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814.73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第六专题公共政策的执⾏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经采纳即进⼊政策执⾏阶段。
政策执⾏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途径。
政策执⾏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
因此,政策执⾏是政策⽣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
公共政策的执⾏活动也是⼀个完整的过程,下⾯的案例说明了这⼀问题。
案例9-1 营⼝市委贯彻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开放以来普遍实⾏和不断完善的⼀项最为重要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政策。
辽宁省营⼝市委按照“宣传—试点—推⼴”的程序开展⼯作,确保了该项政策的有效执⾏。
1980年11⽉初,中共营⼝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会议,系统学习和全⾯理解中共中央[1980]75号⽂件,认识到应当把推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的重要内容。
全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1年10⽉开始酝酿、调查,12⽉上旬县、区召开三级⼲部会讨论贯彻和落实,各县、区层层训练⼲部,提⾼对该政策的认识程度,并在⼀些社队进⾏政策试验。
县乡(社)共抓了102个试点队,参加试点⼯作的县乡⼲部790多名。
1982年1⽉1⽇,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作会议纪要》。
营⼝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
市委领导带领农⼯部⼲部到农村⽣产队搞调查研究,总结出⼀套包⼲到户的典型经验;并发动群众,指导落实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
1984年1⽉1⽇,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作的通知》即⼀号⽂件,作出关于延长⼟地承包期的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们长期存在的“三怕”顾虑,即农民怕政策变,冒尖户怕露富,基层⼲部怕犯新错误。
⼀号⽂件有⼒地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落实,营⼝全市实⾏这项制度的农户由1982年的76.8%发展到99%。
1984年12⽉24⽇营⼝市委宣布,全市以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的农村第⼀步改⾰已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极⼤地解放了⽣产⼒,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重点与难点: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觉及其分析方法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一、政治学视角1.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一般把它描绘成探讨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戴维·伊斯顿认为“为了便于实际研究,有必要把政治学描绘成人们探讨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
这个观点得到西方社会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引述。
罗斯金等人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特别集中于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领导者为何及如何做决定?(2)为什么公民遵守绝大部分的决定,而有时却不遵守其他部分?”。
内格尔宣称,“我们可以揭示所有政治学领域都与公共政策问题相关联。
”2.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时期、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传统政治学中,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研究方法有历史的、法律的和制度的,研究重点是政府和主权,强调研究政府的制度结构和政府治理的方法与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宪政制度、政府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政府间的相互关系等主题。
一些人强调自由的价值,而被称为自由主义者;一些人强调秩序的价值,而被称为保守主义者;一些人强调国家的权威,而被称为国家主义者;一些人强调国家的罪恶,而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一些人强调未来"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价值,而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布莱斯的《现代民主政治》、帕雷托的《精神与社会》、莫斯卡的《统治阶级》、米歇尔斯的《政治党派》、拉斯基的《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在当时都曾风靡一时,而且至今仍深有影响。
传统政治学中的公共政策概念大多来自政治经济学和公法学,其研究方法强调公共政策过程的规范性研究,很少论及公共政策的内容以及各种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行为主义政治学克服了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借用了各种适量的定量方法,特别是调查方法,通过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描述性研究(特别是对个体决策的描述)来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公共政策法律研究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学科,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对于深入理解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首先,公共政策法律研究需要重视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强调通过收集、分析并解释数据来揭示公共政策法律表象背后的现象和规律。
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可以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进而对公共政策法律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定性研究方法也很重要,通过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其次,社会实践是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共政策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相关人员,了解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参与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活动,与从事公共政策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交流,进一步深化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认识。
此外,比较研究方法也是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或组织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其异同之处,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法律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不同背景下公共政策法律的差异,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所在地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此外,理论研究方法也不可忽视。
公共政策法律研究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以运用利益协商理论、制度分析理论等来解释影响公共政策法律实施的因素。
理论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和系统的建议,有助于改进公共政策法律的制定和落实过程。
最后,跨学科研究是公共政策法律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由于公共政策法律涉及到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跨学科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角和深度的分析。
例如,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共政策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政策对社会公正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