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古生物学基础

古生物指得就是地史时期得生物。现代生物与古生物在时间上并无严格得界线,但目前一般把全新世以前(约一万年以前)得生物归为古生物范畴。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得形态、构造、分类、生态、时代分布及演化规律得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化石。

一、化石

(1)化石得概念: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得古生物得遗体与遗迹。

(2)化石形成得条件:

1)生物具有硬壳,不易氧化腐烂;

2)生物死亡后或活动遗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

3)随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发生各种石化作用

(3)化石得类别

a、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得化石

b、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沉积岩中得印模与生物遗体被溶蚀后所留空隙得泥砂充填物

c、遗迹化石 :古生物得生活活动在沉积物中留下得痕迹与遗物。如足迹,爬痕,粪便,蛋,古人类工具等。

(4)化石用途

1)探索生命得起源,研究生物进化;

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

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二、古生物得分类与命名

古生物种类很多,为便于系统研究,必须进行科学得分类。与现代生物一样,古生物首先可分为两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界以下再分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名: 按国际规定必需用拉丁文, 属与属以下名称还需用斜体字,如纺棰虫属Fusulina

?构成生物碎屑得主要古生物有:

?(1)钙质藻类

?(2)原生动物:古杯、海绵、有孔虫类

?(3)棘皮类:海百合、海胆等

?(4)软体动物:双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锥壳类。

?(5)腕足类

?(6)苔藓动物

?(7)节肢动物:三叶虫、介形虫

?(8)腔肠动物:珊瑚、层孔虫

?三、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

寒武系第四统标准化石:“球接子类三叶虫”;

到了奥陶纪,可用得浮游类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牙形石与笔石最为有代表性。

志留纪得底界由笔石Parakidoraptus acuminatus确定~

而泥盆纪底界为笔石Monograptus nuiformi确定于布拉格,虽然这两个时代都由笔石确定,但志留纪与泥盆纪不少金钉子亦喜欢使用牙形石作为标准生物

到了石炭二叠二纪,标准化石桂冠基本被牙形石全部掌握,除了位于中国广西得维宪阶金钉子有有孔虫确定以外,石炭二叠所有已确定得金钉子都由牙形石限定。还有石燕。

进入中生代,牙形石一统江湖得时代结束了,虽然三叠纪得底界由牙形石定义,但在中三叠之后,菊石成为了金钉子生物得重要选择。比如下图就就是定义晚三叠纪得菊石

虽然三叠纪已有菊石定阶,但菊石界限仍要与牙形石界限结合使用。到了侏罗纪,菊石一举取代牙形石称为标准化石,比如定义侏罗纪得菊石 Psiloceras planorbis

而进入白垩纪,标准化石则变得更为繁多,比如有孔虫Rotalipora globotruncanoides,菊石Watinoceras devonense,双壳类Cladoceramus undulatoplicatus都作为白垩纪各阶得标准化石使用,然而特殊得就是,白垩纪迄今未划定其底界,因此谁来代表白垩纪还就是未知数。

1、三叶虫:

(1)节肢动物门中得一个纲,海生,仅生活于古生代,现已绝灭,绝大多数营海生浮游底栖生活,少数可在海水中游泳、漂浮或钻入泥砂中。身体扁平,分节,脊部为由矿物质(CaCO3与磷酸钙为主)组成得坚硬脊甲, 一般长几厘米,所见化石多为有脊甲或其外模。

镜下多呈散落、破碎状得骨片。切面常呈飘带状、弯钩状、蛇曲状等。壳体一般较薄,内部有时有褐色裂纹。其刺为圆管状(纵切)或圆环状(横切),均为玻纤结构。

2、笔石

(1)已灭绝得海生群体动物,多就是漂浮生活,所见化石常为骨骼压扁,炭化形成得炭质薄膜,很象写在岩层面上得笔迹,故名笔石。(2)分布于中寒武世-早石炭世,其中奥陶纪最盛,理想标准化石,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泛、(3)笔石群体分泌得整个骨骼称为笔石体。主要构造有线管、胎管、笔石枝,笔石枝数目不等,多见二枝、四枝、单枝,笔石枝上连续生长许多胞管。

软体动物

常见得有瓣鳃类(双壳)、腹足类(螺)、头足类等。个体一般较大。均为多晶结构。腹足类多为螺旋式,也有平旋式,内部无隔壁,碎片得弯曲度较瓣鳃类更大一些。头足类为直管、弯管或旋转式壳体,其最大特征就是具有隔壁,壳体较薄且很均匀。

双壳类(半鳃类)

现代双壳类;双壳类结构

双壳类,壳体显晶粒状结构

腹足类(螺)-角石、菊石(鹦鹉螺类及菊石类)

海生底栖爬行或游泳生活,具钙质外壳,故保存为化石。(1)角石构造角石具直锥形,外形象牛角,纵切面见隔壁; 菊石就是平旋壳。 (2)角石时代:最早见于晚寒武世,奥陶纪最盛,志留纪以后减少,现代可见。

角石

现代腹足类;腹足类得结构

鹦鹉螺;菊石菊石:

最早见于D 1, 中生代最盛, K末绝灭。

腹足类,可见就是顶底构造

锥壳类

软舌螺壳体形态;软舌螺复原图

软舌螺化石

腕足类

(1)海生, 固定底栖生活,外壳常保存为化石;

(2) 构造, 两壳一大一小,一般大壳称腹壳,小壳称背壳,具铰合面、铰合线、中槽、中隆、放射线;

(3)腕足类自寒武纪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就是古生代海相地层中得一类重要化石。

