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Unit4-unit7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Unit4-unit7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Unit4-unit7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Unit4-unit7

U4工作、劳动和玩耍

就我所知,汉娜·阿伦特小姐是界定工作和劳动之间本质区别的第一人。一个人要想快乐,第一要有自由感,第二要确信自己有价值。如果社会迫使一个人去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或者说,他所喜欢做的事被社会忽视,看作没有价值或不重要,那他就不会真正快乐。在一个严格意义上已废除奴隶制的社会里,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取决于他是否为完成此项工作得到了报酬。然而,今天的劳动者可以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工资奴隶。如果社会给一个人提供一份他本人不感兴趣的工作,他出于养家糊口的需要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那这个人就是一个劳动者。

与劳动相对的是玩耍。玩游戏时,我们能从中得到乐趣,否则就不会玩这个游戏。但这完全是一种私人的活动,我们玩不玩这个游戏社会是不会关注的。

处在劳动和玩耍之间的是工作。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为他支付报酬的工作感兴趣,他就是一个工作者。从社会角度看是必需的劳动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自愿的玩耍。一个职位是劳动还是工作,并不取决于这个职位本身,而是取决于占据这个职位的个人自己的情趣。这种差异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异并不吻合。譬如,一个园丁或者鞋匠也许就是一个工作者,而一个银行职员则可能是一个劳动者。一个人是工作者还是劳动者可以从他对闲暇的态度上看出来。对于一个工作者来说,闲暇不过是他需要放松、休息从而进行有效工作的几个小时,所以,他可能只有少量的闲暇,而不会有大量的空闲。工作者可能会死于心脏病,并会忘记自己妻子的生日。而对于劳动者来说,闲暇就意味着摆脱强制,所以,他自然会想象:他不得不花费在劳动上的时间越少,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时间越多,那才越好。

在一个现代化的技术社会里,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能够像我一样有幸成为工作者呢?我估计大概有16%,而且,我认为这个数字将来也不会增加。

技术和劳动的分工成就了两件事:通过在许多领域取消了特别才能和技术的需要,把过去本来令人愉快的大量受雇职业的工作变成了令人厌倦的劳动;通过提高生产力,缩短了劳动所需的时间。已经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社会:其人口的大多数,也就是其中的劳动者们,将会享受到早期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几乎同样多的休闲。当人们回想起过去贵族们的举止行为时,前景并非乐观。的确,在未来这样一个大众社会里,人们要解决“无聊”这个问题,也许比过去的贵族们要困难得多。后者(贵族们)把他们的时间都仪式化了,譬如,有打松鸡的季节,有在城镇消磨的季节等等。广大民众更有可能以时尚来取代一成不变的仪式,而时尚将会为了某些人的经济利益频繁地变化。再者,广大民众也不会再去狩猎,因为,要不了多久可供猎取的动物就没有了。至于贵族们其他的消遣项目,比如赌博、决斗和战争,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危险驾驶、吸食毒品和毫无理性的暴力行为中找到同样的乐趣。工作者很少从事暴力活动,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敌对心理”用在工作上,不管是工匠的体力活,还是科学家、艺术家的脑力活。“敌对心理”在脑力劳动中的作用可以在“紧紧咬住问题”这个短语里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

U5声誉

声誉极像一个追逐自己尾巴的动物,抓住了以后除继续穷追不舍外,再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声誉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气迫使名人陷入穷途末路。真有点讽刺意味,不是吗?

名人有名多因有一技之长,如唱歌、跳舞、绘画、写作等等。成功的表演者展示出一种风格,获得声誉。而且这种声誉常常使这位表演者确信,必须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因为这就是大众所需要和喜爱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歌手年复一年地用老调唱老歌,画师画千篇一律的风景或画像,演员反复饰演同一角色,他们势必都会感到厌烦。由于公众的要求,艺人竟变成了自己功名的奴隶。倘若他或她想改变笔调、舞步、唱腔

的话,大众就会弃他而去,转而把那飘忽不定的声誉赐予他人,一段时间后再转给他人,这样不停地转下去。

一个人有了名誉,就有了名气,就能赢得忠实的追捧者的高度关注,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一个表演者很容易相信,自己的成就当真和新闻报道的一样大。可是大多数人、大多数艺人并没有得到美誉和财富。那些失败的表演者又如何呢?其他任何一个失败者又会如何呢?奇怪的是,对许多人而言,失败往往就是对失败的回报!有些人对你表示怜悯,他们庆幸自己不是你。你的亲朋好友也会降低对你的期望,使你不必去和那些比你有天赋并获得成功的人较量。他们会找出种种借口来解释你不能功成名就的原因:你太敏感了呀;你对金钱没有兴趣呀;你对声誉所能带来的权利不感兴趣呀;因为声望要使你丧失隐私,所以你不感兴趣呀;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借口,但对失败者或假装不在意自己失败的人来说,却是安慰。

历史充分证明,有些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遭遇失败,的确能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继续对自己充满信心。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小说《安琪儿,往家里看吧!》被退稿39次才得以出版,才使他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并赢得了声誉。贝多芬不屈服于他残暴、专横的父亲,还忍气吞声当过乐师,但终于克服一切,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音乐家。托马斯·爱迪生10岁左右,还在上四年级的时候就被赶出教室,因为在老师的眼里,他脑子笨,又不乖。以失败为动力,奋发有为,成名成家的例子还有很多。但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就是奋斗的结束,而不是开始。成名的失败事例即使有,也不多见。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声誉呢?你追求声誉吗?你希望许多人都知道你、赞赏你吗?你想得到那些往往伴随声誉而来的金钱吗?你想要媒体注意你台上台下的一言一

行吗?显而易见,在某些领域,出了名就意味着要成为那些不赞同你的人和诸多媒体的抨击目标。声誉把你置于所有的灯光下,一边给你权利和威望,一边把你变得不像你:你必须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你,而不能是那个真实的你或你可能成为的那个人。但是,为什么人人都追求声誉呢?我想到了以下几个理由:为了在某些方面展示才华;为了赢得他人的敬仰和爱慕;为了成为人人谈论的人物;为了让亲朋好友看到你比他们想象得还要优秀。也许你还能列出其他理由,但我觉得以上这些理由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的。

对那些拼命追求声誉、财富和名望的人们,我想说:祝你们好运。但是当你已经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即成功和声誉之后,你打算怎么做呢?一直追逐下去吗?你若确已抓住了尾巴,那就舍命也不要松手。我盼你们不久都功成名就,或近乎功成名就吧!

