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布老虎|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x
- 大小:15.98 KB
- 文档页数:2
《欣赏布老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布老虎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首先,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布老虎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其次,通过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最后,通过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其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了解布老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互动问答、情境模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收集布老虎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准备音响设备以播放《布老虎》音乐作品。
同时,教师需熟悉音乐作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活动道具。
学生需提前预习布老虎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好笔记本和绘画工具,以便在活动中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会播放一段布老虎的音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聆听,感受布老虎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教师会询问学生们对布老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布老虎的认知和了解。
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1. 介绍布老虎文化背景教师将详细介绍布老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通过讲述布老虎的起源和流传,让学生们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展示布老虎的形态与色彩教师会展示不同形态和色彩的布老虎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们观察并分析布老虎的形态特征和色彩搭配。
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布老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 聆听布老虎音乐作品教师将播放一段布老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互动学习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被分成小组,对布老虎的形态、色彩、音乐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踢毽子、布老虎》教学设计《踢毽子、布老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2.能随着乐曲《踢毽子》的韵律,即兴表演踢毽子的动作。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教材分析老一辈作曲家王义平于1979年为联合国国际儿童年而作的管弦乐曲,全曲取名《中国儿童玩具》。
《踢毽子》《布老虎》是其中的乐章。
《布老虎》是管弦乐曲《中国儿童玩具》的第四乐章,描绘了民间玩具布老虎的生动形象。
音乐很好地描绘了布老虎的双重形象,既有威严的一面,也有温柔动人的一面。
乐曲开始时由大管奏出威严的老虎主题,随后出现的打击乐声,描写了布老虎在孩子们的摆布下做出种种勇猛威严的动作。
接着出现了一段由双簧管奏出的温和的曲调,表现了布老虎被驯服后的温柔;一声吊钹声过后,又出现了布老虎威严的主题,随着是提琴的拨弦声,布老虎迈着稳健的步伐越走越欢。
全曲在一声大锣声后结束。
《踢毽子》是一首通俗易懂的管弦乐曲,是《中国儿童玩具》的第一乐章。
乐曲的主题由木琴奏出,轻盈活泼,将孩子们踢毽子的神态生动地勾画出来。
由小军鼓、三角铁、铃鼓、木梆子、马锣演奏的节奏型更为乐曲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气氛,小提琴用跳弓、顿弓在不同的音区重复这一主题,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接着主题由木管乐器演奏并加以变化,表现了热烈欢快、相互嬉戏的场面。
最后,在弦乐的长音和弦上结束了这一乐章。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欣赏《踢毽子》动画,导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踢毽子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游戏,是一项比速度、比耐力、比技术的活动,也是我国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既有趣又有益于健康,由于它来自于民间,所以获得了很强的生命力,千年不衰,至今仍然是人们喜欢的一种体育游戏。
踢毽子大家围拢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腿,小小毽子在人群中上下飞舞,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
布老虎教案布老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布老虎的基本知识,并能够主动表达对布老虎的兴趣和喜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布老虎的基本知识,包括特点、生活习性等。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布老虎模型、PPT演示、奖品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品展示板、野生动物相关的绘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将布老虎模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布老虎的特点,提问:“大家看到这个模型了吗?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2.新课内容讲解与学习(15分钟)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布老虎的基本知识,如科学分类、栖息地、食物、生活习性等。
讲解时要配以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实践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一份布料和一份布老虎模型,让他们合作完成制作过程。
老师在旁边辅导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4.作品展示与评选(1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在展示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然后让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并给予奖励。
5.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谈论对布老虎的感受和想法。
6.课后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绘本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布老虎和野生动物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的保护活动。
