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生殖毒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36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器官形成期这一阶段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性最强,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易于发生先天性畸形。
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成期是受精后第几周A、1~3B、3~8C、5~8D、4~10E、5~102、常见的烷化剂有A、N-亚硝基化合物B、氮芥C、硫芥D、烷基硫酸酯E、以上都是3、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A、维生素A,敌枯双,五氯酚钠B、维生素B,敌枯双,五氯酚钠C、维生素C,敌枯双,五氯酚钠D、维生素D,敌枯双,五氯酚钠E、维生素E,敌枯双,五氯酚钠4、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A、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B、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E、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不明显5、在致畸试验中,活胎检测内容不包括A、外观畸形检查B、组织病理学检查C、内脏畸形检查D、体重测量E、骨骼畸形检查6、致畸试验使用的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该受试物LD50的A、1/2B、1/4C、1/6D、1/8E、1/107、两代生殖毒性试验,从亲代开始染毒,观察至A、子2代出生B、子2代断乳C、子1代出生D、子1代断乳E、子1代染毒结束8、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外A、受孕率B、正常分娩率C、幼仔体重增长率D、幼仔出生存活率E、幼仔哺育成活率9、生殖毒性试验中,受孕率等于A、妊娠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B、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C、交配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D、分娩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E、分娩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10、小鼠器官发生期自受精日计是A、1~3天B、4~6天C、6~15天D、17~18天E、19~21天11、三段生殖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一代繁殖试验、二代繁殖试验、三代繁殖试验。
卫生毒理学卫生毒理学(healthtoxicology)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的基础和总称。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与外源化学物相对的概念是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而不是有益作用(如营养作用、治疗作用等)。
人类很早就对有毒的物质进行研究,在远古依靠游猎与采集可食植物为生的时候,就注意到识别一些对人畜有毒的动、植物,以保证食用安全。
以后,又逐渐懂得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作为狩猎工具和武器。
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药物,人类对其毒性作用作了广泛的研究。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使用和接触到化学物质的种类越来越多,总数已经超过500万种,日常使用也不下六七万种,已远远超过一般天然食物和药物的范围,其中包括了大量工农业生产过程所使用和生产的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如各种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可产生依赖性的物品、军事毒剂等,在一定接触剂量和接触条件下,可产生毒作用。
这些使得这门古老的、研究毒物的科学——毒理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了极大的发展,按照研究的对象,可再划分为:药物毒理学、工业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成瘾毒物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军事毒物毒理学等;或就毒物作用于机体的性质分为生化毒理学、遗传毒理学、生殖与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行为毒理学、分子毒理学等。
这些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于毒物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入,也反映了社会上对防止各类毒作用的迫切需求。
ADME过程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致突变: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次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自由基: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
化学物通过接受一个电子、丧失一个电子或共价键均裂而形成自由基。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主要是根据以上发育阶段的区分来设计的,每一段试验大致相当于上述两个阶段。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分别为:1段:生育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2段: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3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3R原则:替代、减少和优化致畸:致畸物引起畸形〔发育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
脂/水分配系数: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到达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机体负荷:是指在体内化学物和〔或〕其代谢物的量及分布。
0201633、适应:是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
0201734、受体:是能与配体或激活剂高度选择性结合,并随之发生特异性效应的生物大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复合物。
02023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基础》第5版+第6版,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第一节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1.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子(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对生物机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此种损害作用的科学。
2.卫生毒理学: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可能接触的环境因子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卫生毒理学的任务①对环境因子特别是外源化学物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评定;②研究机体与环境因子有害的交互作用的规律即中毒机制;③为制定有关安全限值/卫生标准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④研究预防和治疗化学物中毒的措施。
(二)外源化学物、毒物、毒性和中毒1.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可通过一定的途径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含义同化学物、化学毒物。
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体内原已存在的物质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2.毒性:是指化学物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损害作用称为毒效应。
3.毒物:法规管理的名词,对于急性毒性规定在某个剂量下可引起机体出现有害作用的物质。
4.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与生物机体有害的交互作用,毒效学研究毒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阐明毒物引起毒效应性质和机制。
毒动学和生物转化(代谢)研究机体对毒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毒物在体内随时间的量变化和质变化的规律。
(三)毒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整体试验又称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标准研究方法,以整体实验动物为模型,研究实验动物接触外源化学物后产生的毒效应,动物试验的结果可外推至人。
2.体外试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毒理学研究,在化学物的毒性筛查以及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人体观察必要时可设计和进行不损害健康的受控的人体实验,但仅限于低浓度、短时间的接触,并且毒作用应有可逆性。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卫生毒理学-第八单元化学毒物生殖和发育毒作用[单选题]1.器官形成期这一阶段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性最强,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易于发生先天性畸形。
人体主要器官(江南博哥)系统的形成期是受精后第几周A.1~3B.3~8C.5~8D.4~10E.5~1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器官形成期对致畸物最为敏感,器官形成期是发生结构畸形的关键期,又称为致畸敏感期。
大鼠和小鼠为孕6~15天,兔为孕6~18天,人为孕3~8周。
掌握“发育毒性及其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3.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A.维生素A,敌枯双,五氯酚钠B.维生素B,敌枯双,五氯酚钠C.维生素C,敌枯双,五氯酚钠D.维生素D,敌枯双,五氯酚钠E.维生素E,敌枯双,五氯酚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致畸试验中阳性对照组大鼠和小鼠可用维生素A、阿司匹林、敌枯双、五氯酚钠、环磷酰胺等,兔可用6-氨基烟酰胺。
掌握“发育毒性及其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5.在致畸试验中,活胎检测内容不包括A.外观畸形检查B.组织病理学检查C.内脏畸形检查D.体重测量E.骨骼畸形检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致畸试验主要是判断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性。
因此,对于活胎的畸形观察是最主要的指标。
选项A、C、E都是对畸形的观察,因此肯定是检查内容,而对于体重,一般各种毒性研究中都要观察动物的体重,因此也属于观察范畴。
在致畸试验中,因为不需要了解活胎的组织脏器细微结构的变化,所以不要求做组织病理学检查,选项B为正确答案。
掌握“发育毒性及其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6.致畸试验使用的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该受试物LD50的A.1/2B.1/4C.1/6D.1/8E.1/10正确答案:A[单选题]7.外来化学物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主要影响是A.生长迟缓和功能不全B.畸形C.胚胎死亡D.着床减少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发育毒性包括子代的生长迟缓、致畸、功能不全、胚胎死亡。
卫生毒理学卫生毒理学是研究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其毒理作用机制的学科。
它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涉及有害物质的传播途径、吸入、摄入、皮肤接触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本文将从卫生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简要介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
卫生毒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
毒理学是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而卫生毒理学则是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
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新化学物质的危害评估、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防控、职业病防治等。
通过对有害物质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人民的健康。
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研究是通过动物模型或体外细胞实验,以评估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和作用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则是对特定群体或人群进行调查,确定暴露物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联性。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影响卫生毒理学研究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物质的性质、剂量、暴露途径、暴露频率和时间、个体差异等。
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它们直接决定了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剂量是指暴露物质的量,剂量越高,危害程度越大。
暴露途径也是影响毒理作用的重要因素,例如吸入和摄入是常见的暴露途径。
暴露频率和时间也会影响物质对健康的危害程度,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慢性毒性效应。
个体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对物质的敏感性差异,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卫生毒理学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环境卫生领域,通过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保护公众健康。
在职业病防治领域,卫生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工业化学品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在食品安全和药物安全领域,卫生毒理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评估食品和药物的安全性,确保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