U6人生的两条真理

人生的艺术就是要懂得收与放。而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尽管到头来注定一切都不能长久,它还是令我们依恋于它所赋予的各种恩赐。正如古人所言:“一个人出生时拳头紧握,过世时却松手而去。”

当然,我们应该紧紧把握人生,因为它既神奇,又美丽。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却常常在回首往事时才突然觉醒,意识到其中之美,可为时已晚,一切都时过境迁。

我们记起的是褪色的美、消逝的爱。但是这种记忆中却饱含了苦涩,我们痛惜没有在美丽绽放的时候注意到它,没有在爱情到来的时候做出回应。

我自己最近的一个经历又令我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剧烈的心脏病发作以后我被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那地方可不是好呆的。

一天上午,我要接受几项辅助检查。因为检查的器械在医院另一侧的一座楼内,所以我只能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穿过庭院才能到达那里。就在从病房里出来的那一刻,阳

光正照在我身上。我所感觉到的就只有这阳光,它如此美丽,如此温暖,如此璀璨和辉煌!

我看看周围是否有人也沉醉在这金色的阳光中,然而,人人却来去匆匆,大都目不斜视,双眼只盯着地面。这时我想到自己平常又何尝不是往往对身边的美景视而不见而沉湎于日常细小的、有时甚至是低俗的琐事之中呢!

从这次经历中所获得的顿悟就像这个经历本身一样,并无什么奇特之处:生活的恩赐是宝贵的,只是我们对此太掉以轻心罢了。

那么人生给我们的第一个矛盾的真理就是:不要因为太过忙碌而错过了人生的美好和壮丽。虔诚地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把握每一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

紧紧把握住人生,但不要紧得放不开。这是生活的另一面,是矛盾体的另一极:我们必须接受损失,学会放手。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当我们还年轻,自以为世界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要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去渴求,我们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而且一定能得到!但是,生活在继续,它要我们去面对现实,慢慢地也是实实在在地,生活让我们懂得了第二个真理。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承受损失——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我们只有在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才开始了独立的生命。我们要进各级学校;继而告别父母和儿时的家庭,然后结婚生子,再就是不得不让孩子们远走高飞。我们遭遇父母和爱人的死亡,还要面临自己或快或慢的衰老。我们最终不得不面对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就这样,我们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或梦想过的一切。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服从于人生中这种矛盾的需求呢?既然明明知道美的东西转眼即逝,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创造那些美好的东西?既然明明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最终会离我们而去,我们为什么还要倾心地去爱呢?

要破解这个矛盾,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像透过可以通向永恒的窗户那样来审视我们的生命。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生命虽然有限,可我们在地球上的行为却在编织着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图案。

生命绝不仅仅是静止的存在。它是一股不断变化的、不屈不挠的奔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使生命得到延续,我们又通过我们的子女使生命得到延续。我们所确立的习俗制度会历久长存,我们自己也会在其中得到永生。我们所崇尚的美不会因为我们的死亡而暗淡。我们的肉体会腐朽,我们的双手会枯萎,但我们用双手创造的美、善和真将永存不朽。

不要把生命耗费在聚敛财物上,这些财物终究会变为尘埃,化为乌有。与其追求物质,还不如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只有理想才具有永存的价值。

给房子赋予爱你就有了家。让一座城市充满道义,你就有了一个社区。在一堆红砖里赋予真理你就有了学校。在人们长期的努力奋斗中加上正义,你就有了文明。把这一切都聚集起来,加以提升,使之超越现存的缺陷,再加上人类对得到拯救的憧憬,永远无求无争,那么你将会有一个闪耀着希望绚烂光彩的未来。

7A

1|返朴归真| 琳达·韦尔特纳“我们讨论的是简化生活,而不是物质匮乏,”我的朋友萨拉解释说,“绝对不是你不可以做你喜欢的那些事情,而是你在改变,不再喜欢同样的事

情罢了。一些旧的习惯看上去是那样的浪费又不能令人满意,你真的对它们失去了兴趣。所以你仍然拥有你需要的每一件东西——只不过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罢了。”

2当我第一次遇见他们时,萨拉和迈克尔夫妇双双从业,拥有自己的住宅和用一大笔贷款购置的一条大船。随着女儿的出世而他们又想亲自抚养她,他们开始对“自愿简朴”的理念产生了兴趣。他们俩谁都不愿意把他们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仅仅局限于上班前的一小段时间和下班后已疲惫不堪的那几个小时。

3“许多人认为,因为有了孩子而且东西越来越贵,唯一的办法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便挣更多的钱。其实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迈克尔坚持说。

4这对夫妻的决定是把两份全职工作业换成两份半日工作,并且削减消费。他们决定只把钱花在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主要目标的东西上:构建一个把家庭和友谊、工作和娱乐融为一体的生活天地,而且还是一个不浪费地球资源的生活天地。

5现在他们还在原来的那个近郊社区,住在一幢自己设计的、漂亮而节能的房子里。按许多标准来看,房子虽然小了点,却容易清扫、布置、维修和供暖。一层是个大房间,厨房靠墙,摆着一张桦木餐桌和吃饭用的几把椅子;一张舒适的长沙发和一个柴炉就把日常起居的范围圈定了;角落是工作区。楼上是他们的卧室、一个萨拉和迈克尔共用的办公室和一间浴室。整幢房子明亮简洁,同周围环境十分和谐。很快,前门外还要建一个太阳能温室。

6一对只有兼职工作的夫妻怎么会有钱建造自己的房子、拥有一辆汽车并同另一对夫妻共享一艘小船,而且所有这一切都不曾贷款呢?他们如何能够维持足以提供他们想要的“一切”的那样一种高生活水平呢?他们放弃的而且不再怀念是哪些东西呢?