腕足类:双瓣壳,一般个体较大,较厚,肉眼常常可见。可有壳皱、疹孔、假疹孔或壳刺。常为单层平行片状结构、倾斜片状结构。片较厚,在垂直壳面(垂直方解石片)得切面中表现为较粗得纤维状,纤维与壳面平行或斜交。腕足刺也呈长管状或圆环状,亦为平行片状结构。有得腕足类具有外片状内柱状得异类双层壳结构。

腕足类碎片,平行片状、柱状

苔藓虫

群体,镜下常见单个虫室或多个虫室连成得枝状、网状等。单个虫室得横切面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纵切面呈管状,内部横板可有可无。壳壁或虫室壁一般较薄。平行片状结构,片很薄,切面常呈极细得纤维状,平行壳壁排列。根据形态与极薄得片状结构,强烈褶曲,把苔藓虫与腕足动物相区别。

苔藓虫具窗格状结构;苔藓虫壳壁得平行片状结构

珊瑚-腔肠动物

(1)海生单体或群体,珊瑚得软体称珊瑚虫,多数珊瑚虫能分泌钙质得外骨骼,称珊瑚体。

珊瑚固定底栖生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得浅海,造礁珊瑚水深不超过100米,水温不低于18℃,盐度正常,海水清。

(2) 从古代-->现代,时代长。

珊瑚以其整体得形状非常容易识别。古生代得褶皱珊瑚与平板珊瑚石方解石质得,所以它们得显微结构保存完好。珊瑚得壁一般就是纤维状得。细小得碎片缺乏珊瑚形状特征得证据故而难以识别。

现代珊瑚;层孔虫化石

有孔虫

包括蜓,多为多房室得壳体。个体较小,多在0、5~2mm左右。房室得排列方式可为平旋、螺旋、包旋或绕旋,形态不一,切面形态变化较大。壳体可为单层式得隐粒、微粒或玻纤结构,也可为外隐粒或微粒、内玻纤或层纤得异类双层壳结构。

蜓:

(1)一类已灭绝得海生有孔虫。主要底栖生活,少数能漂浮。多生活于水深100米左右得温暖浅海,其钙质外壳可保存为化石,称竹蜓壳。

(2) 图个体小,一般3-6mm, 最长60mm,外形以纺锤形为主,又名纺锤虫。有球形,凸镜形,常见于灰岩中,白色圆点。

(3) 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二叠纪末灭绝,演化迅速,分布广泛,标准化石。

货币虫

栗孔虫

介形蟲

双瓣壳,壳状从不足lmm到几mm。单瓣切面常呈细月牙状。具层纤或玻纤结构。

现代介形虫;介形虫化石

介形虫壳体;介形虫碎片

海绵-原生动物

多孔动物为原始得多细胞动物,本动物门也称海绵动物门(Spongiatia),一般称之为海绵(Sponge)。代表性化石。

海绵动物:海绵体壁一般为晶粒结构,横切面上呈脑状。骨针呈单轴、三轴或四轴得放射状,长为0、1~0、5mm 左右,多晶结构。海绵骨针与破碎瓣鳃类得区别就是,海绵骨针得每一针均很直,末端对称收缩变尖。

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手册

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宣传手册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古生物化石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1) 2何为古生物化石产地? (1) 3古生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1) 4古生物化石如何分类的? (2) 5古生物化石如何命名的? (2) 6保护古生物化石有何重要意义? (3) 7古人类化石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吗? (3) 8我省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何特点? (3) 9我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进展如何? (4) ◎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管理 (5) 1古生物化石保护国家新出台了哪些重要法规文件? (5) 2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 (5) 3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方式有哪些? (8) 4化石发掘和零星采集有何要求? (9) 5申请古生物化石发掘的单位应符合哪些条件? (9) 6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程序有哪些? (10) 7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现古生物化石如何处理? (11) 8收藏单位应符合哪些条件? (11) 9收藏单位的等级如何划定? (12) 10收藏单位的收藏范围如何界定? (12) 11个人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怎么办? (13) 12不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如何处理? (13) 13重点保护化石遗失或失窃如何处理? (14) 14不符合收藏条件的单位怎么处置? (14) 15古生物化石如何流通? (14) 16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流通需要哪些材料? (14) 17古生物化石出境条件有哪些? (15) i

18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申请程序有哪些? (15) 19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申请程序有哪些? (16) 20古生物化石出境期限有多长? (17) 21古生物化石保护奖励机制有哪些? (17) 22古生物化石科普活动有哪些形式? (18) 23古生物化石旅游开发有哪些形式? (18) 24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9) 25省国土资源厅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19) 26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20) ◎古生物化石的鉴定与登记 (21) 1为何要开展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工作? (21) 2古生物化石的登记对象有哪些? (21) 3古生物化石登记的工作要求? (21) 4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怎样开展登记工作? (22) 5单位、个人收藏的化石登记工作怎么做? (22) 6漏登的古生物化石以后还能登记吗? (23) 7如何进行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工作? (23) 8古生物化石档案和数据库如何建立和管理? (23) 附件: 1浙江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25) 2收藏单位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表 (26) 3收藏单位基本信息表 (27) 4其他单位和个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登记表 (28) 5古生物化石登记表填表说明 (29) 6浙江省行政区划编码表 (31) 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0571-******** 省化石保护QQ群:205877885 ii

古生物化石鉴定资料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1931(贵州珊瑚)大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1958(似文采尔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