五、板书设计布老虎教案1.布老虎的特点2.布老虎的生活习性3.制作布老虎模型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布老虎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评选,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获得认可,增强了他们的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布老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学习装饰音及演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花蛤蟆》。
三、能随着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2学情分析让学生单独听辨,利于学生在听赏完整乐曲时,准确听辨不同音乐形象。
3重点难点1、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
2、声音造型是难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欣赏《布老虎》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后,初听管弦乐曲《布老虎》。
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谣唱道:“小猴孩,你别哭,你别闹,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
“麻胡”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残害儿童的恶鬼,让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老虎是表示驱恶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
布老虎身上的图案色彩鲜明,眼睛很大,额头还有一个”王”字,但并没有过于凶猛的样子,相反,它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3.复听《布老虎》,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一个是比较温和的。
4.初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5.请学生仔细观赏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脚、打枪、立正、敬礼等六个动作。
同时要念qi、cha、peng、pa、ka等象声词。
6.教师随音乐作示范。
7.这个练习的难点是既要做动作,又要念出声音,两者要密切配合,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可带领学生先随音乐学做动作,再同时念出声音。
这段音乐一共有八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如只做一遍动作,可用第1、2、7、8乐句,即:如连续做两遍动作,可用整首曲子。
8.可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整齐。
9.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列队行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
《布老虎》、《舞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布老虎》是管弦乐曲《中国儿童玩具》的第四乐章,作品由AB两个主题构成。
整首作品生动的刻画了布老虎的双重形象。
即有威严一面,也有温柔动人的一面。
《舞龙》是一首以打击乐为主,兼有吹奏乐的民间乐曲,通过各种节奏以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了节日里人们舞龙时的欢庆场面。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关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目标: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2.能在《布老虎》、《舞龙》主题旋律的学唱中创新加入奥尔夫音乐游戏。
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情绪。
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2.感受舞龙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难点:1.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两个主题所塑造的布老虎形象。
2.用小乐器合作完成《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现“舞龙”喜庆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首儿歌“妈妈做衣服,用了四尺布,剩下一尺五,给我做秋裤秋,裤边角料,做个布老虎,老虎不吃素,模样有点酷”,儿歌中说的是?没错,《布老虎》,这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乐曲。
二、聆听感受乐曲《布老虎》1.初次聆听,学生感受布老虎的形象。
布老虎在传统艺人的手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开心、有的威严、有的可爱.. 那今天的音乐课上啊也来了两只布老虎,听,他们来了!2.今天来的两只布老虎脾气性格一样吗?说一说感受?3.给两只布老虎取个名字吧。
学生:威武虎、温柔虎、严肃虎、可爱虎...【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增强情境效果,引发学生的关注。
三、分主题聆听和学唱(一)第一主题(A)的学唱1.音乐中“威武虎”怎样展示他的威武的?让我们再次聆听第一乐段。
布老虎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布老虎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儿童音乐歌曲《布老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布老虎》这首儿童音乐歌曲,播放歌曲并让学生跟随节奏摆动身体。
2.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动作,并鼓励他们模仿。
主体活动: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学生扮演老虎,其他学生扮演小鸟。
4. 学生们按照歌曲的节奏和动作,进行互动表演。
老虎模仿歌曲中的动作,小鸟们围绕老虎飞舞。
5.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观看和鼓掌。
巩固活动:6. 学生们自由发挥,编排自己的动作和表演,展示给其他小组。
7.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结束活动:8.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乐趣。
9.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和欣赏音乐。
教案评估:10.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案扩展:12.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儿童音乐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或音乐会。
13. 引导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
14.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或合唱团,提供更多展示和表演的机会。
教案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要通过播放歌曲和示范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在主体活动中,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在巩固活动和结束活动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4. 教师应该充当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及时调整活动进程和提供帮助。
