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1
互联网接入技术调研报告互联网接入技术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接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互联网接入技术是连接设备和互联网的关键环节,对于用户体验和数据传输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调研报告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技术,包括有线接入、无线接入和宽带接入。
二、有线接入技术有线接入技术是利用电缆或其他物理传输介质将用户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有线接入技术包括以太网接入、MPLS接入和ADSL接入。
1. 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接入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有线接入方式,它通过LAN(局域网)连接用户设备和互联网。
以太网接入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家庭和企业用户。
2. MPLS接入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接入技术是一种基于高速路由交换技术的有线接入方式。
它利用标签来确定数据流的路径,从而增加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MPLS接入技术适用于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等对于传输速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3. ADSL接入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有线接入方式。
ADSL接入技术具有设备成本低、易于安装的特点,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用户。
三、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是通过无线信号将用户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
其中,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Wi-Fi接入和移动网络接入。
1. Wi-Fi接入Wi-Fi接入技术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将用户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Wi-Fi接入技术无需物理连接,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等各种场景。
2. 移动网络接入移动网络接入技术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用户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不同的标准和技术,可以实现用户在任何地点都能访问互联网的需求。
四、宽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是指具有较大带宽的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列举六种接入技术一、ADSL接入技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一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其特点是在普通电话线路上实现宽带数据传输。
ADSL 接入技术允许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仍能保持电话线路的正常通话功能。
ADSL接入技术的上行速度较低,下行速度较高,适合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使用。
二、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传输速度快、带宽大、信号稳定,并且能够支持长距离传输。
光纤接入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能够满足大量用户同时高速上网的需求。
三、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局域网接入方式。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可以通过Wi-Fi热点实现用户的无线上网需求,使用户可以在无线覆盖范围内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咖啡厅等场所,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现高速上网。
四、移动网络接入技术移动网络接入技术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业务,使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移动网络接入技术的优势在于用户的移动性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上网,适用于个人用户和移动办公需求。
五、卫星接入技术卫星接入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通信实现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卫星接入技术主要应用于偏远地区、海洋、航空等无法通过有线网络覆盖的场所,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接入。
卫星接入技术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但信号传输延迟较高,适用于特定场景的互联网接入需求。
六、电力线接入技术电力线接入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力线路实现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电力线接入技术通过在家庭或办公室内的电力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实现用户的互联网接入需求。
电力线接入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铺设新的网络线路,节省了成本,适用于对网络速度要求不高的用户。
5g和4g相关技术和标准如下:
4G网络的核心技术是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化),其设计初衷在于提供接近于实际用户体验的全面移动互联网接入。
而与之相比,5G网络的技术基础则是NR(New Radio,新型无线电)技术。
相较于LTE,NR技术在更宽的无线频段范围内运作更加高效,尤其是在高频毫米波频段,它大大提高了数据发送速度和网络传输能力。
此外,NR在网络设计上做出了创新,例如引入小型化基站和大型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
这些新的设计理念显著提升了网络性能和效率。
此外,5G网络还具有以下优势:
•速度与延迟:5G网络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20Gbps,而4G LTE的峰值仅为1Gbps。
5G网络的延迟时间应低于1毫秒,相
对于4G的50-100毫秒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应用范围:5G网络更强大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时间使其在应用范围上拥有更大的广度和深度。
除了可以提供更快捷的移
动互联网和媒体娱乐体验,5G还可以在工人业自动化、远程医
疗、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5G还可以更好
的服务于物联网应用。
通信网络的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相关内容,并分点列出其步骤。
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移动通信是指无线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
根据通信距离,移动通信可以分为近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移动通信可以分为星型网络和网状网络。
2. 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要素(1)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电脑等可以移动的终端设备。
(2)基站系统:提供无线连接的设备,包括基站和信道。
(3)核心网络:负责处理用户的通信请求、信令和流量管理等。
(4)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公司。
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1G时代:模拟移动通信,主要是使用模拟信号进行语音通信。
(2)2G时代:数字移动通信,引入了GSM、CDMA等数字通信标准。
(3)3G时代: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多媒体业务。
(4)4G时代: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
(5)5G时代:更快的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连接密度,支持万物互联。
4. 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技术(1)蜂窝网络:将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有一个基站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的GSM、3G的UMTS和4G的LTE。
