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和共享..85
- 格式:ppt
- 大小:97.09 KB
- 文档页数:16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材料)1.传统的长三角主要指江浙沪地区,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确定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至此,长三角扩容为三省一市,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三省一市以占全国3.7%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5%的经济总量,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5月13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城集群。
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
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日前,上海某信息技术公司的张经理来到上海市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不到一分钟时间,他就自助打印出一张由安徽省合肥市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与此同时,远在400多公里之外的合肥高新区,合肥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池先生也领到了由浙江杭州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太方便了,再不用像过去那样两城奔波”,张经理说,公司要在合肥成立新公司,按以前的政策必须去当地办理,一般要耗费一两个月时间,现在有了“一网通办”政策,全程只用了3天,“以前想到外地注册一个公司,交材料、核准名称、领证件,一切顺利也得跑三趟,现在真是节省了很多成本”,池先生也兴奋地说。
让张经理和池先生受益的“一网通办”是长三角九地政府制度体系对接的结果。
2018年6月,地处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合高铁通道两大交通动脉沿线的长三角九个城市,签署了共建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征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16•【字号】•【施行日期】2020.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征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现将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征集工作的通知》予以转发,请各相关单位自愿申报,各类申报于4月25日前报市科技局科技信息研究所。
联系人:剡晓萍联系电话:************2020年3月16日关于开展2019年度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征集工作的通知甘科资函〔2020〕10号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5〕51号)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要求,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不断促进我省科技资源共享和服务,现就开展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一)完成2019年度新增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数据和未入库单位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数据的更新工作。
(二)实现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开发利用。
二、工作职责全省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由省科技厅统筹,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资源的征集、发XXX开放共享。
三、征集内容(一)征集对象2019年度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征集的主要对象是省内科研院所、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转化基地等。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采用应用领域和仪器原理相结合的分类原则,即“先按大的应用领域分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按原理不好分时,再按具体应用分”的分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本分类标准按大的应用领域分了十三个大类,其中第十三大类“其他”是指前十二大类所不能包括的科学仪器。
在前十二大类中,前三类:“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属通用型“科学仪器”;后九类则属专用型“科学仪器”。
因此,后九类应用领域中涉及到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在前三类中已列出的就不再列了。
本分类标准采用三个层次,即每一大类根据仪器的原理或应用先分成若干中类,每一中类再根据原理或应用分成若干小类,每一小类中虽然还可以再继续分,但为了编码工作的方便,就不再继续分了,所以每一小类中都包括了很多种仪器。
为便于分类标准的扩展,对于大类、中类、小类中都设置“其他”类,将上述分类不能包含的设备,暂时归于相应的“其他”类。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1.医学诊断仪器中与生化分离分析有关的仪器放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中。
2.特种检测仪器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大型检测仪器。
3.“气象仪器”和“地质勘探仪器”分别放在“大气探测仪器”和“地球探测仪器”中。
4.“计量仪器”中只列入了与“基本量”有关的仪器,也就是可以直接朔源到“基本量”的仪器。
要通过“标准物质”朔源的,都列入到“分析仪器”。
5.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在分类时尽可能的与过去的传统分类方法衔接,如:质谱仪器分类,有建议按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分成磁质谱、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1飞行时间质谱、离子回旋质谱等等;但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衔接,本标准仍按应用领域分为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同位素质谱、二次离子质谱等等。
又如:有建议将电子光学仪器改为微束分析仪器,这是国际上的最新叫法;但是,国内目前多数人还是习惯称为电子光学仪器,故本标准仍保留了电子光学的叫法。
大型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试行)一、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采用应用领域和仪器原理相结合的分类原则,即“先按大的应用领域分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按原理不好分时,再按具体应用分”的分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本分类标准按大的应用领域分了十三个大类,其中第十三大类“其他”是指前十二大类所不能包括的科学仪器。
在前十二大类中,前三类:“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属通用型“科学仪器”;后九类则属专用型“科学仪器”。
