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车间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11.10 MB
- 文档页数:39
员工质量意识培训一、对品质的一些认识:品质是检验出来的错!品质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检验一般是抽检,而抽检具一定的风险性;产品是由作业员一个一个的做出来的,他们对每一个产品不但进行生产,还要进行判定。
品质是很抽象的东西,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才可以掌握错!品质随时随地可见,如生活质量(吃、穿、住、用),工作质量(效果、速度、方法),产品质量(尺寸、性能、外观)等。
它们可用(好、差;合格、不合格等)来形容。
就产品来说,对现场作业员,产品尺寸、性能可能不大好掌握和控制,需要专检采用一些检测手段进行管制。
但外观这一品质特性,很直观,浅而易见,作业员应该是可以掌握和控制的。
即使是新进员工,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了解,也就可以了。
每一个产品都是作业员自己做出来的,可以这么说,在外观检测方面,作业员比检验员还有经验,还要懂得多。
品质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并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里面得到体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个产品里得到体现。
99%良品率意味着公司品质水平已经很高了错!提高质量目标或者达到100%的质量目标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任何一个公司追求的质量目标都应该是100%或者说是零缺陷。
如果达不到,就是我们还做得不够,还做得不好。
那就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努力的去提高,去完善。
通过所有人都做好每件事,做好每一个产品,100%和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要100%满意,你达不到100%,我就不放心,或者我就不要你的东西。
试想,如果我们去商场买东西,不管是电视机,还是微波炉,或是其它什么东西,如果卖东西的人给你说,我们的产品只有80%好,即使说有99%好,你想你会放心买吗?这一点小问题,没关系的错!比如说,做一个产品,我的上一道工序有一点小问题,没关系,到我这,也出现一点小问题,也没关系,到下一道,又有一点小问题,还是没关系,最后下来,这产品存在着很多的小问题,也就不再是小问题,它就成了大问题。
车间员工质量培训内容一、概述车间员工是企业生产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提高车间员工的质量水平,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车间员工质量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二、质量概念和意识的培养2.1 质量概念的介绍•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或超过顾客需求的程度。
•质量要素:性能、可靠性、耐久性、外观、安全性等。
•质量目标:零缺陷、持续改进、顾客满意度等。
2.2 培养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质量意识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基础。
•培养质量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质量问题。
•质量意识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2.3 培养质量意识的方法1.意识教育:开展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知和理解。
2.激励机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
3.环境营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小事做起注重质量。
4.典型案例分享:通过案例分享,加深员工对质量问题的认识。
三、质量控制方法与工具3.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预防原理:重视质量预防,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治理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解决质量问题。
3.2 质量控制方法与工具的介绍1.统计质量控制:如控制图、测量系统分析等。
2.六西格玛:通过DMAIC方法,提高质量水平。
3.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预防性控制方法,识别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
4.5W1H分析:通过问询问题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
四、操作技能的培养4.1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安全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规范操作: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4.2 培养技术技能1.设备操作: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产品检测:学习质量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3.故障排除:培养快速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
4.3 操作技能培养的方法1.岗前培训:在上岗前进行系统培训,熟悉操作流程。
2.岗位轮换:定期轮换员工的岗位,拓宽工作技能。
3.现场指导:由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和技能传授。
车间员工质量培训内容一、引言车间员工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因此,对车间员工进行质量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1)产品知识:包括产品的结构、性能、用途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工艺流程:包括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关键节点。
(3)检测方法:包括常用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使用方法。
2. 质量管理培训(1)ISO9001标准:介绍ISO9001标准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5S管理:介绍5S管理理念及其在车间管理中的应用。
(3)品质控制圈:介绍品质控制圈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安全生产培训(1)安全生产法规:介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介绍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方法及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应急救援:介绍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 团队建设培训(1)沟通技巧:介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员工更好地与同事、上级和客户进行交流。
(2)团队合作:介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领导力培养:介绍如何提高员工领导力,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和推动企业发展。
三、培训形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PPT、视频等形式,向员工传递相关知识和技能。
此种方式适合于基础知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员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此种方式适合于检测方法、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等方面的培训。
3.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种方式适合于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四、培训效果评估1. 测验考核通过测验考核,检测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种方式可以客观地评估培训效果。
2.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应用,检测员工是否能够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此种方式可以客观地评估培训效果。
3. 反馈调查通过反馈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品质意识培训前言(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教育是质量管理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质量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使之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使员工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明确提高质量对于整个国家、企业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在提高质量中的责任,自觉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最终达到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
一.什么是质量1、战场人遭遇敌人,你首先举起枪,而倒下的却是你——不是你没准,而是碰到一颗臭弹!2、你终于尝试了一次跳伞,但是再也没有机会尝试其它任何东西——因为降落伞打不开!3、省吃简用攒钱买了辆私家车,可你却把它直接开到了河里——因为转向失灵了!4、还有什么比发现月饼中有一个苍蝇更恶心的吗?——有,而且是半只!5、如果我告诉你,游乐园的过山车不能保证不脱轨——你还敢去坐吗?张瑞敏曾说过:“一个产品被淘汰,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而是被你的客户淘汰的”在市场学里有一个定律“如果一个顾客满意,他会把这种满意告诉其他6个人;如果一个顾客满意,他会把这种不满意告诉其他22个人。
公司自己内部的客户——你的下一道工序二、质量理念、意识中国饮食业绝对是中国最成功的产业,中国人在饮食创新、多样化、精益求精上投入了大量热情和资源。
为什么外国人在饮食上不如我们,是他们的收入比中国人低?是他们的技术落后?是外国人笨?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外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我们。
中国人在研究如何吃好的问题上所投入的热情、时间让外国人感觉无法理解,这就是观念上的差别。
故事——发生在二战中期,向美国空军提供降落伞的制造商通过努力改善,使降落伞的良品率达到99.9%,但美国空军仍然坚持必须达到100%。
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亲自去飞行大队谈判,认为自己做得已经很完美了,没必要再改善。
但美国空军一口回绝,认为品质没有折扣。
故事的结局:美国空军要求改变品质检查的方法,那就是从一周前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抽出一个,让制造商负责人装备上身,亲自从飞行的机身上跳下。
质量意识培训资料为什么要狠抓质量工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一旦产品质量发生问题,会给用户带来很多的麻烦和抱怨,他会告诉朋友不要再去买这种产品。
失去了用户,也就失去了市场,企业的生命也该结束了,所以,每位员工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质量。
质量警示标语综合类: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提升品质不重视品质,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人人是主角,全员参与品质管理降低成本,不能以降低品质为代价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市场类:用户是员工的“老板”,也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有了用户的喜悦,才有员工的喜悦(顾客就是上帝)产品质量是本,市场口啤是金。
现场类: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不制造、不放过、不接受不合格品人人都是检验员,个个把好质量关。
用户在我心中,品质在我手中站在用户立场去思考:一、质量方针听顾客的声音,以QDC(质量-交货-成本)为企业营运原则,采用DBS(丹纳赫商务管理系统)作为改善的基础,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达到客户按世界级的满意标准。
二、质量目标(KPI)1、产品一次合格率≥98%2、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100%3、合同履约率达到100%(顾客违约除外)4、顾客投诉解决率100%5、准时交货率≥96%三、质量基本知识1、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
如物的特性、感官特性、行为特性、时间特性(准时性、可靠性)等。
固有特性:指事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的特性。
如螺栓直径,机器生产率等。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指规定要求; 通常隐含的---指惯例或一般做法;必须履行的---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程度: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
必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三个要素---输入、实施活动与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