7首先,他们放弃了乱七八糟的昂贵东西:(浴室)药柜里满满的从来不用的化妆品和在柜台上随时可以买到的药品;堆放在厨房壁柜里的最终只会丢弃的各种东西。萨拉和迈克尔共用的那个衣柜足可以装下他们必需的一些衣物,其中许多还是出自L·L·比恩公司的做工精细的经典款式呢。“我不断地把东西送给别人,”萨拉解释道。通过筛选和丢弃并凭借他们对所拥有的东西的了解,萨拉和迈克尔清楚地知道他们到底真正需要什么。

8他们没有洗碟机,他们家那几只手工陶制的碟子根本装不满一台洗碟机。他们没有衣服烘干机;冬天把湿衣服晾在室内也就不需要增湿器了。萨拉的黑发很短,所以用不着吹风机、电动卷发夹或电动烫发钳。他们的前院长满了树,所以也不需要动力割草机或电动修枝剪。他们没有电视机,所以他们和孩子的脑子里都不会一直充满各种新玩具、新物品和新诱惑的图像。

9他们节省了通勤时代上下班必须支付的开支:另外的一辆车、汽油费、职业装、午餐和经常外出吃晚餐的开销以及保姆费,换来的则是时间——用于关注生活质量的时间。他们已不再使用纸产品,不再吃加工过的食品,不再享受昂贵的嗜好、观看首映电影、上餐馆以及付钱接受别人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喜欢的自家烹饪、周中的家庭野餐、上图书馆借书、参加社区的艺术活动、逛廉价旧货商店以及自己动手做事。

10“那种渴望获得更多东西的感觉是我们这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会永远继续下去,”萨拉说。“但是,你赚1万5千美元还是5万美元并不重要。这世上总有许多你希望自己能买得起的东西。钱真的不是导致我们改变生活方式的原因。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个人的满足。对于任何一个想简化自己生活的人来说,基本规则只有一个:如果一件事不能令人满意,那就索性不要去做。”

11萨拉和迈克尔借给我一本手册,名为《营造简朴生活方式的99种方法》,里面全是适用于任何生活状况的实用可行的建议。我仔细地阅读了,在一些方面我给自己打了高分,而在另一些方面我为身上存在的社会所认可的不理智行为感到惊讶。

12那天晚上,我陪女儿去购物,碰巧看见一条和我们的厨房墙纸颜色匹配而价钱又不贵的擦手毛巾和一双漂亮得难以抵挡其诱惑的“特价”凉鞋。当我站在停车场时,感觉自己花了11美元离开商店之后并没有比进商店时更加开心,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孩子,面对自己的一时冲动竟会不由自主。

13我们乘坐的这只购物旋转木马,其实是一个幻觉世界,但由于它不停地旋转并富有刺激性,有时我们很难找到决心和勇气从木马上下来。

7B

1|我的俭朴生活| 在我五十出头的时候,我开始怀疑丈夫和我所过的生活。我渴望一种更简单的生活方式,不想要太多压力,而且厌倦了为过奢华生活而终日奔波忙碌的日子。2为了达成目标,最理智而且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永久地离开公司圈子,然后能够坦然地处理其后果。确实,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解决的一件棘手事儿。但是在丈夫的支持下,而我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情后果的人,于是我挥手告别了公司圈子,而且从来也没有为此而后悔。

3经过前两周的休息,恢复以及深思后,我开始把需要改变的东西一一列在纸上,包括仔细管理丈夫继续带给我们生活的钱财以及在我们原来的基础上再寻找一些其他赚钱或增加收入的新门路。

4有些决定显然很容易做出,譬如取消长期固定的每周去一次美容院护发和修指甲的预约,或者过去由于没时间做饭而每周出去吃好几顿饭的惯例。但即使那样,我觉得这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5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卖掉我们的房子,因为那房子对于我们两个来说确实太大而且太奢华。有四个卧室和四个浴室的豪宅对于两个想过简单生活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三千多平方英尺的房子卖得相当快。我们搬进了一个较小而且去丈夫的工作单位也非常便利的家。然后我就开始精简我们的家当了。那或许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而且需要几次旧物甩卖和寄售。

6我们搬家后,接下来就进入了让自己在一个小房子里过上称心快乐生活的调整期,这个调整的确让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来适应。我丈夫不在乎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但我在开始时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根据我们先前的生活方式,没有一件东西摆放到位。当我把房子的每寸空间都派上用场时,我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没地方放。房子小了就意味着东西也得少,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打扫和操心的东西也要少!为了避免杂乱,减少没用的东西,我制定了一条规则,那就是:我必须得在所有食橱和衣柜周围看到三面内壁。

7同时,我也开始着手处理由于以前没有制定过有效的节省计划而导致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我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好好盘算如何花钱的话,我可能会把很多的钱浪费掉。我发现,只有注意存小钱,才会积累出大钱。我尽量削减所有不必要的支出,因为我要确保自己我无需再重返劳务市场找工作。

8我觉得自己只需要两条牛仔裤,一条平常穿,一条好点的。只需要两三双鞋子,一件休闲茄克和一件时髦的上衣等。

9我还意识到,没有必要订阅杂志或者报纸,因为有电脑和电视,无需增加开销就足以满足我的需求了。

10我发现,如果我把每天的零钱节省下来,而不是放在钱包里花掉,我就能防止一部分钱从我的手里溜掉。每个月,我就能积攒一些零钱并且把它存在银行我们的储蓄账户里。11我觉得我们不需要两部车,如果我把出去办事的时间计划好的话。裁掉一部车也减少了分期付款、购买燃料、办理驾照、各种税费等方面的开支。

12我意识到我们只需要一张信用卡。我意识到日常开支比如买汽油时支付现金要比写支票或者用信用卡支付节省的多。

13我意识到如果我能控制住日常生活开支和信用卡上钱的流量的话,我就能更好地确保我兜里有多少钱,从而减少每个月的开销。对我来说,说到理财,用信用卡会滋生疏忽大意,而我手里冷冰冰、硬邦邦的现金很可能还会留在我的手里。

14我意识到,我们没有必要每年花一千美金为朋友和家庭成员购置礼物和举办假日聚会。

如果全年都认真计划,并且留意购买廉价商品的话,只要用一小部分开支我们就能很好地满足那些需要了。

15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很简单,很节俭,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想做的事情来说也不算是吝啬。我们在生活“所需”的期望从我们“想要”的东西中分离出来了,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过度的压力和焦虑,我们比以前生活得更幸福。我制定了一项财务计划,有了它我们可以生活得很舒适,我们知道,我们的将来有保障,因为我们有把握。我们期待着每个新的一天,那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福气。

