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民间智库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民间(社会)智囊团的发展前景良好在我国古代, 历朝历代的君主基本上都有“军师”、“谋士”、“师爷”,尽管称谓不同,但是职能都是为君主献言建策。
诸葛亮、刘伯温等足智多谋,几乎家喻户晓。
这些神秘的人物“多智而近妖”,搅动时政风云,被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
无疑,现代思想库有别于中国古代的谋士。
智库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组织机构,20世纪初期才在欧美萌芽,尤其是在一战后在美国兴起、壮大。
第一、从起源来看,民间智囊团的产生是适应时代的需求,它是建立在旧事物基础上的新事物,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其发展成螺旋状上升的态势。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内部的思想资源不足,客观上需要外部资源进行补充,而决策科学化对智囊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体制内智库往往难以满足政府的要求,因此,一些民间智库应运而生。
民营研究机构是改革时代的产物,是中国民主化和市场化改革的产物。
民间研究机构的诞生也与社会的大环境和大气候有关。
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高潮,借着这股浪潮,一批体制内学者勇敢地走出政府大门,投身于市场。
第二、从发展历程来看,民间智库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其发展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规律的,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回顾民间智库发展的第一个活跃期,当时,即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迈开步伐,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民间智库也有了一定的生存土壤。
那时,一些有识之士大胆地从体制内走出来,创办了一批民间智库,并开始活跃在各个领域。
比如,曾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创办北京四通经济研究所的曹思源在 90 年代初办起了北京思源破产事务研究所,1992 年,袁岳创建了北京零点调查研究中心;再如,1993年,茅于轼从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退休,与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的研究员张曙光、盛洪等组建了挂在北京丰台区科协名下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等。
从 2003 年开始,民间智库发展出现新的变化。
中国“民间智库”发展探究“民间智库”作为汇集公民智慧、广纳集体策略的主要途径,可在一定层面上更为独立、详尽地调查分析社会问题,并最终起到建言献策之功效。
本文着重理顺当前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过程,力图挖掘中国“民间智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现存问题的探究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标签:民间智库;政治参与;公共政策①〔美〕亨廷顿、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②〔美〕参见诺曼·H·尼、西德尼·维巴·政治参与,见〔美〕格林斯坦、波尔斯主编·政治学手册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91.③陈振明.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25.2014 — 01 — 22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及东亚区国际关系。
智库一词最早由美国提出,专指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和文职专家汇集而成的商讨军事战略及其他军事问题的服务机构。
后来经过发展,其外延得以扩大,指从事独立公共政策研究的学术科研机构。
综合学界的观点,智库主要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和改进政策制定为研究目的、相对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政策咨询研究机构。
历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长足发展,中国已形成极具自身特色的智库系统,大致分为:事业单位型智库、企业单位型智库、高校附属型智库以及民间注册型智库(简称“民间智库”)。
然而,目前,中国智库系统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发展,尤其是“民间智库”的发展极为滞后。
一、“民间智库”:一种新的政治参与路径(一)“民间智库”与政治参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参与主体主要指普通公民和利益集团,是“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之活动” ①,从而能有效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对决策影响的倚重也是鉴于其在社会价值分配整体过程中所占有的突出地位。
②政治参与是公民及其联合体为影响社会资源与利益分配所从事的与政府决策活动相关的政治行为。
如何建设中国新型智库作者:王耀辉苗绿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5年第1期王耀辉苗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智库建设做了重要批示。
面临新的形势,中国智库是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哪些机遇与挑战?中国智库如何在新时期发挥更多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和美国兰德公司等一流智库的专家和学者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智库与中国发展”研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下面摘要介绍几位专家的发言。
一、中国需要民间智库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智库做出重要批示后,“智库”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新的热门词汇,不仅中国政府对智库这种建设性的智囊形式高度重视,并决心推动其发展;而且各大媒体对智库的报道以及同时对智库概念的普及,也引发了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中国的智库机构。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的进步举世瞩目,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国际贸易国。
然而,这些成就仅仅属于过去30多年,属于硬件方面的发展。
中国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应该包括软实力的发展,即思想观念、文化教育、治国理政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决策、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改革更是关键因素。