的泡沫鳞板(图4-4, 10)。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完整版实验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一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设备 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 四、实验原理 (一)矿物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 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 三向延长——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集合体常为鳞片状; 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光线者,称为不透明矿物。 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 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定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可呈赤红、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 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无鉴定意义。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 1、硬度:在肉眼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2、解理:晶体受到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3、断口: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四)常见矿物特征 滑石Mg[SiO](OH) 83104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等集合体。无色或白色。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硬度1。平行片状方向有极解理。有滑感。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58—2.55。 石膏Ca[SO]·2HO 24单晶体常为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及纤维状等为无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主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1.石英,quartz X&”,”&Y 硅的氧化,物矿物成分为SiO2。石英晶体常呈带尖顶的六方柱状,柱面上有横纹。通常呈晶族或粒状、块状集合体。纯净的石英无色透明,但大多因含微量色素离子或细分散色裹体而呈各种颜色,并使透明度降低。玻璃光泽,断口常呈油脂光泽。硬度7,比重2.65。无解理,贝壳断口。具强压电性及热电性。 石英因粒度、颜色、包裹体等的不同而有许多变种:显晶质的有无色透明的水晶、紫色的紫水晶(俗称紫晶)、烟黄,烟褐至近于黑色的茶晶、烟晶或墨晶;浅黄色、透明的黄水晶;玫瑰红色的蔷薇石英(俗称芙蓉石);乳白色的乳石英。因含赤铁矿或云母等鳞片状包裹体而呈斑点状闪光的砂金石。隐晶质变种有:纤维状微晶组成的石髓(玉髓);胶体成因的玛瑙;由石英交代纤维状的石棉而成的虎睛石等。隐晶质变种由粒状微晶组成,常含其他矿物的混入物,不透明,主要有燧石,灰至黑色(俗称火石)。碧玉,因含氧化铁杂质而呈暗红色或绿黄、青绿等色。 石英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 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均有广泛分 布。大的石英晶体主要产于伟晶岩晶洞中; 块状的常产于热液矿脉中;粒状石英是花 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许多岩石的主要矿 物成分。 2.长石、feldspar 长石是架状基形硅酸岩类矿物,包括三个基本类型:钾长石、钠长石和

钙长石。钾长石中最常见的是正长石;以不同比例的钠长石和钙长石混熔而成的一系列矿物都称斜长石。 [1]正长石,rthoclase 正长石的化学成分是KAlSi3O8,晶体属单斜晶系的 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单体为短柱状或厚板状晶体,集 合体为致密块状。肉红或浅黄、浅黄白色,玻璃光泽, 解理面珍珠光泽,半透明。两组解理(一组完全、一组 中等)相交成90°,硬度6,比重2.56-2.58。900℃以 上生成的无色透明长石称透长石。 正长石广泛分布于酸性和碱性成分的岩浆岩、火山碎屑岩中,在钾长片麻岩和花岗混合岩以及长石砂岩和硬砂岩中也有分布。 [2]斜长石,plagioclase 化学式为Na1-x Ca x[(A l1+x Si3-x)O8,(x=0,1),由钠长石(Ab)分子Na[AlSi3O8]和钙长石(An)分子Ca[Al2Si2O8]两种组分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矿物的总称。按两种组分含量比例的不同分为6个矿物种:钠长石(An0~10 Ab100~ 90)、奥长石(又称更长石,An10~30 Ab90~70)、中长石(An30~50 Ab70~50)、拉长石(An50~70 Ab50~30)、培长石(An70~90 Ab30~10)和钙长石(An90~ 100 Ab10~0)。 按它们的SiO2含量由高到低还可划 分为酸性斜长石(钠长石、奥长石)、中 性斜长石(中长石)、基性斜长石(拉长石、 培长石和钙长石)。

岩石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一、岩石分类的鉴定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还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快速鉴定步骤一般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三大类岩石的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比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变质岩中的石英岩,表面上似难区分,此时应结合岩石结构特征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斑状结晶结构,其中的石英斑晶与基质矿物间呈结晶联结;而石英砂岩具有沉积岩的碎屑结构,碎屑之间呈胶结联结;另外,岩石中的石英颗粒本身也有显著差异----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石英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则呈浑圆状,玻璃光泽已经消失,用锤击或小刀刻划岩石中胶结不牢的部位时,可以看到石英颗粒与胶结物分离后在胶结物上留下的小凹坑。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2)对岩石结构的深入观察,可以对岩石进一步的分类。如火成岩中的深成侵入岩类多呈全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结构;而浅成侵入岩类则常呈斑状结晶结构。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成份及其联结方式。 (3)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的分析,对岩石的命名和分类也是

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与火成岩的命名关系尤为密切。如斑岩和玢岩,同属火成岩中的浅成岩类,其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份。斑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正长石和石英,玢岩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和黑色矿物。沉积岩中的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石膏、褐铁矿等不可能存在于新鲜的火成岩中。变质矿物如绿泥石、滑石、石棉、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则为变质岩所特有。因此,根据某些矿物成分的分析,也可以初步判定岩石的类别。 (4)最后应注意的是在肉眼鉴定岩石时,常常有许多矿物成份难于辨认。如具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的火成岩,泥质或化学结构的沉积岩,以及部分变质岩,由结晶细微或非结晶的物质成份组成,一般只能根据颜色深浅、坚硬性、比重大小和“盐酸反应”等进行初步的判断,火成岩中深色成份为主的,常为基性岩类:浅色成份为主的常为酸性岩类。沉积岩中较坚硬的多为硅质胶结的或硅质成分的岩石;比重大的为含铁质多的岩石;在“盐酸反应”的一定是碳酸盐类岩石等 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 1.矿物成分 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铝土矿等)、碳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2.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指组成物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及相互排列的方式。 常见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

