辈是孝。
父母做错事不揭开那叫愚孝。
时代在进步,早已不是那个“三纲五常”的时代了,只有将长辈的错误指出,纠正回来,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这样当我们老去时,和谐、信任的社会美德便会广泛传播,而不会导致摔倒无人敢扶的事情了。
议论文写作指导一、学习横向展开议论:“横向展开议论”是指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
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
话题(一)时间中心论点:认识时间分论点①时间的无限性:无涯无际,无如无终,无穷无尽。
②时间的神秘性: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神秘莫测,不可捉摸。
③时间的公平性:对任何人不偏不倚,人人都可以拥有时间。
话题(二)财富中心论点:贫穷是一笔财富分论点:①贫穷是一笔财富,它能赋予孩子坚韧不拔的品性。
②贫穷是一笔财富,它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③贫穷是一笔财富,它能带给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
话题(三)大将风度中心论点:大将风度,彰显魅力与风骨分论点:①正,品行端正,正直不阿。
②忠,忠心爱国,忠诚待人。
③谦,谦卑内敛,虚怀若谷。
话题(四)干中心论点:与其空想,不如实干分论点:①想干是德。
②会干是能。
③多干是勤。
④干好是绩。
⑤净干是廉。
话题(五)语文(母语)中心论点:语文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分论点:①语文,读你是水波不兴的平静,要有明亮的眼睛,所以我轻吟爱你不容易。
②语文,听你是娓娓动听的欢快,要有倾听的耳朵,所以我低唱爱你不容易。
③语文,赏你是鱼浅洄游的自然,要有智慧的心灵,所以我高歌爱你不容易。
话题(六)人生中心论点:人生如花,每一朵花儿都能灿烂,每一颗心灵都能美丽,每一个人都是天才。
分论点:①人生如春天里“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桃花,尽散芬芳,争香,争艳。
②人生如夏天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莲花,环境虽恶劣,却能傲然独立。
③人生如秋天里“自然天赐赭黄衣,蕊寒香冷蝶难来”的菊花,虽经风吹雨打,依旧玉树临风,灿烂如故,引伸到人生应坚持不懈,毫不气馁,从而恪守创新,自现风华。
④人生如冬天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梅花,于寒风凛冽,大雪漫天中,愈现清冽,愈现坚忍,骨中透香。
话题(七)感受乡村中心论点:感受乡村之美分论点:①感受乡村的自然之美,如:山村水郭,客舍柳色,溪水蛙鸣,巴山夜雨,天街皇都,野径黑云,清泉流石……②感受乡村的人文之美,如牧童短笛,渔翁箬笠,浣衣少妇,泛舟垂钓,箫鼓春社……话题(八)距离中心论点:距离产生美分论点:①距离产生美,美在过程,美在九曲回肠,同一平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长度谓之距离,由A点到B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