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2018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56
1.读准字音中道崩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裨补阙漏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斟酌损益咨诹善道2.读顺句子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读清节奏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多种形式朗读,自主说译以上词句。
同桌互评。
明确:这篇文章有很多四字句,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对偶句式,杂以长短散句,使文章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宜诵易记。
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前两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条分缕析知内容(中阶挑战)1.一向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这次出兵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后主刘禅。
他千叮咛万嘱咐地向刘禅提出了哪些意见?屏显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预设:他劝刘禅要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要赏罚分明,不存私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举荐贤能之人,学习先汉,亲贤臣,远小人。
明确:诸葛亮提了三条意见:开张圣听,赏罚公平,亲贤远佞。
2.这些建议与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次序能调换吗?预设:治理有方、国泰民安,后方巩固有保障,北伐才能顺利进行。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④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示例:①句话外音:开张圣听是你老爹的美德,你做儿子的应该继承。
预设:②句话外音:这些人不是我安插的亲信,他们都是你父亲选拔出来留给你的贤能之士。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范文如下:课题:《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掌握《出师表》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3. 学会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2. 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写有题目“《出师表》”的幻灯片,提问:“你们了解过《出师表》吗?是否听说过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回答。
2. 给出一些关键词如“长子军平”、“破贼平定”等,要求学生联想和猜测《出师表》的主题内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们阅读《出师表》的全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2. 选取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今者天下大定,兵革方息,豪强并伏,四方宾服。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3. 引导学生讨论《出师表》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2. 分组进行分享,每组选出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评论。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出师表》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2. 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回答提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写一篇类似《出师表》的文章,表达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出师表》主题:忠诚、忧国忧民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思想。
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2课出师表基础练习一、文学常识。
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写给皇帝的一篇表,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 引喻失义.4. 陟罚臧否..(pǐ) 5. 以光.先帝遗德6. 引喻失义.7. 以遗.陛下8. 悉以咨.之 9. 猥.自枉屈10. 斟酌损.益 11. 咨诹.善道12. 以彰.其咎 13. 先帝不以臣卑鄙..14. 遂许先帝以驱驰..三、给加点的字注音。
15. 中道崩殂.()16. 裨.补阙.漏()17. 行.阵和睦()18. 以彰其咎.()19. 陟.罚臧否.()20. 以遗.陛下()21. 庶.竭驽钝()22. 猥.自枉屈()23. 咨诹.善道()24. 夙.夜忧叹()四、古今异义。
25.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 )26.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27.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28. 臣本布衣..(古义:今义: )29.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30.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古义:今义: ) 五、翻译句子。
3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2.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3.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六、课外拓展【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实词义及虚词用法,独立翻译课文;牢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多读多记背诵默写,逐段分析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诸葛亮忠君意识和谏言方略。
教学重点:实词义;翻译句子;重要内容教学难点:重要句子翻译;谏言内容;人物情感。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二、补充内容:1、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
2、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