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蛋白质品质的检测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11.63 KB
- 文档页数:3
您须知道的发酵豆粕真正品质评判的测定方法说明【五】发酵豆粕中的小肽与抗原蛋白是衡量品质优劣的两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国内的发酵豆粕产品主要由乳酸菌通过厌氧发酵生产,而出于便捷考虑,业内通常使用酸溶蛋白法测定小肽含量,使用ELISA法测定抗原蛋白含量,但随着发酵豆粕使用普遍性提高,并且芽孢杆菌通过有氧发酵生产的发酵豆粕在国内市场上渐露锋芒,这两种测定方法是否适用,是否能作为客观反映小肽和抗原蛋白真实含量的指标,引起了关注与讨论。
1 小肽-酸溶蛋白法①不同pH 发酵(或酶解)的豆粕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微生物产蛋白酶的作用。
但是,不同酸碱性的蛋白酶酶解豆粕所得的小肽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酸性蛋白酶酶解小肽高达96%可以溶于三氯乙酸,而碱性蛋白酶酶解小肽不到 50%。
因此,酸溶蛋白更适合评估酸性发酵或酶解的豆粕产品,将低估希杰速益肽这类芽孢杆菌发酵的中偏碱性产品的小肽含量(刘慧珍,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速益肽 55%CP 产品酸溶蛋白相对低(6-10%)。
②小肽应有明确的分子量定义食品国家标准《大豆肽粉GBT 22492》2008 版将小肽的定义由③酸溶蛋白只体现了速益肽小肽含量的一小部分希杰研究所实验发现,同时测定的发酵豆粕样品整体蛋白分布(红色峰)和三氯乙酸溶解后上清液的蛋白分布结果(蓝色峰)。
三氯乙酸提取的分子量5kDa 以下蛋白质部分,而红色图谱和蓝色图谱之间存在一个灰色的面积区域是三氯乙酸没有办法提取出来的样品中的肽含量的部分,即三氯乙酸并不能完全溶解出样品中的所有的肽,只能溶解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下图)。
2 抗原蛋白-ELISA 法和SDS 法①ELISA 法测定加工豆类产品的缺陷致敏性不确定:目前已有商品化大豆抗原蛋白的检测试剂有大豆球蛋白检测试剂盒和β-伴大豆球蛋白检测试剂盒,但是另两种大豆抗原蛋白 Gly m Bd 30K 和 Gly m Bd 28K 并没有商品化试剂盒。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5、小肽含量的测定水份的测定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方法:(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
(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计算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
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发酵豆粕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其发酵过程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为了确保发酵豆粕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下面将介绍发酵豆粕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1.水分水分是判断发酵豆粕是否存在霉变和变质的重要指标。
水分的测定可以通过烘干法和红外干燥法进行。
烘干法是将样品在105℃下加热,然后进行重量测定,计算得到水分含量。
红外干燥法是利用红外辐射对样品进行加热,通过光学传感器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
2.粗蛋白粗蛋白是发酵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
常用的粗蛋白检测方法有凯氏消解法和红外消解法。
凯氏消解法是将样品与酸和碱进行消解,然后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通过乘以样品的氮蛋白转化系数来计算粗蛋白含量。
红外消解法则是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氮谱带,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粗蛋白含量。
3.粗脂肪4.粗纤维粗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非消化性纤维成分。
常用的粗纤维检测方法有酸碱消解法和中性洗涤法。
酸碱消解法是将样品先用酸和碱进行消解,然后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到粗纤维含量。
中性洗涤法则是将样品浸泡在中性洗涤液中,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到粗纤维含量。
5.灰分灰分是发酵豆粕中的矿物质成分。
灰分的测定可以通过加热、烘干和称重来进行。
将样品在高温下加热,使有机物燃烧殆尽,然后进行干燥和称重,计算得到灰分含量。
6.外观和色泽外观和色泽是发酵豆粕的质量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目测来判断。
良好的发酵豆粕应该具有均匀的颜色和无异物的外观。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以及外观和色泽的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发酵豆粕的质量,并确保其适合作为优质饲料原料使用。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5、小肽含量的测定水份的测定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方法:(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
(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计算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
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c(NaOH)=m/(V1-V2)×0.2042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豆粕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豆粕质量测定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定方法,对豆粕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以评估豆粕的质量。
2. 实验方法2.1 样品准备我们从市场上购买了一批无名豆粕样品作为实验材料。
样品经过干燥处理,并通过筛网过滤,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质量。
2.2 营养成分测定采用酶解-比色法测定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根据样品质量计算酶解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
3. 将样品与酶解试剂混合,进行酶解反应。
4. 利用比色法测定消耗的酶解试剂,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3 水分含量测定采用烘箱法测定豆粕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放入预热的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
