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0.19 KB
- 文档页数:10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滨江学院课程论文题目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课程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专业 2013级金融工程学生姓名吴欣怡学号任课教师李长青二O一六年六月三日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一、案例简介2008 年 10 月 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 8 亿港元的损失。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远期杠杆二、案例的具体内容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
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 147 亿港元的损失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近几年典型金融工程案例介绍金融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工具,解决金融领域的问题。
近年来,金融工程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本文将探讨近几年的典型金融工程案例,以展示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I. 高频交易算法的应用1.1 介绍高频交易是指利用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算法,通过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秒级或微秒级的交易来获取利润。
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执行交易,而传统的人工交易方式无法达到高频交易的速度要求。
因此,金融工程师开发了各种高频交易算法,使得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交易。
1.2 典型案例:闪电交易闪电交易是一种高频交易算法,利用微秒级别的超快速度进行交易。
通过在交易所附近放置服务器,闪电交易算法可以极快速度地获取市场信息并做出交易决策,从而在细微的价格波动中获得利润。
然而,闪电交易也引发了市场公平性的讨论,因为个别投资者可以通过先发制人的优势获得更高的收益。
II. 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与风险管理2.1 介绍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基于金融资产价格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其价值来自于基础资产的变化。
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是金融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需要应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2.2 典型案例:期权定价模型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品,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特定价格购买或卖出基础资产的权利。
期权的定价涉及到隐含波动率等因素的考虑。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是一种经典的金融工程模型,用于计算欧式期权的理论价格。
该模型基于假设和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期权的价格,并帮助投资者制定交易策略。
III. 量化交易策略与机器学习3.1 介绍量化交易是一种利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在金融市场上制定和执行交易策略的方法。
量化交易策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量化交易策略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3.2 典型案例:基于机器学习的交易策略机器学习在量化交易策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金融工程案例金融工程是指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通过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来解决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风险管理、融资和投资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金融工程案例,来说明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某公司在扩大业务规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额资金的融资,以支持其业务发展。
然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可能会面临高昂的利息支出和风险管理的困难。
因此,该公司决定寻求金融工程方面的帮助,以寻求更有效的融资方案。
在金融工程师的帮助下,该公司选择了结构性产品作为其融资工具。
结构性产品是一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其收益和风险通常与基础资产的表现有关。
在这个案例中,金融工程师设计了一种与公司业务表现相关的结构性产品,以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
通过金融工程师的分析和设计,该结构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并且提供了更灵活的还款方式。
与传统的贷款方式相比,这种结构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利息支出,并且降低了市场利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此外,金融工程师还为该公司设计了一种风险对冲策略,以帮助公司管理市场风险。
通过金融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和操作,该公司成功地规避了市场利率波动对其融资成本的影响,保障了其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金融工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性。
因此,金融工程在现代金融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实际应用中,金融工程需要金融工程师具备扎实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深厚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金融工程师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工程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和风险的最大化控制。
因此,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为金融从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金融工程是指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对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的学科领域。
