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2.20 KB
- 文档页数:1
潍坊市大石河洪涝水分析计算实例摘要:洪涝灾害是潍坊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伴随台风和暴雨,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潍坊市遭受强台风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潍坊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同时也给现有水利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号了脉,暴露出潍坊市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及运行管理中的诸多不足,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一步将加强全市中小河流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而洪涝水分析计算是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本文主要以潍坊市大石河为例进行洪涝水分析计算,为后期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洪涝;设计洪水;暴雨;径流1、大石河历史演变概况大石河,又名石沟河。
《水经注》称洋(音详)水。
光绪《临朐县乡土志》卷之十:“石沟水,一名北洋,俗呼为石沟河,其水发源益都石膏山,流至王坟庄入本境,距城三十里,人和溜水自西南入,东流至涝洼庄,仰天溜水自西南入,石虎溜水自西北入,至黑虎山下,折而东北,经赵疃庄东刘万户墓前,又东逾石沟河庄三里许,始入于巨洋。
此水约行境内盖四十里也,巨洋北流,经郭家市庄东,有水自西来注者曰清凉水。
”季节性河流,流经王坟镇,经黑虎山水库,在石河乡入弥河。
目前,全国中小河流统计名录中记为“大石河”,当地多称为“石河”。
建国以后,大石河历经多次治理,对大石河进行了疏浚拓挖、河岸防护,基本稳定形成了河道现有河形、走向。
2、大石河河道概况大石河属弥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青州市王坟镇胡林谷村,于青州市弥河镇东南岭汇入弥河,是一条以防洪、排涝为主的河流。
大石河干流全长38km,流域面积244km2,平均比降8.14‰。
流域形状为狭长叶状,为灰岩山区,黑虎山上游段为山丘区,河道比降较陡,黑虎山水库下游段为河谷冲积平原,比降稍缓。
河道主要支流有钓鱼台河及数条山洪沟,流域内有黑虎山、钓鱼台两座水库。
3、设计洪涝水计算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防洪标准》(GB50201-2014)及《山东半岛防洪规划报告》,综合分析大石河防护范围、防护对象及其重要性、现状及规划情况,本次计算大石河10%、5%频率下的设计洪水。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洪水计算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17-11-21T13:30:48.1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王泽正[导读] 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数据,从而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依据。
山东同正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实施当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水库设计的洪水计算分析,这是确定投资和施工导流建筑物规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数据.在水利工程的实际设计当中,通常是在枯水时段进行施工导流,对于施工期洪水计算分析,则需要对各年施工时段1h、6h、24h以及72h的最大雨量资料进行收集.然后以收集到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洪水计算,然而对一些中小型水库来讲,不能够收集到齐全的雨量统计资料,收集到的资料往往只是一年内各月中降雨量最大日资料.一般最大24h降雨量是降雨量最大日的1.1-1.3倍,然后参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进而将各年施工阶段的最大24h雨量求出,可是这种关系并不能得到最大1h、6h、72h的降雨量统计资料.不全的统计资料不能够顺利的进行洪水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设计报告中,一般是要求有施工期洪水内容,还需根据调洪计算对导流标准下的最高洪水位进行确定,进而对导流建筑物的规模予以确定,从而要求施工期洪水要有洪水过程线以及洪峰流量成果.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而言,不全的雨量资料会对施工期洪水计算带来较多的困难,成为水库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难题,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则已经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关注重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计算;工程设计;分析1 计算之前的准备1.1 资料搜集与复核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洪水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资料进行整理,找出计算所需要的河道特征、地区降水情况和地质现状、地区其他水利设施等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复核,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往往还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从而取得最准确的资料。
