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图书馆服务双一流
- 格式:ppt
- 大小:14.01 MB
- 文档页数:25
总第132期DOI:10.13666/j.cnki.jnlc.2020.0607我国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内容调研及升级策略研究∗孔晔晗㊀高㊀丹㊀彭㊀琳㊀何㊀琳摘㊀要㊀图书馆出版服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开展出版服务㊂本文从出版物类型㊁服务平台㊁数字保存及附加服务等方面,对国内42所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现状进行调研㊁分析,并提出基于出版内容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框架,从低到高包括四个层次:(1)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2)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3)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4)基于同行评议的数据出版㊂同时,以 强基计划 为背景,提出了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具体策略㊂图1㊂表2㊂参考文献37㊂关键词㊀图书馆出版㊀数字出版㊀服务转型㊀科学数据㊀ 双一流 高校SurveyofPublishingServiceContentandUpgradingStrategiesin DoubleFirst⁃Class UniversitiesinChinaKongYehan㊀GaoDan㊀PengLin㊀HeLinAbstract Librarypublishingservicehasdrawnwideattentionfromresearchers.RecentlytheChineseuniversitylibrarieshavestartedtolaunchpublishingservices.Thispaperfirstinvestigatesthecurrentsituationoflibrary⁃ledpublishingservicesprovidedby42ChineseDoubleFirst⁃Classuniversitylibrariesintermsofpub⁃licationtype serviceplatform digitalpreservationandsupplementaryservice.ThenthispaperputsforwardapublishingserviceupgradestrategyforChineseuniversitylibrariesbasedontheirpublicationcontent whichin⁃volvesfourtiers 1 publishing-relatedsupportingserviceandfundingassistance 2 institutionalrepository⁃basedscholarpublishingandlibrarycollection⁃baseddigitalpublishing 3 openaccesspublishingofhigh⁃qualityresourcesbasedonpeerreview and 4 datapublishingbasedonpeerreview.Meanwhile thispaperproposesspecificstrategiesoflibrary-ledpublishingservicesunderthebackgroundofChina s PlanforStrengtheningBasicAcademicDisciplines .1fig.2tabs.37refs.Keywords LibraryPublishing DigitalPublishing ServiceTransition ScientificData DoubleFirst⁃ClassU⁃niversity1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开放获取运动和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国外学术图书馆为了应对学术出版商对学术资源的垄断与高额订阅费,开始尝试推出学术出版服务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ofResearchLibraries,ARL)在‘2012年学术图书馆十大趋势“中指出,新的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学术图书馆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机构,必须积极参与到出版服务中来,否则将会被淘汰[1]㊂2013年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PublishingCoalition,LPC)成立,根据其网站公布的‘图书馆出版名录“(LibraryPublishingDirectory)的调查显示,2018年全球有137家学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56∗本文系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知识服务与出版创新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20CX024)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机构知识资源的领域研究数据关联组织与开放复用研究 (项目编号:19BTQ073)的研究成果之一㊂这标志着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2,3]㊂国外学者较早地开始了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其中出版服务内容㊁实施模式以及对出版服务的设计与改善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4]㊂而我国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发展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内学者更关注国外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内容㊁合作模式㊁经营模式㊁技术支持㊁可持续性等实践经验[5-9],介绍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项目[10,11],并从理论层面探讨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潜在动力㊁优势条件[12-14]㊁服务机制和出版服务模式[15,16],为我国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提供借鉴㊂在服务定位上,孙建辉等[17]指出学术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要从服务内容㊁合作模式㊁运行平台㊁人力资源㊁素养教育等方面制定发展规划,并提出应建立出版联盟以促进学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㊂在服务内容上,国内学者认为学术图书馆应立足于本校特色馆藏资源并助力优势学科发展[17-19],如魏蕊等基于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研究,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可尝试基于机构知识库开展出版服务,服务内容从保存与管理资源逐步拓展为提供出版资源,实现业务升级[20]㊂在服务策略上,孙杰等针对图书馆的不同角色分别提出了学术出版支持者策略㊁学术出版参与者策略和学术出版执行者策略[9],李晓辉等提出了出版内容发展的5个层次和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策略[21]㊂在服务实践上,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Repository,IR)是我国目前为止相对于开放存取(OpenAccess,OA)期刊㊁图书和研究数据而言最具可操作性㊁较为成熟的开放存取途径,是我国学术图书馆拓展出版服务的重要选择[17,18,21,22]㊂随着传统图书馆的学术传播服务与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学者的需要,在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了出版服务的实践尝试,但开展的图书馆数量较少,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依托数字平台提供基础的出版服务,成功实践案例较少㊂基于我国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起步晚㊁与国外出版制度存在差异的客观情况,当前阶段如何规划和开展出版服务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㊂且已有研究缺乏对国内案例的总结提炼,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可操作性不强,鲜有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内容进行的广泛调研㊂鉴于此,本文以国内42所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为例,调研其出版服务开展现状,在对比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出版内容的出版服务升级策略㊂2 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定义目前学者普遍认可的是图书馆出版联盟(LPC)对于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定义,即图书馆出版服务是图书馆为支持学术作品㊁创作作品㊁教育作品的创作㊁传播与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3]㊂图书馆出版强调学术成果的生产过程,侧重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原创性作品,同时注重作品的学术质量控制环节㊂陈定权㊁黄文霞认为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定义是由早期 图书馆出版社 (LibraryasPublisher)概念延伸与演绎而成,既包含以图书馆为出版主体,负责出版物的纸质或数字出版过程的含义,也包含与出版过程相关的一系列附加服务[24]㊂刘兹恒㊁苗美娟对图书馆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异同进行了比较[7],认为:图书馆出版与传统出版一样强调对出版物学术质量的把控,且认证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同行评议㊁准同行评审(如编委会负责)和品牌延伸评价等;不同的是图书馆出版形式大多为数字出版,或数字出版与少量按需出版相结合,这就使得出版物形式更多样化,缩短了学术传播周期;此外图书馆出版注重对学术作品的永久保存,以实现学术作品出版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差异均凸显了图书馆出版所具有的独特优势[25]㊂本文所指图书馆出版服务,既包括图书馆作为出版主体进行学术期刊㊁学位论文等作品的出版活动,也包括一系列的附加服务㊂已有调查结果显示[24,25],图书馆出版形式大多为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服务的开展必须借助于图书馆自身馆66总第132期藏资源㊁技术优势和出版平台,此外图书馆还需对出版作品进行长期保存与管理㊂因此本研究将从出版物类型㊁服务平台㊁数字保存以及附加服务等方面,对国内 双一流 