常见造岩矿物的镜下鉴定

常见造岩矿物的薄片鉴定 造岩矿物按其色率可以分为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本章学习和鉴定的矿物主要有七大类。暗色矿物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云母类;浅色矿物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和碳酸盐类。学习重点是了解并掌握七大类矿物的一般特征和常见变种的鉴定特征。难点是相似矿物的区别。 一、橄榄石类 橄榄石化学通式:R2[SiO4],R=Mg,Fe,Ca,Mn等。 橄榄石分类:可分为三个系列。(1)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2)锰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 (3)钙铁橄榄石-钙镁橄榄石系列。 橄榄石(贵橄榄石)主要光学特征:多为粒状、无色、正高突起、解理不发育、裂开发育,最高干涉色二级末到三级初,平行消光、二轴晶、(±)2V角近90°。 二、辉石类 辉石化学通式:R2[Si2O6],R=Mg、Fe、Al、Ca、Na等。 辉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1)斜方辉石亚族(紫苏辉石、顽火辉石等)(2)单斜辉石亚族(普通辉石、透辉石、霓辉石等)。 共同光学特征:多为短柱状、横截面多为四边形和八边形,可见两组近正交完全解理,纵切面长方形,多见一组完全解理,正高突起,横截面多对称消光,2V角中等。 辉石主要变种的光学特征: 紫苏辉石:具有弱多色性,平行消光,最高干涉色一级顶部,负光性。 单斜辉石:一般无色,斜消光(C∧Ng大于30°),最高干涉色二级初,一般正光性。 紫苏辉石和单斜辉石的主要区别:颜色、消光类型、干涉色级序、光性符号。

橄榄石和普通辉石的主要区别:形态、颜色、解理、消光类型、干涉色级序、2V。 三、角闪石类 角闪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斜方闪石类:直闪石、铝直闪石等。 单斜闪石类:普通角闪石、透闪石等。 角闪石共同特征:绝大多数角闪石属单斜晶系,形态多为沿c轴呈长柱状,针状或纤维状。横断面呈菱形或六边形,具有两组完全的斜交解理(54.5°- 56°),一般为正中突起。 普通角闪石:薄片中常具有较深的绿色、褐色或棕色等,碱性种属常带有蓝色调。正吸收性,斜消光(C∧Ng小于30°),二轴晶,一般为负光性,2V角比较大。 透闪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无色及消光角C∧Ng较小。 四、云母类 云母类型:黑云母、白云母、金云母。 共同特征: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较高且鲜艳。 黑云母:棕褐色,红褐色,多色性明显,2V角特别小(假一轴晶)。 白云母:无色,闪突起明显,2V角30°- 50°左右。 金云母:浅褐-浅黄白色,弱多色性,闪突起比较明显,2V角0°-20°。注意产状。 五、长石类 长石类型:碱性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和斜长石。 共同特征:板状,无色,两组解理完全(夹角近90度),突起低(±),干涉色一级灰,二轴晶(+)。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 否继续取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 一.基本概况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520万年的中新世时,临夏盆地曾属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草原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在4000年以前,和政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上世纪50年代,境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远古时代的古动物化石:有距今约2000万年的爬行纲陆龟类化石;有距今约1300万年的剑齿虎、巨鬣狗等食肉类动物化石及同时期的铲齿象、犀牛、长颈鹿、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化石。 二.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 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30000多件。1998年11月,由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经专家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

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许多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学者多次来临夏考察,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确认我县收藏的这批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将对临夏地区晚第三纪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们认为和政征集的古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标本,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

