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脂和生物膜

第二章脂和生物膜

第二章脂和生物膜
第二章脂和生物膜

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脂质体是________________。

2.基础代谢为7530千焦耳的人体,若以脂肪为全部膳食,每天需要________________克脂肪。

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为亲水端,________________为疏水端。

4.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组成。

5.脑苷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6.神经节苷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7.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8.乳糜微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脂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11.脂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12.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13.生物膜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14.生物膜的厚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

15.膜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中以

________________为主。

16.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两类。

17.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或)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并且受温度的影响。

18.细胞膜的脂双层对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极低。

二:是非题

1.[ ]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2.[ ]磷脂是中性脂。

3.[ ]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它脂类化合物分开。

4.[ ]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5.[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含胆固醇,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

6.[ ]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7.[ ]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8.[ ]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9.[ ]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11.[ ]细胞膜的两个表面(外表面、内表面)有不同的蛋白质和不同的酶。

12.[ ]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13.[ ]植物油的必需脂酸含量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值高。

14.[ ]天然存在的磷脂是L-构型。

15.[ ]天然固醇中醇羟基在3位,其C3处的醇羟基都是α-型。

16.[ ]细胞膜上霍乱毒素的受体含有神经节苷脂。

17.[ ]植物油和动物脂都是脂肪。

18.[ ]脂肪的皂化价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酸少。

19.[ ]胆固醇为环状一元醇,不能皂化。

20.[ ]脂肪和胆固醇都属脂类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脂肪酸。

21.[ ]磷脂和糖脂都属于两亲化合物(amphipathic compound)。

22.[ ]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

23.[ ]胆固醇分子中无双键,属于饱和固醇。

24.[ ]生物膜的脂双层基本结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传下去,但这与遗传信息无关。

25.[ ]生物膜上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26.[ ]生物膜中的糖都与脂或蛋白质共价连接。

27.[ ]神经酰胺也是一种第二信使。

三: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酸所组成的酯

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

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

E.甘油三酯在氯仿中是可溶的

2.[ ]从某天然脂肪水解所得的脂酸,其最可能的结构是

A.

B.

C.

D.

E.

3.[ ]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A.酯化

B.还原

C.皂化

D.氧化

E.水解

4.[ ]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不属脂类化合物?

A.甘油三硬脂酸酯

B.甘油三丁酸酯

C.胆固醇硬脂酸酯

D.羊毛蜡

E.石蜡

5.[ ]下列哪个是脂酸?

A.顺丁烯二酸

B.亚麻酸

C.苹果酸

D.琥珀酸

E.柠檬酸

6.[ ]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

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

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酸和甘油

D.胆固醇酯水解后变成胆固醇和氨基糖

E.碳链越长,脂酸越易溶解于水

7.[ ]下列脂类化合物中哪个含有胆碱基?

A.磷脂酸

B.神经节苷脂

C.胆固醇

D.葡萄糖脑苷脂

E.神经鞘磷脂

8.[ ]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都是神经节苷脂的组分?

A.甘油

B.唾液酸

C.己糖

D.鞘氨醇

E.长链脂酸

9.[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

A.脂蛋白

B.糖蛋白

C.糖脂

D.脂多糖

E.磷脂

10.[ ]胆固醇是

A.酸性固醇

B.17-酮类固醇

C.所有类固醇激素的前体

D.17-羟皮质类固醇

E.苯的衍生物

11.[ ]以克计算,脂肪中的脂酸完全氧化所产生的能量比糖多.糖和脂肪完全氧化时最接近的能量比为

A.1:2

B.1:3

C.1:4

D.2:3

E.3:4

12.[ ]乳糜微粒、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都是血清脂蛋白,这些颗粒若按密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次序应为

A.LDL,IDL,VLDL,乳糜微粒

B.乳糜微粒,VLDL,IDL,LDL

C.VLDL,IDL,LDL,乳糜微粒

D.乳糜微粒,VLDL,LDL,IDL

E.LDL,VLDL,IDL,乳糜微粒

13.[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

A.磷脂双层两侧各有蛋白质附着

B.磷脂形成片层结构,蛋白质位于各个片层之间

C.蛋白质为骨架,二层磷脂分别附着于蛋白质的两侧

D.磷脂双层为骨架,蛋白质附着于表面或插入磷脂双层中

E.由磷脂构成的微团

14.[ ]质膜的标志酶是

A.琥珀酸脱氢酶

B.触酶

C.葡萄糖-6-磷酸酶

D.5′-核苷酸酶

E.酸性磷酸酶

15.[ ]一些抗菌素可作为离子载体,这意味着它们

A.直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对细胞膜有一个类似于去垢剂的作用

C.增加了细胞膜对特殊离子的通透性

D.抑制转录和翻译

E.仅仅抑制翻译

16.[ ]图2-1脂-水相互作用中,哪个最稳定?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E.图E

17.[ ]下列组成(按重量计)中的哪个最像典型的哺乳动物的质膜?

A.脂类35%,蛋白质45%,糖类5%,RNA10%

B.脂类35%,蛋白质55%,糖类5%,RNA0%

C.脂类20%,蛋白质75%,糖类0%,RNA0%

D.脂类60%,蛋白质30%,糖类0%,RNA5%

E.脂类35%,蛋白质40%,糖类20%,RNA0%

18.[ ]在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中,酯型胆固醇应占多少?

A.10%

B.30%

C.50%

D.70%

E.90%

19.[ ]钠泵的作用是什么?

