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生物化石鉴定讲解

古生物化石鉴定讲解

古生物化石鉴定讲解
古生物化石鉴定讲解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1931(贵州珊瑚)大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1958(似文采尔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

的泡沫鳞板(图4-4,

10)。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

Halysites Fischer V on Waldheim,1828(链珊瑚)链状复体,个体呈圆柱状或椭圆柱状,彼此相连而成链状。个体间发育有中间管,横板完整而多,水平状。隔壁刺状(图4-4,9)。中奥陶世—晚志留世。

Syringopora 笛管珊瑚复体丛状,由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间以联接管联结,横板漏斗状,具隔壁刺。晚奥陶世至早二叠。

Anadara Gray,1847(粗饰蚶)白垩纪至现代。斜四边形,具宽的基面,其上有人形槽。铰缘直,短于壳长。沿铰缘一排栉齿,两侧齿微曲,内腹边缘锯齿状,无外套湾。壳面具粗射脊,其上常有同心沟纹(图5-3,3)。

Myophoria Bronn,1834(褶翅蛤)壳近三角形,铰缘短,具后壳顶脊。喙前转。壳面

光滑或具放射脊,齿系为裂齿型(图5-3,7)。三叠纪。

Claraia Bittner,1900(克氏蛤)壳圆或卵圆形,左壳凸,右壳平,喙位前方,铰缘直而短于壳长,前耳小,足丝凹口明显,后耳铰大,与壳体逐渐过渡。具同心线或放射线(图5-3,2)。早三叠世。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

(一)鹦鹉螺类

Ostrea Linnaeus,1785(牡蛎)壳厚,因固着生活而成显著不等壳,形态也不规则。左壳(下)凸,右壳(上壳)平。韧带区窄。单柱,位于中部偏后,无齿,无外套湾(图5-3,10)。白垩纪至现代。

Lamprotula Simpson,1900(丽蚌)壳较大且厚,圆三角形至长卵形。喙近前端,壳面具粗生长线(层),还有V形或W形的顶饰,并向后变为瘤状。齿式与Unio的相同,但假主齿更为粗壮(图5-3,5)。中侏罗世至现代。

Protocycloceras Hyatt,1900(前环角石)壳直或微弯。横切面圆至椭圆形。壳面饰有横环,环及环间有细的横纹。体管中等大小,不在中央。隔壁颈短而直,连接环甚厚(图6-4,1)。早奥陶世。

Sinoceras Shimizu et Obata emend Yu,1951(震旦角石)壳直锥形,壳面有显著的波状横纹。体管细小,位于中央或微偏,隔壁颈较长,约为气室深度之半(图6-4,2)。中奥陶世。

(二)菊石类

Protrachyceras Mojs,1893(前粗菊石)半外卷至半内卷,呈扁饼状。腹部具腹沟,沟旁各有一排瘤。壳表具有许多横肋,每一肋上附有排列规则的瘤,横肋常分叉或插入。缝合线为亚菊石式,鞍部也发生微弱的褶皱(图6-4,6)。中至晚三叠世。

Pseudotirolites Sun,1937(假提罗菊石)壳外卷,盘状。腹部呈屋脊状或穹形,具明显的腹中棱。内部旋环侧面饰有小瘤。外部旋环侧面发育丁字形肋或横肋,具腹侧瘤。齿菊石型缝合线,每侧具有两个齿状的侧叶,腹叶二分不呈齿状(图6-4,8)。晚二叠世。

Dactylioceras(指纹菊石)壳外旋,旋环多而明显;脐部浅,宽大。壳表具有较密而分枝的横脊穿过圆的腹侧。菊石式逢合线。早侏罗世。

Ophiceras Griesbach,1880(蛇菊石)壳外卷,呈盘状,脐宽而浅,腹部弯圆,旋环横断面略呈三角形。壳表一般光滑或具不明显的肋或瘤,缝合线为微弱的齿菊石型,具两个细长的侧叶及短的助线系。早三叠世。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Aulacosphinctes 洪底斯沟旋菊石,壳

