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规划历程共77页
- 格式:ppt
- 大小:8.54 MB
- 文档页数:4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6-05-03 17:10 搜房网房天下 | 分享扫描到手机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2012年3月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图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交通专题1项目背景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和交通的关系问题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合肥的城市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中面临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整合,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一方面需要提高服务功能,创造优质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交通系统的引导作用也成为空间布局成功的关键。
同时,伴随着机动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凸现,能否有效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城市交通方式合理结构的形成成为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
城市交通专题研究作为第一阶段的工作首先启动,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同步进行。
2研究范围与年限本项目研究范围为区域交通市域范围,用地面积约7030平方公里;城市交通市区范围,用地面积约655平方公里。
本项目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3主要内容3.1研究目标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对总体规划阶段中土地利用布局和交通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证,从土地利用和交通相互作用的关系角度,提出对于土地利用布局的建议以及确定和土地利用布局相协调一致的交通系统。
从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策略的指导下,科学地处理各种交通方式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确定协调统一的交通服务系统。
3.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从目前城市交通供需特征、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关系、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对于合肥市城市交通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准确把握当前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此问题的原因。
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的转变、机动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于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以及将会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判断,为各项规划方案的提出奠定基础。
3.3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目标是展望合肥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合肥发展的科学合理框架,满足合肥市社会经济及建设发展的需要。
城市交通专题的研究目标是把握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结合合肥发展整体框架提出合理的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交通设施规划方案。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一、规划期限近期:2019年~2019年远期:2019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9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9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6-05-03 17:10 搜房网房天下 | 分享扫描到手机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2012年3月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图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