A.输入细胞和将由细胞内输出

B.将输出细胞

C.将输出细胞

D.将输入细胞和将Na+由细胞内输出

E.以上说法都不对

20.[ ]卵磷脂含有的成分为

A.酸,甘油,磷酸,乙醇胺

B.脂酸,磷酸,胆碱,甘油

C.磷酸,脂酸,丝氨酸,甘油

D.脂酸,磷酸,胆碱

E.脂酸,磷酸,甘油

21.[ ]下列哪个是饱和脂酸?

A.油酸

B.亚油酸

C.花生四烯酸

D.棕榈酸

E.亚麻酸

22.[ ]磷脂酰丝氨酸在pH7时所带净电荷为

A.-1

B.-2

C.+1

D.+2

E.0

23.[ ]脂双层是许多物质的通透屏障,能自由通透的极性物质是

A.相对分子质量在50以下

B.相对分子质量在100以下

C.所有的极性物质

D.水

E.葡萄糖-6-磷酸

24.[ ]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与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什么键相连?

A.共价键

B.二硫键

C.氢键

D.离子键

E.疏水作用

25.[ ]要将膜蛋白分子完整地从膜上溶解下来,可以用

A.蛋白水解酶

B.透明质酸酶

C.去垢剂

D.糖苷水解酶

E.脂肪酶

26.[ ]细胞膜的主动转运

A.不消耗能量

B.需要ATP

C.消耗能量(不单指ATP)

D.需要GTP

E.物质可以克服浓度差转运

27.[ ]生物膜在一般条件下都是呈现脂双层结构,但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可能出现非脂双层结构,目前检测非脂双层结构的方法有

A.顺磁共振

B.核磁共振

C.分光光度法

D.荧光法

E.以上方法都可以

四:多选题

1.[ ]下列有关脂类化合物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1).它们是细胞内的能源

(2).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

(3).它们是膜的结构组分

(4).它们仅仅由碳、氢和氧组成

A.1,2,3

B.1,3

C.2,4

D.4

E.1,2,3,4

2.[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由十八个碳原子组成的不饱和脂酸?

(1).油酸

(2).亚油酸

(3).亚麻酸

(4).花生四烯酸

A.1,2,3

B.1,3

C.2,4

D.4

E.1,2,3,4

3.[ ]对哺乳动物而言,下列哪些化合物是必需脂酸?

(1).油酸

(2).亚油酸

(3).软脂酸

(4).亚麻酸

A.1,2,3

B.1,3

C.2,4

D.4

E.1,2,3,4

4.[ ]甘油三酯和卵磷脂分子中共有的基团是

(1).磷酰基

(2).脂酰基

(3).胆碱基

(4).甘油基

A.1,2,3

B.1,3

C.2,4

D.4

E.1,2,3,4

5.[ ]卵磷脂和脑磷脂分子中共有的基团是

(1).甘油基

(2).脂酰基

(3).磷酰基

(4).胆碱基

A.1,2,3

B.1,3

C.2,4

D.4

E.1,2,3,4

6.[ ]神经鞘磷脂和脑苷脂分子中共有的基团是

(1).甘油基

(2).脂酰基

(3).磷酰基

(4).鞘氨醇

A.1,2,3

B.1,3

C.2,4

D.4

E.1,2,3,4

7.[ ]下列有关胆固醇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1).是醇的一种

(2).李-伯(Liebermann-Burchard)二氏反应是其呈色反应中的一种

(3).不易溶解于水

(4).分子中含有羧基,是酸的一种

A.1,2,3

B.1,3

C.2,4

D.4

E.1,2,3,4

8.[ ]饭后血中哪些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

(1).游离脂酸

(2).中性脂肪

(3).胆固醇

(4).葡萄糖

A.1,2,3

B.1,3

C.2,4

D.4

E.1,2,3,4

9.[ ]所有脂蛋白均含有

(1).胆固醇

(2).磷脂

(3).甘油三酯

(4).载脂蛋白

A.1,2,3

B.1,3

C.2,4

D.4

E.1,2,3,4

五:问答题

1.写出下列简写符号的脂酸结构式:(1)16:0(2)14:3(7,10,13)

2.猪油的皂化价是193~203,碘价是54~70;椰子油的皂化价是246~265,碘价是8~10。这些数值说明猪油和椰子油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差异?

3.1-软脂酰-2-硬脂酰-3-月桂酰甘油与磷脂酸的混合物在苯中与等体积的水震荡,让两相分开后,问哪种脂类在水相中的浓度高?为什么?

4.一个含有(l)心磷脂(2)磷脂酰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4)磷脂酰丝氨酸(5)O-赖氨酰磷脂酰甘油的脂类混合物在pH7.0时进行电泳。指出这些化合物的移动方向(向阳极,向阴极或停在原处)。

5.1mol某种磷脂完全水解可得油酸、软脂酸、磷酸、甘油和胆碱各lmol
(1)写出这种磷脂最可能的结构式。
(2)是甘油醇磷脂还是神经醇磷脂。
(3)是卵磷脂还是脑磷脂。

6.人红细胞(RBC)膜的主要糖蛋白是血型糖蛋白,这血型糖蛋白有下列性质: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0000(60%糖,40%蛋白质)
②它是一个内在蛋白
③用CNBr处理得五个片段,其中三个片段含

有糖基如图2-2所

示:


④血型糖蛋白的糖中25%是唾液酸,唾液酸苷酶可把这些唾液酸水解掉
⑤乳酸过氧化物酶能够将碘标记到暴露的酪氨酸残基上.用乳酸过氧化物酶来处理完整的RBC,然后用CNBr裂解,裂解片段1,2,3被标记上,用乳酸过氧化物酶来处理破裂的RBC,CNBr裂解片段1,2,3和5被标记上。
问(1)为什么仅仅用乳酸过氧化物酶处理破裂的RBC时,CB-5片段才被碘标记上?
(2)为什么用乳酸过氧化物酶处理完整和破裂的RBC时,CB-4片段都未能被碘标记上?(假设它有酪氨酸残基)
(3)关于CB-4片段的氨基酸组成,你能预言些什么?
(4)画出RBC膜上血型糖蛋白的定位图。