欣赏布老虎-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学习和认识布老虎的旋律和歌词;
•通过活动和互动,学习和掌握布老虎的节奏和拍子;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布老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兴趣。
2.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重点讲授以下内容:
•了解布老虎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学习布老虎的旋律和歌词,并模仿演唱;
•学习布老虎的节奏和拍子,并辅以打击乐器演奏;
•欣赏不同版本的布老虎演出视频。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环节
•利用PPT播放布老虎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回答问题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布老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2. 歌曲学习
•分小组让学生互相模仿唱布老虎,并辅以动作;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并让学生重复练习;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3.3. 节奏学习
•利用打击乐器,教授布老虎的节奏和拍子;
•引导学生发现乐曲的重点和转换。
3.4. 欣赏实践
•播放不同版本的布老虎演出视频,比较不同的表演形式;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如何欣赏和评价布老虎的表演。
4.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成功掌握了布老虎的旋律、歌词、节奏和拍子,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布老虎演出,学生们进一步锻炼了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欣赏布老虎-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中文歌曲《布老虎》。
2.学生能够模仿乐曲节奏和伴奏。
3.学生通过合唱,培养团队协作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能够正确模仿乐曲的节奏及伴奏。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乐曲整体感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合唱的表现能力。
教学方式合唱、前导问答、童话讲述。
二、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准备乐曲《布老虎》音乐录音、歌词。
学生课前完成歌词朗读。
情境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在小组内探讨各自喜欢的原因。
老师可以给予指引,例如,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你见过的这种动物有哪些特点?等等。
听歌插图1.播放《布老虎》歌曲,让学生听。
2.老师播放歌曲前先讲一下,这是一首讲述动物王国里发生的事情的歌曲,我们要通过听歌来感受这个故事。
3.播放时,图画展示音乐画面,让学生通过听歌观察图画,并口中跟读歌词。
4.第一次播放,重点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童话篇章老师借助童话情境,为学生讲述动物王国里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乐曲内容,以便更好地表达和塑造角色。
听音辨析1.老师播放《布老虎》伴奏,学生跟随唱歌曲中的“哈哈哈~”部分,并尝试做出符合音乐节奏的动作。
2.老师提问:“特别才艺秀中,哪个表演与这首歌的节奏和动作最配呢?”学生回答“小凯凯”的表演最配。
合唱指导1.学生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唱《布老虎》。
2.通过模仿老师的动作、手势等方式,让学生表达歌曲性格。
3.学生分组合唱,比赛哪组唱得更出色,周期的末尾加大声朗读排练稿。
三、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教学《布老虎》这首歌曲,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意义。
结合童话情境,我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动物王国里发生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表达和塑造角色。
此外,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唱,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培养表现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学生收获颇丰。
布老虎音乐教案布老虎音乐教案教案标题: 布老虎音乐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学习和演奏童谣曲目《布老虎》;2.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布老虎音乐录音;2. 布老虎歌词海报或幻灯片;3. 学生们的乐器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1. 分组进行活动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其他学生分别演奏乐器或打击乐器。
指挥可以通过手势或动作指示学生在何时演奏或停止演奏。
2. 听歌赏析教师播放布老虎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欣赏。
然后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
3. 学唱《布老虎》教师向学生展示布老虎歌词海报或幻灯片,并指导学生学习唱歌。
先教唱第一句歌词,然后分段教唱其他歌词。
教师可以使用口型和手势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
4. 演奏合奏学生们按照自己分组时的指挥和教师的指导,分别演奏各自负责的乐器。
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内容来安排乐器的演奏。
5. 探究乐器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探索和演奏各种乐器,并鼓励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演奏和发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乐谱或示范让学生尝试演奏。
6. 合作演出教师指导学生们合作演奏布老虎,学生通过合作演出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安排一次小型演出,让学生在校内的音乐会或活动中表演。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创作自己的布老虎乐曲,可以尝试改编旋律或增加新的伴奏部分。
2. 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他们收集和制作布老虎的相关乐器和道具,设计一个小型布老虎乐团表演。
3. 引导学生们用布老虎的故事为题材,创作自己的音乐故事曲目。
可以使用歌词和乐谱的形式来表达。
布老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 ,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2、聆听音乐?士兵进行曲? ,能按节拍敏捷的做出种种动作。
2学情分析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聆听音乐?士兵进行曲? ,能按节拍敏捷的做出种种动作。
3重点难点1、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 ,让学生能反响灵敏、动作协调 ,到达用动作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