山东省水利厅关于规范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水利厅关于规范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的通知各市水利局、厅直属有关单位:为搞好中小河流治理,严格基建程序,规范设计变更行为,确保治理成效与工程安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经研究,对国家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变更作出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省规划内河道治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一、设计变更类型本通知所指设计变更是指在施工图阶段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所进行的修改和优化等活动,共分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两种类型。
(一)重大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是指在工程任务、工程规模、设计标准、工程布置、主要结构型式、重要机电金属设备等方面,对工程的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
符合下列内容之一的均视为重大设计变更:1、工程任务方面。
一是保护对象发生调整,如由农田防护调整为县城防洪或由防洪整治调整为生态建设的;二是治理范围发生调整,由原确定的范围调整为另一治理范围的。
2、工程规模方面。
一是设计投资规模(不包括移民征迁)较批复概算变化10%以上的;二是治理内容发生较大变化的,包括治理长度缩短、河槽设计断面减少10%以上、险工段护砌工程量减少10%以上、涵闸建设数量减少10%以上、堤防加固设计断面减少10%以上、防汛道路长度或宽度减少10%以上。
3、设计标准方面。
一是设计防洪标准或排涝标准提高或降低,并使堤防和建筑物级别发生相应变化的;二是设计洪(涝)水流量等主要水文成果变化在15%以上的。
4、工程布置方面。
一是堤距缩窄,堤身轴线向河道中轴线移动2米以上的;二是桥涵闸等主要建筑物位置发生较大变化的。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设计洪水成果是影响治理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尤为重要。
由于我省众多的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洪水流量系列资料,其设计洪水多采用由暴雨资料间接推求的办法,因该办法中的降雨产流关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拟定的,经过近40年的水利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原产流关系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明显偏大。
为了较为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2006;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3.《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设计洪水计算办法》。
4.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标准:1)《防洪标准》GB 50201-94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44-2000 3)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般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涵洞的排水标准10年一遇;比较重要的河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鲁北地区设计标准为典型年法,采用“61年雨型”防洪,“64年雨型”排涝。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
三、基本资料的搜集和整理1. 应详细说明治理河流所处地理位置、所属水系,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流域形状、支流分布、河网密度;流域内地形、地貌、植被及水土保持等自然地理概况;该河流所处市(县、区)境内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治理河段以上流域面积(其中山丘区、平原区面积各占比重)、河道长度,并注明桩号。
2. 应说明流域内水文气象概况,包括××年~××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向等有关水文、气象概述。
河道系统治理设计洪水计算分析摘要:在河道治理防洪设计过程中,设计洪水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其结果为河道断面尺寸拟定、建筑物布置、岸坡防护等各项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洪水分析成果的合理性对整个项目影响甚大。
不同于水库设计洪水计的计算,河道系统治理需要对一条河从河源至入河口的整条河道进行分析。
由于河道水面线的推求一般采用河道分段恒定非均匀流方法,河道的设计流量相应地根据沿流程支流汇入的情况分段给出,汇总各段河道的设计流量得到整条河的设计流量。
本次以清水河设计洪水分析计算为例,分析计算河道设计流量和水面线的计算步骤、方法及成果。
关键词:河道;系统治理;设计洪水;水面线引言清水河流域无长系列的流量及降雨资料,因此无法直接推求河道设计洪水,本次分析流域特点及情况,采用经地方刊布的洪水计算办法进行间接计算。
1、流域划分及流域参数根据清水河流域及支流情况,将清水河分为水库、余家河渡槽、枣木河口及清水河口四个节点,并根据流域1:10000地形图及实测流域1:1000地形图分析计算各节点流域参数。
经分析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5.4km2;水库至余家河渡槽区间流域面积37.4km2;水库至枣木河口流域面积73.0km2;支流枣木河流域面积67.2km2;清水河口以上流域面积145.6km2。
2、设计洪水分析根据《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及流域参数查图及表格确定流域1h及24h时段点雨量均值及Cv、Cs,以及模比系数Kp及点面折减系数等,由此推求流域设计面暴雨量。
本次工程流域属于江淮地区浅山~丘陵区,利用该办法计算面净雨量时,应扣除相应损失量。
成果见表1。
表1清水河洪水计算主要参数成果表分析河道流域内水工建筑物情况,河道上游建有一座小1型水库,故河道洪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①水库下泄洪水;②河道自身区间汇水,包括干流汇水及其支流枣木河汇水。
因此需对水库调洪后的下泄流量及河道自身区间流量分别进行分析计算,之后对成果进行叠加方得最终洪水流量。
