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4.45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利用价值。
2. 使学生掌握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原则。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 森林的开发利用3. 森林的保护措施4.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政策5. 个人和社区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利用价值;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原则;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政策。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森林保护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探讨个人和社区在森林保护中的责任与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的作用和重2. 新课导入:介绍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利用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探讨个人和社区在森林保护中的责任与作用。
5. 总结:强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原则,提醒学生关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森林保护计划。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
2. 邀请林业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知识。
3. 开展森林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森林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价值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森林保护措施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森林保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易于理3. 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满意度。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森林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破坏原因及保护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1 森林资源的种类1.2 森林资源的价值1.3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2. 森林资源的破坏原因2.1 自然因素2.2 人为因素3.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3.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3.2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3.3 公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破坏原因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森林资源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为话题,引发学生对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2. 讲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介绍森林资源的种类、价值及开发利用方式。
3. 分析森林资源的破坏原因:讲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4. 讲解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介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讲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公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方式。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森林资源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开发和保护措施。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破坏原因及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森林资源保护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2课时【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倡导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2.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教学难点】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一)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引导读P30图2.20“雨林被毁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2.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a.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b.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c.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d.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3.表现:过度的焚耕开垦;开辟大型农牧场;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4.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亚马孙雨林的影响(1)20世纪50年代以前亚马孙雨林保存较为完整:①巴西及周边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
②人口、城市多集中在大西洋沿岸。
③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
④雨林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水平落后,开发较少。
(2)20世纪50—60年代:公路建造、疆土开发、人口均衡。
迁都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3)1970以来:(二)巴西政府公布亚马孙开发计划1.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⑴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7-28页,找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分组讨论2分钟后,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课件展示】师生小结:地球之肺——调节世界碳氧平衡蓄水海绵——调节世界水平衡基因宝库——物种资源医学宝库——药用价值教师板书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互助合作,学会结归纳要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利用手头资料总结有用信息的技能。
设问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使得雨林成为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但是,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学生根据课本找到答案(可分小组讨论)过渡到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互动【课件展示】比较“温带森林和草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教师引导,让学生实行比照判断,并思考问题。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1.雨林作为生产力极大的生物群落,因为其生物循环旺盛,其主要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将因强烈淋洗迅速被地表径流带走,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要通过比较才能让学生理解清楚活动探究课本第29页活动题,根据书本提供材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分组讨论)【课件展示】1.说一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2.算一算: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3.析一析:迁移农业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4.议一议: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
人口的变化、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的变化,又会给热带雨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总结并展示教师点评通过活动,是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和地理表达等基本的地理素养。
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的粗细大小代表物流量的大小LBS北方针叶林系统LBS温带草原系统LBSB 生物量L 枯枝落叶S 土壤热带雨林系统四、课堂小结(2分钟)【课件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一、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水气净美无尘沙)生态效应——环境效应——经济效应——二、雨林的分布及世界环境效应1.分布:2.世界环境效应(重点)地球之肺——调节世界碳氧平衡蓄水海绵——调节世界水平衡基因宝库——物种资源医学宝库——药用价值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重点)与学生共同回顾,再次点明重点内容☆板书设计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一课时)一、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水气净美无尘沙)二、雨林的分布及世界环境效应1.分布:2.世界环境效应地球之肺---调节世界碳氧平衡蓄水海绵---调节世界水平衡基因宝库---物种资源医学宝库---药用价值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随堂训练(5分钟)【基础诊断】1.右图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A.调节气温、改进城市小气候B.减弱噪音、美化环境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2. 相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不准确的是()A.生物物种资源减少B.水土流失加重C.世界变暖D.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3. 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所以保存完好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世界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水平提升】(走进高考)6、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A:B:,A、B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是、。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使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3. 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森林的必要性。
2. 讲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讲解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
3. 讲解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介绍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方法,分析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 讲解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介绍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和创新思维。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包括沟通、协调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课标细化】1.剖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用,了解雨林的软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缘由,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
3.看法雨林维护的重要性,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4.经过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培育知识迁移的才干和思辨性思想【教材剖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树立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引见森林的开发与维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关于调理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先生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软弱性,了解应以全球的、久远的目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情势,树立合理应用森林资源的看法,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剖析雨林的环境效应,了解雨林的软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缘由。
进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剖析雨林环境效益效果、学会处置效果的方法。
2.经过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培育知识迁移的才干和思辨性思想。
3.经过协作探求,培育先生的协作看法和探求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法森林维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应用森林资源的看法,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用。
2.了解雨林的软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维护的措施和效果。
【教学难点】雨林生态的软弱性【教学方法】PPT多媒体展现、读图法、启示讨论法等【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继续开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开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发生影响区域开展的环境效果。
看法和综合管理这些环境效果,是区域可继续开展的保证。
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明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维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维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第一章:森林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
森林对水资源的影响:森林能保持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持水质。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森林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等资源。
1.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学生展示对森林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森林的开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开发的原因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森林开发的原因:满足人类对木材、食物、药材等资源的需求。
森林开发的方式:砍伐、种植、放牧等。
