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75
闽水建设〔2011〕81号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各设区市水利局:为规范我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保证设计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我厅组织编制了《福建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指导意见》(简称《编制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提出如下意见:一、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单位要按照《编制指导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设计质量。
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应由设区市水利局技术预审合格后行文报送我厅审查。
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按照《编制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技术预审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设计报告要退回重编。
三、各地在执行本《编制指导意见》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建议,请及时函告我厅建设处,以便修订完善。
附件:《福建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指导意见(试行)》二Ο一一年六月二十日福建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水利厅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1 总则 (5)2 综合说明 (6)3 水文 (9)4 工程地质 (12)5 工程任务与规模 (14)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4)7施工组织设计 (17)8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21)9 工程建设与管理 (21)10 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22)11附图1 总则1.1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护岸加固和建设、河道清淤疏浚和排涝工程为主的综合性治理项目。
为规范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提高编制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1.2 初步设计应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基础上,按有关规程、规范和本指导意见进行编制。
1.3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行必要的调研、勘察等工作,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一、总则(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法规标题】 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2013年发布)【发布部门】重庆市水利局【发文字号】渝水总〔2013〕5号【适用区域】重庆市【发布时间】2013-07-08【生效时间】2013-07-08【关键词】其它环境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渝水总〔渝水总〔20132013〕〕5号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各项目业主,相关设计单位及评审专家: 针对前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中发现部分设计报告存在对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不足、治理方案思路不清、设计深度不够、专业间协调性差及章节编排混乱等问题,为提高设计报告编制质量及专家评审效率,加快推进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规计﹝2011﹞277号)和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结合重庆实际情况,编制了《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水利局2013年7月8日渝水总〔2013〕5号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水利(水务)局,各项目业主,相关设计单位及评审专家:针对前阶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中发现部分设计报告存在对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不足、治理方案思路不清、设计深度不够、专业间协调性差及章节编排混乱等问题,为提高设计报告编制质量及专家评审效率,加快推进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规计﹝2011﹞277号)和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结合重庆实际情况,编制了《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一、总则(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XX),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背景介绍中小河流在我国的水资源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依赖。
然而,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小河流面临着水质恶化、水量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和原则目标1. 提高中小河流的水质,确保供水安全;2. 增加中小河流的水量,保障农业灌溉需要;3. 恢复和保护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
原则1.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源;2. 分区管理: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方案;3. 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中小河流治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4. 整体规划:按照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中小河流治理,确保治理工作能够持续推进;5. 科学管理: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指导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提高治理效果。
治理方案水质改善措施1. 加强污水处理:改造和扩建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确保污水排放达标;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如合理施肥、农田蓄水和耕地保育等;3. 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加强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4. 加强溪流河道管理: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和淤泥,保持河道畅通,提高水质;5. 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
水量增加措施1. 水资源调度: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需要;2. 引水工程建设:根据区域的需要,建设引水工程,增加中小河流的水量;3. 水土保持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多元化补水措施:采取多种补水手段,如水库调水、水井抽水、雨水收集等,增加中小河流的水量。
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措施1. 植被恢复:加强中小河流两岸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河岸的稳定性;2.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和恢复中小河流的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3. 河流治理与旅游开发结合: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注重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提高治理效果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4.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治理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一、总则(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建议一、总则(一)依照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本管理方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建议。
(二)本指导建议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 至 3000 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建议,睁开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依照质量管理系统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设计成就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睁开必要的现场检查和勘探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顿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依照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防备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杂,生态举措只能放在护岸、护坡、提防等河流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流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推行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本根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波及到的占地和移民部署、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依照有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详细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过去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就,并加强河流特点和洪水特点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结合详细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点及上、下游周边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次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点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依照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设报告技术要点XX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1 总体要求1.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总体上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技术标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及重庆市水利局、财政局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1.2 初步设计应以批准的规划为基础,建设内容应与规划有效衔接。
重点河段治理项目确定应在分析流域所有场镇防洪安全情况基础上选择。
项目防护对象确定应遵循先已成场镇、先薄弱环节、先重要部位的原则。
1.3 初步设计的基础资料应包括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实测现状地形图、地质勘察等。
1.4 设计单位、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所在地政府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中小河流治理要求,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工程方案,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1.5 工程建设内容应围绕洪畅河稳、防洪保安、人水和谐等目标进行安排。
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能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为增强河道行洪能力,确需对阻水严重的桥、堰进行改造的工程投资可纳入河道治理工程。
1.6 工程布置和结构设计应在安全可靠基础上,充分考虑与场镇综合功能的结合,同时做到经济合理。
2 水文2.1 流域概况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河流特性,明确工程河段以上流域面积、河长及河道比降等特征值,说明工程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
2.2 水文气象基础资料2.2.1 简述流域及邻近流域水文站、气象站分布及主要测站测验情况。
2.2.2 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和流域、河道特征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2.2.3 高程系统宜统一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3 洪水2.3.1 简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3.2 应进行工程河段历史洪水调查。
对历史洪水洪峰流量应进行调查和考证,对近期发生的特大暴雨及洪水应进行调查。
2.3.3 设计洪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