大学英语Unit 1 课文翻译

学外语 学习外语是我一生中最艰苦也是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虽然时常遭遇挫折,但却非常有价值。 我学外语的经历始于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老师很慈祥耐心,时常表扬学生。由于这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我踊跃回答各种问题,从不怕答错。两年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到了高中后,我渴望继续学习英语。然而,高中时的经历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很耐心,而新老师则总是惩罚答错的学生。每当有谁回答错了,她就会用长教鞭指着我们,上下挥舞大喊:“错!错!错!”没有多久,我便不再渴望回答问题了。我不仅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乐趣,而且根本就不想再用英语说半个字。 好在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到了大学,我了解到所有学生必须上英语课。与高中老师不同,大学英语老师非常耐心和蔼,而且从来不带教鞭!不过情况却远不尽如人意。由于班大,每堂课能轮到我回答的问题寥寥无几。上了几周课后,我还发现许多同学的英语说得比我要好得多。我开始产生一种畏惧感。虽然原因与高中时不同,但我却又一次不敢开口了。看来我的英语水平要永远停步不前了。 直到几年后我有机会参加远程英语课程,情况才有所改善。这种课程的媒介是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和一个调制解调器。我很快配齐了必要的设备并跟一个朋友学会了电脑操作技术,于是我每周用5到7天在网上的虚拟课堂里学习英语。 网上学习并不比普通的课堂学习容易。它需要花许多的时间,需要学习者专心自律,以跟上课程进度。我尽力达到课程的最低要求,并按时完成作业。 我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不管去哪里,我都随身携带一本袖珍字典和笔记本,笔记本上记着我遇到的生词。我学习中出过许多错,有时是令人尴尬的错误。有时我会因挫折而哭泣,有时甚至想放弃。但我从未因别的同学英语说得比我快而感到畏惧,因为在电脑屏幕上作出回答之前,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花时间去琢磨自己的想法。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什么都懂了,更重要的是,我说起英语来灵活自如。尽管我还是常常出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我已尝到了刻苦学习的甜头。 学习外语对我来说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但它又无比珍贵。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艰苦努力的意义,而且让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学习一门外语最令人兴奋的收获是我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与人交谈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新的语言使我能与陌生人交往,参与他们的谈话,并建立新的难以忘怀的友谊。由于我已能说英语,别人讲英语时我不再茫然不解了。我能够参与其中,并结交朋友。我能与人交流,并能够弥合我所说的语言和所处的文化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鸿沟。

新编大学英语4课文翻译(包括课后文章翻译)和答案

Reading comprehension 1略 2 BDCAC AADBB Vocabulary 1. 1) A. entertaining B. entertainment C. entertained D. entertainer 2) A. recognizable B. recognized C. recognition 3) A. tempting B. temptation C. tempt 4) A. reasoned B. reasoning C. reasonable D. reason 5) A. analyzed B. analytical C. analyst D. analysis 6) A. valuable B. valuation C. valued/values D. values 7) A. humorist B. humor C. humorous D. humorless 8) A. understandable B. understanding C. understand D. misunderstood 2. 1)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2) a sense of safety/security 3) a sense of inferiority 4) a sense of superiority 5) a sense of rhythm 6) a sense of justice 7) a sense of shame 8) a sense of helplessness 9) a sense of direction 10) a sense of urgency 3. 1) Lively behavior is normal 2) Fast cars appeal to 3) diverse arguments 4) I asked my boss for clarification 5) sensitive to light 6) Mutual encouragement 7) made fun of him 8) persists in his opinion/viewpoint 9) to be the focus/center of attention 10) we buy our tickets in advance 4. 1)certain/sure 2) involved 3) end 4) behavior 5) disciplining 6) agreed 7) individually 8) first 9) response 10) question 11) attempt 12) voice 13) directly 14) followed 15) trouble Unit 2 便笺的力量 Reading comprehension 1略 2 FFTFTFTFTTFTFT Vocabulary 1. Creating Compound Words

大学英语第一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阅读文参考译文 Unit One 以生命相赠 1 炸弹落在了这个小村庄里。在可怕的越南战争期间,谁也不知道这些炸弹要轰炸什么目标,而他们却落在了一所有传教士们办的小孤儿院内。 2 传教士和一两个孩子已经丧生,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8岁左右,她的双腿被炸伤。 3 几小时后,医疗救援小组到了。救援小组由一名年轻的美国海军医生和一名同样年轻的海军护士组成。他们很快发现有个小女孩伤势严重。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显然她就会因失血过多和休克而死亡。 4 他们明白必须给小女孩输血,但是他们的医药用品很有限,没有血浆,因此需要相配血型的血。快速的血型测定显示两名美国人的血型都不合适,而几个没有受伤的孤儿却有相配的血型。 5 这位医生会讲一点越南语,忽视会讲一点法语,但只有中学的法语水平。孩子们不会说英语,只会说一点法语。医生和护士用少得可怜的一点共同语言,结合大量的手势,努力向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们解释说,除非他们能输一些血给自己的小伙伴,否则她将必死无疑。接着问他们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来救小女孩。 6 对医生和护士的请求,孩子们(只是)瞪大眼睛,一声不吭。此时小病人生命垂危。然而,只有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中有人自愿献血,他们才能够得到血。过了好一会儿,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然后垂了下去,一会儿又举了起来。 7 “噢,谢谢,”护士用法语说。“你叫什么名字?” 8 “兴,”小男孩回答道。 9 兴很快被抱到一张床上,手臂用酒精消毒后,针就扎了进去。在整个过程中,兴僵直地躺着,没有出声。 10 过了一会儿,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抽泣,但立即用那只可以活动的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11 “兴,疼吗?”医生问。 12 兴默默地摇了摇头,但一会儿忍不住又抽泣起来,并又一次试图掩饰自己的哭声。医生又问是不是插在手臂上的针弄疼了他,兴又摇了摇头。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及习 题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Unit 1 1. A very curious boy, Tom, is interested not only in whats but also in whys and hows. 汤姆是个非常好奇的男孩,他不仅对“是什么”感兴趣,而且也对“为什么”和“怎么会”感兴趣。 2. Happiness, according to Prof. Smith, is the ability to make the most of what you have. 据史密斯教授说,幸福就是你能充分利用你所有的一切。 3. You’d better keep the book where your 15-year-old son can’t get his hands on. 你最好把这本书放在你15岁的儿子找不到的地方。 4. The story was very funny and Bill kept laughing while reading it. 这故事非常滑稽,比尔一边读一边不停地笑。 5. High-achieving students do not necessarily put in more time at their studies than their lower-scoring classmates. 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比他们得分较低的同学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6. How did you manage to persuade these students to take the speed-reading course 你是怎样设法说服这些学生修读快速阅读课的 7. Working hard is important, but knowing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one's abilities counts for much more. 用功是重要的,但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更重要得多。 8. She asked her student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elling them what to think. 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该思考什么。 Unit 2 1. Referr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he sai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are, after all,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在谈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别时,他说:“美国和英国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2. Prof. Smith encourages his student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I am just as happy,” he often says, “even if you challenge me or completely disagree with me.” 史密斯教授鼓励他的学生独立思考。他常说:“即使你们对我提出质疑或者完全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也同样高兴。” 3. We called on him to take part in our conversation about pop music, but as soon as he joined in, he introduced a new topic and referred to the NBA finals of the previous week. 我们请他参加我们关于流行音乐的谈话,但他一参加进来就引入一个新的话题,谈起了上周的NBA决赛。 4. The driver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accident. His car knocked down a tree and a man on his bike. 司机应对这次事故负责。他的车撞倒了一棵树和一个骑车的人。

