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22
《巴西》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巩固描述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有大量混血种人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地理特征,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分为“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三个部分,对巴西的学习不仅是了解一个国家,也间接了解拉丁美洲。
学生通过对巴西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的学习达成“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出某国家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等。
本节课程设计以巴西的殖民地历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探究主题。
通过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探究巴西的殖民地历史对人口、文化、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巴西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西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B.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C.位于东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D.全部位于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2.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A.白种人约占40%B.黄种人数量多C.黑种人数量多D.混血种人数量多3.下列能够体现巴西多元文化融合的选项是()①桑巴舞②足球③斗牛④狂欢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DB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巴西(第1课时)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地理位置2.殖民地历史对巴西的影响混血种人数量多文化多元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
第二节巴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2.能说出巴西人种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4.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农矿产工业图等,分析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分布等;2.通过图和相关资料,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3.通过图和相关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1.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2.认识巴西人种的构成;3.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地图综合分析巴西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通过展示巴西著名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图片和设问,直接引入本节课题。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1.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学习教材P82第1段课文和图9.15,及地图册P47“南美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巴西的半球位置;(2)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主要属于什么温度带?(3)找出巴西濒临的海洋,有哪些陆上领国?2.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中的问题、疑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突出学习重点。
转承:在学习第一节美国时,我们知道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人种歧视问题。
那么,巴西社会中是否也存在这一问题呢?二、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学习教材P82~P83课文内容和相关图,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图9.16“卞卡一家”,说说巴西除了土著居民外,还有哪些人种?(2)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什么?如何形成的?(3)教材P83活动第1、2两题。
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分布,了解巴西自然环境特点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记住巴西重要农产品及工业的分布地区。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地图和资料进行分析。
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目标管理法教学过程:一、激趣设悬阶段同学们,我们一提起足球,就会想到一个国家——巴西,在巴西人们有这样一句话:总统可以没有,但是足球绝对不可以没有。
人们了解巴西,往往是从足球开始的。
今天我和同学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足球王国——巴西。
【演示课件】有关巴西的图片二、目标题目化阶段1. ()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巴西的气候以()气候和()气候为主。
3.那条河流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4.亚马孙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5.人类现在是如何对待亚马孙热带雨林的?6.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之后,对人类有什么启示?三、知识网络化阶段【板书】第二节巴西一、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出示17.26图】《巴西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提问】1.有那两条重要的纬线通过本区?这说明本区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本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简单评述)【教师讲述】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三分之一是热带雨林气候的亚马孙平原;三分之二是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巴西高原。
提问:巴西被誉为“世界民族的大熔炉”,为什么?(巴西主要有印第安人、黑人和以葡萄牙人后裔为主的白人以及由此三者相互通婚后的各类混血种人。
其中,白种人占65%,黑人占12%,其它为黑白混血种人,印欧混血种人及印第安人。
此外,还有少量亚洲人。
所以,巴西就成了世界人种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且有“世界民族的大熔炉”之称。
【图片展示】图9.20【学生活动】完成活动题2,学生通过图片说明巴西是民族大熔炉。
【阅读课文】第92-94页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热带气候,可能生产、出口什么产品?读P93资料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读图9.22,从中读取什么信息?一、铁矿1、由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2、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什么?3、铁矿主要分布在哪里?4、最大的铁矿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二、能源♦活动p94活动二,能源的利用。
《巴西》(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巴西在拉丁美洲的地位,说出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了解巴西居民及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根据表格、地图等资料获取新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巴西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和种族构成。
【教学难点】巴四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情境迁移、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巴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吋,第1课吋【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2016年8月5日0,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我们组团啦啦队前往里约为奥运健儿加油!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在那儿都有哪些收获吧!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走近巴西> 位置教师:出示巴西位置图,说出巴西的位置特点。
学生:从半球位置看,巴西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南美大陆东部,东邻大西洋。
教师点拨: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血积最大的国家。
>地形教师:展示巴西地形图,找出巴西的两大地形区。
学生: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教师点拨: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气候教师:出示巴西气候图,找出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
学生:亚马孙平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教师点拨:奥运会期I'可正值巴西的冬季一一干季(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河流教师:结合巴西地形图,找出巴西的主要河流。
学生:亚马孙河和巴拉那河。
教师补充: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巴拉那河上在巴西和巴拉圭的交界处,有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
拓展延伸:伊泰普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流经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的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