内卷,盘状,腹部浑圆,壳面具分枝的横肋,

菊石式逢合线。晚侏罗世。

无图Aneeocras (松旋菊石) 壳外卷,

壳体旋转松,扁平呈盘状,脐大并较浅,横

肋微向后斜伸,缝合线为无棱菊石型。中泥

盆世。

Redlichia Cossman,1902(莱德利基虫)头

鞍长,锥形,具2—3对鞍沟;眼叶长,新

月形,靠近头鞍,内边缘极窄。面线前支与

中轴成45°—90°夹角。胸节多,尾板极小

(图7-3,1)。亚洲、大洋洲、北非洲。早

寒武世。

Dorypyge Dames,1883(叉尾虫)头鞍大,

强烈上凸呈卵形或两侧平行,前侧具一对前

坑,无内边缘,外边缘极窄,具颈刺,固定

颊窄。尾轴高凸,两侧近平行,后端圆滑,

肋部肋沟显著,间肋沟微弱。边缘不甚清楚,

有6对尾刺,其中第5对最长;第6对最短。

壳面具小瘤点(图7-3,3)。亚洲、欧洲、

大洋洲。中寒武世。

长江大学地科院09级资工基地班整理 6

Drepanura Bergeron,1899(蝙蝠虫)头盖梯形,头鞍后部宽大,前部较窄,前端截切,前边缘极窄。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前部,并十分靠近头鞍,后侧翼成宽大的三角形。尾轴窄而短,末端变尖,尾部具一对强大的前肋刺,其间为锯齿状的次生刺(图7-3,4)。东亚。晚寒武世早期。

Eoisotelus Wang 1938(古等称虫)头鞍倒梨形,前部最宽,伸达前缘,眼叶间最窄。背沟宽而深。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后部。固定颊窄。面线前支在头鞍的前下方相遇。尾甲中轴狭长,背沟深而宽;肋部光滑,具下凹的边缘(图7-3,10)。华北及东北南部。早奥陶世。

Nankinolithus Lu,1954(南京三瘤虫)头甲强烈凸起,头鞍棒状,前部极凸,形成一个明显的假前叶节,具三对鞍沟,后两对较明显。颊叶无侧眼粒和眼脊,饰边分为一个凹陷的内边缘和一个略为凸起的颊边缘,内边缘有3行小陷孔分布在放射形陷坑之内,颊边缘的前部有放射状排列的小陷孔,侧部小陷孔排列不规则。尾甲横三角形,中轴狭,分节明显;肋叶有3对深的肋沟(图7-3,7)。我国南方。晚奥陶世。

Coronocephalus Grabau,1924(王冠虫)头鞍前宽后窄,成棒状,后面狭窄部分被3条深而宽的横沟穿过。前类面线,活动颊边缘上有9个齿状瘤,头甲具粗瘤。尾甲长三角形。中轴窄,平凸,向后逐渐变窄,分为35—45节。肋部分节较少,由14—15个简单的无沟的肋节组成。背沟与间沟窄而深(图7-3,6)。我国南方。中志留世。

Damesella Walcott,1905(德氏虫)头甲横宽,头鞍长,向前收缩,鞍沟短。无内边缘,外边缘宽,略上凸;眼叶中等大小,固定颊宽。尾轴逐渐向后收缩,末端浑圆,肋沟较间肋沟宽而深。边缘窄不显著,具长短不同的尾刺6—7对。壳面具瘤点(图7-3,8)。东亚。中寒武世晚期。

Ductina (沟通虫)头部半园形,头鞍光滑,前部宽于后部,背沟微弱,往前扩展,形成头鞍前侧反曲翼,颊环与颈环微现,仅在侧部见一小凹坑,后边缘窄,无眼,胸部11节,尾部近半圆形,中轴分节不清,肋部光滑,仅在前部微现肋节,中泥盆统,广西南丹。

腕足动物门

Lingula Bruguiere,1792(舌形贝)壳薄,几丁磷灰质,长卵形,后缘钝尖。两瓣近相等,腹瓣稍大,前缘略平直,其中部常略向前突出,腹瓣茎沟明显(图8-3,1)。寒武纪至现代。

Sinorthis Wang,1955(中国正形贝)无疹壳;贝体小,方圆形,平凸至微凹凸,背壳具中槽;铰合线直,稍短于壳的最大宽度;腹基面较高,面平,三角孔洞开;背基面窄,主突起发育。具铰牙,牙板强,腕基发育;肌痕明显。放射线简单,有少数插入的放射线(图8-3,3)。早奥陶世。