泗水县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分析刘驰;李祥立;赵长河【摘要】本文以泗水县尚家庄和卢沟两个小流域为典型小流域,分别用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和经验公式法三种方法,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将推算的洪峰水位与实测洪痕高程对照,结果显示推理公式法对泗水县小流域设计洪水适用性最好.【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泗水县;小流域;设计洪水;洪水汇流【作者】刘驰;李祥立;赵长河【作者单位】济宁市水利局,山东济宁 272100;济宁市水利局,山东济宁 272100;济宁市水利局,山东济宁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3尚家庄小流域位于泗水县东南部山区,济河上游,泗张镇尚家庄,断面以上控制流域面积约61.99 km2,附近一个雨量站——青界岭站,具有长系列降雨实测资料,上游有一个小(1)型水库——青界水库,青界水库的控制流域面积14.04 km2。
卢沟小流域位于泗水县西南部山区,圣水峪镇卢沟村,断面以上控制流域面积约2.78 km2,无实测降雨资料。
两个小流域坡度较大,属于山洪多发区,在泗水县具有较高的典型性。
1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1.1 设计暴雨计算方法1)有实测降雨资料的地区,可以直接选取以每年指定统计时段的最大面暴雨量,进行频率计算求得设计面雨量。
面雨量统计参数的估计一般采用适线法,设计洪水规范规定,其经验频率公式采用期望值公式,线型采用皮尔逊III型曲线。
统计参数可用矩法等方法初估,用适线法调整确定。
推求出设计暴雨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后,即可计算出不同频率的设计暴雨量和时段雨量。
经验频率计算:对于实测降雨,在n项连续降雨系列内,按大小顺序排位第m项的经验频率Pm可按以下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频率适线方法是先将历史实测暴雨系列按上述经验频率公式计算Pm值后,点绘在机率格纸上,其纵坐标为均匀分格的降雨量,横坐标与频率值的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有关。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1、洪水标准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与洪水标准》(SL44-2006),确定该工程等级为五等,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本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6平方千米,属于小于30平方千米范围,按《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试行)进行洪水计算。
2、设计洪水推求成果1、基本资料流域面积F=1.6平方公里,干流长度L=2.1千米,干流平均比降j=0.02。
根据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查《山东省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等值线图》,该流域中心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H24=85毫米。
该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表如下:设计溢洪道底高程177.84米,相应库容23.29万立米。
2、最大入库流量Q m计算(1)、流域综合特征系数K按下式计算K=L/j1/3F2/5(2)、设计暴雨量计算查《山东省最大二十四小时暴雨变差系数C v等值线图》,该流域中心C v=0.6,采用C s=3.5C v应用皮尔逊3型曲线K p值表得,20年一遇K p=2.20,200年一遇K p=3.62,则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2.2*85=187毫米,20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3.62*85=307.7毫米。
(3)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计算经实地勘测,该工程地点以上流域属丘陵区,查泰沂山北丘陵区q m- H24-K关系曲线,得20年一遇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与200年一遇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q m。
(4)洪水总量与洪水过程线推求已算得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187毫米与20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307.7毫米,取其75%为P 。
设计前期影响雨量P a取40毫米,计算P+P a,查P+P a与设计净雨h R关系曲线,得20年一遇与00年一遇h R。
洪水总量按下式计算W=0.1*F*h R,由此可计算得20年一遇与200年一遇洪水总量W。
将洪水过程概化为三角形,洪水历时按下式计算T=W/1800Q m。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参考大纲前言1 综合说明2 水文2.1概况2.1.1流域概况2.1.2气象水文2.2 水文基本资料2.2.1 站网分布2.2.2 实测水文资料2.2.3洪水调查资料2.2.4 水文基本资料评价2.3 设计洪水2.3.1暴雨洪水特性2.3.2历史洪水2.3.3设计洪水2.3.4设计洪水合理性分析2.4 施工设计洪水2.4.1 枯水期时段划分2.4.2枯水期施工设计洪水推求2.5 水位流量关系2.6 泥沙2.7 排涝水文2.7.1 设计暴雨2.7.2 水田排涝模数2.7.3 旱地排涝模数2.7.4 排涝设计流量3 工程地质3.1前言3.2区域地质概况3.3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3.4已建堤防状况(根据需要确定)3.5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6护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7穿堤涵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8其他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9天然建筑材料3.10结论及建议4工程任务和规模4.1概况4.1.1自然地理概况4.1.2社会经济概况4.2规划成果主要结论4.2.1防护对象(城区、乡镇等)发展规划4.2.2 (所在)河流防洪治理规划4.3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3.1河道特性及河势分析4.3.2洪水灾害及成因4.3.3河道治理工程现状4.3.4现状防洪能力分析4.3.5存在的主要问题4.