如果中国能有大量真正独立的、高质量的智库产生,那么,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决策就能集聚各方面贤能达人的合理论证和声音,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民主化。
虽然中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国情,中国有着西方所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效率,然而,如果决策不够科学化,“集中力量”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中国需要提出一定的“储备性政策”,并且具备专业能力的政策研究机构,即智库。
中国特别需要发展一批保持一定独立性、民间性与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智库,并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实质的推动。
在智库发达的国家,有人将智库称为同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
申论范文:加强民间智库建设迎战百年未有变局申论范文:加强民间智库建设迎战百年未有之变局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变革日新月异,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民间智库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民间智库的定义、作用以及加强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并指出建设民间智库能够为中国适应并引领世界变革提供重要支持。
一、引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加强民间智库建设。
作为战略决策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智库具有凝聚智慧、提供政策建议、引领社会舆论等多重功能,对于确保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间智库的定义民间智库是指独立于政府官方机构的,并且利用私人或团体资源进行研究和智力输出的思想研究组织。
与政府智库相比,民间智库具有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多元需求。
三、民间智库的作用1.提供决策咨询。
民间智库通过深入研究,为政府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决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促进政策创新。
民间智库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学术水平,能够为政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政策建议,推动政策的创新和发展。
3.引领社会舆论。
民间智库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能够通过舆论引导和意见领袖的角色,引领社会舆论,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四、加强民间智库建设的具体措施1.优化组织结构。
加强智库组织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和协同能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一支具备高学术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的专业团队,提高智库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
3.拓宽智库融资渠道。
智库的研究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智库建设,为智库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4.增加智库的国际交流。
加强智库与国际智库、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的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
“民间智库”传递正能量作者:沈费伟来源:《浙江人大》2013年第09期智慧的聚集2013年7月14日下午,在温州市图书馆召开了一场特殊的“议政会”,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民间智库代表等各方人士就温州公交事业和城市畅通发展问题讨论得异常激烈。
“水上巴士首先要保证一定的上座率,使之形成一定规模,并要从船舶的舒适度、航速,河岸的水质与环境,沿途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班次与线路等方面下功夫。
”温州水上巴士的首倡者吕畅说道。
温州交运集团党委委员、经营发展部经理叶正云接过话题:“水上巴士开通以来,基本有90%的上座率。
水上巴士的开通主要考虑到对塘河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日后南塘一带将有另外的建设与发展。
”刚刚从厦门回来,深刻体验了该地BRT运行便捷的资深网友吴杨琪表示,现在的公交存在候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站点设置远等问题,导致乘坐率不高。
要增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就要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和公交专用道。
此外,一些与会者还提出,当前要解决的不是公交问题,而是私家车上路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个讨论会,有一个响亮的名称——温州民间智库米利都讲坛。
据介绍,本次讲坛中精彩的观点,最终都将通过温州市委政研室《决策参考》、《决策科学》、《决咨动态》等内参形式报送给市委主要领导。
民间智库秘书长王长明认为,民间从来都不缺乏敏锐的观察者与深邃的思想者,呵护、培育与善用民间智慧,是现代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据他介绍,智库成员是第一个提出在温州发展水上巴士方案的民间人士,并且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陈德荣的批示肯定,经过这两年多的调研论证,终于在今年7月开通。
“我们的作用在于为民间智慧传递到决策层提供规范化、常态化、便捷的平台与管道,让分散在民间的零星的智慧火花聚集在一起,形成推动社会进步、服务政府工作大局的合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网络问政的创新,我们所做的不是具体个案的反映,而是基于公共政策层面的客观讨论,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中肯务实、贴近民生的视角与取向,目的是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智慧和民意。
中国十大民间智库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和执政理念转变给民间社会团体发展提供了空间,1993年中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直接导致了中国民间智库快速增长。
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统计资料:中国的智库机构数目前约为2500个,研究人员3.5万人,工作人员27万,其中民间智库约5%,也就是约120多个,在一百多个民间智库中,多数默默无闻,据《澳大利亚时报》报道,外媒眼中的中国十大民间智库当数以下:第一位: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于1993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张曙光和盛洪创建,荟萃了中国一流的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智库。