7.试述生物膜的两侧不对称性。

六:计算题

1.已知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2,计算其皂化价。

2.已知250mg纯橄榄油样品,完全皂化需要47.5mg的K0H。计算橄榄油中甘油三酯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

3.测得某甘油三酯的皂化价为200,碘价为60。求(1)甘油三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甘油三酯分子中平均有多少个双键?(K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4.已知680mg纯橄榄油吸收578mg碘。
求(1)橄榄油中每分子甘油三酯平均有多少个双键?
(2)该油的碘价是多少(橄榄油中甘油三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4)?

5.奶油1.8g,加K0H酒精液25m1皂化,皂化后用0.5mol/LHCl滴定剩余的碱,用去HCl(0.5mol/L)9.0m1。另作一空白试验,空白用去0.5mol/L HC123.5m1,算出奶油的皂化价,再算出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6.从鳄梨中提取出一种甘油三酯的样品5g,需要0.5mol/L KOH 36.0m1才能完全水解并将其脂酸转变为肥皂。试计算样品中脂酸的平均链长。

7.一分子三硬脂酰甘油、三油酰甘油和三亚油酰甘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91、885和879,它们的碘价分别为多少?

8.大多数动物细胞膜按重量计含60%的蛋白质和40%的磷脂(1)假定蛋白质的密度为1.33g/,而磷

脂密度为0.92g/,试计算膜的平均密度。
(2)若将一个膜物质的样品放在密度为1.05g/的NaC1溶液中离心,它将下沉还是上浮?

中山大学生化真题专项整理(含答案)2脂类和生物膜3.doc

第二章脂类、生物膜、跨膜运输和信号转导

20.(")血浆脂蛋白中,低密度脂蛋白负责把胆固醇运送到肝外组织。(04年)

31.为什么说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胆固醇是“bad cholesterol",而高密度脂蛋白(HDD 中的胆固醇是“good cholesterol" ? (07 年)

Microvilli Epithelial cell Glucose Bloo d Basal surface \ Apical surface Intestinal lumen - ?? 2IC 如?? C ATPase Glucose O —M 二.-. Glucose uniporter Na'gluE ^^ElUT2 symporter 到静息状态。 35. 根据下图说明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机制。(12年) 答:小肠肠壁细胞有两个面,其中一面作为肠内毛细血管的外壁,上有Na/K 泵及葡萄糖自由扩散 通道,而另一面面向小肠空间,上面有大量绒毛状的突起,在突起处有Na/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 首先,小肠肠壁细胞通过Na/K 泵,每运转一次将3个Na 离子泵出细胞,两个K 离子泵入细胞,建立起 细胞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使得细胞内带负电荷,细胞外带正电荷且具有很高的Na 离子浓度。而处于 小肠空间…面上的Na/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结合小肠中的2个Na 离了及1个葡萄糖分子利用小肠 中与小肠肠壁细胞内的Na 离子浓度差,将Na 离子及葡萄糖分子转运进入小肠肠壁细胞,进入细胞中 的2离子很快又被血管壁面的Na/K 泵泵至血液中,而进入的葡萄糖亦很快由葡萄糖扩散通道进入血 液,细胞内回复到初始状态,开始下一轮循环。在这种机制下,葡萄糖由小肠进入血液循环。 36. 简述第二信使的主要类别及其作用机制。(12年) 答:细胞内有5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 、cGMP 、DAG 、IP3及Ca2+。cAMP 由腺昔酸环化酶水解 细胞质中的ATP 产生,cAMP 通过蛋白激酶A 进行信号放大,蛋白激酶A 将ATP 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 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调节靶蛋白的活性。鸟甘酸环化酶受体,受体本身就 是鸟昔酸环化酶,催化GTP 生成cGMP, cGMP 激活PKG,被激活的蛋白激酶G 可使特定蛋白质的幺幺.氨酸 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磷脂酶CB 水解质膜上的PIP2,产生IP3和DAG, IP3同质 膜上特异的IP3受体结合,使Ca 离了从内质网中释放出来,?方面协同DAG 激活蛋白激酶C,另?方 面与钙调蛋白结合引起其他反应。

脂类与生物膜

第二章脂类及生物膜习题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个是错的) 1、关于脂肪酸的叙述 a.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个双键均位于9—10碳原子之间b.高等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属顺式结构 c.花生四烯酸在植物中不存在 d.膜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破坏了膜的结构和功能 e.细菌中只存在单不饱和脂肪酸 2.关于甘油磷脂的叙述 a.在pH 7时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兼性离子存在 b.用弱碱水解甘油磷脂可生成脂肪酸金属盐 c.甘油磷脂可用丙酮提取 d.将甘油磷脂置于水中,可形成微团结构 e.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主要差别在于所含醇基不同3.关于油脂的化学性质 a.油脂的皂化值大时说明所含的脂肪酸分子小 b.酸值低的油脂其质量也差 c.向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是为了除去氧分子 d.油脂的乙酰化值大时,其分子中所含的羟基也多 c.氢化作用可防止油脂的酸败 4.关于固醇类的叙述 a.人体内存在的胆石是由胆固醇形成的 b.胆固醇可在人体合成也可从食物中摄取 c.在紫外线作用下,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2 d.人体不能利用豆类中的豆固醇和麦类中的麦固醇 e.羊毛脂是脂肪酸和羊毛固醇形成的酯 5.关于生物膜的特性,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膜的功能越复杂,含蛋白质的种类及数量越多 b.组成膜的脂质分子均是双亲性分子 c.蛋白质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可以进行旋转、翻转、侧向移动等运动 d.胆固醇在膜相变温度以下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上则降低膜的流动性。 e.膜脂和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二、判断是非(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在动植物组织中大部分脂肪酸以结合形式存在。√ 2.所有脂类均含有脂酰基。 3.哺乳动物体中也能合成不饱和脂肪酸。√· 4.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均为D构型。 5.鞘磷脂在pH7的溶液中以兼性离子存在。√ 6.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作用于脂肪酸双键时产生氢过氧化物。√ 7.甘油与脱水剂五氧化二磷作用可产生丙醛。 8.某些类固醇类化合物具有激素功能,对代谢有调节作用。√ 9.胆汁酸是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乳化剂。√ 10.含有三个双键的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