(2)Wi-Fi:使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有限范围内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目前最常用的Wi-Fi标准是IEEE 802.11系列。
(3)蓝牙:提供短距离的无线连接,主要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移动卫星通信:通过卫星进行远距离的通信,主要用于航空、船舶等特定场景的通信需求。
5. 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1)移动通信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方便人们的沟通交流。
(2)移动通信可以扩展到物联网领域,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
(3)无线接入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在线交流。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摘要】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一种基于蜂窝网络原理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接入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该技术通过分区分频、多址技术和空分多址等手段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接入,具有速率高、覆盖广等主要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
未来,随着5G和物联网的推进,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其推广和应用将促进信息化进程,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期待未来,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成果。
【关键词】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技术原理,主要特点,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挑战,未来发展方向,推广,应用,影响,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定义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蜂窝网络实现移动设备对宽带网络的无线接入。
它将移动通信技术与宽带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无线上网体验。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通过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链接,实现用户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技术能够支持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的网络服务。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还具有较强的覆盖范围和穿透能力,能够在城市、农村、高速公路等各种场景下稳定运行。
通过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用户可以实现与外界的高效通信,获取更多信息资源,提高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
1.2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历程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建设基于蜂窝结构的移动通信网络,旨在提高通信效率和容量。
这些早期的蜂窝网络采用模拟技术,信号传输效率低,最大容量有限。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应用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互联网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购物消费。
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应用有哪些呢?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它让移动设备能够接入网络并进行通信。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有GSM、CDMA、TD-SCDMA、LTE等。
其中,LTE技术的出现让移动互联网速度得到提升,用户可以更快地浏览网页、在线观看视频等。
2. 移动应用平台移动应用平台是移动互联网上运行各种应用程序的环境,包括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等。
移动应用平台允许开发者将应用程序上传到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安装应用程序来获取各种服务。
3. 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上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包括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等。
操作系统提供各种接口和工具,方便开发者开发应用程序,同时也方便用户使用应用程序。
4. 移动支付技术移动支付技术让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消费,无需使用现金或信用卡。
常见的移动支付技术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等。
移动支付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
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1. 移动购物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购物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移动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商品。
网上购物平台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让人们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完成支付。
不仅如此,移动支付还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人们不再需要使用现金或信用卡。
3. 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应用(如微信、QQ、微博等)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人们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应用了解彼此的生活、分享喜悦、交流思想。
4. 移动游戏移动游戏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是指能够提供宽带连接的网络接入技术,具体包括了DSL、光纤、有线电视、Wi-Fi、4G/5G 移动网络、卫星互联网、WiMax和LTE网络。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八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进行解析。
1. DSL(数字用户线路):DSL是通过普通的电话线路传输数字数据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将电话线分成不同的频谱区间,其中一部分用于传输电话信号,另一部分用于传输宽带数据信号。
DSL技术具有成本低廉、用户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等优点。
3. 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一般用于提供电视信号,但在一些地区也可以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
有线电视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具有信号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等优点。
4. Wi-Fi: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它通常使用2.4GHz或5GHz的频段进行无线传输,具有便捷、灵活等特点。
Wi-Fi通常通过路由器来分发无线信号,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接入Wi-Fi网络。
5. 4G/5G 移动网络:4G/5G移动网络是指第四代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4G/5G移动网络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宽带接入。
6. 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是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宽带连接的一种技术。
它适用于无法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覆盖的地区,具有无地域限制、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卫星互联网在传输速度和延迟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7. WiMax:WiMax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传输技术,可以提供宽带接入服务。