天则经济研究所支持和推进经济学理论和前沿性社会经济问题的高质量研究,为中国改革实践提供制度创新解决方案,在90年代大大地促进了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积极开展社会与政治研究和实验,有约20名全职人员和近两百名特约研究员,年度收入超过200万元,更重要的是其创建的管理模式对其他民间智库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位:北京思源破产事务研究所。
北京思源破产事务研究所于1988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原研究员曹思源创建,是一个专业从事破产与经济研究的民间研究机构,是中国当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智库机构。
曹思源对破产法、民营经济、宪政的研究均有独到之处,人称“曹破产”、“曹修宪”、“曹旁听”,最大的影响力是促进了全国人大颁布《破产法》,并在破产法制订过程中促进了人大常委会议旁听制度,并一直为民营经济呐喊,成效显著。
第三位:杭州中资教育研究所。
杭州中资教育研究所于2005年由浙江大学教师刘绪刚创建,是一个专业从事教育投融资、并购、上市和校企合作研究的民间研究机构。
中资教育研究所为世界500强、风险投资公司和上市公司投资中国教育提供专业研究服务,有助于减轻中国教育投入压力,从而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外包订单,近年更因参与多家教育上市公司并购为国家高层关注,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智库里盈利状况最好的机构之一。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甲)【中公版】导语】XX年吉林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已于4月20日举行,在考后从网络整理了XX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甲),供考生们参考学习!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吉林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合格分数线等最新资讯,敬请关注吉林公务员考试网!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2、3,概括出我国民间智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中公参考答案】一是受信任程度低。
官方和半官方智库短期内仍是决策咨询的主要力量,社会大众、民间企业习惯性认为其更具性。
二是注册发展困难。
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民间智库面临注册困难;一些非民间智库对其进行排挤,垄断市场。
三是缺乏政策支持。
民间智库缺乏落户等吸引人才的优势;知识产品只能发表在本智库网站上,对外输出存在困难。
四是盈利模式过时。
大多数民间智库无法有效盈利,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成为最主要问题。
第二题:为了解高校智库发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B市派出调研组对该市高校和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研。
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根据给定资料4、5,拟写一份“B市高校智库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中公参考答案】当前,高校智库建设走到关键节点,我市派出调研组对高校和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
高校主动参与研究地方课题成为常态:高校以建设研究院的形式,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专家学者以到党政机关挂职等形式,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二、问题。
1.高校没有固定、畅通的渠道,成果难以传递到政策决策者层面。
2.政府网站只有宏观数据,政府部门多只掌握本部门工作数据,专家收集多方数据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3.高校职称评定对政策贡献和实践影响力很少考虑;许多高校教师无法胜任智库型学者的要求。
4.高校智库大多各自为战,很少协同创新。
三、建议。
1.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将专家论证作为党政重大决策的前置条件,在资源整合、经费拨付等方面创新机制。
2.建立地方政府和高校合办的研究院,将学术和实践结合。
3.建立平台公布不同领域专家特长,政府在平台上自由选择智库专家。
国内外智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智库是国际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智慧集结地,是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研究服务的机构。
在国内外,智库的发展模式各异,涵盖了政府智库、民间智库、商业智库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比较研究国内外智库的发展模式,以期对智库在国内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国内智库的发展模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包括政府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
政府智库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机构,如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高校智库是一些知名高校设立的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等。
民间智库则是由社会团体自行设立的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问题研究所等。
相比之下,国外智库的发展模式更为多样化。
在美国,智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普林斯顿大学,现如今美国智库数量众多,有些智库由政府设立、一些以企业形式存在,还有一些由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资助。
美国传统的智库模式是由基金会提供资金,独立研究机构进行研究与咨询。
例如,兰德公司是美国最早的智库之一,致力于国防和安全政策的研究与咨询。
英国的智库则更加以政府领导为主,以咨询政府决策为主要任务。
英国国防大臣的决策支持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澳大利亚的智库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其中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中心为代表。
与国际上的智库相比,中国的智库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以政府型智库为主导,很多智库的研究成果侧重于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缺乏更为广泛的社会服务功能。