生物化学第3章 脂类的化学

课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活性脂质; 2、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 3、脂蛋白; 4、磷脂; 5、鞘磷脂; 二、符号辨识 1、TG; 2、FFA; 3、PL; 4、CM; 5、VLDL; 6、IDL; 7、LDL; 8、HDL; 9、PUFA;10、PC;11、PE;12、PG;13、CL; 三、填空 1、脂类按其化学组成分类分为()、()和(); 2、脂类按其功能分类分为()、()和(); 3、脂肪酸的Δ命名法是指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端向()末端计数; 4、脂肪酸的()命名法是指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甲基末端向羧基端计数; 5、天然脂肪酸的双键多为()式构型; 6、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人体及哺乳动物虽能制造多种脂肪酸,但不能向脂肪酸引入超过()的双键,因而不能合成()和(),必须由膳食提供。 7、简单三酰甘油的R1=R2=R3,()、()和()等都属于简单三酰甘油; 8、鲛肝醇和鲨肝醇属于()酰基甘油; 9、()是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 10、复脂是指含有磷酸或糖基的脂类,分为()和()两大类; 11、()是构成生物膜的第一大类膜脂; 12、重要的甘油磷脂有()、()和()等; 13、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含氮碱分别是()、()和(),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14、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甘油磷脂; 15、鞘氨醇磷脂由()、()和()组成; 16、糖脂是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 17、鞘糖脂根据糖基是否含有()或硫酸基成分分为()鞘糖脂和()鞘糖脂; 18、最简单的硫苷脂是()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的糖基部分含有(); 19、萜类是()的衍生物,不含脂肪酸,属简单脂类; 20、类固醇的基本结构骨架是以()为基础构成的甾核; 21、糖脂分为()类和()类。前者主要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后者主要是()的重要结构成分,动物中含量甚微。 22、脂肪酸及由其衍生的脂质的性质与脂肪酸的()和()有密切关系; 23、磷脂是分子中含磷酸的复合脂,包括()和()两大类,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4、鞘磷脂是由()、()、()和胆碱或乙醇胺组成的脂质; 25、最常见的固醇是(),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是()脂质中的一个成分; 26、人体中许多激素、胆汁中的胆酸、昆虫的蜕皮激素、植物中的皂素和强心苷等,都有()的甾体骨架,这些甾体化合物统称为(); 27、脂蛋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没有()结合; 28、脂质混合物的分离可根据它们的()差别或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差别进行; 四、判别正误 1、磷脂的极性头基团在电荷与极性上表现出变化;() 2、高等动植物中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都是偶数;() 3、鞘糖脂的极性头部分是鞘氨醇;() 4、动物细胞中所有的糖脂几乎都是鞘糖脂;() 5、由于胆固醇是两亲性分子,能在水中形成微团;() 6、植物油的必须脂酸含量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值高;()

第二章脂和生物膜

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脂质体是________________。 2.基础代谢为7530千焦耳的人体,若以脂肪为全部膳食,每天需要________________克脂肪。 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为亲水端,________________为疏水端。 4.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组成。 5.脑苷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6.神经节苷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7.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8.乳糜微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脂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11.脂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12.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13.生物膜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14.生物膜的厚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 15.膜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中以 ________________为主。 16.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两类。 17.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或)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并且受温度的影响。 18.细胞膜的脂双层对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极低。 二:是非题 1.[ ]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2.[ ]磷脂是中性脂。 3.[ ]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它脂类化合物分开。 4.[ ]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5.[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含胆固醇,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 6.[ ]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7.[ ]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8.[ ]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9.[ ]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11.[ ]细胞膜的两个表面(外表面、内表面)有不同的蛋白质和不同的酶。 12.[ ]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13.[ ]植物油的必需脂酸含量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值高。 14.[ ]天然存在的磷脂是L-构型。 15.[ ]天然固醇中醇羟基在3位,其C3处的醇羟基都是α-型。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习题答案

脂类代谢 一、问答题 1、为什么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答:因为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物丙酮酸,摄入糖量过多则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也多,进而导致合成脂肪酸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也多,原料多合成的脂肪酸自然就多了,所以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2、比较脂肪酸β—氧化与脂肪酸的合成有哪些不同点? 答:①细胞中发生部位不同:合成发生在细胞质,氧化发生在线粒体;②酰基载体不同:合成所需载体为ACP—SH,氧化所需载体为乙酰CoA; ③二碳片段的加入与裂解方式:合成就是以丙二酰ACP加入二碳片段,氧化的裂解方式就是乙酰CoA;④电子供体或受体:合成的供体就是NADPH,氧化的受体就是FAD、FAD+;⑤酶系不同:合成需7种酶,氧化需4种酶;⑥原料转运方式:合成就是柠檬酸转运系统,氧化就是肉碱穿梭系统;⑦能量变化:合成耗能,氧化产能。 3、试计算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与H2O可净生成多少molATP。答:甘油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经过4次脱氢反应生成3molNADH+H+、1molFADH2、以及2molCO2,并发生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molGTP。依据生物氧化时每1molNADH+H+与1molFADH2 分别生成2、5mol、1、5mol的ATP,