Yangtzeella Kolarova,1925(扬子贝)壳横方形,铰合线直,略短于壳宽;双凸,背壳凸度较强,腹中槽、背中褶显著;壳面光滑;腹基面高于背基面,三角孔洞开;腹壳内具匙形台(图8-3,5)。早奥陶世。

Dictyoclostus Muir-Wood,1930(网格长身贝)壳大,圆方形,凹凸,腹壳高凸,前方急剧膝折,造成深阔的体腔。铰合线直长,主端钝方,形成耳翼;壳面放射线密布,后部有同心皱,两者相交成网格状;腹壳有稀疏的壳刺(图8-3,4)。石炭纪至二叠纪。

Cyrtospirifer Nalivkin,1918(弓石燕)壳中等大小,双凸,横长方形,铰合线等于或稍大于壳宽。基面宽广,斜倾型。中槽、中褶纵贯全壳。全壳复有放射线;牙板发育(图8-1)。晚泥盆世。

Acrospirifer Helmbrecht et Wedekind,1926(巅石燕)壳体大或中等,半圆形或椭圆形,双凸;铰合线长等于壳宽;主端翼状,基面不高;中槽内、中褶上光滑无褶,侧区有粗大的壳褶,数量不多;微纹饰由放射状和同心层组成,在纹和层交界处突起成梳状刺瘤;腹壳顶区加厚,具牙板。早、中泥盆世。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Pentamerus Sowerby,1812(五房贝)壳钙质,较大,长卵形或近五边形;双凸,腹喙弯曲,超掩背喙;中槽、中褶一般不明显;壳面光滑;腹瓣内具长的双柱匙形台;志留纪

Yunnanella Grabau,1931(云南贝)壳近三角形,双凸,腹壳缓凸;壳喙弯,顶端为茎孔所截切。铰合线弯短,腹中槽和背中褶发育;壳面具棱形放射线,在前端放射线融合组成粗大的放射褶(图8-3,8)。晚泥盆世。

Atrypa Dalman,1828(无洞贝)壳近圆形,不等双凸,腹壳近平或微凸,背瓣高凸;铰合线弯短;壳面具放射线或放射褶,有显著的同心层;腕螺顶指向背中部,无洞贝型腕螺(图8-3,11)。志留纪至早石炭世。

Sinograptus Mu,1957(中国笔石)具两个下垂的笔石枝,胞管强烈褶皱,始部形成背褶,末部形成腹褶,背褶和腹褶顶端均具相当发育的刺(图9-3,7)。早奥陶世。

Didymograptus McCoy,1851(对笔石)笔石体具两个笔石枝,不再分枝,两枝下垂至上斜。胞管直管状(图9-3,3)。早、中奥陶世。

Glyptograptus Lapworth,1873(雕笔石)单枝双列,横切面为椭圆形;胞管腹缘呈波浪状,常呈尖锐的口尖(图9-3,10)。早奥陶世至早志留世。

Climacograptus Hall,1865(栅笔石)胞管强烈弯曲,腹缘作“S”形曲折,烟斗状;口穴方形(图9-3,8)。早奥陶世至早志留世。

Monograptus Heinitz,1852(单笔石)笔石枝直或微弯曲;胞管口部向外弯曲,呈钩状(图9-3,5)。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

Rastrites Barrande,1850(耙笔石)笔石体弯曲,钩形,非常纤细;胞管线形,孤立,没有掩盖,有向内弯曲的口部;共通沟通,胞管与轴近乎垂直相交(图9-3,9)。早志留世。

Streptograptus(卷笔石)笔石体仅有上攀的一枝,枝常弯曲,胞管口部向外卷曲形成显著的球形,掩盖部分极小.S

Acanthographtus Spence,1878(刺笔石)笔石体灌木状,分枝不规则。胞管细长,几个胞管互相紧靠,形成芽枝,象枝上生刺(图9-3,1)。奥陶纪至志留纪。我国见于华南早奥陶世。