3. 定时取出样品,待冷却后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4. 根据质量的差异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4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豆粕中的重金属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豆粕样品,精确称量,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溶解在适量的酸中,生成可以被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的物质。
3.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量,得到豆粕中每种重金属的含量。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XXg/100g。
与市场上标称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比对,发现实测值与标称值相近,说明豆粕的蛋白质含量较为准确。
3.2 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为XX%。
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分含量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实测值在合理范围内,说明豆粕的水分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3.3 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经过实验测定,豆粕样品中的铅、汞和镉含量分别为XXmg/kg、XXmg/kg和XXmg/kg。
质检豆粕总结第1篇豆粕中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_、低聚糖、大豆凝血素、植酸、脲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还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物质消化吸收以及体内的一些生理过程,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通常检测豆粕品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尿素酶活性(UA)测定法UA测定法是用于测定大豆中脲酶活性的方法,也是测定豆粕中胰蛋白酶_的间接方法,是评定大豆粕的加工程度是否适当及营养品质优劣的传统方法。
将粉碎的大豆粕与中性尿素缓冲溶液混合,在30±℃温度下保持30min,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氨,在中性条件下用过量的盐酸中和氨,再用氢氧化钠回滴,计算出每分钟每克大豆粕释放氨态氮的毫克数来表示尿素酶的活性(UA)。
通常认为豆粕中脲酶活性越低,豆粕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但如果加热过度又会引起氨基酸的被破坏。
2.蛋白溶解度(PS)测定法此方法被认为是一项优于UA测定方法的评估大豆加工过度与加工不足的最佳方法。
方法主要是用氢氧化钾溶解豆粕,测定其中的蛋白含量占未用氢氧化钾处理的豆粕中的蛋白含量的百分比,来表示蛋白溶解度。
其原理是:加热使游离氨基酸与其他化合物的基团形成不能为消化酶所打开的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结合键,因而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
一般情况下蛋白溶解度低于70%的豆粕营养价值已受到破坏,低于65%几乎可以肯定豆粕加热过度,严重过熟,致使蛋白的消化利用率会非常低。
近年来由于加工技术的改进,PS有增高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豆粕蛋白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脲酶活性呈正相关。
3.营养成分检测评定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19541-2004,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标准主要以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
三级大豆粕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规定,二级饲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指标,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测定豆粕各项营养成分是评定豆粕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一、评定指标1、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y TIA大豆粕在0。
01mol/LnaOH浸泡1h过滤,滤液用PBPA水解.测胰蛋白酶活性TIU.1、2:尿酶活性(Urease Activity UA)国际标准法(ISO)、PH增值法(ΔPH法)、扩散法、酚红法。
CHINA规定ΔPH《0。
4 在0.02-0.2之间是优质豆粕.UA与TAI几乎同步失活.在加热过度以前,TIA以全部失活.1、3: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美国乔治大学:Dale & Araba (1987)以检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一定量的豆粕与0.2%NaOH溶液混合离心过滤,滤液凯氏测氮.PS<70%,则加热过度,70-80%为适宜,测时其灵敏度不够,粒度影响,当粒度在60-80目时方稳定.1、4:有效赖氨酸:赖与精氨酸属热敏性AA,高温时Lys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测定法有:A染料结合法(DBL):二硝基氟苯(FDNB),三硝基磺酸(TNBS),酸性橙-12,茚三酮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5:蛋白质的水溶解度和氮的水溶解度:蛋的质的水溶解度(PDI)与氮的水溶解度(NSI),二者只是与水混合后的搅拌强度不一样。
PDI是850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NDI是120r/min搅拌30min。
PDI测定豆粕的加热程度比UA和PS(NaOH)灵敏,NSI在7-27.8%是可以接受。
NSI低于10%则为加热过度。
Balloun & Hgymard(1959):加热时间延长,NSI降低,加热过度,则大大降低,鸡的增重与饲料报酬降低。
1、6考马氏亮蓝法:Kratzer(1989): 考马氏亮蓝对蛋白质考马氏亮蓝考马氏亮蓝显色对AA不显色并与PS相关度好但考法测的实际值大大低于凯氏法测的蛋白质溶解度。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发酵豆粕是一种用微生物菌种发酵过的豆粕产物。
由于发酵过程中豆粕中的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有所改变,以及微生物的介入,因此其品质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评估和控制发酵豆粕的品质,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方法。
1.水分检测:水分是豆粕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的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有称重法、烘箱法、红外干燥法等,其中红外干燥法由于其快速、准确、无需前处理等优点,适用于发酵豆粕的水分检测。
2.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豆粕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发酵豆粕的重要品质指标。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有Kjeldahl法、紫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