因此,后九类应用领域中涉及到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在前三类中已列出的就不再列了。
本分类标准采用三个层次,即每一大类根据仪器的原理或应用先分成若干中类,每一中类再根据原理或应用分成若干小类,每一小类中虽然还可以再继续分,但为了编码工作的方便,就不再继续分了,所以每一小类中都包括了很多种仪器。
为便于分类标准的扩展,对于大类、中类、小类中都设置“其他”类,将上述分类不能包含的设备,暂时归于相应的“其他”类。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1.医学诊断仪器中与生化分离分析有关的仪器放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中。
2.特种检测仪器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大型检测仪器。
3.“气象仪器”和“地质勘探仪器”分别放在“大气探测仪器”和“地球探测仪器”中。
4.“计量仪器”中只列入了与“基本量”有关的仪器,也就是可以直接朔源到“基本量”的仪器。
要通过“标准物质”朔源的,都列入到“分析仪器”。
5.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在分类时尽可能的与过去的传统分类方法衔接,如:质谱仪器分类,有建议按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分成磁质谱、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离子回旋质谱等等;但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衔接,本标准仍按应用领域分为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同位素质谱、二次离子质谱等等。
又如:有建议将电子光学仪器改为微束分析仪器,这是国际上的最新叫法;但是,国内目前多数人还是习惯称为电子光学仪器,故本标准仍保留了电子光学的叫法。
大型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试行)【一】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采纳应用领域和仪器原理相结合的分类原那么,即“先按大的应用领域分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按原理不好分时,再按具体应用分”的分类原那么。
依照这一原那么,本分类标准按大的应用领域分了十三个大类,其中第十三大类“其他”是指前十二大类所不能包括的科学仪器。
在前十二大类中,前三类:“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属通用型“科学仪器”;后九类那么属专用型“科学仪器”。
因此,后九类应用领域中涉及到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在前三类中已列出的就不再列了。
本分类标准采纳三个层次,即每一大类依照仪器的原理或应用先分成假设干中类,每一中类再依照原理或应用分成假设干小类,每一小类中尽管还能够再接着分,但为了编码工作的方便,就不再接着分了,因此每一小类中都包括了许多种仪器。
为便于分类标准的扩展,关于大类、中类、小类中都设置“其他”类,将上述分类不能包含的设备,临时归于相应的“其他”类。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1、医学诊断仪器中与生化分离分析有关的仪器放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中。
2、特种检测仪器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大型检测仪器。
3、“气象仪器”和“地质勘探仪器”分别放在“大气探测仪器”和“地球探测仪器”中。
4、“计量仪器”中只列入了与“差不多量”有关的仪器,也确实是能够直截了当朔源到“差不多量”的仪器。
要通过“标准物质”朔源的,都列入到“分析仪器”。
5、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在分类时尽可能的与过去的传统分类方法衔接,如:质谱仪器分类,有建议按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分成磁质谱、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离子回旋质谱等等;但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衔接,本标准仍按应用领域分为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同位素质谱、二次离子质谱等等。
又如:有建议将电子光学仪器改为微束分析仪器,这是国际上的最新叫法;然而,国内目前多数人依旧适应称为电子光学仪器,故本标准仍保留了电子光学的叫法。
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及编码规则术语与定义本文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其他科技活动中使用的价格在一定数值以上的单台或成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包括配套附件及软件。
但不包括实验室设备和大科学工程。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2.1.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四个层级: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
大类是最高层级,细目是最低层级。
每个层级都有对应的编码。
2.2.分类编码规则及说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编码规则采用“层级编码法”,即从大类到细目逐级编码。
每个层级的编码采用数字编码,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层级。
例如,大类编码为“1”,中类编码为“11”,小类编码为“111”,细目编码为“1111”。
2.3.分类标准与编码详述本标准规定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
分类标准包括四个层级: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
编码规则采用“层级编码法”,从大类到细目逐级编码。
每个层级的编码采用数字编码,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层级。
本标准不包括实验室设备和大科学工程。
大型科学仪器采用六位数字编码分类,包括大类、中类、小类,每类用两位数字表示,从“01”开始递增。
为了保证编码长度一致,大类编码后面补充四个“0”,中类编码后面补充两个“0”。
而各级“其他”类则采用“99”进行编码。
分类标准及对应编码如下表所示,大类包括分析仪器、电子光学仪器、质谱仪器、X射线仪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等。
中类则包括各种仪器的具体类型,如透射电镜、有机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
小类进一步细分,如电子探针、离子探针、圆二色光谱仪等。
大类编码以“”开始,中类编码以“0101”开始,小类编码以“”开始。
其他类则以“99”结尾。
每类的编码长度均为六位数字,便于编码扩展。
图像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计、热天平、导热系数测定仪、热膨胀系数测定仪、热成像仪以及其他是化学分析仪器的一些常见类型。
氨基酸及多肽分析仪、凝胶扫描仪、生物化学发光仪、生化分析仪、酶标仪、 DNA 合成仪、 DNA 测序仪、 DNA样本制备仪、基因导入仪、多肽合成仪、 PCR 仪、流式细胞仪、细胞分析仪、细胞融合仪、生物大分子分析系统、蛋白纯化仪、蛋白测序仪、多参数免疫分析仪、蛋白凝胶系统、生物芯片系统、高通量药物筛选仪、 SNP 遗传多态性分析仪以及其他是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的常见类型。
科技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技术分类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综述科技部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了技术分类标准的制定,以便更好地统一管理和评估这些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