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44
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的划分(1)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其区时。
4日界线1.时间的差异实质是地球自转造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白昼是面向太阳的半球,因地球不停地自转,面向太阳的半球也就不断变换,所以产生了时间差异。
2.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中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 C解析拨动地球仪会使地球仪表面受到的电灯照射情况(光照)发生变化,因而能演示昼夜的更替;在同一时刻地球仪表面灯光照射情况的不同,能反映出地方时的差异。
2.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出随着地球仪自西向东的转动,P地会进入白昼,因而P地位于晨线上。
图中弧ACB是晨昏线,C点位于45°W经线上。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24时,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45°W B.45°EC.135°W D.135°E答案 D解析C点经度为45°W,地方时为24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上即135°E。
微专题3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变更1.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3.地球表面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设为A),另一条是180°经线(设为B)。
从A线向东到B线为今天(新的一天),其他部分为昨天(过去的一天)。
1.下图为河南登封市观星台,夜晚观察北极星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为35°。
观星台上两间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横梁的影子会投上“长堤”。
观星台的地理坐标是()A.127°E,35°N B.113°E,35°SC.113°E,35°N D.103°W,35°S答案C解析由于当地北极星高度等于当地的纬度数,所以观星台的纬度为35°N;由每天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当地地方时为12点,可计算当地的经度为113°E。
右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此时A点的区时是()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3.此时北京时间是()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答案 2.C 3.B解析第2题,根据题干信息及日界线的意义,可以确定180°经线与0时经线如下图:然后根据区时计算方法知A点的区时为7月8日6时。
第3题,在上题解答的基础上,根据区时计算方法计算北京(东八区)的区时。
艺术生专题复习1—地球运动【考向呈现】考向1: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考向2: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考向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考向4:太阳视运动考向1: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时间计算:1.基本数据:地球自转:1小时/15°,4分钟/1°2.地方时:只与经度有关,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经度差÷15°/h。
注意:±:所求点在已知点东部用+,在已知点西部用-,即“东加西减”;经度差:方向相同大数减小数,方向相反二者经度之和,即“同减异加”。
3.时区:全球360°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从0时区到东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为十二区,各占7.5°)。
相差1个时区相差15°,即相差1小时。
时区差:两个时区的方向相同时区号大数减小数,方向相反两时区号二者之和,即“同减异加”。
如下图:4.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称为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所在时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时区如东八区中央经线=8×15°=120°E(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5.时区号:已知某地经度,求其所在时区:该地所在时区号=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商为时区号;余数若大于7.5,则商加1为时区号)。
6.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h/时区注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部用+,在已知点时区西部用-,即“东加西减”;时区差:方向相同大数减小数,方向相反二者经度之和。
●日期变更:1.时间计算中的日期变更:计算某地时间(地方时或区时)的过程中:①若计算结果大于0小于24,日期与已知地日期相同;②若计算结果小于0,则计算结果+24为所求时间,日期减一天;③若计算结果大于24,则计算结果-24为所求时间,日期加一天。
二轮专题复习时间与日期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钟/1°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则加)(5)计算过程中注意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反之,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2.日期的变更(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减一天。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点对应的经线。
例题1.在开辟极地航路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7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A.19小时B.11小时C.8小时节D.15小时右图中心点为北极,若阴影部分为黑夜2.甲地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3.下列说法可能的事()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D.罗马气候干热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4.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5.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6.读右图回答(1)A点此时是点钟。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月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3)此时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个时区(4)此时以和的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二轮复习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无论是计算倒计时、计算过去时间,还是计算日期之间的间隔,这些都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一些时间计算的技巧。
以下是关于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的二轮复习内容。
1.时间计算:a)加减法运算:对于已知时间,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来计算未来或过去的时间。
例如,知道现在是10:30,想知道2小时后的时间是多少,可以将现在的时间加上2小时得到12:30。
b)跨越多天的时间计算:当时间跨越了一天或多天时,需要注意天数的变化。
例如,知道现在是晚上11:30,想知道从现在开始150小时后的时间,可以将时间拆分成24小时的整数倍,即6天零6小时后的时间为白天5:30。
c)闰年的处理:闰年的2月份有29天,平年的2月份有28天。
在计算多天的时间时,需要考虑到闰年的影响。
2.日期变更:a)年份的变更:每到新年的时候,年份就会发生变化。
有时会遇到一个特殊的情况,即闰年与平年的变更。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计算日期的变化。
b)月份的变更:每个月的日期范围是不同的,有的月份有28天或29天(闰年的2月份)、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月份有31天。
在计算日期变更的时候,需要根据每个月的具体天数进行计算。
c)星期的变更:星期的变更是按照一周为单位进行的,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然后再从星期一重新开始。
当日期发生变化时,星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对于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
2)学习使用日历和时间表来计算日期变更和时间间隔。
3)熟悉闰年和平年的特点,了解年份和月份的变化规律。
4)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理解。
通过对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有效地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同时,对于日期变更的正确计算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生活,避免错过重要的日期和时间。
练习2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上海东方少年艺术团要到美国洛杉矶(119°W)进行访问演出,他们所乘的飞机在上海机场起飞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08年7月3日11∶40,途经东京,于洛杉矶当地时间7月3日12∶30抵达。
据此回答下题。
2、艺术团从上海到洛杉矶的飞行时间是A.24小时50分钟B.23小时10分钟C.16小时50分钟D.15小时10分钟3、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A.7日4时B.7日12时C.8日4时D.9日12时(2007·海南地理)读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5、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6、(2009·海淀测试)根据下图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1)地方时相同的是和,均位于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当C点是6月30日12时,D点是月日点。
(2)当D点是6月22日4点时,全球以和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日期,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
参考答案1、B2、C3、C4、C5、B6、(1)A C 西11 7 1 9(2)90°E180° 1/4。
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 时区的划分(1)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3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其区时。
4 日界线1.时间的差异实质是地球自转造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白昼是面向太阳的半球,因地球不停地自转,面向太阳的半球也就不断变换,所以产生了时间差异。
2.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中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拨动地球仪会使地球仪表面受到的电灯照射情况(光照)发生变化,因而能演示昼夜的更替;在同一时刻地球仪表面灯光照射情况的不同,能反映出地方时的差异。
2.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出随着地球仪自西向东的转动,P地会进入白昼,因而P地位于晨线上。
图中弧ACB是晨昏线,C点位于45°W经线上。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24时,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45°W B.45°EC.135°W D.135°E答案 D解析C点经度为45°W,地方时为24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上即13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