其中,Kjeldahl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蛋白质的检测。
3.纤维检测: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对其品质和使用效果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纤维检测方法有酸性洗涤法、中和洗涤法、NDF 含量测定法等。
其中,酸性洗涤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准确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纤维的检测。
5.氨基酸检测:氨基酸是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氨基酸的检测。
6.微生物检测:豆粕发酵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PCR法、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上述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对发酵豆粕的水分、蛋白质、纤维、脂肪、氨基酸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判断其品质特征和适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使用目的,灵活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品质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发酵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和引入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豆粕品质的检测水平和评估精度。
发酵豆粕常见指标检测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粗蛋白含量检测(GB/T6432)一、原理:凯氏法测定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
参加强碱进展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取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二、仪器设备:1.高速粉碎机,粉碎时间1分钟。
2.分样筛;、40 目3.分析天平;感量4.消化炉5.滴定管;酸式50mL6.锥形瓶;250mL7.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半自动蛋白测定仪三、试剂1.硫酸:含量98%2.氢氧化钠:40%水溶液〔m/V〕3.硼酸:2%水溶液〔m/V〕4.混合催化剂:硫酸铜(5 个结晶水),6g 硫酸钾或硫酸钠,磨碎混匀。
5.混合指示剂:甲基红%乙醇溶液,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6.L 盐酸标准溶液:mL 盐酸注入1000 mL 蒸馏水中。
标定:减量法称取左右在270-300℃灼烧2h 的无水NaCO3,加水50mL 溶解,加10 滴混合指示剂,用配好的盐酸滴定成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水中)后再滴至暗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不加Na2C03)。
计算:m×1000C=(V1-V2)M1 式中: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 ——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V 1 ——盐酸溶液的用量,mL V 2——空白试验盐酸溶液的用量,mL M ——无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1/2NaCO 3)=〕7. 蔗糖8. 硫酸铵:分析纯,枯燥四、分析步骤:〔国标推举法〕1. 试样的消煮2. 称取试〔含氮量 5~80mg 〕准确至,放入消化管中,参加混合催化剂,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参加 12mL 硫酸,于 420℃消化炉中消化 3 小时。
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豆粕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国标GB/T6432-94检测方法为基准,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法。
1、检测方法:①取样。
要求每小时钎取成品豆粕适量(约15袋,所有回掺的不合格样品不计入在内),混合均匀。
②分样。
将样品混合均匀后从中分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样品作检验用(以后可能引进标准的四分法分取样品)。
③粉碎。
将粉碎机内腔用毛刷清扫干净后粉碎样品,然后将粉碎后的所有样品置于样品盘中。
④称量。
称取约0.2~0.3克样品于消化管内,注意手上不要有汗渍,转移完样品后要检查称量纸上有无残留。
⑤消化。
在消化管内加6.4克混合催化剂,12ml浓硫酸,于420℃消化炉上消化2小时,然后取出放凉。
⑥蒸馏。
在250ml三角瓶内加入20ml硼酸(2%,M/V)作为吸收液,加入2滴混合指示剂,蒸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要浸入装有吸收液的三角瓶内,然后向消化管内加入浓碱溶液,至管内液体呈黑色时停止加碱并开始蒸馏。
当蒸馏量达到150ml时降下三角瓶并继续蒸馏,当蒸馏量达到170ml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三角瓶内,结束蒸馏。
⑦滴定。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吸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浅红色时为终点。
⑧空白的测定。
称取蔗糖0.2~0.3克代替试样(也可以不加蔗糖),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
⑨计算结果。
⑩重复性:同一样品两次检测允许误差范围为≤0.5%。
2、注意事项:①碱浓度配制比例:1000ml水+400gNaOH,浓度约为36%,与整个行业内所使用的碱浓度对应起来;②稀HCl标定要求非常精确,标定盐酸用的无水碳酸钠必须烘干,标定完之后检测硫酸铵(须烘干)回收率,回收率在21.05%左右算合格。
然后校正盐酸浓度,使硫酸铵回收率在20.80±0.05%,以此盐酸浓度测定豆粕蛋白;③做空白值加的硫酸的量(12ml)、混合催化剂的量(6.4克)、指示剂的量(可以加2~4滴,各化验室可自行决定,一般来讲滴数越多,颜色变化越明显,也更容易控制)、硼酸的量(20ml)、最后的蒸馏量(150ml+20ml),就是我们检测蛋白的标准。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用VBN值是否合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豆粕转化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是国际研究开发热点,产品问世不到十年,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以丹麦最为突出。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国内仍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期,已有近百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加之许多生产厂家片面宣传、有意或无意误导,使该类产品在市场上造成很大的混乱,用户无所适从。
如何评判和检测发酵豆粕的质量成为各饲料厂家,甚至有些发酵豆粕厂家(小厂)的一大难题。
1、豆粕发酵的目的明确豆粕发酵的目的,才能够确定评判发酵豆粕质量的主要指标。