Tetragraptus Salter,1863(四笔石)笔石体左右对称,分枝两次,具四个笔石枝,下垂至上斜式,胞管直管状(图9-3,2)。早、中奥陶世。

植物界

(一)石松植物门

Lepidodendron Sternberg, 1820(鳞木)高大乔木;叶剑形,单脉,螺旋状排列于茎、枝上。化石多为茎或枝表面螺旋状排列的叶座,叶座呈纵菱形或纺缍形,少数横菱形;叶痕位叶座中上部,叶痕中有束痕及侧痕,叶痕上方有叶舌穴,有的种具横纹或中脊(图10-2)石炭纪至二叠纪。

(二)节蕨植物门

Sphenophyllum Koening, 1825(楔叶)茎细瘦,通常直径不大于5毫米,叶轮生,每轮叶为3的倍数,通常为6枚叶,一般成顶端宽而基部窄的楔形。扇状脉。叶的排列形式有两种,一种六枚叶等大,另一种六枚叶不等大,呈三对分列于枝两侧,称为三对型(图10-3,4)。晚泥盆世至早三叠世,我国石炭—二叠纪最盛。

Calamites Suckowi, 1784(芦木)乔木,茎、

叶等器官通常分散保存。茎干化石最常见的类型是髓腔充填泥沙所形成的髓模,其节间表面也有纵向的肋和沟(图10-3,1)。芦木上下节间的纵沟、纵肋在节部相错,纵肋的顶端常具有节下管痕,为通气组织。晚石炭世至二叠纪。

Annularia Sternberg, 1823(轮叶)芦木类的枝叶化石,叶轮生于小枝的节部,与枝夹角很小,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呈辐射状直伸排列。每轮叶6—40枚,单脉,线形或倒披针形,同一轮叶长短相近,叶轮具上叶缺(在叶轮上、下部位有时有一空隙不生叶片处称叶缺或叶隙)或无(图10-3,2)。晚石炭世—二叠纪。

(三)真蕨植物门

Pecopteris Brongniart, 1822(栉羊齿)为形态属。多次羽状分裂,小羽片以两侧边平行,顶端钝圆的椭圆形、长舌形为主,以整个基部着生于羽轴两侧,排列整齐如栉状。羽状脉,中脉直达顶端,侧脉分叉或否。绝大多数的栉羊齿属于真蕨植物门,少数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蕨植物门(图10-4,1)。石炭纪至三叠纪,以石炭纪、二叠纪最盛。

Cladophlebis Brongniart, 1849(枝脉蕨)蕨叶多次羽状分裂,小羽片形态似栉羊齿,但常较大且多少呈镰刀状,全缘或具齿,顶端尖或圆凸。羽状脉,侧脉常分叉。(图10-4,2)二叠纪至早白垩世。

(三)种子蕨植物门

Alethopteris(座延羊齿)C2-P1多次羽状复叶,小羽片全缘,基部全部着生于羽轴上且下延成耳状,并与相邻小羽片顶端,侧脉一般分叉,耳状部分,具邻脉。

(五)苏铁植物门

Pterophyllum Brongniart,1824(侧羽叶)叶单羽状,裂片线形、扁针形或舌形,基部全部附着于羽轴的两侧。平行脉,近基部处分叉1—3次,然后平行伸出(图10-6,2)。晚石炭世至早白垩世,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最盛。

(七)松柏植物门

Podozamites Braum, 1843(苏铁杉)枝轴细,叶稀螺旋状着生,呈假两列状。叶呈椭圆形,披针形,叶脉细密平行叶边缘,至顶端常聚缩(图10-7,1)。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38611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沈客专辽宁段集成项目部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管理,预防项目建设对国家文物造成损坏,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以及辽宁省有关文物保护、发掘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沈客专辽宁段集成项目部所属建设项目建设期内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四、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及职责 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副经理、总工、各分部经理、党工委书记为副组长,各分部总工程师、专业经理、工程部、安质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各工区负责本区域内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组长:杜麾、李磊 副组长:胡志华、冯锡超、李拓、王晓军、韩海军、张建秋 组员:于迪、侯善飞、刘建喜、马志广、刘东涛、葛志伟、董建华、葛朋春、关鑫、王先铎、郭艳华、董利剑、邢艳丽、刘占军、 孙永刚、苑永坤、董文忠 2、职责 2.1、建立健全施工期文物保护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