大学图书馆已开展的出版服务进行现状调研,基于调查结果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升级出版服务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㊂3㊀我国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调研3.1㊀调研内容本文以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42所 双一流 高校①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访问各图书馆网站调研其出版内容及相关服务的开展情况㊂其中,对于出版物类型的调查,重点关注基于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出版情况㊁开放获取程度及出版物类型;对于服务平台和数字保存的调研,重点关注主要出版物类型的出版平台和数字保存策略;对于附加服务的调查,重点关注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是否开展如托管服务㊁数字保存㊁数据服务等与出版相关的支持服务㊂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3日至14日㊂3.2㊀调研结果3.2.1㊀出版物类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学位论文㊁期刊(OA期刊与纸质版期刊)㊁科学数据等方式参与出版服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㊂表1㊀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类型出版物类型占比(%)是否同行评议是否开放获取是否存储在IR学位论文71是有限部分期刊17是有限否科学数据7是是部分㊀㊀学位论文是各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出版物类型,占比为71%,42所 双一流 大学中有30所建立了专门的学位论文库,其中12所高校的学位论文库被囊括在机构知识库中㊂就出版物质量而言,学位论文应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高校图书馆提供平台并负责学位论文的数字出版㊁管理与保存等服务㊂就开放获取程度而言,学位论文库的开放获取程度有限,在30所建有学位论文库的高校图书馆中,50%的学位论文库(15所)必须在校园网络下登录机构账户方可访问,另外50%在校园网之外也可访问并浏览论文摘要㊁参考文献等信息㊂其中,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存取程度最高,可提供学位论文的前17页浏览权限㊂除学位论文外,期刊和科学数据也是图书馆出版物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比17%和7%㊂在42所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中,有7所高校图书馆出版期刊,出版形式包括数字出版(OA期刊)与纸质出版,其中纸质期刊大多可在刊物网站上开放获取㊂武汉大学图书馆㊁复旦大学图书馆㊁北京大学图书馆还先后推出了科研数据出版平台㊂3.2.2㊀服务平台和数字保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2所 双一流 高校中76①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ztzl/ztzl_tjsylpt/sylpt_jsgx/201712/t20171206_320667.html共有23所高校①建有机构知识库(IR),其中12所高校的IR中包含学位论文库㊂这些IR大都具有用户管理设置功能,对用户的注册㊁登录㊁权限进行分层管理,给予不同用户群体相应的权限等级㊂IR中的出版物类型通常包括期刊论文㊁学位论文㊁专著㊁文集㊁会议论文㊁专利㊁研究报告等,一般校外用户只能浏览题目㊁摘要等信息㊂IR具有长期保存的功能㊂值得注意的是,由高校图书馆主办的期刊一般不在机构知识库中发布内容,而是通过专门购买的期刊采编系统运营,期刊论文可在编辑部网站上开放获取并长期保存㊂部分高校的机构知识库有能力同时开展科研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将科研数据出版作为机构知识库的子服务,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㊁厦门大学图书馆㊁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㊁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等㊂与之不同的是,武汉大学㊁复旦大学㊁北京大学等3所高校的图书馆科研数据单独在科研数据平台上出版,可全文开放获取,表2总结了这三个科研数据平台的调研结果㊂表2㊀3所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平台调研结果平台平台软件经费来源平台功能数据管理和服务长期保存策略武汉大学科学数据管理平台②DSpace211工程三期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1)数据管理:学科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的提交㊁下载㊁组织㊁管理㊁存储与共享[26]㊂2)数据服务:数据检索㊁查看㊁浏览和下载等,资源导航㊁搜索引擎㊂文献资源使用DC描述,其他的数据,如物种数据㊁基因数据和蛋白数据,采用各自领域的专业元数据标准[26]㊂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③Dataverse985项目资助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1)数据管理:数据提交㊁审核与发布,数据文件格式的校验与转换,数据组织与描述,存储和共享,数据引证㊂2)数据服务:数据检索㊁查看㊁浏览和下载等,资源导航㊁搜索引擎,在线分析和数据可视化,与国内外其他数据共享平台进行后台数据收割和交换,数据监护和长期保存,分级别分层次控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27]㊂建立了基于DDI的元数据著录规范来进行数据组织,实现了数据的长期保存[27]㊂86①②③23所建有IR的高校:北京大学∗㊁中国人民大学㊁清华大学∗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㊁北京理工大学㊁中国农业大学∗㊁北京师范大学∗㊁大连理工大学∗㊁哈尔滨工业大学∗㊁同济大学㊁上海交通大学∗㊁东南大学∗㊁厦门大学㊁山东大学㊁武汉大学∗㊁中南大学㊁电子科技大学∗㊁重庆大学∗㊁西安交通大学∗㊁西北工业大学㊁兰州大学㊁湖南大学㊁云南大学㊂其中带∗的IR含有学位论文库㊂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㊁同济大学图书馆㊁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㊁兰州大学图书馆建设的IR,在调研期间网页无法访问,所以无法统计其功能㊂http://sdm.lib.whu.edu.cn/jspui/http://dvn.fudan.edu.cn/dvn总第132期续表平台平台软件经费来源平台功能数据管理和服务长期保存策略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①Datavers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1)数据管理:研究数据的管理㊁发布㊁存储和使用追踪服务,开放和共享数据,为数据集分配DOI永久标识符,设立数据访问控制㊁请求与审核机制㊂2)数据服务:数据浏览㊁检索和下载等,数据在线分析和可视化,下载流程中嵌入版权和使用协议等,支持数据的国际化发布㊂DDI元数据方案,对数据集进行细粒化和完整性描述,利用唯一标识符(DOI)方案等来组织和描述数据,数据集有版本管理功能[28]㊂3.2.3㊀附加服务刘兹恒㊁苗美娟通过对国外图书馆28项常设附加服务的分类归并,将其分为6类:托管服务㊁资源管理服务㊁用户培训与咨询服务㊁编辑与出版服务㊁商务与法律服务㊁数据服务[7]㊂本研究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出版服务主要包括同行评议服务㊁编辑加工㊁元数据服务㊁学位论文查重㊁数据验证㊁论文写作培训㊁版权咨询等,基本能够涵盖国外图书馆提供的6类附加服务㊂4㊀调研结果分析4.1㊀出版物类型学位论文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最主要㊁占比最高的出版物类型,这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的发展趋势一致[11]㊂与学位论文不同的是,教师提倡创办的学术期刊和学生提倡创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外学术图书馆的主要出版物类型,但由于国情差异,期刊并不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的主流㊂原因在于我国有非常严格的学术期刊准入制度,而国外创办期刊的流程比较简单,因此我国图书馆OA期刊出版只存在于少数高校图书馆㊂同时,OJS(OpenJournalSystem)等期刊出版开源软件的普及,让更多的国外高校图书馆能够建立期刊出版平台,为学校师生创办的OA期刊提供出版服务㊂随着开放科学运动的发展,近年来图书馆数据集出版数量迅速增长[11]㊂4.2㊀服务平台和数字保存出版服务平台和相关软件为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㊂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中关于科研数据的出版途径主要分为3种情况:一是数据出版依托机构知识库,二是专门设有科研数据出版与管理平台,三是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平台都提供数据出版服务㊂本调研显示国内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出版途径只涉及前两种类型㊂我国42所 双一流 高校中超过一半已经建设了机构知识库,利用机构知识库开展图书馆出版活动不仅能节省学术交流和传播成本,同时也能为图书馆提高曝光度㊁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29,30]㊂从软件平台的角度分析,以DSpace和Fedora等软件为基础开发的机构知识库平台更关注数据的组织㊁描述和保存,缺乏在线分析和可视化功能[31]㊂所以更多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平台时会考虑选择和机构知识库不同的软件系统来进行二次开发㊂目前科学数据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向是嵌入到科研的全过程中来管理数据[31],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缺乏在活动前期制定数据管理计划(DataManagementPlan,DMP)的功能[31]㊂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开发了根据项目资助单位的要求自动撰写DMP的模板平台,其他大学图书馆96①https://opendata.pku.edu.cn/可申请加入该平台为图书馆用户获得该项服务[32],这种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㊂重视数字保存是近年国外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中的显著变化㊂国外图书馆重视采取多种保存方案,利用不同机构和平台对学术成果进行长期保存[11]㊂本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多依托机构知识库或者数字出版平台进行数字保存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图书馆出版物类型的丰富和数量的增长,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将会考虑采用不同的数字资源保存方案㊂4.3㊀附加服务调查显示,国内外图书馆的出版附加服务基本一致,都以资源存储与管理㊁培训与咨询为主㊂在资源存储与管理方面,除了传统的机构知识库提交数据和存储数据服务外,图书馆还推出了数据管理服务[33]㊂如此次调研的复旦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包括:(1)根据数据特点,提出数据规范标准;(2)与科研团队合作,参与数据的整理㊁分类和归档等工作;(3)对人文社科类研究数据,提供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 