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PPT下载优秀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92.98 KB
- 文档页数:23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时代背景文学价值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陈情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地位《陈情表》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影响与传承自《陈情表》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和传颂。
它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被后世文人广泛借鉴和学习,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陈情表》所体现出的忠孝节义等思想道德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全文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清晰写作特点鲜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语言质朴恳切,感情真挚动人。
01020304叙述家庭不幸和自身孤苦,为下文陈情做铺垫。
第一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表达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不能应诏的原因,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
第三段表达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和尽忠尽孝的决心。
第四段重点段落分析与解读语言表达技巧及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丰富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情感深度思想内涵03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Chapter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李密忠诚孝顺,机智谨慎。
在文中,李密以自己的身世和与祖母的深厚感情为依托,巧妙地陈述了自己不能从命的理由,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机智。
晋武帝英明果断,注重孝道。
晋武帝在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通过李密的陈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孝道的重视和对李密处境的理解。
从最初的担忧和矛盾,到后来的坚定和自信。
李密在接到任命后,内心充满了担忧和矛盾,但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以自己的真诚和机智去打动晋武帝,最终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晋武帝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到后来的理解和宽容。
晋武帝最初对李密的任命充满期待,但在了解到李密的情况后,他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允许李密暂不赴任。
李密的心理变化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剖析VS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影响李密与祖母的关系李密与晋武帝的关系04主题思想与价值观探讨Chapter忠诚、孝道等传统美德体现忠诚孝道人生选择困境中坚守原则人生选择困境坚守原则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05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Chapter1 2 3古典散文的起源与发展古典散文的特点古典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古典散文艺术风格概述《陈情表》独特艺术魅力分析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朝廷的忠诚,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陈情表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文本背景与作者简介•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经典语句欣赏与背诵指导•跨学科融合与实际应用举例01文本背景与作者简介010203晋武帝征召李密入朝为官李密因祖母年迈多病,无人奉养,上书陈情文章以孝道为主线,表达了对祖母的深情厚意和对朝廷的忠诚《陈情表》创作背景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文学家曾仕蜀汉,多次出使东吴,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慕其才,招其为主簿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陈情表》是其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作者李密生平及主要成就01020304《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文学地位与影响《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02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文章内容概述文章背景介绍《陈情表》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
主要内容阐述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和困难,表达其孝道和忠诚。
文章主旨强调孝道和忠诚的重要性,展现李密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
80%80%100%结构层次划分简述李密的身世和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分别从家庭情况、个人遭遇、国家需要三个方面阐述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和困难。
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孝道和忠诚的决心,以及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
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关键句子解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此句表达了李密身世的不幸和遭遇的艰难,为下文阐述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做铺垫。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李密孤独无助的处境,突显其孝道和忠诚的难能可贵。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此句展现了李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突显其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此句表达了李密对自己忠诚和孝道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晋武帝的坦诚和感激之情。
03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忠孝冲突情感流露纠葛解决忠孝不能两全之情感纠葛通过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出其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