大学英语4课文翻译

unit 1 TextA Love and logic: The story of a fallacy 爱情与逻辑:谬误的故事 1 I had my first date with Polly after I made the trade with my roommate Rob. That year every guy on campus had a leather jacket, and Rob couldn't stand the idea of being the only football player who didn't, so he made a pact that he'd give me his girl in exchange for my jacket. He wasn't the brightest guy. Polly wasn't too shrewd, either. 在我和室友罗伯的交易成功之后,我和波莉有了第一次约会。那一年校园里每个人都有件皮夹克,而罗伯是校足球队员中唯一一个没有皮夹克的,他一想到这个就受不了,于是他和我达成了一项协议,用他的女友换取我的夹克。他可不那么聪明,而他的女友波莉也不太精明。 2 But she was pretty, well-off, didn't dye her hair strange colors or wear too much makeup. She had the right background to be the girlfriend of a dogged, brilliant lawyer. If I could show the elite law firms I applied to that I had a radiant, well-spoken counterpart by my side, I just might edge past the competition. 但她漂亮而且富有,也没有把头发染成奇怪的颜色或是化很浓的妆。她拥有合适的家庭背景,足以胜任一名坚忍而睿智的律师的女友。如果我能够让我所申请的顶尖律师事务所看到我身边伴随着一位光彩照人、谈吐优雅的另一半,我就很有可能在竞聘中以微弱优势获胜。 3 "Radiant" she was already. I could dispense her enough pearls of wisdom to make her "well-spoken". “光彩照人”,她已经是了。而我也能施予她足够多的“智慧之珠”,让她变得“谈吐优雅”。 4 After a banner day out, I drove until we were situated under a big old oak tree on a hill off the expressway. What I had in mind was a little eccentric. I thought the venue with a perfect view of the luminous city would lighten the mood. We stayed in the car, and I turned down the stereo and took my foot off the brake pedal.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she asked. 在一起外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之后,我驱车来到了高速公路旁一座小山上一棵古老的大橡树下。我的想法有些怪异。而这个地方能够俯瞰灯火灿烂的城区,我觉得它会使人的心情变轻松。我们呆在车子里,我调低了音响并把脚从刹车上挪开。“我们要谈些什么?”她问道。 5 "Logic." “逻辑学。” 6 "Cool," she said over her gum. “好酷啊,”她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说。 7 "The doctrine of logic," I said, "is a staple of clear thinking. Failures in logic distort the truth, and some of them are well known. First let's look at the fallacy Dicto Simpliciter." “逻辑学的原理,”我说道,“即清晰思考的主要原则。逻辑上出现的问题会歪曲事实,其中有些还很普遍。我们先来看看一种叫做‘绝对判断’的逻辑谬误。”

大学英语四翻译

西蒙顿说,如果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者具有什么共性的话 If great achievers share anything, said Simonton, it is an relenting drive to succeed. “There is an tendency to think that they are endowed with something super-normal,” he explained. “But what comes out of the research is that there are great people who have no amazing intellectual processes. It’s a difference in degree. Greatness is built upon tremend ous amounts of study, practice and devotion.” He cited Winston Churchill,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during World War II, as an example of a risk-taker who would never give up. Thrust into his office when his country’s moral was at its lowest, Churchill rose brilliantly to lead the British people. In a speech following the Allied evacuation at Dunkirk in 1940, he inspired to nation when he said, “We should not flag or fail.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一些人不愿表达感激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不会受欢迎。 Some person refrain from expressing their gratitude because they feel it will not be welcome. A patient of mine, a few weeks after his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came back to thank his nurse. “I don’t come sooner,” he explained, “because I imagined you must b e bored to death with people thanking you.” “On the contrary,” she replied, “I am delighted you came. Few realize how much we need encouragement and how much we are helped by those who give it.” Gratitude is something of which none of us can give too much. For on the smiles, the thanks we give, our little gestures of appreciation, our neighbors build up their philosophy of life. 一般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与之搏斗。 The normal Western approach to a problem is to fight it. The saying,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 h get going,” is typical of this aggressive attitude toward problem-solving. No matter what the problem is, or the techniques available for solving it, the framework produced by our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is fight.Dr.de Bono calls this vertical thinking; the traditional, sequential, Aristotelian thinking of logic, moving firmly from one step to the next, like toy blocks being built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The flaw is, of course, that if at any point one of the step is not reached, or one of the toy blocks is incorrectly placed, then the whole structure collapse. Impasse is reached, and frustration, tension, feelings of fight take over. Lateral thinking, Dr. de Bono says,is a new technique of thinking about things—a technique that avoids this fight altogether,and solves the problem In an entirely unexpected fashion. 学生的成绩达不到老师的期望是常有的事 When a student's work did not measure up to the teacher's expectations, as often happened, the student was not treated with disappointment, anger, or annoyance. Instead, the teacher assumed that this was an exception, an accident, a bad day, a momentary slip — and the student believed her and felt reassured. The next time around, he tried harder, determined to live up to what the teacher knew he could to. The exact part of communication that tells a child, "I expect the best," is difficult to pinpoint. In part it consists of a level tone showing assurance, a lack of verbal impatience, an absence of negative qualities such as irony, put-downs, and irritation.The teacher who expects the best asks her questions with conviction, knowing the answers she gets will be right, and the child picks up