案。? 2.2、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掌握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落实设计对文物保护的工程措施和要求;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3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组织的文物挖掘抢救和搬迁保护工作 五、文物保护措施 1、开工前会同文物部门划定保护范围及区域,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交底; 2、开工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报监理单位批准。 3、?切实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加强与地方文物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咨询,加强现场文物保护监督检查。? 4、?涉及文物保护的工程施工,各工区在施工现场须作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 5、?施工中如发现文物遗迹(历史文物、古墓群、古生物化石及矿藏等),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上报主管人员,并及时向监理单位、业主、当地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现场,待文物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6、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重视或采取措施不力的分部给予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破坏或损坏文物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关责任。

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手册

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手册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古生物化石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1) 2何为古生物化石产地? (1) 3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4古生物化石如何分类的? (2) 5古生物化石如何命名的? (2) 6保护古生物化石有何重要意义? (3) 7古人类化石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吗? (3) 8我省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何特点? (3) 9我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进展如何? (4) ◎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管理 (5) 1古生物化石保护国家新出台了哪些重要法规文件? (5) 2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 (5) 3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方式有哪些? (8) 4化石发掘和零星采集有何要求? (9) 5申请古生物化石发掘的单位应符合哪些条件? (9) 6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程序有哪些? (10) 7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现古生物化石如何处理? (11) 8收藏单位应符合哪些条件? (11) 9收藏单位的等级如何划定? (12) 10收藏单位的收藏范围如何界定? (12) 11个人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怎么办? (13) 12不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如何处理? (13) 13重点保护化石遗失或失窃如何处理? (14) 14不符合收藏条件的单位怎么处置? (14) 15古生物化石如何流通? (14) 16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流通需要哪些材料? (14) 17古生物化石出境条件有哪些? (15) i

18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申请程序有哪些? (15) 19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申请程序有哪些? (16) 20古生物化石出境期限有多长? (17) 21古生物化石保护奖励机制有哪些? (17) 22古生物化石科普活动有哪些形式? (18) 23古生物化石旅游开发有哪些形式? (18) 24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9) 25省国土资源厅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19) 26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20) ◎古生物化石的鉴定与登记 (21) 1为何要开展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工作? (21) 2古生物化石的登记对象有哪些? (21) 3古生物化石登记的工作要求? (21) 4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怎样开展登记工作? (22) 5单位、个人收藏的化石登记工作怎么做? (22) 6漏登的古生物化石以后还能登记吗? (23) 7如何进行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工作? (23) 8古生物化石档案和数据库如何建立和管理? (23) 附件: 1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25) 2收藏单位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表 (26) 3收藏单位基本信息表 (27) 4其他单位和个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表 (28) 5古生物化石登记表填表说明 (29) 6浙江省行政区划编码表 (31) 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0571-******** 省化石保护QQ群:205877885 ii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一、《条例》出台背景 2020年11月27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表决,全票批准了《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省首部聚焦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我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集中在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片区,郧阳区的大柳乡、谭山镇、梅铺镇及郧西县城关镇等地。另外,根据地质专家的研判推测,十堰境内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还有发现的可能。同时,我市恐龙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龙蛋共存”现象(即恐龙蛋及恐龙骨骼化石在一个区域内相继被发现)世界罕见,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典型代表之一,属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随着社会上恐龙蛋化石收藏热的出现,恐龙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私挖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民间收藏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待解决。《条例》出台,给我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与利用铺平道路。 二、《条例》主要内容与特色 《条例》分为总则、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五章三十条。与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相比,《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可以概括为:保护对象更精准。《条例》定义我市纳入保护对象的“恐龙地质遗迹”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等。保护措施更全面。《条例》要求对全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普查,编制专项规划确定保护等级,保护名录和产地名录实行分区、分级保护管理,建立收藏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机制更完善。《条例》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委员会、投诉举报制度、科普宣教规定。法律责任更明细。《条例》对盗挖、非法买卖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进行细化,进一步完善对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追责规定,体现法律制度的刚性。 三、《条例》重要规定条款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恐龙地质遗迹,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与恐龙相关的地质自然遗产。具体包括:(一)恐龙化石(含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恐龙实体化石和恐龙遗迹化石);(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三)其他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 第二十六条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恐龙地质遗迹不报告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实施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盗挖恐龙化石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发掘的恐龙化石,并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个人非法买卖恐龙化石的,由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盗挖、哄抢、非法买卖恐龙化石或者造成恐龙地质遗迹损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古生物化石鉴定资料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1931(贵州珊瑚)大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1958(似文采尔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