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5工程任务4.6治理方案4.6.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6.2设计水平年4.6.3防洪排涝标准4.6.4治理范围4.6.5治理方案4.6.6治理方案与治理任务的符合性分析4.7工程规模4.7.1防洪工程4.7.2排涝工程4.8设计水面线4.9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依据5.1.1设计基本资料5.1.2 主要技术标准5.2工程等级和标准5.2.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和防洪标准5.2.2 地震参数5.2.3 主要设计允许值5.3工程总体布置5.3.1 堤线布置5.3.1.1 堤线布置原则5.3.1.2 堤距确定5.3.1.3 堤线方案比选5.3.2 护岸工程布置5.3.3 排涝工程布置5.3.4 工程总体布置5.4主要建筑物型式5.4.1防洪堤型式方案比选5.4.2护岸型式方案比选5.4.3排涝建筑物型式方案比选5.5主要建筑物设计5.5.1防洪堤设计5.5.1.1堤顶高程确定5.5.1.2堤身结构设计5.5.1.3渗流、稳定及应力分析计算5.5.1.4堤防沉降计算5.5.1.5基础埋置深度确定5.5.1.6堤基处理5.5.2护岸工程设计5.5.2.1护岸结构设计5.5.2.2生态措施(包括生态工程及植物措施)5.5.2.3稳定及应力计算5.5.2.4抗冲刷计算5.5.2.5防冲措施5.5.3排涝工程设计5.5.3.1排涝工程布置5.5.3.2排涝工程结构设计5.5.3.3水力计算5.5.3.4稳定及应力计算5.5.3.5基础处理5.6疏浚清障设计(根据需要确定)5.7附属建筑物5.8主要材料设计5.9工程安全监测5.10主要工程量6机电及金属结构6.1水力机械(根据需要确定)6.2电气6.3金属结构7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7.1.1工程条件7.1.2自然条件7.2料场选择与开采7.2.1料场选择7.2.2料场规划7.2.3料场开采及加工7.3施工导流7.3.1导流标准7.3.2导流方式7.3.3导流建筑物设计7.3.4导流建筑物施工7.4主体工程施工7.5施工交通运输及施工总布置7.5.1施工交通运输7.5.2施工总布置7.5.3土石方平衡利用规划7.6施工总进度8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8.1工程用地范围及实物8.2移民安置规划。
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报告背景介绍中小河流在我国的水资源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依赖。
然而,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小河流面临着水质恶化、水量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中小河流治理初步设计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和原则目标1. 提高中小河流的水质,确保供水安全;2. 增加中小河流的水量,保障农业灌溉需要;3. 恢复和保护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
原则1.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源;2. 分区管理: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方案;3. 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中小河流治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4. 整体规划:按照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中小河流治理,确保治理工作能够持续推进;5. 科学管理: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指导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提高治理效果。
治理方案水质改善措施1. 加强污水处理:改造和扩建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确保污水排放达标;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如合理施肥、农田蓄水和耕地保育等;3. 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加强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4. 加强溪流河道管理: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和淤泥,保持河道畅通,提高水质;5. 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
水量增加措施1. 水资源调度: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需要;2. 引水工程建设:根据区域的需要,建设引水工程,增加中小河流的水量;3. 水土保持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多元化补水措施:采取多种补水手段,如水库调水、水井抽水、雨水收集等,增加中小河流的水量。
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措施1. 植被恢复:加强中小河流两岸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河岸的稳定性;2.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和恢复中小河流的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3. 河流治理与旅游开发结合: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注重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提高治理效果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4.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治理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附件: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方法〔试行〕前言《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方法》〔试行〕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需要而制定的。