服务,并进行使用培训[27]㊂在培训与咨询服务方面,在当前强调科研伦理和加强学风建设的环境下,绝大多数的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都提供了论文查重服务和科研诚信讲座,如厦门大学㊁中国农业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均针对学位论文提供学术不端检测服务㊂综合比较,相对于国外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平台在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方面还存在差距,除了改进平台功能外,还可在此方面予以加强㊂例如借鉴美国雪城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为图书馆用户购买加州大学图书馆开发的DMP自动撰写工具,帮助科研人员撰写DMP[34]㊂5㊀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5.1㊀基于内容出版的图书馆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㊀㊀依据国内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调研数据和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内容出版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如图1所示㊂(1)第一层次:该层次提供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此阶段图书馆并不直接开展具体出版活动,仅提供附加服务如论文写作培训㊁期刊投稿指南㊁学位论文查重㊁数据库使用培训等㊂第一层次对图书馆需投入的人力㊁资源㊁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大多数图书馆都能够独立开展㊂对于一些已开展附加服务的图书馆,此阶段可适当拓展用户培训与咨询的内容,如增加作者版权咨询㊁培训用户如何使用开放获取资源㊂(2)第二层次:该层次正式提供出版服务,主要负责基于IR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资源可部分开放获取㊂这一层次中,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数字出版以及信息存储和保存,尚未对所有出版物组织同行评议,因此该阶段可适当拓展出版物类型,比如加强数字灰色文献资源收集㊁开展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㊁存储科研数据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拓展资源管理的服务内容,如提供元数据㊁数字化㊁编目㊁开放URL支持㊁编制索引目录表等㊂此层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是将机构知识库从存储库逐步拓展为提供出版资源的出版平台,实现业务升级[20]㊂(3)第三层次:该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㊂本层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出版需通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㊂关于同行评议制度的管理,图书馆可以自行组织,也可与出版社合作㊂二是本层次的开放获取程度更高,打破了局域网和非全文浏览的开放权限㊂在本层次的出版服务方面,图书馆可拓展编辑与出版服务内容,比如管理同行评议,提供编辑排版㊁文档格式转换㊁平面设计㊁按需印刷等服务㊂对于暂时还不能提供数据管理平台的图书馆,可提供DMP服务㊂(4)第四层次:该层次提供数据出版服务㊂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出版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发布,它强调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以便使用者理解㊁再利用和引用㊂因此,这07总第132期图1㊀图书馆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框架一层次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数据组织㊁评审和出版能力方面的要求㊂处于本层次的图书馆可拓展数据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数据分析㊁数据集管理㊁数据可视化等㊂5.2㊀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㊀㊀支持和参与教学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㊂图书馆与在校师生的紧密合作符合高校图书馆出版区别于商业出版社出版的特殊属性,即图书馆出版对所属高校的教学任务的嵌入性㊂学科馆员应深入教学一线,加深与学校各院系师生的交流合作,促使这种嵌入式精准图书馆出版服务既能满足学者的学术成果出版需求,也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 双一流 建设的战略定位[35]㊂大学图书馆出版嵌入教学的形式包括出版指南㊁资源导航㊁出版咨询讲座㊁在线教程㊁视频会议㊁MOOC等[36,37]㊂当下国内线上办公软件得以快速发展,为线上教学的互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建议国内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特色资源㊁能力㊁条件和用户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㊂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 强基计划 ),在 强基计划 的背景下,为响应 双一17流 高校编撰出版优秀教材的需求,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加速高校优秀教材的出版和传播㊂首先,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以确定师生需求,由此打造特定出版主题,提供与出版主题相关的出版课程,从研究选题㊁资源获取㊁论文写作到版权管理提供精准服务㊂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出版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㊂6 结论图书馆出版是图书馆在长期学术活动中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义和选择的结果,伴随着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开展,图书馆经历着从资源保存者向资源推广者再到资源创造者的转变㊂本文从出版物类型㊁出版服务平台㊁数字保存以及附加服务等方面,调研了国内42所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开展现状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出版内容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框架,从低到高包括四个层次:(1)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2)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3)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4)基于同行评议的数据出版㊂同时,以 强基计划 为背景,本文给出了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具体策略㊂本文提出的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框架仅限于内容出版方面,并未涉及整个出版流程,内容获取策略与出版传播策略是今后的研究方向㊂参考文献1㊀CommitteePR.2012TopTenTrendsinAcademicLibraries:AReviewoftheTrendsandIssuesAffect⁃ingAcademicLibrariesinHigherEducation[J].College&ResearchLibrariesNews,2012,73(6):311-320.2ChadwellFA,SuttonSC.Thefutureofopenaccessandlibrarypublishing[J].NewLibraryWorld,2014,115(5/6):225-236.3LibraryPublishingDirectory2019[EB/OL].[2020-02-10].https://librarypublishing.org/directory-year/directory-2019/.4刘雅琼.近十年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述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2):62-68.5赵惠芳,毛一国.学术交流新模式:图书馆出版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13-17.6冯雅,李刚.非传统学习与空间价值的再发现 国内外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 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6):4-14.7刘兹恒,苗美娟.北美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3):43-48,54.8代玉美.对象模式知识产权 基于案例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6):47-50,14.9孙杰,李淑媛.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2):64-70.10㊀强菁.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LPC项目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88-92,97.11㊀刘兹恒,宋天宇.近五年国外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进展 基于‘图书馆出版名录“(2015 2019)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9(6):160-167.12㊀刘兹恒,涂志芳.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动因与条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3):32-37,113.13㊀初景利,孙杰.图书馆出版:新领域㊁新能力㊁新挑战[J].图书情报知识,2018(6):86-93.14㊀董薇,等.数据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研究与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2019(7):21-28.15㊀高丹,等.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机制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6):5-10,15.16㊀刘兹恒,曾丽莹.美国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组织模式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8(3):98-102,127.17㊀孙建辉,李婷.学术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的融合路径研究[J].现代情报,2017(9):122-126,137.27。