的泡沫鳞板(图4-4, 10)。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 否继续取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一.基本概况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520万年的中新世时,临夏盆地曾属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草原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在4000年以前,和政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上世纪50年代,境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远古时代的古动物化石:有距今约2000万年的爬行纲陆龟类化石;有距今约1300万年的剑齿虎、巨鬣狗等食肉类动物化石及同时期的铲齿象、犀牛、长颈鹿、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化石。 二.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 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30000多件。1998年11月,由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经专家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

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许多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学者多次来临夏考察,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确认我县收藏的这批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将对临夏地区晚第三纪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们认为和政征集的古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标本,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_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_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s("fzoom");发布时间:2021-01-25s("hzh0");s("hzh1");s("hzh2");《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有哪些重点值得我们关注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五大重点,内容仅供参考。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共六章45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重点问题: 一是明确了古生物化石的范围、保护原则和分类管理制度。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国土资源部门主管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国家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这是实现科学、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充分发挥了专家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中的作用。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专业性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是做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发掘管理,这是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首要环节。因科研、教学、科普或者对古生物化石进行抢救性保护等需要,方可发掘古生物化石。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应当具备有3名以上拥有古生物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古生物化石发掘经历的技术人员,有符合发掘工作需要的设施等四项条件,并取得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批准。 四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收藏管理,这是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关键环节。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单位应当具备有固定的馆址、专用展室、相应面积的藏品保管场所,有相应数量并拥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古生物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买卖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国有收藏单位不得将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转让、交换、赠与给非国有收藏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单位之间转让、交换、赠与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 五是加强了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管理,这是有效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重要环节。国家规定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得出境;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因科研需要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或者因科学、文化交流需要在境外进行展览的,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国家对违法出境的古生物化石有权进行追索。 相关解读 研究热、收藏热、开发热日益升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研究热、收藏热、开发热等现象日益升温,古生物化石被广泛关注,化石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王守智指出,国务院《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自20xx年1月1日施行以来,有力推动了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但是,一些管理事项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尚不明晰,不利于专家作用的充分发挥;申请古生物化石发掘、流通、进出境应提交的材料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管理相对人申请报批;收藏单位的收藏条件、对收藏单位的管理措施不够明晰,不利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个人收藏化石的处置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流通制度等事项未予明确,不利于公民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违反《条例》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够具体。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流通、进出境等主要环节的管理,保护我国珍惜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实施办法》。 据王守智介绍,在坚持合法性的前提下,《实施办法》对《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进行了全面细化和完善,主要是坚持三大原则:坚持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循《条例》赋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规定,不扩大管理权限,不增设行政许可和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不超越