WiMax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传输速度,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宽带接入需求。
8. LTE网络: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等特点。
LTE网络可以提供宽带接入服务,适用于移动设备的高速互联网接入。
总结起来,这八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列举六种接入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网络接入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涌现出各种接入技术。
本文将介绍六种常见的接入技术,分别是:DSL、光纤、卫星、无线局域网、蓝牙和移动网络。
一、DSL(数字用户线路)DSL是一种利用电信网络传输数字信号的技术。
它通过电话线路实现宽带接入,可以同时传输语音和数据。
DSL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且普及率高,但其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信号质量会随距离增加而下降。
二、光纤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技术。
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宽带接入和长距离传输。
光纤的缺点在于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
三、卫星卫星接入是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
它可以覆盖广阔的地域,适用于偏远地区或无法接入其他网络的地方。
卫星接入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但存在信号延迟高和天气影响等缺点。
四、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连接到互联网。
它具有灵活性高、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
然而,WLAN的覆盖范围有限,信号强度会受到障碍物和干扰的影响。
五、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蓝牙接入的优点在于便捷性和低功耗,适用于个人设备之间的连接。
但蓝牙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距离限制也较大。
六、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是通过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接入的技术,可以实现移动设备的互联网接入。
移动网络的优点在于覆盖范围广,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接入。
然而,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相对有限,受到网络拥塞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
总结起来,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DSL、光纤和卫星适用于固定接入,提供稳定的宽带连接;无线局域网和蓝牙适用于个人设备之间的连接,提供便捷的无线接入;移动网络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接入,提供广阔的覆盖范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接入技术出现,满足人们对网络的不断追求。
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摘要: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接入网络则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目前的接入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蜂窝网络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入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种网络的融合演进,报告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的产物。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PDA、车载终端等设备通过移动网访问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1]。
”简而言之,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应用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
本文详细描述了接入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接入网络技术现状现有的无线接入网络主要有五类: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蜂窝网络(2G 网络、3G网络等)[2]。
它们在带宽、覆盖、移动性支持能力和部署成本等方面各有利弊。
1.1 卫星通信网络1.1.1 概述简单来讲,卫星通信就是把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通信站点间进行通信。
卫星和地球站就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新技术主要包括VSAT系统,即甚小口径终端;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1.1.2 特点及应用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区域大、距离远、频段宽、容量大的特点,即只要是在卫星发射电波覆盖范围内的任意两点间,都可以互相通信。
其次,卫星通信的可靠性高、质量好、噪声小、可移动性强,即不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卫星通信存在传输时延大、回声大、费用高的问题[3]。
目前,卫星通信主要用于电视广播、远距离的越洋电话、军事通信、应急通信等。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技术,其基本定位必然是地面系统的有效支持、补充与延伸[4],对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通信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实现全球通信海陆空一体化的无缝覆盖成为可能。
卫星通信的广播与多播等技术优势,结合现代Internet技术,在地面互联网络拥塞的状态下,可充分发挥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远距离传送与高速连接,将宽带高速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地传送。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卫星通信与3G、4G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无线城域网(WMAN)1.2.1 概述无线城域网主要用于解决整个城市区域的接入问题,以微波等无线传输为介质,以无线方式为主要接入手段,提供同城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其它如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通信业务和Internet接入服务[5]。
而WiMax是受到较多关注的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
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一项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接入技术[6],它采用有线方式为企业、家庭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接入。
覆盖范围大于无线局域网,可以覆盖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范围。
1.2.2 特点及应用WiMax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接入速度快等特点。
WiMax 所能实现的50 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7],最高接入速度70M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
此外,WiMax具有高效、灵活、经济的组网方式,以及较为完备的Qos机制。
支持移动和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特点,使它集成了无线接入技术的移动性与灵活性以及DSL等传统宽带接入技术的高带宽特性,为用户提供了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及广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但是,WiMax技术目前无法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无缝切换。
性能与3G的主流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基于WiMax特点,它可以被用于远程医疗卫生、远程教育、物流、金融、交通等行业,提供一定条件下的高速数据通信服务。