收稿日期:2023-10-14作者简介:杨错(1976 ㊀),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侯雪莲(1981 ㊀),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蒋若冰(1982 ㊀),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馆员㊂∗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2tsgxhzdkt -003㊂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杨㊀错,侯雪莲,蒋若冰(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辽宁本溪㊀117004)摘㊀要:文章探讨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推广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归纳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常态化栏目建设㊁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及相关创新实践情况,分析了读者社团组织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促进作用,以期高校图书馆能够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在高校 双一流 建设过程中发挥信息支撑㊁文化引领作用㊂关键词: 双一流 建设;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11-0089-03㊀㊀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动 双一流 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总体要求[1]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科建设㊁人才培养的重要信息服务中心,以及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面向大学生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责任与使命[2]㊂在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顺势而为,努力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方式,提升馆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高校 双一流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㊂1㊀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推广工作体系的必要性㊀㊀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也是高校的文化素养教育机构,其通过开展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3],增强大学生的学习㊁科研内驱力㊂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完善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服务内容,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服务形式,推动高校学科发展的新常态㊁新模式㊁新境界㊂1.1㊀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㊀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本质是对其馆藏资源㊁学科信息和服务的推广[4]㊂目前,部分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图书馆已构建 阅读推广+ 工作体系,将阅读推广作为系统工程建设内容融入各项业务工作㊂1.1.1㊀ 阅读推广+资源建设 ㊂资源建设既是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内容,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的基础㊂高校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对馆藏特色资源的宣传利用力度,开展荐读书目㊁名人荐书㊁专题书展等荐读类活动,以及阅读分享㊁阅读交流等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以提升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读者进行 深阅读 ㊂另外,高校图书馆还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读者在参与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提供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馆藏资源建设方案,为高校的 双一流 建设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㊂1.1.2㊀ 阅读推广+学科服务 ㊂ 双一流 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围绕一流学科开展信息情报收集㊁分析工作,为高校科研决策部门等提供学科发展态势分析㊁竞争力分析服务,为人事及人才培养部门提供行业学者分析㊁学校人才引进报告服务,为一线教师㊁科研人员提供研究热点信息㊁同行研究方向分析等服务㊂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可为高校的学科发展指明方向,为高校的科研决策和人才引进提供信息支撑[5]㊂98第43卷第11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11月㊀1.1.3㊀ 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 ㊂随着数字信息资源总量的增多,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常态化的数字资源利用培训㊁文化素养教育讲座等活动㊂部分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图书馆已尝试搭建数字资源阅读推广及服务平台,利用多媒体平台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宣传馆藏数字资源,并以文字㊁视频等形式宣传讲解数字资源的利用方式,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为高校的 双一流 建设提供教育支持㊂1.2㊀阅读推广形式的多元化及创新性㊀㊀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初期,服务形式单一,以推荐阅读和阅读分享交流为主㊂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创新阅读推广服务形式,探索新的服务路径,根据大学生思维活跃㊁乐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开展创新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充分发挥阅读推广的文化教育引领作用㊂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拓宽阅读推广渠道;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短视频资源宣传阅读推广活动,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㊁时尚性,助力大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㊂2㊀阅读推广常态化栏目建设、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及创新实践2.1㊀在微信公众号设置阅读推广相关栏目㊀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图书馆均在其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图书推荐㊁有声阅读㊁精读分享等阅读推广相关栏目,并安排专人负责专栏内容策划㊁推文审核㊁推广发布等工作,旨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读者推荐好书㊁新书㊂部分高校图书馆利用多图同框转换㊁视频结合等新技术增强栏目的新颖性,吸引读者点击阅读,有效扩大了栏目的影响力㊂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阅读推广栏目由大学生参与运作,由图书馆负责内容审核,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成为高校的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㊂2.2㊀组织开展 两季一日 读书节 等综合性阅读推广活动㊀㊀ 两季一日 指代 世界读书日 ㊁开学季和毕业季㊂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图书馆均在开学季和毕业季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如:于开学季开展新学期图书推荐㊁新生入馆教育等系列活动,于毕业季开展毕业卡留念㊁图书捐赠㊁寄语母校等系列活动㊂很多高校图书馆以 世界读书日 为契机,于每年春季开展 阅读推广月 读书节 等综合性阅读推广活动,打造高校阅读推广品牌,扩大高校的影响力㊂2.3㊀创新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及形式㊀㊀随着我国 双一流 