-----化石鉴定报告

植物化石鉴定报告 植物化石送样单 送样单位: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送样品人: 送样时间:2010年7月1日 化石产地:扎鲁特旗西沙拉1:5万图幅 初定时代:二叠纪和侏罗纪 野外编号:1-7号;共19块 鉴定要求:鉴定化石的属种名称、特征和描述、演化及时代。 (一)、鉴定结果 标本编号属种名称 1号标本:共4块:(1)-(4) 1(1)和1(2)(正反面):Phoenicopsis speciosa Heer (华丽拟刺葵); 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 1(2)和!(3)(正反面):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窄叶拟刺葵); 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 1(3)(正面):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窄叶拟刺葵); Czekanowskia rigida Heer(坚直茨康叶); 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 1(4)Phoenicopsis sp. (拟刺葵未定种)和不能鉴定的植物茎干 碎片; Neocalamites(?)sp.(?新芦木未定种) 2号标本:仅1块:2(1):Neocalamites sp.(新芦木未定种)(仅有一个茎干的碎 片); Cladophlebis sp.(枝脉蕨未定种)(仅两个保存不全的小 羽片); 3号标本:共5块:(1)-(5) 3(1)-(4):Paracalamites frigidus Neub. (寒带副芦木); 3(5)在标本的两个面上均未见植物印痕。 4号标本:共4块:(1)-(4) 4(1)-(2):Pecopteris anbangensis Huang(安邦节羊齿); 4(3)-(4):植物根状碎片,不能鉴定。 5号标本:共2块:(1)-(2) 5(1)-(2):这两快标本的岩石表面上并没有植物化石,但可见有铁 状污染,形如植物叶,故称假化石。 6号标本:仅1块:标本的几个面上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但 仔细观察后,看不到生物结构和细胞构造,表明它们不 是动、植物化石,很可能是一种岩石的结核,同心圆状 的构造可能是由岩石的不同成分和不同的粒度形成的。7号标本:共两块:(1)-(2) 7(1):Czekanowskia sp. (茨康叶未定种);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一、矿物形态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单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特定的晶体和形态特征,称为结晶习性(简称晶习)。如石英晶体呈柱状;云母呈片状;黄铁矿呈立方体;石榴子石呈四角三八面体等。 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和程度,可将晶习大体分为三类: 1、一向延伸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 (a≌b≤c)晶体细长,如针状、柱状(辉锑矿、电气石),柱状(角闪石),纤维状(蛇纹石石棉)等,。 2、二向伸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第三方向不发育或发育差(a≌b≥c ),呈片状(如云母、石墨),板状(如重晶石)等。 3、三向等长型(等轴状):晶体沿三个方向大体相等发育(a≌b≌c ),有等轴状、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磁铁矿等。 (二)矿物集合体形态 在自然界,呈完好的单晶产出的矿物较少,多数是多个单晶成群产出,即成为集合体状态产出。这里所说的矿物集合是指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集合体可根据矿物结晶程度大小分为两类: 1、晶质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1)显晶质集合形态: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辨认出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显晶质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单体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如柱状、针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的不规则聚合体;如纤维状集合体是针状单体大致平行密集排列而成,放射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排列而成;粒状集合体是三向等长的单体呈不规则聚合体;又如簇状集合体是由一组具有共同基底,且其中发育最好的晶体与基底近于垂直的单晶体群所组成。 (2)隐晶质集合体形态:隐晶质集合体是用放大镜也看不清单体界线的集合体。按其紧密程度可分为致密块状和疏松土状集合体。 2、非晶质矿物的形态 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晶形,它的颗粒在显微镜下也难以辨认,而主要是根据外表形态或形成方式来分类,常见的有下列: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及鉴定表 对沉积岩或沉积物的研究,其目的是:(1)确定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其中所含化石等,并给予正确的命名;(2)通过对岩石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物质成分及其结构、构造特点的研究,来确定它在沉积、成岩以及后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以便恢复原生沉积特征及性质;(3)对岩石进行相分析,其目的是再造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状况;(4)搞清岩石某些性质,以确定其在国民经济上的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因此对沉积岩的研究应该是全面的、综合地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近代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方法很多:野外地质学研究法;室内的专门的技术性质的研究法;综合相分析法等。下面仅就沉积岩肉眼鉴定方面作概略的介绍。 一、沉积岩肉眼鉴定要点及描述内容 在各论中我们介绍了五个主要岩类的沉积岩即: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硅质岩类。现分述如下: (一)陆源碎屑岩类 陆源碎屑岩按其碎屑粒径可划分为: 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2mm 中碎屑岩(砂岩类)2—0.05mm 细碎屑岩(粉砂岩类)0.05—0.005mm 每类碎屑岩其相应粒度的碎屑含量必须在50%以上。如含有砾石50%以上的岩石才能称作砾岩,以此类推。碎屑岩的命名是以含量占50%以上的粒级来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若其他粒级含量在25—50%之间,则在基本名称之前冠以“**质”;若其含量在5—25%之间,则以“含**”表示。 1、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1)颜色: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并注意它的成因。 (2)砾石成分:鉴定各种砾石的成分,确定砾石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如为复成分砾岩,还需估计各种成分砾石占全部砾石的百分含量。 (3)砾石大小及分选性:如分选不好时,应指出一般大小及最大最小的。 (4)砾石的圆度、球度及形状。 (5)胶结物成分,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胶结物本身的性质;胶结类型等。 (6)其它:砾石有没有定向排列,胶结的致密程度,有无次生脉穿插等等。 由于砾岩在地层学上常作为沉积间断的标志和划分地层的依据;同时砾岩的沉积大部分距陆源供给区很近,易于利用砾岩成分来推断古地理情况,故对砾岩的野外研究还应当注意下列方面: (1)层位和分布概况; (2)岩层产状及其变化(如透镜体); (3)层理及层面构造; (4)与上下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在剖面上的位置; (5)砾石的倾向、倾角和长轴方向。 2、中碎屑岩——砂岩类 砂岩通常按碎屑粒径又可分为:(1)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1mm);微粒砂岩(0.1—0.05mm)各不同粒径的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有: (1)颜色,并推断其成因: (2)碎屑颗粒的大小,分选程度,如大小不均匀,应指出最大、最小和一般的直径以及各种颗粒含量的百分比 (3)碎屑颗粒的形状及磨圆度;