因此,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与H2O生成ATP摩尔数为6×2、5+1×1、5+3-1=18、5。 4、1mol硬脂酸(即18碳饱与脂肪酸)彻底氧化成CO2与H2O时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 答: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需经8次循环,产生9个乙酰CoA,每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molATP,这样共产生90molATP。8mol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2molATP,8mol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共产生20molATP。脂肪酸的活化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这样彻底氧化1mol硬脂酸净得120molATP。 5、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与关键酶各就是什么? 答:转变成胆汁酸、甾类激素、维生素D; 基本原料: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DPP)、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 6、为什么在长期饥饿或糖尿病状态下,血液中酮体浓度会升高?答:由于糖供应不足或利用率降低,机体需动员大量的脂肪酸供能,同时生成大量的乙酰CoA。此时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又得不到及时的回补而浓度降低,因此不能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积累的乙酰CoA衍生为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

LT-2 脂类化学与生物膜 生物化学习题汇编

目录 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2) 一、填空题 (2) 二、是非题 (2) 三、选择题 (3) 四、问答题 (8) 五、计算题 (9)

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脂类是由( ) [和( )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脂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 )。 3、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 )。 4、生物膜主要由( )和( )组成。 5、生物膜的厚度大约为( )。 6、膜脂一般包括( )、( )和( ),其中以( )为主。 7、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与( )两类。 8、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由( )、( )和(或)( )所决定的,并且受温度的影响。 9、细胞膜的脂双层对( )的通透性极低。 10、脂质体是( )。 11、基础代谢为7530kJ 的人体,若以脂肪为全部膳食,每天需要( ) g 脂肪。 12、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 )为亲水端,( )为疏水端。 1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 )、( )、( )和( )组成。 14、脑苷脂是由( )、( )和( )组成。 15、神经节苷脂是由( )、( )、( ) 和( )组成。 16、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17、乳糜微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18、生物膜内地蛋白质( )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 )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二、是非题 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2、磷脂是中性脂。 3、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他脂类化合物分开。

4、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可以互相融合,说明所有细胞膜都由相同的组分组成。 5、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含胆固醇,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有胆固醇。 6、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部位于膜的外侧。 7、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8、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9、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10、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11、细胞膜的两个人表面(外表面、内表面)有不同的蛋白质和不同的酶。 12、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13、植物油的必需脂酸含量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值高。 14、天然存在的磷脂是L-构型。 15、天然固醇中的醇羟基在3位,其C3处的醇羟基都是α-型。 16、细胞膜上霍乱毒素的受体含有神经节苷脂。 17、植物油和动物脂都是脂肪。 18、脂肪的皂化价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酸少。 19、胆固醇为环状一元醇,不能皂化。 20、脂肪和胆固醇都属脂类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脂肪酸。 21、磷脂和糖脂都属于两亲化合物(am pH ipathic compound)。 22、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 23、胆固醇分子中无双键,属于饱和固醇。 24、生物膜的脂双层基本结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代—代传下去,但这与遗传信息无关。 25、生物膜上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26、生物膜中的糖都与脂或蛋出质共价连接。 27、神经酰胺也是一种第二信使。 三、选择题 (一)下列各题均有五个备选答案,试从其中选出一个。 1、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酸所组成的酯 (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 (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 (E)甘油三酯在氯仿中是可溶的 2、从某天然脂肪水解所得的脂酸,其最可能的结构是( )

4脂类和生物膜(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4脂类和生物膜(答案) 4 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 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 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 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1/ 8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 1、神经节苷脂是() 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D、磷脂和蛋白质均匀混合形成膜结构。 3、跨膜蛋白与膜脂在膜内结合部分的氨基酸残基() A、大部分是酸性 B、大部分是碱性 C、大部分是疏水性 D、大部分是糖基化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物膜的叙述除哪个外都是正确的() A、蛋白质和膜脂跨膜不对称排列 B、某些蛋白质可以沿膜脂平行移动 C、蛋白质含量大于糖含量 D、低温下生长的细胞,膜脂中饱和脂肪酸含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化学