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内容逐渐丰富,除综合性阅读推广活动外,高校图书馆还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经典阅读㊁阅读推广人讲座㊁读书沙龙㊁朗读大赛㊁真人图书馆㊁信息素养培训等主题鲜明的阅读推广活动㊂其中,读书沙龙活动能够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吸引大学生阅读经典文献;真人图书馆活动能够为读者提供与名家㊁大咖面对面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㊂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只有注重阅读推广活动的时效性,开展主题鲜明的阅读推广活动,才能广泛吸引大学生参与,提升阅读推广工作成效㊂2.4㊀校内外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㊀㊀高校图书馆与校内外相关部门机构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有效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㊂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与校内职能部门㊁各院系合作,开展特定教育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履行自身的文化育人职能;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与其他图书馆合作,联合开展各类社会阅读推广活动,着重宣传特色校园文化,以扩大高校的影响力,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效果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与企业㊁书店等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企业冠名的方式进行长期合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奠定资源基础,推动学科共建进程㊂3㊀读者社团组织对阅读推广的促进作用3.1㊀大学生读者社团组织㊀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因此,组建特色学生社团对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极其重要㊂目前,大多数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图书馆已号召大学生组建读者协会㊁文学社等社团组织㊂高校图书馆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显著的校园文化特色,可有效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6]㊂另外,高校图书馆可加大文创产品开发与利用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09杨错,侯雪莲,蒋若冰: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动,提高活动参与率㊂3.2㊀教职工读者社团组织㊀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高校 双一流 建设的任务之一,目前已有部分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图书馆组织成立了教职工读书协会,秉承 推广分享优质阅读 的理念,以教师为核心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发挥教师的阅读引领作用,带动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㊂高校图书馆可邀请校内教职工或校外优秀阅读推广人组织开展阅读讲座㊁读书沙龙等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师生积极参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效果㊂4㊀结语㊀㊀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常态化的阅读推广工作体系,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工作方式,丰富阅读推广手段,提升阅读推广效果[7]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信息服务中心㊁文化传播中心㊁信息素养培育中心,应开展具有校园文化特色㊁主题鲜明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打造高校阅读推广品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在 双一流 建设中的信息支撑及文化引领作用㊂参考文献:[1]㊀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 ].[2023-09-05].https :// /xinwen /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㊀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 /OL ].[2023-09-05].http :// /srcsite /A08/moe 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3]㊀刘青华.阅读与分享,见证与成长: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的实践与思考[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2):77-81.[4]㊀孙婧.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北省12所 双一流 重点建设高校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2022(22):20-23.[5]㊀司莉,曾粤亮.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与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8(8):30-41.[6]㊀苏延溥.学生社团对高校阅读推广促进作用的调查研究:以42所 双一流 高校的图书馆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77-79.[7]㊀李燕. 双一流 战略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媒体融合策略[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11):72-74.(编校:冯耕)(上接第83页)㊀5.4㊀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图书馆育人协同模式㊀㊀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图书馆需积极主动寻求外部合作机会,与其他教育主体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如:以纪念馆㊁博物馆㊁红色基地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备资源优势,与其合作能够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形式㊂此外,高校图书馆应综合考虑自身工作职责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图书馆教育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开展㊂参考文献:[1]㊀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 /OL ].[2023-06-30].http :// /xinwen /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2]㊀吴岩.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1):7-8.[3]㊀郑清文.试析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以文化人的途径㊁方式与机制[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3):39-47.[4]㊀杨允仙,王芮章,杨通桅.论地方高校图书馆面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50-53.[5]㊀张晓东.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对策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33-37.[6]㊀胡璇.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S1):49-51.[7]㊀王丽,罗洪铁.习近平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22-26.[8]㊀袁玉红,王乐.高校图书馆红色专题文献阅读推广思路探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9):93-97.[9]㊀张晓娜.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影响因素探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2):116-122.[10]㊀温旭.VR 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应用[J ].思想理论教育,2021(11):88-93.(编校:周雪芹)19杨错,侯雪莲,蒋若冰: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一、浙大图书馆简介浙江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
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图书馆。
2009年1月,浙江大学图书馆、网络与信息中心两大机构合并成立为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
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积淀,尤其是经过“211”、“985” 等项目的建设探索,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逐步确立了“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水平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以及“提升服务求生存、融入主流谋发展、凝练特色树地位、拓展合作促繁荣”的战略思路。
目前,浙江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学科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基本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服务体系,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主流工作方面卓有贡献,现已成为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
浙江大学图书馆由玉泉校区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西溪校区图书馆、华家池校区图书馆等五大馆舍组成,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达5282席。
目前,浙江大学正拟在紫金港校区新建图书信息大楼,竣工后,图书与信息化服务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图书馆内设机构的优化是浙江大学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图书馆始终秉持“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的理念,创新思路,统筹协调,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焕然一新的团队整体,逐渐显现出卓越的战斗活力与发展潜力。
目前,图书馆现有在编正式职工187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35人,中级职称108人,硕士学历58人,博士学历3人。