4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 ,明确课堂纪律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 ,鱼。
2、模奏练习:2/4××××│×.×│×.×│×—‖2/4×××│××××│×××│×—‖2/4××××│××××│×××│×—‖3、实践模唱 ,复习歌曲?拔河?。
边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4、老师给予鼓励。
三、新授1、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布老虎是儿童玩具 ,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 ,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 ,头戴老虎帽 ,脚穿老虎鞋 ,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头……2、引导学生说出小时侯玩过的动物玩具。
〔同学们答复〕3、初听音乐 ,让学生安静的欣赏。
4、复听音乐 ,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一个貌似凶猛的 ,一个温柔可爱的。
四、音乐活动1、聆听?士兵进行曲? ,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2、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并做动作。
播放歌曲 ,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
教师进行表演 ,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
3、师生合作。
〔反复练习〕4、学生分组比赛 ,模仿木偶兵的形象。
布老虎教案主题:布老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布老虎》这首儿歌的歌词和动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唱歌和做动作,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歌曲《布老虎》2.相关动作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歌曲的歌词和动作。
2.难点: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
四、教学准备:1.播放《布老虎》的录音。
2.提前准备好图片或卡片,上面写有歌曲中的关键词。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布老虎》的录音,让孩子们先听一遍,并举手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声音?它是什么?”引导孩子们回答“老虎”,并用绘本或图片展示老虎的形象。
2.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分段播放《布老虎》的录音,让孩子们跟着录音唱。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卡片,手持关键词,让孩子们跟随歌词和动作一起学习。
3.学唱歌曲(15分钟)教师反复播放录音,让孩子们跟着录音唱,并引导他们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孩子们体会到歌曲的节奏感。
4.跟着动作(15分钟)教师反复播放录音,让孩子们跟着录音的节奏做动作,如摆手、敲腿、拍手等。
5.创编动作(15分钟)教师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编自己的动作来配合歌曲。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编创的动作。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孩子们快乐地学会了《布老虎》这首儿歌,并能跟随节奏做出动作。
教师提供了音乐和动作的示范与引导,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动作的掌握能力。
同时,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并在创编动作环节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互动和参与,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布老虎》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老一辈作曲家王义平于1979年为联合国国际儿童年而作的管弦乐曲,全曲取名《中国儿童玩具》。
《布老虎》是管弦乐曲《中国儿童玩具》的第四乐章,描绘了民间玩具布老虎的生动形象。
音乐很好地描绘了布老虎的双重形象,既有威严的一面,也有温柔动人的一面。
乐曲开始时由大管奏出威严的老虎主题,随后出现的打击乐声,描写了布老虎在孩子们的摆布下做出种种勇猛威严的动作。
接着出现了一段由双簧管奏出的温和的曲调,表现了布老虎被驯服后的温柔;一声吊钹声过后,又出现了布老虎威严的主题,随着是提琴的拨弦声,布老虎迈着稳健的步伐越走越欢。
全曲在一声大锣声后结束。
二、教学目标
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随音乐展开想象,作出相应反应。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
提问: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用布做的老虎。
(二)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它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得天真和稚气,透出儿童一样可爱的酣态。
在我国农村,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
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和勇敢。
民间还常用“虎头虎脑”来形容孩子,寄托着父母希望宝宝健康成长的美好心愿。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绘布老虎的乐曲。
(三)聆听感受《布老虎》
1. 初听《布老虎》音频
提问: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等。
教师: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布老虎,我们再来听一听。
2. 复听《布老虎》音频。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布老虎各种不同的姿态和动作。
(2)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分别播放《布老虎》主题一音频、《布老虎》主题二音频,并出示两个主题的乐谱。
(《布老虎》主题一乐谱、《布老虎》主题二乐谱) 教师:这两个主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一个表现了凶猛的老虎,一个表现了温顺的老虎。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描绘了貌似凶猛和比较温和两种不同的老虎形象。
(四)欣赏表现
1.当听出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时,可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主题。
完整欣赏《布老虎》音频乐曲。
2.当听出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时,可以用动作来表现。
学生用动作表现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布老虎》,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布老虎的民俗,分辩了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而且还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
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喜欢布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