常见矿物鉴定

常见矿物鉴定表第1页共页码备注:具金属光泽的矿物 光 泽 硬度颜色解理主要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金属光泽小于 5.5 呈银 白、锡 白、铅 灰,钢 灰或铁 黑色 有明显 解理 方铅矿:PbS主要特征:粒状集合体,铅灰色,条痕黑灰色,三组完全解理(小立方体状)硬 度2—3与指甲接近,常与闪锌矿共生 辉锑矿:常呈柱状、针状集合体,晶面上常有明显的纵纹,铅灰色,条痕灰黑色,硬度2,为 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与辰砂,石英共生。 硫锰矿:粒状集合体,新鲜面为钢灰色,风化面有黑色氧化锰被膜。 辉钼矿:集合体为鳞片状或细小分散颗粒状。铅灰色,在素瓷板为条痕为亮铅灰色,在上釉的 瓷板上为黄绿色。硬度1。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挠性,油脂感,比重大 石墨:片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灰黑色,薄片有挠性,硬度1、有滑感。易污手,比重小 。 无明显 解理 软锰矿:粉末状或土状、针状棒状放射状集合体,铁黑色、黑色,条痕黑色,硬度2 辉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或粉末状,铅灰色至钢灰色,表面常有一层蓝黑色薄膜,条痕黑色,硬 度2—3。具弱延展性,粉末状集合体为带蓝之黑色常与绿色孔雀石或蓝色蓝铜矿伴生 辉银矿:常呈致密块状或粉末状,铅灰至铁黑色,表面常有黑色薄膜,条痕灰色,硬度2,具 延展性 硬锰矿:常呈钏乳状、致密块状、土状,黑色,条痕褐黑色,硬度4—6 黝铜矿:常呈不规则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新鲜面钢灰色,条痕黑褐色至黑色,硬度3—4, 性脆。常与各种铜的次生矿物孔雀石、蓝铜矿共生。 辉钼矿:分散粒状,铅灰色,硬度1,常产于矽卡岩或石英脉中。 呈其它 金属彩 色(铜 红、金 黄、古 铜等) 有明显 解理 铜蓝:常为粉末状、被膜状及致密块状出现,靛青蓝色。条痕为灰黑色,有一组完全解理,硬 度1.5—2,在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中较为常见。 无明显 解理 自然金:常呈分散颗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金黄色,强金属光泽。无解理。比重大,强 延展性 黄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颗粒状集合体,铜黄色,表面常见有蓝、紫、褐等锖色。条痕绿 黑色,硬度3—4。 斑铜矿:常呈致密块状,新鲜面呈暗铜红色,表面常有蓝色或暗紫色斑状锖色(小刀刮之即去), 条痕黑色 磁黄铁矿:常呈致密块状,暗青铜黄色,风化面常有褐色、褐红色等锖色,具弱或较强磁性。 硬度 等于 或大 于 5.5 呈银 白、锡 白、铅 灰、钢 灰或铁 黑色 有明显 解理 铬铁矿:多呈粒状集合体,铁黑色,毒砂:短柱状晶体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锡白色 无明显 解理的 铬铁矿: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黑色,条痕褐黑色,硬度5—7,具弱磁性。产于超基性 岩中 磁铁矿:常见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集合体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铁黑色、条痕黑色、 无解理强磁性比重5 毒砂;常呈致密块状或柱状集合体,锡白色表面常具浅黄色锖色,条痕黑色。 硬锰矿:成钏乳状、致密块状,黑色,条痕黑色,光泽暗淡 呈其它 金属彩 色 白铁矿:常呈板状、矛 头状、鸡冠状集合体, 主要产于沉积煤系中。 黄铁矿:主要单形为立方体、五角十二体,晶面上有三组 互相垂直的纵纹,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呈浅铜黄色,性脆, 常风化为褐铁矿

矿物和岩石的鉴定

矿物和岩石的鉴定 1、岩浆岩⑴、大部分岩浆岩为块状的结晶岩石;⑵、岩石中有特有的矿物,如霞石、石榴石;也有特有的气孔、杏仁、流纹等构造;⑶、无层理,一般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的随块“捕虏体”;⑷、不含任何生物化石。 2、变质岩⑴、变质岩有先期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产生的,其化学成分具继承性;⑵、常见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字石、透闪石等;⑶、常见变质岩特有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交代结构和变余结构;⑷、常见矿物定向排列的变成构造,如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3、沉积岩⑴、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经介质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所以具有典型的层理特征; ⑵、富含有机质,含有生物遗迹化石;⑶、碎屑颗粒具磨圆特征,主要矿物为浅色石英、长石;⑷、有在湖泊、海洋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常见碎屑岩的鉴别根据碎屑颗粒的颜色、粒度、胶结物的成分、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层理等情况进行分类。常见的沉积碎屑岩特征见表:常见的沉积碎屑岩特征见表岩石名称颜色随屑成分及含 量结

构构造特征粒度mm分选圆度胶结类型胶结物砾岩灰色、紫红色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含量>50%>1差棱角中等次圆好棱角—圆状基底、孔隙式硅质、铁质、泥质、灰质、云质等斜层理、交错层理。硬砂岩浅灰色灰绿色灰黑色岩块含量>25%长石含量<25%或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0、25~0、5差棱角状基底、孔隙式硅质、泥质、灰质、等块状、斜层理、交错层理等。常见粘土岩的鉴别⑴、⑵、⑶、⑷、⑸、①、②、③、④、⑤、⑴、粘土岩的结构。粘土岩主要为粘土矿物及粉砂、鲕粒、生物碎斜等泥级微粒组成的岩石,其矿物成分肉眼无法识别,现场鉴定时以结构为主,兼顾构造和颜色。①、粘土结构:粘土含 量>95%。用牙咬或手捻,无砂感;用小刀切后,切面光滑,常为贝壳状或鳞片状。②、含砂质粘土结构(砂含量为10%~25%)及砂质粘土结构(砂含量为25%~50%):用牙咬或手捻,有明显的颗粒感;用小刀切后,切面粗糙。③、鲕粒及豆状粘土结构:鲕粒及豆粒是有粘土物质组成的。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而豆粒常无核心。④、含生物粘土结构:生物碎屑含量在10%~25%之间。⑤、斑状粘土结构:在细小的粘土基质中有较大的粘土矿物晶体。⑵、粘土岩的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水底滑动构造、团块构造、搅混构造、揉皱构造等。⑶、粘土岩的颜色。成分单一的高岭土粘土岩、水云母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多为白册色、浅灰色或浅黄色;含海绿石、绿泥石成分的粘土岩呈现不同程度的绿色;含Fe3+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粘土岩多呈红色、紫