大学英语4翻译

新视野英语第四册翻译部分 Unit1 1.这种植物只有在培育它的土壤中才能很好地成长。(other than) The plant does not grow well in soils other than the one in which it has been Developed. 2.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我们白天做了什么事情,晚上都会做大约两个小时的梦。(may have don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we spend about two hours dreaming every night, no matter what we may have done during the day. 3.有些人往往责怪别人没有尽最大努力,以此来为自己的失败辩护。(justify sth.by) Some people tend to justify their failure by blaming others for not trying their best. 4.我们忠于我们的承诺:凡是答应做的,我们都会做到。(remain true to) We remain tree to our commitment: Whatever we promised to do; we would do it. 5.连贝多芬的父亲都不相信自己儿子日后有一天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爱迪生也同样如此,他的老师觉得他似乎过于迟钝。(discount;be true of) Even Beethoven's father discoun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his son would one day become the greatest musician in the world. The same is true of Edison, who seemed to his teacher to be quite dull. 6.当局控告他们威胁国家安全。(accuse sb.of sth) They were accused by authorities of threatening the state security. Unit2 1.要是这部喜剧中的人物更幽默些的话,就会吸引更多的观众。(if...had+past participle,would+have+past participle) If the characters in this comedy had been more humorous, it would have attracted a larger audience. 2.她从未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因此她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it is a possibility to) She has never lost faith in her own ability, so it is a possibility for her to become a successful actress. 3.我从未受过正式培训,我只是边干边学。(go along) I never had formal training, I just learned as I went along. 4.随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他们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了。(find one's way into) As their products find their way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ir brand is gaining in popularity. 5.她可以编造一个故事,说自己被窃贼打昏,所以的钱都没了,但她怀疑自己是否能让这故事听起来可信。(make up) She could make up a story by saying she was knocked unconscious by thieves and that all her money was gone, but she doubted whether she could make it sound believable. 6.谁都不清楚他是否故意推迟了这次访问,可是这引起了对他更多的批评。(on purpose) No one was certain whether he postponed the visit on purpose, but this brought more criticism of him.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

Unit1 PA无名英雄:职业父亲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的孪生女儿出生后的第一次"约会”时,我和丈夫一起去看了一部名为《玩具故事》的电影。我们很喜欢这部片子,但随后我丈夫问道:"父亲在哪儿呢?”起初我还认为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批评一部很吸引人的家庭影片似乎是太偏狭了。可后来越想越觉得这一疏忽太严重了。父亲不仅没有出现,他甚至没有被提到——尽管家中有婴儿,说明他不可能离开太长时间。影片给人的感觉是,父亲出现与否似乎是个极次要的细节,甚至不需要做任何解释。 新闻媒体倾向于把父亲的边缘化,这只是一个例子,它反映了在美国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化。大卫?布兰肯霍恩在《无父之国》一书中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无需父亲”观念。 职业母亲(我想这应是与无职业母亲相对而言的)奋斗的故事从媒体上无尽无休地轰击着我们。与此同时,媒体上绝大多数有关父亲的故事又集中表现暴力的丈夫或没出息的父亲。看起来似乎父亲惟一值得人们提及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做家务太少而受到指责的时候(我怀疑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因为"家务”的定义中很少包括打扫屋顶的雨水沟、给汽车换机油或其它一些典型地由男人们做的事),或者是在他们去世的时候。当布兰肯霍恩先生就"顾家的好男人”一词的词义对父亲们进行调查时,许多父亲都回答这一词语只有在葬礼上听到。 这种"无需父亲”综合症的一个例外是家庭全职父亲所受到的媒体的赞扬。我并非暗指这些家庭全职父亲作出的承诺不值得人们的支持,我只是想指出在实际生效的双重标准:家庭全职父亲受到人们的赞扬,而家庭全职母亲和养家活口的父亲,所得到文化上的认同却很少,甚至完全得不到。 我们用来讨论父亲角色(即没出息的父亲)的话语本身就显示出人们对大多数男人默默无闻而自豪地履行对家庭承担的责任缺乏赏识。我们几乎从来没听到"职业父亲”这一说法,在人们呼吁应该考虑给予工作者在工作地点上更大的灵活性时,很少有人认为这种呼吁不但适用于女子,同样也适应于男子。我们这个社会表现出似乎家庭职责对父亲来说并不象对母亲那么重要——似乎事业上的满足就是男人生活的全部。 更让人感到侮辱的是最近媒体的这种倾向,即把家庭主妇看成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就像一辆名贵的汽车,只有据说少数男人才享受得起这种奢侈与豪华。这暗示家里有家庭主妇的男人比那些妻子在外工作的男人日子过得更舒适,因为他们拥有全职管家这种"奢侈品”。然而,实际上作为家庭惟一挣钱者的男人要承受很多压力。当他们的那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惟一来源的时候,失业,或者甚至只不过是受到失业的威胁,对他们来说显然构成更大的困难。同样,家庭惟一的工资收入者在想辞去不太满意的工作时,其灵活程度也要小一些,因为这种工作变换会使他们失去收入。此外,为了给家庭挣更多的钱,许多丈夫超时工作或兼做第二职业。对于这些男人来说,正是这份工作所支撑的家庭,使得他们值得付出努力。很多男人相信母亲呆在家里对小孩十分重要,这种信念使得他们乐意地担起家里惟一挣钱人的担子。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家庭中没有父亲会对小孩——因此对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并没有把"普通”父亲作为正面角色为未来的父亲树立榜样,相反地,却常常持放弃态度,认为传统的父道从最好的方面说是已经过时,从最坏的方面讲就是危险的反动。这使得许多男人对他们作为父亲的角色的价值提出疑问。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1课文翻译