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涉及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共47部,分别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7.《云南省测绘管理条例》; 8.《云南省测绘项目施测交验测绘资质证书管理规定》;9.《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10.《云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15.《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16.《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17.《土地登记规则》; 18.《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 19.《土地复垦规定》; 2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21.《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22.《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去权规定》 23.《征用土地公告办法》; 24.《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26.《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7.《云南省荒山有偿开发的若干规定》; 28.《云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 29.《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30.《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31.《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32.《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33.《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34.《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 3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6.《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37.《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38.《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39.《云南省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考古工作 【批准部门】8;822;82201; 【批准日期】2002.07.30 【发布部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2.08.28 【实施日期】2002.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2年8月28日)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封山育林条例》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经2002年3月29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2年7月30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条例 (2002年3月29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2年7月30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加强对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本县境内地质年代形成的幻龙、鱼龙、海龙、楯齿龙、鱼等脊椎动物化石及海百合、菊石、双壳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 第三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县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协助做好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古生物化石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不同而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义务,并有权检举和控告侵占或者破坏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行为。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等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七条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列入自治县财政预算。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或者捐资对古生物化石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 <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古生物学基础 古生物指得就是地史时期得生物。现代生物与古生物在时间上并无严格得界线,但目前一般把全新世以前(约一万年以前)得生物归为古生物范畴。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得形态、构造、分类、生态、时代分布及演化规律得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化石。 一、化石 (1)化石得概念: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得古生物得遗体与遗迹。 (2)化石形成得条件: 1)生物具有硬壳,不易氧化腐烂; 2)生物死亡后或活动遗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 3)随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发生各种石化作用 (3)化石得类别 a、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得化石 b、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沉积岩中得印模与生物遗体被溶蚀后所留空隙得泥砂充填物 c、遗迹化石 :古生物得生活活动在沉积物中留下得痕迹与遗物。如足迹,爬痕,粪便,蛋,古人类工具等。 (4)化石用途 1)探索生命得起源,研究生物进化; 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 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二、古生物得分类与命名 古生物种类很多,为便于系统研究,必须进行科学得分类。与现代生物一样,古生物首先可分为两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界以下再分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名: 按国际规定必需用拉丁文, 属与属以下名称还需用斜体字,如纺棰虫属Fusulina ?构成生物碎屑得主要古生物有: ?(1)钙质藻类 ?(2)原生动物:古杯、海绵、有孔虫类 ?(3)棘皮类:海百合、海胆等 ?(4)软体动物:双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锥壳类。 ?(5)腕足类

?(6)苔藓动物 ?(7)节肢动物:三叶虫、介形虫 ?(8)腔肠动物:珊瑚、层孔虫 ?三、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 寒武系第四统标准化石:“球接子类三叶虫”; 到了奥陶纪,可用得浮游类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牙形石与笔石最为有代表性。 志留纪得底界由笔石Parakidoraptus acuminatus确定~ 而泥盆纪底界为笔石Monograptus nuiformi确定于布拉格,虽然这两个时代都由笔石确定,但志留纪与泥盆纪不少金钉子亦喜欢使用牙形石作为标准生物 到了石炭二叠二纪,标准化石桂冠基本被牙形石全部掌握,除了位于中国广西得维宪阶金钉子有有孔虫确定以外,石炭二叠所有已确定得金钉子都由牙形石限定。还有石燕。 进入中生代,牙形石一统江湖得时代结束了,虽然三叠纪得底界由牙形石定义,但在中三叠之后,菊石成为了金钉子生物得重要选择。比如下图就就是定义晚三叠纪得菊石 虽然三叠纪已有菊石定阶,但菊石界限仍要与牙形石界限结合使用。到了侏罗纪,菊石一举取代牙形石称为标准化石,比如定义侏罗纪得菊石 Psiloceras planorbis 而进入白垩纪,标准化石则变得更为繁多,比如有孔虫Rotalipora globotruncanoides,菊石Watinoceras devonense,双壳类Cladoceramus undulatoplicatus都作为白垩纪各阶得标准化石使用,然而特殊得就是,白垩纪迄今未划定其底界,因此谁来代表白垩纪还就是未知数。 1、三叶虫: (1)节肢动物门中得一个纲,海生,仅生活于古生代,现已绝灭,绝大多数营海生浮游底栖生活,少数可在海水中游泳、漂浮或钻入泥砂中。身体扁平,分节,脊部为由矿物质(CaCO3与磷酸钙为主)组成得坚硬脊甲, 一般长几厘米,所见化石多为有脊甲或其外模。 镜下多呈散落、破碎状得骨片。切面常呈飘带状、弯钩状、蛇曲状等。壳体一般较薄,内部有时有褐色裂纹。其刺为圆管状(纵切)或圆环状(横切),均为玻纤结构。

博物馆条例(新)

博物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第三条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国家制定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博物馆体系。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 第五条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 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第六条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依法设立博物馆或者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博物馆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博物馆管理工作。 第八条博物馆行业组织应当依法制定行业自律规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指导、监督会员的业务活动,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 第九条对为博物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博物馆的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十条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固定的馆址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 (二)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 (三)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 (五)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 博物馆馆舍建设应当坚持新建馆舍和改造现有建筑相结合,鼓励利用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等作为博物馆馆舍。新建、改建馆舍应当提高藏品展陈和保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第十一条设立博物馆,应当制定章程。博物馆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博物馆名称、馆址; (二)办馆宗旨及业务范围; (三)组织管理制度,包括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四)藏品展示、保护、管理、处置的规则;