植物化石化的几种方式

植物化石化的几种方式 张明 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物遗迹。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之一。植物化石化的方式有: 一、压型化石。植物遗体在沉积物中被压实而呈扁实状态,随着细胞的压扁,内部的结构随之消失,常常留下一层与植物残骸原形一致的碳质薄膜,在压型化石上植物叶片表皮层、气孔等细胞形态均可完好保存。 二、石化化石。植物体完全被溶有矿物质的溶液浸透,含有矿物质的溶液渗入所有细胞和组织内。溶解的矿物质可能是硅化物、碳酸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某些因素(如PH的变化)使溶解的矿物质发生沉淀,到矿物质完全固结时,植物碎片便包埋在固结的岩石内,这些化石称为石化化石。石化化石多半只有细胞壁被保存,细胞和细胞间隙到处充满了矿物质。现代生物材料的包埋和切片技术,就是模拟这种石化过程。 三、硅化木。硅化木是一种独特的化石类型。二氧化硅渗入细胞腔,但并不渗入细胞壁。二氧化硅在细胞腔内沉淀后,细胞壁便分解,所有留下的全是木材细胞腔的铸型,这些铸型具有细胞壁内部的轮廓,并印有具缘纹孔的特化的细胞壁结构。 四、琥珀。琥珀是一种未变化的植物物质。琥珀这一名称泛指石

炭纪至更新世的各种石化的植物树脂,大多数见于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中。很多植物都产生琥珀(化石松香),包括被子植物、松柏植物和其它种子植物。 五、泥炭。泥炭是相对未变化的一种植物物质。植物落入泥炭沼泽中,由于其中酸性强,微生物的活动微弱,因此没有或几乎不会发生分解作用。泥炭沼泽中的植物碎片可堆积到相当厚,可以用处理现代植物碎片的方法处理这些植物碎片。 六、印痕化石。是植物遗体在埋葬前陷落在松软细密的底质上的印迹。由于植物遗体在埋葬时业已消失,所以印痕化石很少或不粘附碳质。从印痕化石上不能看到细胞的细节,但却能发现植物体的主要特征,如通过植物叶片的印痕化石可知叶形,脉序等特征。 七、模型化石。立体的植物器官,如茎或种子在沉积盆地被掩埋,包围这些立体植物器官的沉积物,往往在植物器官被压扁之前就固结了,于是沉积物便含有立体的植物器官在内。如果植物器官最后被分解,留在沉积物中的空洞,便称为模型化石。模型化石可以精确地拓下某一部位的表面特征,如茎上叶基的特征或种子和果实的纹饰,但其中一般不含有机物。 此外,还有孢粉化石、叠层石、硅藻土等类型。 总之,化石是大多数茎、叶、贝壳和骨胳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痕。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

常见矿物岩石鉴定特征

重要矿物简述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大约有3000种,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改进,逐年不断有新矿物发现,近年平均每年发现约四五十种。1949年以来我国发现并得到确认的新矿物约40种。 矿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当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5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根据阴离子或络阴离子还可把大类再分为若干类,如含氧盐大类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钨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以及钼酸盐矿物、砷酸盐矿物、硼酸盐矿物等类。 在众多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以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如高岭石是因江西省高岭而命名,全世界都叫这个名字;有一部分是根据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命名的,如方解石是因沿解理极易碎成菱形方块而命名;赤铁矿、黄铁矿是根据其颜色和主要成分而命名;重晶石是根据其比重较大而命名,等等。在中文矿物名称中,有一部分是源于我国传统名称,如石英、石膏、辰砂等,但大部分是由外文翻译成中国名称。具有金属光泽或可提炼金属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具非金属光泽的矿物多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长石、萤石等。 下面简单介绍重要的有用矿物、造岩矿物(即组成岩石的重要矿物)以及我国某些特别丰富的矿物,共约40种。 一、自然元素矿物 这类矿物较少,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矿物,如金、铂、自然铜、硫黄、金刚石等。这里只介绍石墨和金刚石。 1.石墨C 通常为鳞片状、片状或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钢灰色,条痕黑灰色,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块状体光泽暗淡,不透明。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挠性。比重 2.09—2.23。具滑腻感,高度导电性,耐高温(熔点高)。化学性稳定,不溶于酸。 鉴定特征: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石墨多在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还原作用中形成,见于变质岩中;一部分由煤炭变质而成;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石墨可制坩埚、电极、铅笔、防锈涂料、熔铸模型以及在原子能工业中用作减速剂。我国主要的石墨产地有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南等省(区)。 2.金刚石C 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面体。无色透明,含杂质者黑色(黑金刚),强金刚光泽,硬度10。解理完全,性脆。比重 3.47—3.56。紫外线下发萤光。具高度的抗酸碱性和抗辐射性。 鉴定特征:最大硬度和强金刚光泽。 金刚石多产于一种叫金伯利岩的超基性岩中。含金刚石岩石风化后可形成砂矿。 透明金刚石琢磨后称钻石。不纯金刚石用于钻探研磨等方面。目前,金刚石还用于红外、微波、激光、三极管、高灵敏度温度计等各种尖端技术方面。