其次,智库的研究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与国际上一些知名智库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智库的研究主题比较局限,对于战略性、长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最后,智库的融入度不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智库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智库的一些成功经验。
首先,要加强智库的研究能力建设。
重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提高智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其次,智库需要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与社会各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和服务范围。
中国需要民间智库--FT中文网封面文章
旨在为中国的商务人士和决策者们提供来自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的权威性全球财经新闻、分析以及评论。
文章涉及商务、金融及经济等多个领域,大部分由《金融时报》当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译而来,其余为F记者们的原创。
从今天开始,FT中文网将陆续推出《智库》专栏,为读者精选海内外著名智库之妙文。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在本专栏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特别需要有保持一定独立性、民间性与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机构——民间智库,以集聚各方面贤能达人的合理论证和声音,提升中国政府对内对外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民主化。
——编者今年以来,“智库”开始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热门词汇。
年初,由中国前副总理曾培炎“出山”组建国际经济合作学会,随后成功主办了规模盛大的全球智库峰会,包括李克强副总理在内的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亲自与会,也都向中国知识界和全球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国政府对智库这种非政府非营利的智囊形式高度重视,并决心推动其发展。
而各大媒体对峰会的报道以及同时对智库概念的普及,也引发了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中国的智库机构。
我也代表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并与前来的世界著名智库代表(包括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关系协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智库的代表)有过交流,并有很深的感触。
我的感触和思考,不仅仅涉及这次峰会,也与我数年来创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所经历的一切有关。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的进步举世瞩目:中国举办了史上最豪华的奥运会,修建了天堑变通途的三峡工程等,以至于世界主流媒体把G20峰会称为美中主导的G2。
然而,这些成就仅仅属于过去三十年,更仅仅属于硬件方面的发展。
中国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更大进步,还应该包括软实力的发展,即思想观念、文化教育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决策、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改革更是关键因素。
如果中国能有大量真正独立的、高质量的民间智库产生,那么,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决策就能集聚各方面贤能达人的合理论证和声音,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民主化。
中国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国情,中国有着西方所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效率,然而,如果决策不够科学化,“集中力量”所带来的损失也会是巨大的。
中国需要敢提出一定的“储备性政策”、并且具备专业能力的政策研究机构——即智库。
另外,中国“兼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同于西方全职的议员,社会与公民该委托谁来进行相
关的政策研究便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特别需要有保持一定独立性、民间性与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机构——民间智库,并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实质的推动。
在智库发达的国家,有人将智库称为同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
但是,中国智库到现在为止,所发挥的作用是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中国目前95%的“智库”都非民间智库。
我并不是说官方智库不好,但这就像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任何私营企业一样,智库之间缺乏竞争就会存在问题。
中国需要多元、多类型的智库,然而,目前的社会环境并不乐观。
例如,民间智库本是非盈利组织,但中国现阶段的政策要求,却必须让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形式注册,或找一个政府机构挂靠。
另外,社会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
我认为,企业和个人为社会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图书馆、捐体育设施,也可以捐助民间智库,完善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事业也一样是做公益事业。
在国外,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名企业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许多智库,例如美国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等,但在中国,目前还看不到类似的捐赠。
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面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严峻挑战。
中国智库要真正繁荣成为一个产业,不仅仅要“政府以及政策重视”和智库本身能“集结智慧之士”,还必须形成有利于智库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文化。
应该鼓励更多的智库保持独立性、民间性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本土智库不能把视野局限于国内,国际化智库要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王辉耀: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欧美同学会商会和2005委员会创始会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兼任多家国内外知名经管学院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