森林开发的负面影响:过度开发、毁林开荒、森林退化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开发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开发的原因和方式。
学生展示对森林开发的理解。
第三章:森林的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3.2 教学内容:森林保护的必要性: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森林保护的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森林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森林破坏严重,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3.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保护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学生展示对森林保护的理解。
第四章: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4.2 教学内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规划和管理森林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轮伐、间伐、林下经济等。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在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4.3 教学活动:观看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学生展示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解。
第五章:森林保护的公众参与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教学难点1.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森林区域为例,分析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森林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讲解森林资源的定义,介绍森林的种类和特点。
2.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如木材、非木质产品等。
讲解森林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措施,如可持续开发、科学规划等。
3. 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介绍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水土、减缓气候变化等。
讲解森林资源保护的方法,如立法保护、生态修复等。
4.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
讲解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现状。
分析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如过度开发、森林退化等。
六、教学内容6.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在开发森林资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七、案例分析:森林资源的破坏与恢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
讨论森林资源的恢复策略和生态修复技术。
八、课堂讨论:森林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引导学生讨论森林资源保护中公众的角色和责任。
探讨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九、实践活动:设计森林保护宣传材料学生分组设计森林保护的宣传海报、标语或小册子。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 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森林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森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资源。
2. 讲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介绍木材、药材、食物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3. 讲解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阐述森林生态功能,介绍保护措施如限额采伐、植树造林等。
4. 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探讨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看法,以及在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的。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或多个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学习。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政府官员、林农、环保专家等,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平衡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教学方法】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1、森林的作用⑴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生态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⑶环保价值: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资源的现状: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②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 森林生态系统特点3. 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4. 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5. 环保意识与森林保护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环保意识与森林保护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分析森林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3. 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4. 情境教学:设置森林保护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环保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森林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森林保护行动。
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理解。
5. 评价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森林资源图片和案例资料。
2. 森林生态系统特点的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
3. 森林保护行动的实例子。
4. 环保意识培养的互动活动材料。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森林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森林保护的行动能力。
3.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森林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的方式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森林资源的保护: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森林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的方式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其开发利用方式。
2. 学生能够理解森林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4. 学生能够分析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实例。
5. 学生能够提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森林资源图片和视频。
2. 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案例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掌握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3)能够分析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利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不同观点;(2)运用案例分析,分析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际效果;(3)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利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3)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利弊分析。
2. 教学难点:(1)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2)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操作。
1. 讲授法:讲解森林资源的基本概念、开发和利用的方法、保护措施等;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效果;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利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提出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问题;2. 讲解森林资源的基本概念、开发和利用的方法、保护措施等;3. 分析具体的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效果;4. 组织学生讨论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利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3. 收集有关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概述森林资源的不同开发方式及其影响;(2)学生能列举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3)学生能分析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操作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
境,引入课题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
案例分析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学习目
标(30 秒)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大声朗读本节课学习目
标
利用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
目标和要求,增强学生的
学习目的性。
二、导入(2 分钟)【课件展示】
中国园林商情网11 月3 号信息:钦州市启动了“园林
生活十年计划”以来,围绕“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
情的宜商宜居城市”定位,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
与的方式,争取实现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
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三级跳。
问题:我们钦州如此重
视园林建设,说明森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
呢?你能说出森林有哪些生态环境效应?学生结合课本思考
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导
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结,随堂训练
合作探究
设问
互动
活动探究阅读课本27-28 页,找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分组
讨论2 分钟后,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课件展
示】
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使得雨林成为生产
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但是,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
森林的绿色沙漠” ,这是为什么?
【课件展示】比较“温带森林和草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和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
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箭头的粗细大小代表物流量的大
小
北方针叶林系统温带草原系统
B 生物量
L 枯枝落叶
课本第29 页活动题,根据书本提供材料,分析
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分组讨论)
【课件展示】
1. 说一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2. 算一算: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
多少年?
3. 析一析:迁移农业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4. 议一议: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
的不同影响。
人口的变化、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的变
化,又会给热带雨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师生小结:地球之肺——调节全
球碳氧平衡蓄水海绵——调节
全球水平衡基因宝库——物种资
源医学宝库——药用价值
教师板书
学生根据课本找到答案
(可分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让学生进行对比判断,并
思考问题。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1. 雨林作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
由于其生物循环旺盛,其主要养分集
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 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将因强烈
淋洗迅速被地表径流带走,整块土地
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
很难恢复,这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
在。
学生小组活动
合作探究
总结并展示
教师点评
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
互助合作,学会结归纳
要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意识以及利用手头
资料总结有用信息的技
能。
过渡到雨林生态的脆
弱性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是本节
课的难点内容,要通过比
较才能让学生理解清楚
通过活动,是学生掌握分
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表
达等基本的地理素养。
【能力提升】(走进高考)
6、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
A :B:,
A 、
B 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是、。
(2)与A 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地区,对全球环境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基础题的内容,并根据自主学习提纲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图片和视频,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以“问题”为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调动已有地理知识和技能,恰当地进行点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中才去注重知识点的总结,点明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与此同时,注重用教材、图表来提高学生分析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辨能力等。
新课学习完成即刻进行随堂训练,分层练习,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