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2
- 格式:pptx
- 大小:579.73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各类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
随着人类交往的密切,各科联系的加强,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
该类题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考查,在平时及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难点透析】
1.认识实质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大早小晚(定法)。
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的计算。
2.理解概念
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区时是指。
时间的计算及日期范围的判定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
(2)二定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日期范围的判定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所在经线。
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2)极地投影图(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注: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新的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
时间计算与日期更改一、地方时1 产生的原由:因为地球的自转,地表各地有关于太阳的方向不停发生变化,因此各地的时刻便挨次推动。
于是,在同一瞬时,地球上的各样时辰不一样。
2 、定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一样而不一样的时间,它把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定为正午 12 时,将连续两个12 小时之间均分为24 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按照“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别是1 小时 /150、 4 分钟 /10、 4 秒钟 /1 ‘。
注意:“旭日东升”中的“日中天”就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辰,是一天中地方时为12 点的时刻,这时太阳辐射在一天中最强。
但此时气温其实不必定最高,因为地表受热需要一个过程。
3、与地理地点的关系:经度同样的地方,地方时同样地理地点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同一天,24 小时制)若两地分别为东经或西经地域,则经度差=两地经度数之和二、时区和区时1、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世界分为24 个时区,即每隔15 区分 24 个时区注意:东 12 区位于东经范围以内,西 12区位于西经范围以内,此中东12 区与西12 区都只跨个经度,东、西 12 区合为一个时区。
但东、西12 区都位于西半球。
2、区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一致时间,又称为标准时。
注意:① 、中央经线是指该时区的“标准经线”,其度数的大小为该时区数〓150② 、在随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③、东西 12 时区时辰同样,而日期相差 1 天。
3、依据经度计算时区的方法①经度〔 150/ h=整数和余数。
若余数小于度,同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② 若该余数大于度,则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1;③某地为东经度,为东时区;某地为西经度,为西时区;若整数为12,则为东西 12 区4、时区差的计算方法:同区相减,异区相加5、世界各个国家区时确实定:(1)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8 区的区时,即 1200E 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一致采纳的时间(2)国际标准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中时区的区时。
时间计算日期变更教案教案标题:时间计算日期变更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包括年、月、日的计算和变更。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日期的变更,包括天数的增减和日期的推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时间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难点:日期的推算和天数的增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兴趣,如“你知道今天是几号吗?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十天后是星期几?”等。
二、讲解1. 时间的计算: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向学生讲解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年、月、日的计算和转换。
2. 日期的变更:教师向学生介绍日期的变更规则,包括天数的增减和日期的推算方法。
三、示范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示范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并进行练习。
四、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包括计算天数的增减、推算日期等各种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如“如果我从某个日期开始,经过多少天是我的生日?”等。
六、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练习2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上海东方少年艺术团要到美国洛杉矶(119°W)进行访问演出,他们所乘的飞机在上海机场起飞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08年7月3日11∶40,途经东京,于洛杉矶当地时间7月3日12∶30抵达。
据此回答下题。
2、艺术团从上海到洛杉矶的飞行时间是A.24小时50分钟B.23小时10分钟C.16小时50分钟D.15小时10分钟3、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A.7日4时B.7日12时C.8日4时D.9日12时(2007·海南地理)读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5、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6、(2009·海淀测试)根据下图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1)地方时相同的是和,均位于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当C点是6月30日12时,D点是月日点。
(2)当D点是6月22日4点时,全球以和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日期,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
参考答案1、B2、C3、C4、C5、B6、(1)A C 西11 7 1 9(2)90°E180° 1/4。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学:陈建芬时间计算是高考自然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识,难度大,实践性强,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计算原则:时间是东早西晚,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特别注意:“早”指的是时间数值大小,比如10点比8点早2小时,而不能同我们平时所说7点比8点到校早1小时相混(即共时而不是历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1、不同经度的地区地方时不同,相同经度的地区地方时相同。
经度差10,时间4分钟。
经度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
2、计算:(1)思路: 已知地方时已知经度~?所求经度,只要知道三个条件,则所求地地方时即可求。
也就是说要求某地的地方时,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已知地(该地的经度和时间均为已知)。
当然这个已知地可能是题意中直接提供的,也可能隐含在题意中。
如昼半球的中央经度(太阳正对的经线)为正午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
[案例]、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0E )在帕米尔高原上。
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 、8时18分B 、9时8分C 、10时28分D 、11时18分[答案] B时6730E ~?E 0120(3月21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约为6时,所以3月21日730E 日出时的地方时为6时,可以作为已知地点)(2)计算方法:①公式法: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所求地方时说明:a 、公式中“±”的确定:当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取“+”;当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侧时,取“-”。
(东西侧的确定:同位于东经,大数在东侧,小数在西侧;同位于西经,大数在西侧,小数在东侧;一地东经,另一地在西经,东经在东侧)b 、经度差的确定:00经线同侧,经度差等于大数减去小数;异侧,经度差等于经度和。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该知识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题目选材容易,而且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试题都有体现,而且题目越来越灵活。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先求经度差: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2)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3)利用公式求时间: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方,用“+”号;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西方,则用“—”号)。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2.日期的变更(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
区时的计算方法(1)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
直线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分,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后)数。
第二讲时间计算和日期判断【考纲要求】1.地方时、区时与时差的计算与应用;2.日期的计算及日界线的应用。
考点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考点二ꢀ日期变更【对点练习】2019年9月25日,家住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应邀到北京观礼国庆阅兵式,小明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上午8:00 起飞,飞机途中飞行10 小时。
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A.9月25日10:00 C.9月26日10:00B.9月25日18:00 D.9月26日18:00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8日20时在湖北武汉((30°n ,114°E)开幕。
分别在阿根廷乌斯怀亚(54.8°S,68°W)、肯尼亚内罗毕(1°17′N,36°49′E)旅游的小明、小华通过网络实时观看了军运会的开幕式。
据此回答第3题。
3.军运会开幕时,乌斯怀亚的地方时为()A.18日7时28分B.18日8时32分C.19日8时32分D.17日7时28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
读图,完成4-5题。
4.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A.90°E,6:00B.90°W,6:00C.90°E,18:00D.90°W,18:005.此时北京时间为()A.m日22点B.m日16点C.(m+1)日14点D.(m+1)日8点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回答6-7题。
6.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A.7时B.9时C.12时D.21时7.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8时B.10时C.18时D.22时2017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A.16:04B.16:20C.16:36D.16:529.此时,已进入2017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A.近1/3B.近1/2C.近2/3D.近3/4答案:1.C; 2.B解析:1.行程时间计算,基本方法是:第一步计算出发时对应的目的地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