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9
典型扶梯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事故1:上海地铁一台提升高度8m的扶梯正在向上运行时突然发生故障,并逆转向下溜车,造成梯上14名乘客摔倒,其中1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自动扶梯驱动电机与减速箱之间的弹性联轴器中橡胶垫损坏,导致齿轮啮合失效,造成自动扶梯及主链下滑。
而引起橡胶垫损坏的主要因素是莘庄站较大的客流量和上海百年未遇的高温天气,使得设备运行工况恶劣,加速橡胶垫的老化。
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GB16899对于连轴器的失效是不考虑的,因为它相当于电动机与制动器之间采用的是直接连接的方式,所以认为本质是安全的。
因为该台扶梯提升高度达到了8米,按照标准的要求应该设置附加制动器,而该台自动扶梯并没有设置附加制动器,从而在主制动器功能失效的情况下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此,事故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制造环节不符合要求。
对于上述事故,为了防止重复发生,应该对其它在用同类型式的自动扶梯进行检查,而且对于提升高度超过6m的自动扶梯应该加装附加制动器。
事故2:武汉市宝丰路的易初莲花购物中心由于大量人员为了抢购廉价商品涌入一楼通往二楼的扶梯上使向上运行的扶梯逆转向下运行,造成乘客在下出入口挤压,14人送往医院,1名38岁妇女因胸椎骨折被高位截瘫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自动扶梯严重超载运行,电动机的功率不能提供满足负荷的力矩而产生逆转,即使自动扶梯超速、逆转保护动作,制动器也无法将自动扶梯停止下来,从而导致溜车。
间接原因是管理者没有采取措施防止自动扶梯超载。
由于自动扶梯本质不能保证超载,其载重量是按人员正常规矩的站立在梯级设计的,如果发生不正常的滥用,安全是不能保证的,因此管理者有责任防止自动扶梯被滥用。
为了防止事故重复出现,应该加强自动扶梯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与宣传,对一些特殊时段自动扶梯的使用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
事故3:2010年12月14日上午约8时50分,深圳市地铁1号线国贸站的1台从站台至地铁服务大厅的自动扶梯发生逆转故障,导致多名乘客受伤。
电梯检验案例篇一:检验案例报告20(电梯)检验案例报告篇二:电梯检验案例分析报告1检验案例分析报告----某商场自动扶梯伤人事故案例分析本次的检验案例是发生在20年1月,某大型商场2楼至3楼间的3号自动扶梯在向下运行时,将一位在扶梯上玩耍的3岁小孩的1个手指损伤的一起安全事故。
一、事故经过据该商场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有关人员介绍,20年1月2日7时5分左右一名3岁的小孩在该商场2楼至3楼间3号自动扶梯的梯级上逆行玩耍,当时其父母不在身边,该扶梯处于向下运行状态,该小孩不慎摔倒在梯级踏板上,随着扶梯向下运行,将其右手小指及无名指卡入梯级踏板槽与扶梯下端的梳齿板梳齿间,扶梯随即停止运行。
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电梯维保分公司和该商场工程部立即派人赶到现场,撤卸该自动扶梯下端站最左端(从下往上看)二块梳齿板后取出小孩手指,发现该小孩右手无名指已被剪断。
随即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商场市场管理部人员一起送至医院救治。
该扶梯于同日上午9时左右恢复运行。
二、自动扶梯概况自动扶梯主参数:规格型号、额定速度、梯级宽度。
制造单位:。
使用管理单位:。
维保单位:。
安装位置:某大型商场2楼至3楼间3号。
注册代码:。
三、现场勘察情况1、该自动扶梯下端站左侧(从下往上看)第二块的最左端梳齿板梳齿有少量血迹,有一步梯级与有血迹梳齿的相应的部位的两个梯级踏板面齿槽内有300mm左右长的划痕和血迹。
2、该自动扶梯与该事故相关的其它部位未见明显异常。
四、现场检测情况经检验人员对该商场3号自动扶梯进行现场检测(技术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自动扶梯及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情况如下:1、对该自动扶梯梳齿板完好状况的检测,实测情况为梳齿板完好无缺损。
2、该自动扶梯梳齿板与梯级踏板面齿槽的啮合深度及间隙的检测,啮合深度实测为6.0mm,间隙实测为3.0mm。
符合梳齿板与梯级踏板面齿槽的啮合深度至少为6.0mm,间隙不大于4mm要求。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超速保护及防逆转保护功能的应用关键词:自动扶梯行道超速保护功能内容摘要: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一般安装在公共场所,如大型商场、超市、机场、地铁站等客流量集中的场所。
所以,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涉及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一般由电动机驱动链条带动梯级做上行或下行的连续循环式输送乘客,电动机的正反转决定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能否保证正常向上或向下运行至关重要。
近期国内接连发生自动扶梯非正常操纵逆转,造成乘客伤亡事故,主要原因是自动扶梯缺少防止因电机逆转而使扶梯突然反方向运行所用的安全控制装置或安全控制装置失效。
根据GB16899-1997《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2.5、12.6 和附录D3 要求,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都应配置速度限制装置;对于公共交通型扶梯和提升高度大于 6 米商业扶梯,都应配置有附加制动器。
上述安全控制保护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因非正常逆转而造成的乘客伤亡事故,现就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超速保护及防逆转保护功能的具体应用作详细说明。
一、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防逆转保护功能说明1、速度监测功能保护1)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在驱动主机飞轮处设置有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对扶梯的运行速度进行检测。
2)速度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被传入位于控制柜内的速度监控(A6)。
速度监控器对信号进行运算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响应。
见图1。
_(图1)速度监控原理图3)当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20%时,两个安全继电器都将动作,切断安全回路,附加制动器系统立即动作,实现超速保护。
4)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逆转的过程,是一个“降速零速负转速”的过程,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在降速阶段即产生保护动作。
当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速度降低到额定速度的15%时,速度监控器会立即断开两个安全继电器切断安全回路,附加制动器系统立即动作,实现非操纵逆转保护。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随着高楼大厦的不断增多,电梯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电梯安全问题渐渐显现出来。
我国电梯相关部门对电梯的安全非常重视,对电梯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不断颁布和修订与电梯有关的标准、安装技术规范来防止电梯发生事故,但电梯事故仍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电梯伤亡事故共发生了44起,在2011年发生了55起),电梯事故已成为严峻的社会性问题。
2011年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奥的斯自动扶梯在上行过程中突然逆转下行,造成1人死亡,30人受伤。
这一事故犹如导火索,连日来成为大众瞩目、媒体追踪的热点。
这起北京地铁电梯事故究竟折射了什么?一、企业主体责任缺失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之后,许多媒体在发表的言论与报道中剑指奥的斯这家品牌企业主体责任的缺失。
7月8日千龙网报道,7月7日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联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卫生局、京港地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等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地铁四号线电扶梯事故处理进展。
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使用的均为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而奥的斯事故批次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发言人张巨明指出,此次事故电梯具体批次为奥的斯品牌513MPE型,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害,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造成扶梯下滑。
“两个固定螺栓无故折断,造成工作制动器没有启动,而附加制动器没有启动的原因正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质检。
”张巨明指出,可初步认定此次事故是因奥的斯此款电梯存在设计缺陷,同时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
近年来,奥的斯电梯事故频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商之一,奥的斯目前在中国经营奥的斯、西子、大连星玛和江南快速四个电梯品牌,但近年却频发事故,质量问题堪忧。
总部在美国的奥的斯从150多年前卖出第一部电梯,到现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迅猛扩张的同时却忽视质量安全隐患,已经脱离了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