脂类化学及代谢 一、填空题 1、血浆脂蛋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所有细胞中乙酰基的主要载体是。 3、脂肪酸在线粒体内降解的第一步反应是脱氢,该反应的载氢体 是。 4、每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个高能磷酸键。 5、一分子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6、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次β-氧化生成个乙酰-CoA, 个NADH+H+,个FADH2 。 7、脂肪酸β-氧化是在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 8、脂肪酸分解过程中,长键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需由___________携带,限速酶是 ___________;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线粒体的乙酰CoA出线粒体需与___________结合成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利用乙酰-CoA作为起始复合物 B、仅生成短于或等于16碳原子的脂肪酸 C、需要中间产物丙二酸单酰CoA D、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2、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 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D、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3、乙酰-CoA羧化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A、丙二酸单酰-CoA B、丙酰-CoA C、乙酰乙酰-CoA D、琥珀酸-CoA 4、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 A.乙酰CoA B.丙酰CoA C.乙酰CoA及FAD?2H、NAD++H+ D.H2O、CO2及释出的能量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生物膜主要是由和构成的薄层系统。 2.生物细胞的生物膜分为处于细胞表面的和位于细胞内部的系统。 3.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担负者是。 4.载体蛋白可以实现物质的运输和运输,前者需要消耗,后者只是物质通过载体蛋白的扩散。 5.细胞的识别功能是通过生物膜上的来实现的。 6.构成生物膜的三类膜脂是、和。7.耐寒植物的膜脂中脂肪酸含量较高,从而使膜脂流动性 ,相变温度。 8.1972年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膜的和膜蛋白分布的。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典型的生物膜中蛋白质与脂类及其他物质的组成比例一般是( ) ①蛋白质:50%~75%脂类:25%~50%其它:1%~10% ②蛋白质:25%~50%脂类:50%~75%其它:1%~10% ③蛋白质:75%以上脂类:25%其它:1%~3% 2.生物膜上钠泵(Na+/K+—A TP)酶工作时伴随A TP水解,每水解1分子A TP,可有( ) ①二个钠离子外运和二个K+内运②二个钠离子外运和三个K+内运 ③三个钠离子外运和二个K+内运④三个钠离子外运和三个K+内运 3.由生物膜组成的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 ①粗糙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细胞核④光滑内质网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哪些科学家提出的( ) ① Robertson ② Singer和Nicolson ③ Jain 和White ④ Watson和Crick 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 ) ①主动运输②被动运输③能量转化④生物遗传 6.当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时,生物膜的相变温度:( ) ①增加②降低③不变④范围增大 7.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决定于:( ) ①膜蛋白②膜脂③糖类④膜的结合水 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生物膜其实质就是处于细胞表面的质膜。() 2.生物膜可以有选择地控制细胞间和细胞内不同区域间的运输与传递,包括物质传递、通过生物膜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和刺激信号的传递。() 3.膜蛋白在生物膜上是固定不动的。() 4.物质过膜运输中,被动运输必需要有载体蛋白。() 5.主动运输都是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且需要消耗能量。()

4脂类和生物膜(答案)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一、名词解释 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 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 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 1、神经节苷脂是()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D、磷脂和蛋白质均匀混合形成膜结构。 3、跨膜蛋白与膜脂在膜内结合部分的氨基酸残基() A、大部分是酸性 B、大部分是碱性 C、大部分是疏水性 D、大部分是糖基化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物膜的叙述除哪个外都是正确的() A、蛋白质和膜脂跨膜不对称排列 B、某些蛋白质可以沿膜脂平行移动 C、蛋白质含量大于糖含量 D、低温下生长的细胞,膜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5、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酸所组成的酯 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 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 E、甘油三酯在氯仿中是可溶的 6、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A、酯化 B、还原C、皂化 D、氧化 E、水解 7、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 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 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酸和甘油 D、胆固醇酯水解后变成胆固醇和氨基糖 E、碳链越长,脂酸越易溶解于水 8、一些抗菌素可作为离子载体,这意味着它们() A、直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对细胞膜有一个类似于去垢剂的作用 C、增加了细胞膜对特殊离子的通透性 D、抑制转录和翻译 E、仅仅抑制翻译 9、钠钾泵的作用是什么? () A、Na+输入细胞和将K+由细胞内输出 B、将Na+输出细胞 C、将K+输出细胞 D、将K+输入细胞和将Na+由细胞内输出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0、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与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什么键相连?()A、共价键 B、二硫键 C、氢键 D、离子键E、疏水作用 11、细胞膜的主动转运() A、不消耗能量 B、需要ATP C、消耗能量(不单指ATP) D、需要GTP 四、是非题 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顺式) 2、天然脂肪酸的碳链骨架碳原子数目几乎都是偶数。? 3、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4、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①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②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 ③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④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⑤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5、缩短磷脂分子中脂酸的碳氢链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6、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7、细胞膜的两个表面(外表面、内表面)有不同的蛋白质和不同的酶。? 8、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2脂类化学与生物膜生物化学习题汇编sqh.

目录 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2 一、填空题 (2 二、是非题 (3 三、选择题 (5 四、问答题 (11 五、计算题 (13 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脂类是由( [1][和( [2]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脂类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3]、( [4]、( [5]。 3、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 [6]。 4、生物膜主要由( [7]和( [8]组成。 5、生物膜的厚度大约为( [9]。 6、膜脂一般包括( [10]、( [11]和( [12],其中以( [13]为主。 7、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14]与( [15]两类。 8、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由( [16]、( [17]和(或( [18]所决定的,并且受温度的影响。

9、细胞膜的脂双层对( [19]的通透性极低。 10、脂质体是( [20]。 11、脂酸 21、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 32、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剂 42、为脂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52、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造组织、修补组织或供给能量之用63、环戊烷多氢菲 74、脂质 84、蛋白质 95、6~10nm 106、磷脂 116、糖脂 126、胆固醇 136、磷脂 147、表在(外在蛋白质(外周蛋白质 157、内在蛋白质(固有蛋白质 168、脂酸碳链的长短 178、脂酸不饱和度

188、胆固醇含量 199、离子和大多数极性分子 2010、双层脂包围了一些水溶液的小滴,呈球形 11、基础代谢为7530kJ 的人体,若以脂肪为全部膳食,每天需要( [1]g 脂肪。 12、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 [2]为亲水端,( [3]为疏水端。 13、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 [4]、( [5]、( [6]和( [7]组成。 14、脑苷脂是由( [8]、( [9]和( [10]组成。 15、神经节苷脂是由( [11]、( [12]、( [13]和( [14]组成。 16、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5]; 17、乳糜微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6]。 18、生物膜内地蛋白质( [17]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 [18]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二、是非题 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19] 2、磷脂是中性脂。[20] 3、磷脂一般不溶于丙酮,根据这个特点可将磷脂和其他脂类化合物分开。[21] 111、7530/37.66=200 212、磷酰胆碱 312、脂酸的碳氢链