豆粕经过发酵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1.1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豆粕中含有的7S 和11S 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为敏感。
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其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1.3降解大分子蛋白质豆粕中 11S 和 7S 蛋白分子量分别为 350KD 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多肽,有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4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目前豆粕发酵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
2、发酵豆粕评判程序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2.1感官评判包括色泽、气味、细度。
豆粕经过发酵、干燥后颜色变深,优质的发酵豆粕皆为棕黄色或浅黄褐色。
如果颜色浅而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程度不够或掺入其他浅色蛋白原料;如果颜色过深(如深褐色),则表明干燥过度,发生美拉德反应。
发酵豆粕的气味根据菌种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也略有差异,但均应无豆腥味和霉味。
一般为酸香味(较浓郁),酸味较浓的产品是以乳酸菌发酵为主,该类产品损耗低、成本低、有机酸含量较高、诱食效果较好,可部分降解抗营养因子、粗蛋白一般可提高4-5%、消化吸收率较高。
豆粕质量的检测要点及方法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2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
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分含量,而水分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作为一种高蛋白质饲料,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通常占饲料含量的15%,在我国饲料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生产厂家一般都只重视出油率的高低,而对大豆饼粕品质影响的研究甚少,经常出现豆粕饲料利用率低、蛋白质含量低、酸败、霉变、搀假等问题。
为此,本文就豆粕质量检测方面及解决方法作以下阐述。
1 豆粕的物理性质1.1 优质大豆粕的物理性质根据国家标准,优质大豆粕应具备以下特点。
颜色:浅黄色至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
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无酸败、霉变、焦化等异味,无生豆腥味。
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1.2 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饲料公司在检查大豆粕的物理性质时,忽视对大豆粕原料的粒度检查。
粒度检查是大豆粕质量优劣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感官指标,同时也是质量指标。
首先,大豆粕的粒度、形状、颜色、气味等感官指标给人以质量好坏的直观感觉;其次,粒度的不均匀也就意味着品质的一致性差,通常大块豆粕中残油、残溶、尿素酶活性不能有效保证达到质量指标的要求;再则,粒度适当且均匀的豆粕可减小饲料生产中粉碎的负荷,容易与其他配料混合均匀,提高饲料的生产效果。
据李清晓报道,不同粉碎粒度豆粕的体内养分消化率差异较显著。
1.3 掺假鉴别1.3.1 掺入棉籽粕的鉴别取被检大豆粕于30~5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掺入棉籽饼可见样品中散布细短绒棉纤维,可见卷曲、半透明、有光泽、白色;混有少量深褐色或黑色的棉籽外壳碎片,壳厚且有韧性,在碎片断面有浅色和深褐色相交叠的色层。
豆粕检验总结1. 引言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为了确保豆粕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全面的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总结豆粕检验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其对豆粕质量的评估。
2. 检验目的豆粕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豆粕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具体而言,常见的检验目的包括:•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以确保豆粕的安全性;•测定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等,以评估豆粕的营养价值;•检测霉菌和细菌污染,以评估豆粕的卫生质量;•分析豆粕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以评估其物理性质。
3. 检验方法豆粕检验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豆粕检验方法:3.1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液相色谱法(HPLC)等。
3.2 营养成分测定营养成分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测定蛋白质含量通常使用加氮法,而粗脂肪含量可采用离子溶液提取法。
其他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包括测定粗纤维含量、无机盐含量等。
3.3 霉菌和细菌污染检测霉菌和细菌污染检测通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法和霉菌数测定法。
3.4 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分析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的分析可以使用激光粒度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4. 检验结果根据豆粕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可用于评估豆粕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验结果及其评估方法:•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检测结果应与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合格。
•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可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评估豆粕的营养价值。
•霉菌和细菌污染的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以确保豆粕的卫生质量。
•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的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豆粕的物理性质,如流动性和堆积性等。
5. 结论豆粕检验是确保豆粕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检验方法和合理的数据分析,可以评估豆粕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并确保其安全性和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