从业务应用来看,WiMax在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实现的是移动业务的宽带化。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通信服务大量消耗现有的3G网络资源,使网络的建设投资远远超过了收入的增加。
WiMAX可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WiMax不可能完全取代3G,但是WiMax在以IP为主的高速数据应用方面的优势使它成为了3G网络的补充手段,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1.3 无线局域网(WLAN)1.3.1 概述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工作于2.5 GHz或5 GHz频段,以无线、或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方式构成的局域网。
它利用射频技术及简单的存取架构取代传统电缆线,以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是非常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
简而言之,无线局域网仍然是以有线局域网为基础的,它只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8],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替换。
1.3.2 特点及应用无线局域网具有布网便捷,网络规划调整可操作性强,网络易于扩展的特点。
只需要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以搭建覆盖整个区域的网络,搭建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隐藏在地下或墙里,便于网络优化配置、改造和维护。
只要在无线信号能够覆盖的范围内,用户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接入网络,并随时改变位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移动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多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以及其工作在S 频段的特点,使其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
但是任何障碍物都会成为电磁传播的阻碍,任何外部其他电信号都会成为局域网的干扰源。
所以,无线局域网在性能、速率、安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 Mbit/s[9],较适合应用于有限空间、小规模网络等,如机场贵宾厅、股票大厅。
其次,对于难以进行有线网络布线的环境、需要暂时使用网络的环境、实时通信要求很高的特殊场合,如人迹罕至的边关、港口等都有较好的应用。
无线局域网并不能作为一个完备的全网解决方案,但是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它可以与广域网结合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3G网络有益的补充。
1.4 无线个域网(WPAN)1.4.1 概述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是面向特定群体活动半径小、业务种类丰富、无缝连接的新兴无线通信技术,相对于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它的覆盖范围更小,进而有效全面解决“最后几米电缆”的问题。
目前,蓝牙(Bluetooth)是WPAN 应用的主流技术,其它的还有家庭射频(HomeRF)、红外技术(IrDA)、射频识别(RFID)、超带宽(UWB)等。
1.4.2 特点及应用无线个域网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体积小等特点。
设备与组网都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且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应用。
WPAN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在10 m半径以内,是短距离、个人专用的无线网络。
具有代表性的Bluetooth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操作性都很强,因为其使用了2.4 GHz频段在全球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有效频段。
通过鉴权、加密等措施确保设备识别码在全球的唯一性和设备的安全性p1.5 蜂窝网络1.5.1 概述蜂窝网络是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这样的结构酷似一个个“蜂窝”。
蜂窝技术是移动通信的基础,所以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称为蜂窝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站、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组成,采用蜂窝网络作为无线组网方式,通过无线信道将移动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连接,使用户在移动中进行语音、数据通信业务。
1.5.2 特点及应用宏蜂窝、微蜂窝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应用较多的蜂窝技术,宏蜂窝覆盖半径大,多在1~25 km,但是存在盲区,小区半径缩小时会产生干扰。
微蜂窝相对于宏蜂窝覆盖范围小,一般覆盖半径为30~300 m,传输功率低、安装方便灵活,主要用于提高覆盖率和容量,作为宏蜂窝的补充和延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
它的主要特征是终端的可移动性,并具有成熟的切换和漫游方案,频率复用技术、多址技术、移动性管理技术促进了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蜂窝网络从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3G),成为实现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统一平台,也是公认的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网架构。
3G网络把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巧妙结合,能支持更多的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如HSPA 的速率已经达到7.2 Mbit/s。
但高成本、低带宽的问题越发凸显。
蜂窝系统或许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通信媒体。
目前,3G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除电信业务、承载业务在内的基本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如呼叫前转、呼叫等待、多方通话等补充业务。
支持的增值服务应用包括网页浏览、图像、音乐、移动游戏、移动冲浪、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各类信息服务等。
2 接入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目前的接入网络技术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通信接入手段以及无处不在的接入网络服务,但是各有利弊。
例如,蜂窝网络覆盖的范围大,移动性管理技术成熟,但带宽低、建设成本高;相反,WLAN高带宽、低成本,但其覆盖范围有限。
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网络技术的互补性,网络的融合将成为促进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接入网络正在经历一个动态的转型过程,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应运而生。
2.1 定义异构网络是一种网络的类型,是不同的计算机、手持终端等网络设备及相关系统组成,运行在不同的协议上,支持不同的功能和应用。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是将现有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有机的进行结合,符合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4G网络)中多系统融合演进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2.2 特点及应用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具有成本低、风险低的优点,它是现有接入技术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降低建设运营成本。
其次可以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利用不同接入技术的特点使网络进行有效地延伸。
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享受更加全面、丰富、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业界和学术界不断的在进行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应用研究,BARW AN计划提出并实现了多模移动终端在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之间的垂直切换方案。
ETSI和3GPP对3G网络与WLAN之间的互连互通进行了深入的应用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