(完整版)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 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 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 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 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古生物化石鉴定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 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 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 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 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 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 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 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 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1931(贵州珊瑚)大 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 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 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 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 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 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 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 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1958(似文采尔 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 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 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 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 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 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 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 的泡沫鳞板(图4-4,10)。早—中泥盆世。

精选文库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含答案)

石化作用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即化石作用,形成化石。 遗传: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具有自身复制的能力,能使种在各个世代中保持自身的特性。 变异:同种个体的基因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各个个体之间都有差异,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是个体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地理隔离: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生殖隔离:居群间由于基因型差异使基因交换不能进行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性态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料,通过遗传积累加强适应环境的差异,促使居群的基因库发生重大变化,为形成新种准备了条件 微进化:由线性分支(如种族分支或新种形成)或种系转换引起的发生在种内乃至新种形成的各种变化 宏进化: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作用下引起的大尺度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化 成种方式:渐变式,突变式,种的形成方式 种的代谢:在阶段性进化过程中,新种总在旧种的基础上产生,许多旧种被其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 集群灭亡:在一些地质时期,许多门类的生物近乎同时灭绝,使生物界灭绝率突然升高 背景灭绝:地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一些生物灭绝,使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的水平上 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物群和生态系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复到其正常发展水平的过程 地缝合线:板块相互之间的碰撞和俯冲消减能留下其拼合碰撞的标志。 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放射虫硅质岩,软泥)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磨拉石沉积: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以大量的砂,砾岩(红色的)为主,即为磨拉石沉积。 复理石建造:沉积建造的一种类型。形成于一个地槽演化的晚期阶段,造山作用主幕发生之前,由毗邻隆升山区快速侵蚀提供物源,而在槽地内沉积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的沉积岩系。 群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生物链:一定的环境范围内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 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特定的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瓦尔特相率: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地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大意是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和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 小间断:指在沉积过程中比较短的间断,出现在一套连续的地层中。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分为总则、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出境、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45条。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古猿、古人类化石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执行。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 第四条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专家组成,承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的拟定、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咨询、古生物化石发掘申请的评审、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的鉴定等工作,具体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下列古生物化石,应当

辽宁古生物化石群

辽西古生物化石——辽西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惜生物化石富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远在一亿五千万年至一亿二千万年前,中生代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辽西,到处山清水秀,湖流变地,草木葱茏,万物繁盛,但由于一次次的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的生物集群消亡,并且很多落入水中迅速被火山灰埋葬沉积,变成了化石。 辽西一带的古生物化石分布最广,埋藏数量最大,生物数量最大,生物种类最多,化石保存最精美,科研价值最高,几乎每一种新发现都另古生物科学家惊叹不已。应该说,地层中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最生动的语言,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记录在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渐变和突变的各种地质事件,为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目前在辽西境内发现的鸟化石,数量已逾千枚。各种古脊椎动物近于原位埋藏,保存完好,形态逼真。除骨骼等硬体部分完整保存外,相当多的化石还较完整地保存了包括羽毛在内的皮肤印痕、胃脏残余物和其他软体组织,为生物的进化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除鸟类化石外,又相继发现了数十件带毛的恐龙化石,表明了恐龙类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此外还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翼龙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门类众多的化石。特别是1998年,在辽西距今1.45亿年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代表了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的出现,它较往国际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时期要早1500万年以上。这一系列珍贵而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国际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辽西的化石主要保存于至今1.5亿——1.2亿年前的地层中,这一时期正是生命进化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科学家们指出,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解决了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在鸟类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方面,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美国著名古鸟类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考察过辽西化石产地后,称赞说:“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1996年以来,已有美、加、英、德、法、日等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古生物家前来辽西考察,国内的专家也已达几千人次。辽西已成为全球古鸟类、古生物研究的中心,是世界的化石宝库,也成为众多科学家、学者以及化石爱好者、收藏者神归梦萦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