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AII》作业No.05光的干涉
- 格式:pdf
- 大小:149.45 KB
- 文档页数:4
习题18-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mm 2.0,距离屏幕为m 1,求:(1)若第一到第四明纹距离为mm 5.7,求入射光波长。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A 6000,求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解:(1)根据条纹间距的公式:m d D kx 0075.0102134=⨯⨯⨯=∆=∆-λλ 所以波长为: A 5000=λ(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A 6000,相邻两明纹的间距:mm d D x 31021060001410=⨯⨯⨯==∆--λ 18-2.图示为用双缝干涉来测定空气折射率n 的装置。
实验前,在长度为l 的两个相同密封玻璃管内都充以一大气压的空气。
现将上管中的空气逐渐抽去,(1)则光屏上的干涉条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条纹移过N 条。
计算空气的折射率.解:(1)当上面的空气被抽去,它的光程减小,所以它将通过增加路程来弥补,所以条纹向下移动。
(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λ的干涉条纹移过N 条。
可列出:λN n l =-)(1解得: 1+=lN n λ 18-3.在图示的光路中,S 为光源,透镜1L 、2L 的焦距都为f , 求(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
(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 折射率为n 的玻璃, 那么该光线与SOF 的光程差为多少?。
解:(1)图中光线SaF 与光线SOF 的几何路程相同,介质相同,所以SaF 与光线SoF光程差为0。
(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 , 折射率为n 的玻璃, 那么光程差为几何路程差与介质折射率差的乘积,即 )(1-n l 18-4.在玻璃板(折射率为50.1)上有一层油膜(折射率为30.1)。
已知对于波长为nm 500和nm 700的垂直入射光都发生反射相消,而这两波长之间没有别的波长光反射相消,求此油膜的厚度。
解:油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 ne2ne=(2k+1)λ/2=(k+1/2)λ (k=0,1,2,…) ①当λ1=5000A时,有 2ne=(k 1+1/2)λ1=k 1λ1+2500 ② 当λ2=7000A时,有 2ne=(k 2+1/2)λ2=k 2λ2+3500 ③ 因λ2>λ1,所以k 2<k 1;又因为λ1与λ2之间不存在λ3满足 2ne=(k 3+1/2)λ3式即不存在 k 2<k 3<k 1的情形,所以k 2、k 1应为连续整数,即 k 2=k 1-1 ④ 由②、③、④式可得:k 1=(k 2λ2+1000)/λ1=(7k 2+1)/5=[7(k 1-1)+1]/5得 k 1=3 k 2=k 1-1=2可由②式求得油膜的厚度为 e=(k 1λ1+2500)/(2n)=6731 A18-5.一块厚μm 2.1的折射率为50.1的透明膜片。
©物理系_2014_09《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8 量子力学基础一、判断题:(用“T ”和“F ”表示)[ F ] 1.根据德存布罗意假设,只有微观粒子才有波动性。
解:教材188页表16.1.1,宏观物体也有波动性,不过是其物质波波长太小了,所以其波动性就难以显示出来,而微观粒子的物质波波长可以与这些例子本身的大小相比拟,因此在原子大小的范围内将突出表现其波动性。
[ F ] 2.关于粒子的波动性,有人认为:粒子运行轨迹是波动曲线,或其速度呈波动式变化。
解:例如电子也有衍射现象,这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体现。
与其轨迹、速度无关。
[ T ] 3.不确定关系表明微观粒子不能静止,必须有零点能存在。
解:教材202页。
因为如果微观粒子静止了,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同时确定了,这违反了不确定关系。
[ F ] 4.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不满足叠加原理。
解:教材207页。
[ F ] 5.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在空间中可以不满足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解:教材208页,波函数必须是单值、有限、连续的函数,只有满足这些标准条件的波函数才有物理意义。
二、选择题:1.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作高速运动,这时粒子物质波的波长λ与速度v 有如下关系: [ C ] (A) v ∝λ(B) v1∝λ(C)2211cv −∝λ (D) 22v c −∝λ 解:由德布罗意公式和相对论质 — 速公式有 2201cv v m mv h p −===λ得粒子物质波的波长22011cv m h −=λ,即2211cv −∝λ 故选C2.不确定关系式表示在x 方向上=≥∆⋅∆x p x [ D ] (A) 粒子位置不能确定 (B) 粒子动量不能确定(C) 粒子位置和动量都不能确定 (D) 粒子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确定解:不确定关系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确定。
=≥∆⋅∆x p x3. 将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概率将 [ D ] (A) 增大倍。
《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05光的干涉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 ****************************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和原理。
2、理解光程及光程差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理解什么情况下有半波损失,理解薄透镜不引起附加光程差的意义。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装置及其条纹位置、条纹间距的计算。
4、理解薄膜等倾干涉。
5、掌握薄膜等厚干涉实验的基本装置(劈尖、牛顿环),能计算条纹位置、条纹间距,能理解干涉条纹形状与薄膜等厚线形状的关系。
6、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及应用。
-------------------------------------------------------------------------------------------------------一、填空题1、光的相干条件需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可分为:(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2、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几何路程为x ,其相位改变与真空中经过(nx )的几何路程产生的相位改变相同,该几何路程称为光程或者(等效真空程);如果两个相干光源的初相分别为21ϕϕ、,利用光程差∆计算相位改变的一般公式为(∆+-=∆λπϕϕϕ212)。