为自己而写 从孩提时代,我还住在贝尔维尔时,我的脑子里就断断续续地转着当作家的念头,但直等到我高中三年级,这—一想法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在这之前,我对所有跟英文课沾边的事都感到腻味。我觉得英文语法枯燥难懂。我痛恨那些长而乏味的段落写作,老师读着受累,我写着痛苦。 弗利格尔先生接我们的高三英文课时,我就准备着在这门最最单调乏味的课上再熬上沉闷的一年。弗利格尔先生在学生中以其说话干巴和激励学生无术而出名。据说他拘谨刻板,完全落后于时代。我看他有六七十岁了,古板之极。他戴着古板的毫无装饰的眼镜,微微卷曲的头发剪得笔齐,梳得纹丝不乱。他身穿古板的套装,白衬衣领扣外的领带打得——丝不苟。他救着古板的尖下巴,古板的直鼻梁,说起话来—·本正经,字斟句酌,彬彬有礼,活脱脱一个橱稽的老古董。 我作好准备,打算在弗利格尔先生的班上一无所获地混上—·年,不少日子过去了,还真率出所料。后半学期我们学写随笔小品文。弗利格尔先生发下一张家庭作业纸,出了不少题供我们选择。像“暑假二三事”那样傻乎乎的题目倒是一个也没有,但绝大多数—样乏味。我把作文题带回家,——直没写,直到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我躺在沙发上,最终不得不面对这一讨厌的功课,便从笔记本里抽出作文题目单粗粗—看。我的目光落在“吃意大利细面条的艺术”这个题目上。… 这个题目在我脑海里唤起了一连串不同寻常的图像。贝尔维尔之夜的清晰的回忆如潮水一般涌来,当时,我们大家——起围坐在晚餐桌旁——艾伦舅舅、我母亲、查理舅舅、多丽丝、哈尔舅舅——帕特舅妈晚饭做的是意大利细面条。那时意大利细面条还是很少听说的异国食品。多丽丝和我都还从来没吃过,在座的大人也是经验不足,没有—个吃起来得心应手的。艾伦舅舅家诙谐有趣的场景全都重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回想起来,当晚我们笑作—团,争论着该如何地把面条从盘子上送到嘴里才算合乎礼仪。 突然我就想描述那…切,描述当时那种温馨美好的气氛,但我把它写下来仅仅是想白得其乐,而不是为弗利格尔先生而写。那是我想重新捕捉并珍藏在心中的一个时刻。我想重温那个夜晚的愉快。然而,照我希望的那样去写,就会违反我在学校里学的正式作文的种种法则弗利格尔先生也肯定会打它—个不及格。没关系。等我为自己写好了之后,我可以再为弗利格尔先生写点什么别的东西。 等我写完时已是半夜时分,再没时间为弗利格尔先生写——篇循规蹈矩、像模像样的文章了。第二天上午,我别无选择,只好把我为自己而写的贝尔维尔晚餐的故事交了上去。两天后弗利格尔先生发还批改过的作文,他把别人的都发了,·就是没有我的。我正准备着遵命—放学就去弗利格尔先生那儿挨训,却看见他从桌上拿起我的作文,敲了敲桌子让大家注意听。 “好了,孩子们,”他说。“我要给你们念一篇小品文。文章的题目是:吃意大利细面条的艺术。” 于是他开始念了。是我写的!他给全班大声念我写的文章。更不可思议的是,全班同学都在听着他念,而且听得很专心。有人笑出声来,接着全班都笑了,不是轻蔑嘲弄,而是乐乎乎地开怀大笑。就连弗利格尔先生也停顿了两三次,好抑制他那丝拘谨的微笑。我尽力不流露出得意的心情,但是看到我写的文章竟然能使别人大笑,我真是心花怒放。就在十——年级,可谓是最后的时刻,我找到了一个今生想做的事。这是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最幸福的——刻。弗利格尔先生念完后说道:“瞧,孩子们,这就是小品文,懂了没有。这才是一知道吗——这才是小品文的精髓,知道了没有。祝贺你,贝克先生。”他这番话使我沉浸 在十全十美的幸福之中

新编大学英语4课文翻译和答案(浙江大学)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及课后习题答案(Book 4) Unit 1 享受幽默—什么东西令人开怀? 1 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会发笑、很开心,古今中外都一样。这一现象或许同语言本身一样悠久。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使一个故事或笑话让人感到滑稽可笑的呢? 2 我是第一次辨识出幽默便喜欢上它的人,因此我曾试图跟学生议论和探讨幽默。这些学生文化差异很大,有来自拉丁美洲的,也有来自中国的。我还认真地思考过一些滑稽有趣的故事。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喜好。 3 为什么听我讲完一个笑话后,班上有些学生会笑得前仰后合,而其他学生看上去就像刚听我读了天气预报一样呢?显然,有些人对幽默比别人更敏感。而且,我们也发现有的人很善于讲笑话,而有的人要想说一点有趣的事却要费好大的劲。我们都听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笑话,但我讲不好,也总是记不住。”有些人比别人更有幽默感,就像有些人更具有音乐、数学之类的才能一样。一个真正风趣的人在任何场合都有笑话可讲,而且讲了一个笑话,就会从他记忆里引出一连串的笑话。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不可能成为一群人中最受欢迎的人。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仅受人喜爱,而且在任何聚会上也往往是人们注意的焦点。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4 甚至有些动物也具有幽默感。我岳母从前经常来我们家,并能住上很长一段时间。通常她不喜欢狗,但却很喜欢布利茨恩—我们养过的一条拉布拉多母猎犬。而且,她们的这种喜欢是相互的。布利茨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戏弄外祖母,当外祖母坐在起居室里她最喜欢的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时,布利茨恩就故意把她卧室里的一只拖鞋叼到起居室,并在外祖母刚好够不到的地方蹦来跳去,一直逗到外祖母忍不住站起来去拿那只拖鞋。外祖母从椅子上一起来,布利茨恩就迅速跳上那椅子,从它那闪亮的棕色眼睛里掠过一丝拉布拉多式的微笑,无疑是在说:“啊哈,你又上了我的当。” 5 典型的笑话或幽默故事由明显的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铺垫(即背景),接下来是主干部分(即故事情节),随后便是妙语(即一个出人意料或令人惊讶的结尾)。如果这个妙语含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这个笑话便会很有趣。通常笑话都包含这三部分,而且每部分都必须交代清楚。如果讲故事或说笑话的人使用听众都熟悉的手势和语言,则有助于增强效果。 6 我们可以对幽默这种娱乐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令人发笑。举例来说,最常见的幽默有以下几种,包括了从最显而易见的幽默到比较微妙含蓄的幽默。 7 “滑稽剧”是最明显的幽默。它语言简单、直截了当,常常以取笑他人为乐。说笑打闹这种形式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滑稽说笑演员和小丑的惯用技巧。它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几乎本世纪的每个讲英语的滑稽说笑演员都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过下面这则笑话。一位男士问另一位男士:“昨晚我看到的那位和你在一起的贵妇是谁?”那位男士回答道:“那可不是什么贵妇,那是我老婆。”这个笑话的幽默之处在于第二位男士说他的妻子不是一位贵妇,也就是说她不是一个高雅的女人。这个笑话并没有因为经常讲而变得不再那么好笑。由于这是一个经典笑话,观众都知道要说什么,而且因为大家对这个笑话很熟悉而更加珍爱它。 8 中国的相声是一种特殊的滑稽剧。相声中两名中国喜剧演员幽默地谈论诸如官僚主义者、家庭问题或其他一些有关个人的话题。相声随处都能听到,无论是在乡村的小舞台上,还是在北京最大的剧院里,抑或在广播、电视上。它显然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种传统的幽默形式。 9 “俏皮话”不像滑稽剧那样浅显,它是因语言的误用或误解而引人发笑。我特别喜欢