金融工程的发展,为金融市场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金融工程案例,来分析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背景。
某公司计划发行一款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该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市场情况、利率变动、资产价格等多种因素,因此需要进行金融工程分析和定价。
分析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市场预测,我们可以对市场的波动情况和未来走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需要对利率变动进行模拟和预测。
利率的变动对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利率进行多种情景下的模拟,以确定产品的敏感度和风险暴露。
再者,需要对资产价格进行建模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资产价格波动对产品的风险敞口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资产价格进行多种情景下的模拟和分析。
定价和风险管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产品的风险敞口和预期收益。
在实际定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的流动性、投资者的需求和产品的竞争情况。
同时,也需要对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和产品的稳健性。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工程提供了多种定价模型和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定价。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工程在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工程不仅提供了多种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也为金融创新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案例背景2008 年10 月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8 亿港元的损失,他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 除目前的l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ll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据香港《文汇报》报道, 随着澳元持续贬值,中信泰富因外汇累计期权已亏损186亿港元.截至2008年12月5日,中信泰富股价收于5.80港元,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2l0亿港元.另外,就中信泰富投资外汇造成重大亏损,并涉嫌信息披露延迟,香港证监会正对其展开调查。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论文金融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科目,它的目的是通过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工具和方法,来解决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在金融工程领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下面将以“黑天鹅事件”为例,分析一种数据科学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
“黑天鹅事件”是指那些非常罕见的、具有重大影响、但难以预测的事件。
在金融领域,“黑天鹅事件”可能导致市场崩盘、金融机构破产等极端情况。
数据科学在金融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可以预测金融市场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事件。
但是,在面对“黑天鹅事件”这样的极端情况时,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应对。
这时就需要利用其他的数据科学方法,比如复杂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复杂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特性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中的相互关系和动态演化。
通过构建金融市场中个体之间的网络连接,我们可以分析金融市场的拓扑结构,识别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并探索风险传播的路径。
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数据的算法,它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训练和学习,自动识别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规律。
在金融工程中,机器学习可以用来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对金融市场数据的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同时,机器学习还可以用于金融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等问题的求解。
以金融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来评估金融市场中的系统风险和个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通过构建金融网络模型,我们可以分析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并预测它们可能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同时,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我们可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风险。
总结来说,金融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借助数据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决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可以预测金融市场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事件。
并且,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黑天鹅事件”等极端情况,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的效果。
金融工程实践案例分享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复杂化和全球化,金融工程越来越成为金融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金融工程的出现,旨在用科技手段解决金融市场复杂性所带来的问题,包括风险管理、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优化等。