人员结构正趋于年轻化、专业化,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书馆设有6个业务部门,分别为研究发展部、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部、资源建设部、数字图书馆研究与技术中心、古籍特藏部,图书馆党政办公室设在玉泉校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研究作者:***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20年第04期摘要:“雙一流”建设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精准学科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浙江工商大学ESI学科分析、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科研竞争力分析、国际顶级期刊遴选和学院ESI 论文奖励办法的制定4个典型案例,介绍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的具体内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学科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服务案例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DOI:10.13897/ki.hbkjty.2020.00611 引言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简称“双一流”建设)。
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颁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丰富了“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方式。
“双一流”建设实际上是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整体建设,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目前,各高校都在努力强化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优秀人才梯队,努力使更多的优势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1]。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无论是科研管理者、决策者还是研究者,都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出了专业化和精准化的要求。
“双一流”建设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要求图书馆以学校的学科体系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科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及用户开展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精准化学科服务[2]。
由于每一所高校的定位和学科发展目标不同,再加上每个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和办馆水平不同,导致学科服务模式存在差异性。
各个图书馆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构建独特并适宜本校的精准学科服务模式[3]。
双一流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双一流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社交化发展。
而在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中,智慧图书馆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
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学术资源集聚地和信息服务中心,让读者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传播知识。
同时,智慧图书馆也是数字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是双一流高校走向国际一流的重要保障。
二、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智慧图书馆应该具备以下功能:1. 资源共享:将全球的学术资源集聚于此,实现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资源。
2. 社交化服务:构建读者社群,提供个性化阅读推荐,举办学术讲座和读书会,搭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
3. 知识传播:挖掘、整合和传播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
4. 教学辅助:作为全校的教学资源中心,为师生提供帮助,提供教学服务和课件下载等辅助功能。
5. 科学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资源和资料,建立知识服务平台,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1.数字化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数字化建设作为基础,包括建立数字化文献馆和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数字文献的存储、检索和传播。
2. 数据分析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分析应该是全面而细致的,从读者的借阅记录、阅读时间、阅读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阅读推荐,优化图书馆服务。
3.智能化技术智慧图书馆应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建立智能阅读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分析用户的查询需求,优化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提高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4. 社交化服务智慧图书馆的社交化服务应该具备展示个性化阅读列表,赠送读书资讯资源,线上互动发起个性需求,讲座活动邀请。
5.智慧馆舍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还需要配合智慧馆舍建设。
室内装配电子书架、智能阅读器、自助借还书机、十字路口T字型钢格栅等器材,将氛围和便捷程度整合到室内之中。
浙江大学:“一体两翼”打造学术创新服务赵亚萍;周东升;王晓萍;李青青【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59-61)【作者】赵亚萍;周东升;王晓萍;李青青【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本案例建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知识资源中心、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和学术科研服务平台,简称学术服务“一体两翼”体系。
浙江大学信息化启动于2005年,经过3年建设,到2008年初步建成了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交换中心,整合了相关业务系统,提供了迎新、离校、审批等跨部门信息系统应用。
但是,信息化应用总体上偏管理,对教学、科研业务开展过程的支持明显偏弱。
事实上,校内个别先进的学术团队,已经意识到知识分享、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自身的技术力量采购或自建了适合科研活动需要的信息化工具,包括文献管理工具、FTP工具、实验室管理工具以及团队网站建设等。
可以预见,教学科研信息化将是继管理信息化后的又一校园信息化重要领域,其需求将主要来自于教师、学生、教学科研团队等学术创新主体,如果学校层面不开展教学科研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教学科研信息化将面临管理信息化启动时同样的“烟囱式系统”林立局面,甚至更为分散和难以统一。
为此,学校从2008年正式启动了网络学术创新环境建设。
本案例建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知识资源中心、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和学术科研服务平台,简称学术服务“一体两翼”体系。
知识资源中心是基础平台,是主体,提供知识资源的采集、存取、管理及服务,聚合资源促进创新。
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结合学校精英人才培养与卓越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性思考、协同学习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持学校教学模式的三大转变,即以教师为主转向师生共同参与、从课堂转向课堂内外、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
网络教学服务平台是应用平台,是翼。
浙江省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做法与体会浙江省科技厅蒋泰维(2009年6月20日)一、目的与意义1、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四位一体”科技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从以抓项目为主,转向环境、人才、平台、项目一起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针对我省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实际,我们加快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和公共科技基础条件、行业、区域三类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实践证明,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集聚、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优化科技公共服务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有效依托。
2、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构架的重要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省的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也包括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643家与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
◆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
它在政府推动下,以市场机制为纽带,把企业和科研院校联结在一起,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对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提高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研发机构。