新视野大学英语四课文翻译

Unit1a 艺术家追求成名,如同狗自逐其尾,一旦追到手,除了继续追逐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成功之残酷正在于它常常让那些追逐成功者自寻毁灭. 对一名正努力追求成功并刚刚崭露头角地艺术家,其亲朋常常会建议“正经地饭碗不能丢!”他们地担心不无道理. 追求出人头地,最乐观地说也困难重重,许多人到最后即使不是穷困潦倒,也是几近精神崩溃. 尽管如此,希望赢得追星族追捧和同行赞扬之类地不太纯洁地动机却在激励着他们向前. 享受成功地无上光荣,这种诱惑不是能轻易抵挡地. 成名者之所以成名,大多是因为发挥了自己在歌唱.舞蹈.绘画或写作等方面地特长,并能形成自己地风格. 为了能迅速走红,代理人会极力吹捧他们这种风格.他们青云直上地过程让人看不清楚. 他们究竟是怎么成功地,大多数人也都说不上来. 尽管如此,艺术家仍然不能闲下来. 若表演者.画家或作家感到无聊,他们地作品就难以继续保持以前地吸引力,也就难以保持公众地注意力. 公众地热情消磨以后,就会去追捧下一个走红地人. 有些艺术家为了不落伍,会对他们地写作.跳舞或唱歌地风格稍加变动,但这将冒极大地失宠地危险. 公众对于他们藉以成名地艺术风格以外地任何形式都将不屑一顾. 知名作家地文风一眼就能看出来,如田纳西·威廉斯地戏剧.欧内斯特·海明威地情节安排.罗伯特·弗罗斯特或 T.S.艾略特地诗歌等. 同样,像莫奈.雷诺阿.达利这样地画家,希区柯克.费里尼.斯皮尔伯格.陈凯歌或张艺谋这样地电影制作人也是如此. 他们鲜明独特地艺术风格标志着与别人不同地艺术形式上地重大变革,这让他们名利双收, 但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失去了用其他风格或形式表现自我地自由. 名气这盏聚光灯可比热带丛林还要炙热.骗局很快会被揭穿,过多地关注带来地压力会让大多数人难以承受. 它让你失去自我.你必须是公众认可地那个你,而不是真实地你或是可能地你. 艺人,就像政客一样,必须常常说些违心或连自己都不完全相信地话来取悦听众. 一滴名气之水有可能玷污人地心灵这一整口井,因此一个艺术家若能保持真我,会格外让人惊叹. 你可能答不上来哪些人没有妥协,却仍然在这场名利地游戏中获胜. 一个例子就是爱尔兰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他在社交行为和性行为方面以我行我素而闻名于世.虽然他地行为遭到公众地反对,却依然故我,他也因此付出了

新编大学英语2课文全部翻译

以生命相赠 1 炸弹落在了这个小村庄里。在可怕的越南战争期间,谁也不知道这些炸弹要轰炸什么目标,而他们却落在了一所有传教士们办的小孤儿院内。 2 传教士和一两个孩子已经丧生,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8岁左右,她的双腿被炸伤。 3 几小时后,医疗救援小组到了。救援小组由一名年轻的美国海军医生和一名同样年轻的海军护士组成。他们很快发现有个小女孩伤势严重。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显然她就会因失血过多和休克而死亡。 4 他们明白必须给小女孩输血,但是他们的医药用品很有限,没有血浆,因此需要相配血型的血。快速的血型测定显示两名美国人的血型都不合适,而几个没有受伤的孤儿却有相配的血型。 5 这位医生会讲一点越南语,忽视会讲一点法语,但只有中学的法语水平。孩子们不会说英语,只会说一点法语。医生和护士用少得可怜的一点共同语言,结合大量的手势,努力向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们解释说,除非他们能输一些血给自己的小伙伴,否则她将必死无疑。接着问他们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来救小女孩。 6 对医生和护士的请求,孩子们(只是)瞪大眼睛,一声不吭。此时小病人生命垂危。然而,只有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中有人自愿献血,他们才能够得到血。过了好一会儿,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然后垂了下去,一会儿又举了起来。 7 “噢,谢谢,”护士用法语说。“你叫什么名字?” 8 “兴,”小男孩回答道。 9 兴很快被抱到一张床上,手臂用酒精消毒后,针就扎了进去。在整个过程中,兴僵直地躺着,没有出声。 10 过了一会儿,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抽泣,但立即用那只可以活动的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11 “兴,疼吗?”医生问。 12 兴默默地摇了摇头,但一会儿忍不住又抽泣起来,并又一次试图掩饰自己的哭声。医生又问是不是插在手臂上的针弄疼了他,兴又摇了摇头。 13 但现在,偶尔的抽泣变成了持续无声的哭泣。他紧紧地闭着眼睛,用拳头堵住嘴想竭力忍住哭泣。 14 现在医疗小组非常担忧,因为针不该使他们的小输血者一直感到疼痛。显然出了问题。恰好这时,一名越南护士前来帮忙。看到小男孩在哭,她用越南话很快地和他说话。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又立即回答他。护士一边说,一边俯身轻轻拍着小男孩的头,她的声音亲切柔和。 15 一会儿,小男孩不再哭了,他睁开眼睛,用询问的目光看着越南护士。护士点了点头,小男孩的脸上马上露出了宽慰的神色。 16 越南护士抬起头平静地对两名美国人说:“他以为自己快死了。他误解了你们,以为你们要他献出所有的血,小女孩才能活下来。” 17 “那他为什么会愿意这么做呢?”海军护士问。 18 越南护士把这个问题向小男孩重复了一遍。小男孩简单地回答道:“她是我的朋友。” 19 他为了朋友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了。 没有言语的交流 1 当你学一门外语的时候,你一定要学词汇和语法,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成功地进行交流,你还必须学习该文化的非言语语言,或者说“身势语”。身势语是一个术语,是我们用来描述那些可以传递信息的脸部表情,手势以及其他身体动作的术语。这种交流方式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用动作表达的信息可以比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更多。 2 有时候我们发现说一门外语很困难,因为我们可能不了解另一种文化的非言语信号,或者说那些信号在我们自己文化中的含义可能迥然不同。例如,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上下点头的动作就传递不同的信息。在北美,该动作表示“我同意”。在中东地区,向下点头表示“我同意”,而向上抬头表示“我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