本文将分享一些金融工程实践案例,以揭示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欧洲期权定价欧洲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它给予购买者在到期日以前买入或卖出某种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定价欧洲期权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到期时间、资产价格、行权价格、无风险利率等。
金融工程师通过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比如BSM模型)精确预测未来资产价格的变化,并据此计算出期权的合理价格。
举个例子,假设某期权行权价格为100元,到期时间为3个月,无风险利率为3%。
当前某种资产价格为110元,并且预测未来有50%的概率价格会上涨10%,50%的概率价格会下降10%。
金融工程师就可以使用BSM模型计算出期权的价格为5.22元。
这个价格可以作为市场价格的参考,从而指导投资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2.风险管理风险是金融交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金融工程师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小投资组合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使用VaR(价值-at-risk)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等。
VaR是用于衡量投资组合风险的一种指标,可以根据历史价格数据和期望收益率,计算出某一时间段内的最大亏损的概率。
蒙特卡罗模拟则是一种随机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出不同情况下的投资组合表现。
例如,假设某投资人的投资组合中包含50%的股票、30%的债券和20%的黄金。
金融工程师可以使用VaR模型计算出投资组合的风险值,比如90%置信度下的VaR为20%。
金融工程师还可以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来观察投资组合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表现,从而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某种资产的比重。
3.量化交易量化交易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的交易方式,旨在获取更好的收益和降低风险。
金融工程师可以使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根据大量历史数据,建立复杂的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市场表现。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经济学09(2)班 H09800202 高佳玲一、案例描述远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化工产品且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公司,拥有一批优秀一流的管理层,在行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同业比较有较高的利润率,已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如若没有2010年的那一连串事件,大概远方国际的董事长崔根生现在正在家里享受过年的气氛,但是现在崔根生的脸上眉头紧锁,满面愁云。
2010年伊始,在远方国际年度庆功宴上,为了庆祝2009年公司利润指标超额完成,管理层、员工与家属们欢聚一堂。
崔根生看着自己的企业王国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让远方国际多元化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王国。
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崔根生以5:2的优势获得了股东的支持,并购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谁知悲剧正在悄悄拉开帷幕。
2010年2月,筹备了两个月远方国际正式将目光瞄准希腊ASAC公司,这家公司主营生产化工原料,是希腊该原料领域的龙头老大。
经过13天激烈的谈判后,远方国际以15亿欧元的收购价收购该公司80%的股权,正式成为ASAC公司的控股股东,出于原先股东退出及公司内部重整交接的考虑,双方约定一个月以后正式交接支付。
1、为并购融资,远方国际与普尔集团签订利率互换合约15亿欧元对于远方国际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远方国际通过增发股票与私人借贷筹集了90亿人民币折合9亿欧元,另有5亿欧元约50亿人民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
远方国际在银行拿到了5.75%的固定利率和SHIBOR+0.5%的浮动利率,公司内部商讨认为利率过高,希望通过利率互换寻求用更低的成本得到50亿元贷款的途径,拿到更低的固定利率。
在多方询问后,远方国际得知普尔集团正在向银行寻求浮动利率贷款,而且普尔拿到了5%的固定利率和SHIBOR+0.25%的浮动利率,两家企业一拍即合,签订了一份5年期的利率互换合约,约定按照1:1的比例分享互换总收益。
2、远方国际卖出看涨期权获利剩下的10亿元通过卖出看涨期权的形式解决,远方国际预期中石化股票价格在6个月内会小幅下跌,因此它在市场上卖出期限为6个月、标的资产为石油的执行价格为2000元的看涨期权,当时石油市价为2000元,油价波动率为每年20%,无风险连续复利年利率为10%,远方国际以164.53元的期权价格卖出100万份看涨期权,获得16.453亿元权利金。
一、案例背景2008 年10 月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8 亿港元的损失,他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
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l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ll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澳元持续贬值,中信泰富因外汇累计期权已亏损186亿港元。
截至2008年12月5日,中信泰富股价收于5.80港元,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2l0亿港元。
另外,就中信泰富投资外汇造成重大亏损,并涉嫌信息披露延迟,香港证监会正对其展开调查。
二、中信泰富得衍生品合约性质中信泰富结构化衍生品合约条款分析合约名称:AUD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合约实质:Accumulator -- ---- 谐音(I kill you latter)合约标的:澳元/美元汇率合约期现:24 个月交易方式:当澳元/美元汇率市价高于协议汇率时,中信泰富可按协议汇率兑换1000 万澳元。
当澳元/美元汇率低于协议汇率时,中信泰富须按协议汇率兑换2500万澳元杠杆率:2.5结算方式:每月结算敲出条款:累计盈利350 万签订日汇率现价:0.9740 美元/澳元加权协议汇率:0.8971 美元/澳元合约开始日期:2008-10-15这份合约虽然名为澳元远期合约,但却有着不对称的杠杆率和盈利封顶(敲出条款)。
仅凭这两项条约我们就可基本断定,中信泰富签订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实际上并不是一份单纯的远期合约,而是类似于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的结构性金融产品。
而Accumulator 属于不具备套期保值功能的投机工具。
因此,中信泰富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套期保值的目标,当合约签订便背负了巨大的投机风险。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合约签订日(Jul16,2008)之前,澳元汇率一直稳定在0.9 之上,并且由于美元走弱和铁矿石等资源类商品价格强势,使得分析师普遍认为澳元还将继续上涨。