据统计,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7188家;全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0多家。
◆另一方面,我省科技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浙江省大多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仅有30%左右。
加大改革力度,加速图书馆发展——浙江大学图书馆深化人事
制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竺海康
【期刊名称】《大学图书馆学报》
【年(卷),期】1999(017)001
【摘要】深化人事体制改革,是当前能否继续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浙江大学图书馆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了力度较大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作者就改革中诸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论述.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竺海康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图书馆,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G64
【相关文献】
1.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高校图书馆发展——三峡大学图书馆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J], 王全军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重庆市少图事业的发展——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的体会 [J], 刘开贵
3.合并办馆人员重组加速发展--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合并及人事制度改革[J], 王靖
4.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速发展迎接挑战——东风汽车模具厂深化企业改革的做
法和体会 [J], 赵德聚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J], 仇杨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受到中央党校表彰2016年7月19-20日,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工作会议在中央党校召开。
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陈立旭参加会议。
会上,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对全国党校系统的图书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要坚守党校特色、文化传承,加快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手段创新,整合系统资源,推进四大专题数据库建设,努力打造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平台,充分发挥全国党校系统数字资源的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党校图书馆分会成立大会,浙江省委党校校图书馆馆长刘庆华被选举为委员会副主任,校图书馆荣获“全国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建设优秀组织奖”,承建的“浙江党史研究与人物全文数据库”、“浙江省情研究与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获得“全国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建设优秀成果奖”。
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主要负责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全国省级、副省级党校分管校领导和图书馆主要负责人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刊通讯员)浙江大学图书馆获2016年CALIS联合目录项目建设多项荣誉12月5日,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对2015-2016年度CALIS联合目录各项工作指标进行了统计,并组织专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浙江大学图书馆在西文书目数据共建共享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以下荣誉:1.在“2015-2016年度CALIS联合目录西文书目数据上载量TOP 20”中名列第五,荣获“2015-2016年度CALIS联合目录西文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奖”。
2.在“2015-2016年度CALIS联合目录小语种书目数据上载量TOP 10”中名列第五,荣获“2015-2016年度CALIS联合目录小语种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奖”。
3.在“2015-2016年度CALIS西文认证编目员书目数据上载量TOP 20”中曹玉霞老师名列第四名,熊健敏老师名列第十名,双双荣获“2015-2016年度CALIS联合目录优秀西文认证编目员奖”。
这一系列荣誉是对浙江大学图书馆编目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极大肯定,同时也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浙江大学图书馆将继续支持并推进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为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刊通讯员)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6年第2期(总第130期)60。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促进“双一流”建设是中国教育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着眼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影响力,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促进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出发,探讨“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促进,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支撑性设施,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保障。
如今,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学科门类的不断扩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不仅是提供文献资料和信息检索服务,还承担着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任务,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支持者。
目前在一些学校的图书馆中,对高校学科服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足之处。
有的图书馆只重视文献的采编和信息资源的积累,忽视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的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只借助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手段,缺乏创新和变革的意识。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1. 学科建设的支撑服务“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实现卓越。
高校图书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还要通过学科评估、学科排名和学科发展规划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通过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信息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学科服务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学科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为学科发展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教学科研的信息支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支撑平台,通过文献检索、信息咨询和科研数据库的建设,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学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信息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浅析浙江大学图书馆“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服务模式浙江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是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该平台通过将图书馆的新书整理发布在平台上,并向用户提供预约、借阅等服务,实现了读者更加便捷地浏览和借阅新书的目的。
该平台的服务对象是浙江大学的师生以及其他读者。
通过该平台,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到图书馆中最新上架的图书,不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平台上提供了图书的简介、封面、作者介绍等相关信息,方便读者了解图书内容和作者背景,进而决定是否借阅。
平台还支持读者对图书的预约,读者可以提前预约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确保自己能在第一时间借阅到。
该平台的运作机制主要是由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
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在书籍新到馆之后,及时整理并上传到平台上。
工作人员还负责与出版社合作,以确保图书能够及时送达图书馆。
读者则可以通过平台上的搜索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并选择预约或者正式借阅。