本方法依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标准》〔SL44-200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标准》〔SL274-2001〕和《山东省水文图集》的有关分析成果,在原山东省水利局暴雨洪水组1979年6月编印的《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方法》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在山丘区小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控制运用、加固设计等工作中应以本方法为主,其它各法可作验证参考。
本方法提供了洪峰流量、洪水总量以及调洪演算方法,适用我省流域面积在1到30平方千米的小型水库保安全洪水核算使用。
对有闸控制或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千米的小型水库,应使用《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洪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设计洪水流量过程应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其中《山东省水文图集》。
流域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的小〔2〕型水库,应按本方法计算的洪峰、洪量分别加大10%后,再进行调洪。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 及时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省水利厅。
1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选取。
小型水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按山区、丘陵区或平原、滨海区分别确定。
山区、丘陵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按表1选用。
平原、滨海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按表2选用。
当山区、丘陵区的小型水库坝高低于15m,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10m时,且失事后对下游防洪影响不大时,其洪水标准宜按平原、滨海区标准确定;当平原、滨海区的小型水库坝高高于15m,且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大于10m时,其洪水标准宜按山区、丘陵区标准确定。
小〔1〕型、小〔2〕型水库的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重现期分别取20年、10年。
表1 山区、丘陵区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表表2 平原、滨海区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表注:特别重要小型水库系指可能危及下游城镇、工矿区,铁路干线或其它重要政治经济意义设施或梯级水库。
淄川流域田庄支流设计洪水计算摘要:田庄支流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淄河的支流,流域面积52.33km2。
为了编制淄川区区属河道“防洪规划”和“蓝线规划”,根据河流的自然特点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依据国家《防洪标准》,解决沿河镇村的防洪问题,使其达到防洪要求,故需推求田庄支流十年一遇的防洪流量。
本文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利用实测暴雨资料推求防洪流量,最终确定田庄支流出口断面洪峰流量。
关键词:淄博市;田庄支流;瞬时单位线1概述田庄支流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淄河的支流,发源于张庄黄歧顶一带山区,流经梨峪口、田庄、张庄、双股峪、后香峪、前香峪、孙家庄等8个村后汇入太河水库,有9条小支流,一座小(一)型水库(田庄水库),干流总长11.5km,流域面积52.33km2。
2005年至2008年对梨峪口村至孙家庄段进行治理。
两岸砌石堤,治理长度5km。
推求田庄支流十年一遇的流量,对于提高淄河河道防洪标准,保护淄川区的人民财产都有积极的意义。
2田庄支流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2.1设计雨期根据《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对于中小河流,设计雨期一般取24小时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田庄支流设计洪水计算中雨期取24小时。
2.2 设计暴雨计算田庄支流流域内仅有张庄一处雨量站,实测最大24h暴雨196.1mm,量级不大。
根据SL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在周边选择资料系列长、观测质量好的太河水库和张庄雨量站资料,进行地区综合,确定设计暴雨。
两雨量站均为1971年设立,资料系列均在30年以上,满足规范要求。
利用“山东省国家水文数据库系统”,采用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统计各站历年最大24h降雨量,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取Cs=3.5Cv,进行单站暴雨频率分析。
经地区综合确定流域最大24h点雨量均值83.0mm,Cv值0.53,详见图2.2、表2.2。
经计算,该流域十年一遇最大24h设计暴雨点雨量为141.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