如果此时中信泰富按照某个协议汇率签订为期 2 年的远期合约,即是符合套期保值原则,能够有效对冲汇率风险的合理做法。
在此背景下,投行设计的OTC 合约不仅冠以远期合约套期保值之名,并且还提供了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协议汇率(0.8971),成为促使中信泰富进行交易的主要诱饵。
但是,投行为提供优惠汇率而附加的敲出条款和杠杆率却是其陷阱所在。
从合约内容中可以看出,若澳元走高,对投行有利的敲出条款将被激活;当澳元下跌,企业却没有对应的条款保护,并且 2.5 倍的杠杆率还会将损失成倍放大。
中信泰富之所以最终接受了这一风险不对等的合约,显然是被眼前的现实利益和复杂的合约条款所迷惑,从此陷入投行设下的投机陷阱。
以下,按照合约条款分别讨论澳元汇率剧烈变动时的影响1)澳元大幅升值可以看到,若澳元汇率大幅升值,则敲出条款被迅速激活。
这份为期24 个月的Accumulator 在余下期限内无法发挥套期保值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Accumulator 不属于套期保值工具。
2)澳元大幅贬值如图,当澳元大幅贬值时,收益曲线以更大的斜率下降,并且没有任何保护。
若美元/澳元价格跌至0.6(Oct 28,2008),则中信泰富每月亏损高达750 万美元,总亏损超过 1 亿美元。
这一数字接近敲出条款规定的最大盈利的30 倍。
至此我们得出结论:优惠的协议汇率所带来的现实收益不足以补偿附加条款隐含的潜在风险。
那么,如何对后者进行合理定价,就是中资企业在从事衍生品交易时能否获得平等地位的关键。
三、中信泰富得衍生品合约估值中信泰富签订的大部分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相当于买入了1个澳元兑美元汇价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了2个澳元兑美元汇价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中设定敲出汇率限制了中信泰富的盈利上限,看跌期权却没有设定中信泰富亏损的下限。
当即时汇率低于约定汇率,中信泰富不仅要承担汇率的亏损,还要承担加倍买入澳元的亏损。
因此,这个合约组合风险非常大。
估价模型股价模型:二叉树法年限:2年,因为大部分合约是从2008年到2010年。
波动率:由于此类组合是类似于期权性质,未能找到适合它的隐含波动率。
所以利用历史数据估算为每年20%初始汇价:中信泰富签订合约时确定为0.87汇价的期望收益率:取合约签订时汇价的平均增长率,确定为10% s=0.87 t=2 m=10% s=20%由案例资料知中信泰富最多盈利0.535亿美元,最多接收94.4澳元。
则敲出汇率x=0.535/94.4+0.87=0.8757假设汇价在2年后可能变为su或sd,选取u和d使二叉树和波动率吻合。
则su=0.87*1.2718=1.1064>敲出汇率0.8757所以中信泰富只会获得0.535亿美元的盈利。
Sd=0.87*0.7863=0.6841所以在此条件下中信泰富亏损94.4*(0.87-0.6841)=17.5508亿美元概率假设2年期的远期零息利率为10%,利用该利率贴现,则该远期合约组合的现值为估值结果表明,中信泰富的这些杠杆性外汇合约在初期价值约为-1.099亿美元,即中信泰富在合约初期就已经损失了-1.099亿美元。
对于正常的合约来说,若签订时没有现金收付,则该合约初始价值为0,即对双方来说是平等的,而中信泰富的这些合约在初期就已经出7863.02718.12%17/1u d e e u t 8962.07863.02718.17863.02%10e d u d e p t099.1]5508.17)1(535.0[2%10p p e现了大额亏损,究其原因就在于中信泰富所获得的障碍买权价值远小于交易对手所获得的卖权价格,而中信泰富本身缺乏这些杠杆性外汇合约的估值定价能量力,因而受到交易对手的恶意欺诈。
四、中信泰富风险管理策略分析(一)中信泰富衍生品的风险表现和亏损原因1、市场风险。
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中信泰富共先后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因全球金融海啸,澳元大幅贬值。
决策的失误,最终让中信泰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流动性风险。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对外披露了巨亏消息,由于巨额亏损,中信泰富曾出现短暂的流动性危机,随后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
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3、信用风险。
受巨额亏损等负面消息影响,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2008年10月的股价暴跌逾5成,收市时跌幅达55.1%,股价由14.52港元跌至 6.52港元。
大量投资者对中信泰富信心不足。
集团主席荣智健代表董事会向公众表示道歉。
为挽回投资者信心,荣智健声明称:中信泰富拥有包括特钢、铁矿、地产、基建等各种优良资产;中信泰富集团高级管理层发现问题后,召开了特别董事会,并授权审核委员会进行独立调查;并同时也在寻求母公司中信集团的支持。
亏损原因:1、中信泰富没有识别出合约隐含的三大陷阱才最终酿成今日苦酒。
1)、目标错位。
作为未来外汇需求的套保,其目标是锁定购买澳元的成本,也就是最小化澳元波动的风险,但其签订的Accumulator 合约的同标函数却是最大化利润,对风险没有任何约束。
换言之,中信泰富的风险是完全敞开的。
2)、工具错选。
Accumulator不是用来套期保值的,而是一个投机产品。
虽然企业需求各异,通常需要定制产品来满足其特定需求,但是在定制产品过程中,企业自身发挥主导作用,而不应是被动的角色。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对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等进行组合,也可以达到企业特定的套期保值需求,而不必通过Accumulator。
3)、对手欺诈。
花旗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利用他们的定价优势,恶意欺诈,在合同签订之时,中信泰富就已经完全输了。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信泰富最大盈利 5 1 50万美元,但是因为定价能力不对等,签订合同时,中信泰富就已经亏了l亿美元。
2、投入升级:误判市场风险。
投入升级主要是指投资决策者为了证明自己最初选择的正确性,进一步向已经存在较大风险或者证明可能失败的地方继续追加新的投资,希望能够弥补过去的损失,并最终获得赢利。
投入升级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未来获取高额收益的期望,和即使在低概率条件下运气也会改变的信念相结合的产物。
中信泰富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并且其买入行为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采取分批买入的方式。
应当说,中信泰富在投资澳大利亚磁铁矿时世界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的话,此时做多澳元完全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密集买入澳元的时段为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而此时,全球经济已显危险征兆,特别是到了2009年,所有不同经济体衰退的趋势非常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信泰富已经发生明显亏损却仍在一味做多澳元。
之所以如此,就是中信泰富认为澳元跌势已经见底,并试图通过追加投资挽回前面的损失,结果窟窿越填越大。
3、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没有建立起防火墙机制,在遇到巨大的金融投资风险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冲交易来规避风险,使风险无限量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