一旦读者选择了预约,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根据预约情况进行备书,并在书籍到馆之后通知读者来借阅。
该平台的服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平台上的图书种类丰富多样,包括了各个学科领域的新书。
这样一来,不管是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平台上的图书信息更新及时。
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及时整理新书并上传到平台上,确保读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图书的信息。
平台还提供了图书的简介和作者介绍等相关信息,方便读者了解书籍内容和作者背景。
平台支持读者对图书的预约。
有时候,一本新书可能会被多个读者抢先预约,此时平台会根据预约情况进行备书,确保读者们都能够及时借阅到。
高校图书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建设水平。
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双一流”建设进行战略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推动图书馆建设朝着更加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一、提升文献资源建设水平高校图书馆的“双一流”建设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文献资源建设水平。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
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包括纸质书籍、电子书籍、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源的采购和储备。
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数字化馆藏建设,建立起高校本地化数字资源库,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为便捷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查询和利用渠道。
还需要加大文献资源的开放共享力度,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为高校资源整合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推进图书馆智能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必由之路。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读者体验,还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的“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自助借还设备的投放,提高读者借阅效率;引入自动化书架和书检系统,提升图书馆的阅览效率;推广图书馆APP,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图书检索和借阅服务;建设智能化的学习空间,提高图书馆的自习环境和氛围。
通过智能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
三、加强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数字化服务的建设更加重要。
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数字资源查询、借阅、阅读等各个环节。
浅析浙江大学图书馆“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服务模式
浙江大学图书馆“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是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新书推广服务平台,
主要为用户提供最新图书预订、展示和推荐服务。
该平台采用了全新的服务模式,为用户
提供快捷、便利、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服务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用户至上。
平台针对用户需要提供多
样的服务,如订购、借阅、咨询等。
平台还采用自主开发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结合用
户的个性化需求和阅读兴趣,推荐最适合其的新书。
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在线浏览、在线
阅读、电子邮件提醒等服务,大大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的服务模式还强调了平台与用户的互动性。
平台通过各种渠
道主动与用户进行交流,倾听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平台的服务和功能,构
建一个服务于用户、与用户互动的全方位平台。
此外,“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的服务模式还具有全方位、跨平台的特点。
平台覆盖
了多种阅读形式,如纸质书、电子书、音频书籍等,同时也兼容移动设备和不同操作系统,让用户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平台提供的优质服务。
总之,“芸悦读”新书速递平台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全新模式,通过数
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等手段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同时,平台与用户的互动性、全方位
和跨平台的服务特点也让用户得到更为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1“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背景阅读推广服务是以读者为对象,向其推广图书馆相关资源的服务过程,为提高师生阅读兴趣,提升资源利用率起到促进作用。
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对外阅读推广的重要媒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面世更是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发展。
随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的提出和开展,作为高等院校文献情报中心的图书馆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其服务方式也由被动承压向主动出击转变。
国外对阅读推广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多以营销学与传播学为理论基础进行宣传推广的探索。
国内在2012年之前多以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图书馆营销推广策略、图书馆品牌推广等内容为主进行研究。
其中,岳修志[1]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提出阅读推广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为活动的效果评价提供较为全面的指导方法。
郭文玲[2]利用内容分析法对9所高校阅读推广现状分析后总结经验,提出阅读推广主题联系性、品牌化的发展建议。
自2014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大数据分析、新媒体传播等手段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万慕晨等[3]对“985”高校图书馆微信推文数据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总结了其推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阅读推广服务应加强平台宣传、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明确发展重点等建议。
王彦力等[4]则通过案例分析得出5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阅读推广模式,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提升献计献策。
本文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归纳其在推广活动中的内容特征及形式特点,分析其中不足,并从网络服务、活动创新、互动体验、精准服务、空间共享5个方面对未来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提出优化创新建议,为促进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系统化、深入化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参考。
2“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调查自2017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以来,“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急服务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流
行期间为例
曾永杰;李玉玲;袁惠仪;何海峰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24(24)7
【摘要】在对“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急服务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开展的应急服务进行调研,包括疫情响应时间、疫情期间纸质与电子资源使用、新冠肺炎专题信息服务等方面。
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大学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定位与作用,并针对大学图书馆应急服务与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曾永杰;李玉玲;袁惠仪;何海峰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
【相关文献】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图书馆开展线上服务的思考——以兰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2.公共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服务研究
——以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信息服务为例3.高校图书馆应急管
理服务的SWOT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例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分析——以“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