2011-2012-2第二章-脂类化学和生物膜

第二章脂类化学与生物膜 第一节概论 一、脂类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一)概念 1、脂类共同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是能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氯仿、乙醚、丙酮、苯等)中。 2、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3、一般是由脂肪酸和醇组成、也有不含脂肪酸的如萜类、固醇类及其衍生物。 4、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N、P、S的化合物。 (二)脂类的生物功能 1、膜功能: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结构成分。 2、能量来源: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供能和储能物质。 3、对动物来讲:是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的维生素的溶剂。 4、参与信号的传导和识别:糖脂参与信号传导。 5、防机械损伤和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6、有些脂类还具有维生素和激素的功能。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二、脂类的分类 根据组成脂类的不同组份可以将脂类分为三大类: 1、单脂(单纯脂质):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1)甘油三酯: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所组成的酯; (2)蜡: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分动物蜡和植物蜡。 2、复脂(复合脂质):除醇类和脂肪酸外尚含有其他物质。 (1)磷脂:分为甘油醇磷脂和鞘胺醇磷脂; (2)糖脂:分为鞘糖脂和甘油糖脂; 三、类脂化合物(衍生脂质):上述脂类物质衍生而来或关系密切。 (1)固醇类; (2)萜类; (3)其它:如维生素A、D、E、K。 第二节油脂 一、油脂的结构 1、油脂(也叫脂肪、真脂、酯酰甘油,包括脂和油),属于脂酰甘油酯,常温下脂一般是固体,而油是液体。 2、脂酰甘油: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脂。包括:单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和三脂酰甘油三种。 其中,三酯酰甘油是脂类中最丰富的一大类,其结构如图所示: 3、甘油三酯的类型 (1)甘油三酯根据脂肪酸是否相同分为 a.简单甘油三脂(简单三脂酰甘油):三个脂肪酸都是相同的。 b.混合甘油三脂(混合三酯酰甘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2)多数天然的油脂都是简单的甘油三酯和混合的甘油三酯的复杂的混合物。(3)三酰甘油个空间结构:

第四章--脂类与生物膜化学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脂类 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脂类是脂肪和类脂及其它们的衍生物的总称。 脂肪:(甘油三酯或三酯酰甘油)分布于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肠系膜、肾内脏周围——脂库,含量随营养状态变动,称可变脂。 脂类 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分布在生物膜和神经组织中——组织脂,含量稳定,称为固定脂。 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故可用乙醚和石油醚等提取)。用这类溶剂可将脂类物质从细胞和组织中萃取出来。脂类的这种特性主要由构成它的碳氢结构成分所决定。 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它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所含有的磷脂几乎都集中在生物膜中。脂类物质,主要是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具有生物活性的某些维生素和激素也是脂类物质。 一、脂酰甘油类 脂酰甘油(acyl glycerols),又可称为脂酰甘油酯(acyl glycerides),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根据参与产生甘油酯的脂肪酸的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单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和三脂酰甘油三类。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其结构如下: 194

生物化学3脂类化学

第三章脂类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彻底水解混合甘油酯最少可以得到几种产物? A. 2 B. 3 C. 4 D. 5 E. 6 2.彻底水解混合甘油酯最多可以得到几种产物? A.2 B. 3 C. 4 D. 5 E. 6 3. 花生四烯酸有几个双键? A.1 B. 2 C. 3 D. 4 E. 5 4. 花生四烯酸有几个顺式双键? A. 1 B. 2 C. 3 D. 4 E. 5 5. 关于脂肪的皂化反应 A. 脂肪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B. 脂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 C. 脂肪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D. 皂化值越大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 E. 皂化值越大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平均分子质量越大 6. 并非所有的磷脂都含有 A. C B. H C. N D. O E. P 7. 磷酸甘油酯是 A. 磷脂酸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肌醇 D. 磷脂酰丝氨酸 E. 磷脂酰乙醇胺 8. 俗称卵磷脂的是 A. 磷脂酰胆碱 B. 磷脂酰甘油 C. 磷脂酰肌醇 D. 磷脂酰丝氨酸

E. 磷脂酰乙醇胺 9. 常用以防治脂肪肝的物质是 A. 磷脂酰胆碱 B. 磷脂酰甘油 C. 磷脂酰肌醇 D. 磷脂酰丝氨酸 E. 磷脂酰乙醇胺 10. 俗称脑磷脂的是 A. 磷脂酰胆碱 B. 磷脂酰甘油 C. 磷脂酰肌醇 D. 磷脂酰丝氨酸 E. 磷脂酰乙醇胺 11. 1个游离型胆汁酸分子中最多有几个氧原子? A. 2 B. 3 C. 4 D. 5 E. 6 12. 糖皮质激素是 A. 雌二醇 B. 睾酮 C. 皮质醇 D. 醛固酮 E. 孕酮 13. 盐皮质激素是 A. 雌二醇 B. 睾酮 C. 皮质醇 D. 醛固酮 E. 孕酮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哪种分子含有手性碳原子? A. 单纯甘油酯 B. 胆固醇 C. 甘油-3-磷酸 D. 卵磷脂 E. 脂肪酸 2. 以下哪些是不饱和脂肪酸 A. 花生酸 B. 软油酸 C. 软脂酸 D. 亚麻酸 E. 亚油酸 3. 以下哪些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A. 花生酸 B. 软油酸 C. 软脂酸 D. 亚麻酸