怎样鉴定树化石

怎样鉴定树化石 1 本标准规定了树化玉的分类、树化玉的鉴定要素、树化玉的鉴定标准、树化玉的等级分类及树化玉的鉴定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石展的树化玉鉴定活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树化玉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标准指广义的树化玉,即在自然1 界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木化石艺术品。它蕴涵了自然奥秘和人文积淀,1 并以美观性、奇特性和稀有性为其特点。 树化玉鉴定原则3.1 树化玉的鉴定原则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不得弄虚作假,鉴定专家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对鉴定工作负责。4 4 树化玉分类 .1 种水料,缅甸出土,玉化程度高,需要精雕细琢才能体现精美的狭义树化玉.4.2 干料,种水不透,玉化程度低,以造型取胜的广义树化玉. 4.3 脆料,色象琥珀,具有透明度但没玉化,脆性大易断的干料. 4.4 水冲料,长期处于地表经江河流水冲刷,有包浆没种水的干料。 树化玉鉴定要素 .1 鉴定要素应能体现树化玉的完整性、美观性、神韵性、收藏价值为总的原则。具体分为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 .2 基本要素:色彩、种水、形状。 5.3 辅助要素:虫子、树藤、树节、树结、结晶、年轮等;横裂纹、杂质与纯净度缺陷;命题、描述、意韵、配座。 .3.1 辅助要素A:虫子、树藤、树节、树结、结晶、年轮等。5.3.2 辅助要素B:横裂纹、杂质与纯净度缺陷。 5.3.3 辅助要素C:命题、描述、意韵、配座。 6 树化玉鉴定标准

树化玉的品质鉴定首先分二大类,第一类为种水料品质鉴定;第二类为干料品质鉴定,脆料和水冲料由于玉化程度低,也属于干料。 6.1 树化玉种水料的品质鉴定: .1.1 色彩鉴定(满分40分) 2 带有鸡血红、蓝色、绿色、金黄色的为第一等级按其颜色的纯正度、鲜艳度及分布的面积比例,可打30-主体黄色、纯色、墨色、飘花的为第二等级,可打20-35分;- 其他不鲜艳的颜色为第三等级,可打5-20分。 .1.2 种水鉴定(满分35分) ( R依好种水所占面积比例,冰种可打20-35分,其他半透明及以下的可打 10-20分。 6.1.3 形状鉴定(满分30分) G镂空的、象形的、山型的、长圆柱型的、加20-30分, 6。1.4 虫子、树藤、树节、树结、结晶、年轮等(满分50分)树化玉中具有以上表现者,按品质高低,可加5-50分 6.1.5 横裂纹、杂质与纯净度缺陷扣分(满分减15分树化玉中有以上表现者,按缺陷程度,可扣3-15分 6.1.6 命题、描述、意韵、配座(满分10分)命题确当、新颖、富有意义;描述要抓住主题,能表达石头意韵;配座美观大方;可加1-10分。 6.2 树化玉干料的品质鉴定:6.2.1 形状鉴定(满分40分)节节高的、镂空的可打30-40分、山型的、长圆柱型的、象形的可打20-35分,其他扁薄型的、长方条型的、胖块状的、短圆柱型的等等可打10-20分。6.2.2 色彩鉴定(满分30分)体红色、蓝色、墨色、金黄色的为第一等级, 按其颜色的纯正度、鲜艳度及分布的面积比例,可打20-30分主体黄色、纯色、皮绿色、飘花的为第二等级,可打15-25分其他不鲜艳的颜色为第三等级,可打10-15分。 6.2.3 种水鉴定(满分25分 透明到半透明的可打15-25分,半透明以下的可打5-15分。 .2.4 虫子、树藤、树节、树结、结晶、年轮等(满分40分)树化玉中具有以上者,按品质高低,可加5-40分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古生物学基础 古生物指的是地史时期的生物。现代生物与古生物在时间上并无严格的界线,但目前一般把全新世以前(约一万年以前)的生物归为古生物范畴。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时代分布及演化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化石。 一、化石 (1)化石的概念: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2)化石形成的条件: 1)生物具有硬壳,不易氧化腐烂; 2)生物死亡后或活动遗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 3)随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发生各种石化作用 (3)化石的类别 a.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的化石 b.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沉积岩中的印模和生物遗体被溶蚀后所留空隙的泥砂充填物 c.遗迹化石:古生物的生活活动在沉积物中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如足迹,爬痕,粪便,蛋,古人类工具等。 (4)化石用途 1)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生物进化; 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 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二、古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古生物种类很多,为便于系统研究,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类。与现代生物一样,古生物首先可分为两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界以下再分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名:按国际规定必需用拉丁文,属和属以下名称还需用斜体字,如纺棰虫属Fusulina ?构成生物碎屑的主要古生物有: ?(1)钙质藻类 ?(2)原生动物:古杯、海绵、有孔虫类 ?(3)棘皮类:海百合、海胆等 ?(4)软体动物:双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锥壳类。 ?(5)腕足类 ?(6)苔藓动物 ?(7)节肢动物:三叶虫、介形虫 ?(8)腔肠动物:珊瑚、层孔虫 ?三、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 寒武系第四统标准化石:“球接子类三叶虫”; 到了奥陶纪,可用的浮游类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牙形石与笔石最为有代表性。 志留纪的底界由笔石Parakidoraptus acuminatus确定~ 而泥盆纪底界为笔石Monograptus nuiformi确定于布拉格,虽然这两个时代都由笔石确定,但志留纪与泥盆纪不少金钉子亦喜欢使用牙形石作为标准生物 到了石炭二叠二纪,标准化石桂冠基本被牙形石全部掌握,除了位于中国广西的维宪阶金钉子有有孔虫确定以外,石炭二叠所有已确定的金钉子都由牙形石限定。还有石燕。 进入中生代,牙形石一统江湖的时代结束了,虽然三叠纪的底界由牙形石定义,但在中三叠之后,菊石成为了金钉子生物的重要选择。比如下图就是定义晚三叠纪的菊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