当光从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反射时,反射光有2π的相位突变,相当于光程增加了(2λ)。
3、杨氏双缝实验、(菲涅尔双棱镜)、(菲涅耳双面镜)和(劳埃德镜)都属于分波阵面实验法。
大学物理练习题十五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 ,n 2>n 3,1λ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位相差为 [ C ] (A ))/(2112λπn e n (B )πλπ+)/(4121n e n (C )πλπ+)/(4112n e n (D ))/(4112λπn e n解:真空中波长110λλn =,光在介质中往返时对应的光程e n 22'=∆,对应的位相差e n n 211022'2'⨯=∆=∆Φλπλπ。
再考虑到上表面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所以位相差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图所示,则此时 [B ]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解: 盖住下缝后,上缝的光经镜面反射后仍与上方光束在屏上P 点发生干涉,设S 1缝发出的光在镜面反射点为M 。
考虑到M S M S 21=以及镜面反射时的半波损失,与没有镜面时相比,后来到达P 点的两列光波相位改变了π,故P 点由明纹变为暗纹。
3.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 缓慢地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 2),屏C 上的干涉条纹 [ C ] (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解:(1)以屏上的中央明纹为参考。
当劈尖b 缓慢地向上移动时,使下边光波光程增加。
要使上下两光波的光程差为零(中央明纹),则只有原O 点下方的某点才符合条件,即中央明纹下移。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i 、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中心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 S 位置,则(D ) (A )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C )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提示:画岀光路,找岀 S'到光屏的光路相等位置】51 52且ni为( n 2,n 2 B )n 3,若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溥膜上,则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n 1 1(A )2n ?e ; (B ) 2n 2e X /2 ;:;: l e(C )2 n 2e 入(D ) 2n 2e“ 2n 2。
门311-3 •两个直径相差甚微的圆柱体夹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构成空气劈尖, 如图所示,单色光垂直照射,可看到等厚干涉条纹,如果将两个圆柱 之间的距离L 拉大,贝U L 范围内的干涉条纹( C )(A )数目增加,间距不变; (B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C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D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提示: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拉大,空气劈尖夹角减小,条纹变疏,但同时距离所以条纹数目不变】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D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 )不产生干涉条纹。
【提示:不满足干涉条件,红光和蓝光不相干】5 •如图所示,用波长 入600 nm 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屏P 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其中一条缝上,此时 P 处变成中央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厚度为(B )(A ) X10-4cm ; ( B ) X 10"4cm ; (C ) X10_4cm ;( D ) X 10_4cm 。
©物理系_2012_09《大学物理AII》作业No.5 光的干涉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一、判断题:(用“T”和“F”表示)[ ] 1.光程就是光在空间通过的路程。
[ F ] 1. 解:光程是光的几何路程与介质折射率的乘积。
[ ] 2.杨氏双缝干涉是通过分振幅获得相干光的。
[ F ] 2. 解:杨氏双缝干涉是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典型例子。
[ ] 3.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界面反射时,将发生半波损失。
在反射面上,反射光将产生 的相位突变。
[ T] 3. 解:半波损失发生于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界面反射。
[ ] 4.相干长度就是能够观察到干涉现象的最大光程差。
[ T] 4.解:教材123页。
[ ] 5.薄透镜的物点和像点间是等光程的。
[T ] 5.解:薄透镜不引起附加光程差,物点与像点间各条光线等光程。
二、选择题:1.为了能够观察到干涉效应[ A] (A) 光波的波长必须和遇到的任何光孔的宽度相当(B) 光强必须足够高(C) 光波之间的相位关系不重要(D) 光波的波长必须远小于遇到的任何光孔的宽度2.将一个平面波照射在图a所示的双缝上,屏上形成了一个干涉图样(图b)。
如果我们将双缝中的其中一条缝上覆盖一个玻璃板(图c),因为玻璃中的波长比空气中的波长短,180,图b中的干涉图样将如何变化?所以从双缝出射的波的相位将不同,如果相位差是[E](A) 干涉图样消失 (B) 亮斑靠得更近 (C) 亮斑分得更开 (D) 没有变化(E) 亮斑和暗斑的位置相互交换解:因为覆盖了玻璃板后使得相位差与原来的差了π,即光程差与原来的差了半个波长,那么肯定干涉图样中明暗纹位置互换。
3.如图所示,折射率为1n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n ,已知321n n n <<。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A) 22n e(B) 2e n 2λ-21(C) 22n e λ-(D) 22n e 22n λ-解: 两个表面上反射光都有半波损失,所以光线①和②的光程差为e n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