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

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 一切动物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细胞膜或质膜(plasma membrane),它把细胞内容物细胞周围环境(主要是细胞外液)分隔开来,使细胞能相对地独立于环境而存在。很明显,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细胞的内容物不能流失,而且其化学组成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这就需要在细胞和它所和的环境之间有起屏障作用的结构;但细胞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又需要经常由外界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细胞的代谢产物,而这些物质的进入和排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这就涉及到物质的跨膜转运过程。因此,细胞膜必然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它允许某些物质或离子有选择的通过,但又能严格地限制其他一些物质的进出,保持了细胞内物质成分的稳定。细胞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细胞膜的膜性结构。组成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的膜性部分,使它们与一般胞浆之间既存在某种屏障,也进行着某些物质转运。细胞膜膜除了有物质转运功能外,还有跨膜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功能,这些功能的机制是由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决定的。膜成分中的脂质分子层主要起了屏障作用,而膜中的特殊蛋白质则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跨膜转运和转换有关。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从低等生物草履虫以至高等哺乳动物的各种细胞,都具有类似的细胞膜结构。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条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条厚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这种结构不仅见于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亦见于各种细胞器的膜性结构,如线粒体膜、

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因而它被认为是一种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形式。各种膜性结构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尽管不同来源的膜中各种物质的比例和组成有所不同,但一般是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糖类只占极少量。如以重量计算,膜中蛋白质约为脂质的1~4倍不等,但蛋白质的分子量比脂质大得多,故膜中脂质的分子数反较蛋白质分子数多得多,至少也超过蛋白质分子数100倍以上。各种物质分子在膜中的排列形式和存在,是决定膜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种物质特别是生物大分子在各种生物结构中的特殊有序排列,是各种生命现象得以实现的基础。尽管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直接观察膜的分子结构的较方便的技术和方法,但根据对生物膜以及一些人工模拟膜特性的分析研究,从30年代以来就提出了各种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中得到较多实验事实支持而目前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则70年代初期(Singer和Nicholson,1972)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这一假想模型的基本内容是: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后者主要以а-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一)脂质双分子层膜的脂质中以磷脂类为主,约占脂质总量的70%以上;其次是胆固醇,一般低于30%;还有少量属鞘脂类的脂质。磷脂的基本结构是:一分子甘油的两个羟基同两分子脂酸相结合,另一个羟基则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后者再同一个碱基结合。根据这个碱基的不同,动物细胞膜中的磷脂主要有四种:磷脂酰胆碱、磷

生物化学试题及其答案——脂类

一、填空题 1.在所有细胞中乙酰基的主要载体是辅酶A(-CoA) ,ACP是酰基载体蛋白,它在体内的作用是以脂酰基载体的形式,作脂肪酸合成酶系的核心。 2.脂肪酸在线粒体内降解的第一步反应是脂酰辅酶A 脱氢,该反应的载氢体是 FAD 。 3.发芽油料种子中,脂肪酸要转化为葡萄糖,这个过程要涉及到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糖降解逆反应,也涉及到细胞质,线粒体,乙醛酸循环体,将反应途径与细胞部位配套并按反应顺序排序为 b. 三羧酸循环细胞质 a. 乙醛酸循环线粒体c. 糖酵解逆反应乙醛酸循环体。 4.脂肪酸b—氧化中有三种中间产物:甲、羟脂酰-CoA; 乙、烯脂酰-CoA 丙、酮脂酰- CoA,按反应顺序排序为乙;甲;丙。 5.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的主要能量贮存形式,是由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脂化而成的。 6.三脂酰甘油是由 3-磷酸甘油和脂酰-CoA 在磷酸甘油转酰酶作用下,先生成磷脂酸再由磷酸酶转变成二脂酰甘油,最后在二脂酰甘油转酰基酶催化下生成三脂酰甘油。 7.每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 2 个高能磷酸键。 8.一分子脂酰-CoA经一次b-氧化可生成 1个乙酰辅酶A 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9.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 6 次b-氧化生成7个乙酰-CoA, 6 个NADH+H+,6 个FADH2 。 10.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氧化脱氢途径合成的。 11.脂肪酸的合成,需原料乙酰辅酶A 、NADPH 、和ATP、HCO3-等。 12.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葡萄糖分解或脂肪酸氧化,NADPH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13.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关键酶是苹果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使异柠檬酸避免了在三羧酸循环中的两次脱酸反应,实现了以乙酰-CoA合成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 14.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I一般只合成软脂酸,碳链延长由线粒体或内质网酶系统催化,植物Ⅱ型脂肪酸碳链延长的酶系定位于细胞质。 15.脂肪酸b-氧化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 FAD ,第二次脱氢的受氢 体 NAD+。 二、选择题 1.D 2.D 3.C 4.C 5.C 6.C 7.D 8.C 9.A 10.B 1.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I释放的终产物通常是:D A、油酸 B、亚麻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 2.下列关于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利用乙酰-CoA作为起始复合物 B、仅生成短于或等于16碳原子的脂肪酸 C、需要中间产物丙二酸单酰CoA D、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3.脂酰-CoA的b-氧化过程顺序是:C 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 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D、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4.缺乏维生素B2时,b-氧化过程中哪一个中间产物合成受到障碍C A、脂酰-CoA B、b-酮脂酰-CoA C、a, b–烯脂酰-CoA D、L-b羟脂酰- CoA 5.下列关于脂肪酸a-氧化的理论哪个是不正确的?C A、a-氧化的底物是游离脂肪酸,并需要氧的间接参与,生成D-a-羟脂肪酸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