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样条函数及其应用(王仁宏等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47 KB
- 文档页数:1
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11 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过点M 与切线垂直的平面称为曲线在该点的法平面.空间的一条光滑曲线在点M 处的切线,定义为此点处曲线割线的极限位置.ΓTMπ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1. 曲线方程为参数方程ΓTX 0Xt =t 0:X 0=(x (t 0), y (t 0), z (t 0))t =t 0+∆t :X =(x (t 0 +∆t ), y (t 0 +∆t ), z (t 0 +∆t ))⎪⎭⎫⎝⎛∆-∆+∆-∆+∆-∆+t t z t t z t t y t t y t t x t t x )()(,)()(,)()(000000为X 0X 的一个方向向量,令∆t →0 (X →X 0),得())(),(),(000t z t y t x '''s =称为曲线Γ在点X 0的一个切向量.这里不全为0,且s 指向曲线Γ的参数t 增加的方向.)(,)(,)(000t z t y t x '''★ :x =x (t ), y =y (t ), z =z (t )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曲线Γ在点X 0的切线方程为)()()()()()(000000t z t z z t y t y y t x t x x '-='-='-或:X -X 0= λ⋅s (-∞<λ<+∞)◆曲线Γ在点X 0的法平面方程为))()(())()(())()((000000=-'+-'+-'t z z t z t y y t y t x x t x 或:s ⋅(X -X 0)= 0例1 求曲线x =t , y =t 2, z =t 3 在点(1,1,1)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2. 曲线方程为一般方程★ :y =y (x ), z =z (x )视为参数方程x =x ,y =y (x ), z =z (x )当y =y (x ), z =z (x )可导,则得到 在点X 0(x 0, y (x 0), z(x 0))的切向量())(),(,100x z x y ''=s 于是切线的方程为)()(100000x z z z x y y y x x '-='-=-法平面方程)(0x x -)()(00y y x y -'+0))((00=-'+z z x z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当F , G ∈C 1,且,则在U (X 0)内确定函数y =y (x ), z =z (x ),且★ :F (x , y , z ) =0, G (x , y , z ) =00),(),(0≠∂∂=Xz y G F J 0),(),(1)(0X x z G F J x y ∂∂='0),(),(1)(0Xy x G F J x z ∂∂='于是得到 在点X 0(x 0, y (x 0), z(x 0))的切向量⎪⎪⎭⎫ ⎝⎛∂∂∂∂=00),(),(1,),(),(1,1X X y x G F J x z G F J s 或⎪⎪⎭⎫⎝⎛∂∂∂∂∂∂=000),(),(,),(),(,),(),(X X X y x G F x z G F z y G F s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例2.求曲线0,6222=++=++z y x z y x 在点M ( 1,–2, 1) 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22 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1. 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设X 0=(x 0, y 0, z 0)为∑上一点,F (x,y,z )=0 在X 0可微,且JF (X 0) ≠0 .设t =t 0对应点为X 0 且不全为0,)(,)(,)(000t z t y t x '''则Γ在X 0 有切向量))(),(),((000t z t y t x '''=s •X 0s★曲面∑:F (x , y , z ) = 0若在∑上过点X 0任意做一条完全在曲面上的曲线Γ:x =x (t ),y =y (t ),z =z (t ),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又Γ在∑上,故F (x (t ),y (t ),z (t )) ≡0.上式微分得0d d 0==t t tF 即0)()()()()()(000000=''+''+''t z X F t y X F t x X F z y x 也即0))(),(),(())(),(),((000000='''⋅'''t z t y t x X F X F X F z y x 或JF (X 0) ⋅s = 0•X 0sJF (X 0)由Γ的任意性,知任一过X 0的曲线之切线均与JF (X 0) 垂直,因此这些切线确定一个平面.该平面称为曲面∑在X 0的切平面. JF (X 0) 是其法向量.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JF (X 0)亦称曲面∑在X 0的一个法向量,X 0称为切点.•X 0sJF (X 0)记n =JF (X 0) =))(),(),((000X F X F X F z y x '''则切平面方程为n ⋅(X -X 0)=0或0))(())(())((000000=-'+-'+-'z z X F y y X F x x X F z y x 过点X 0与切平面垂直的直线称为曲面∑在X 0的法线:)()()(000000X F z z X F y y X F x x z y x '-='-='-或X -X 0=λ⋅n (-∞< λ<+∞)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曲面 :z =f (x , y )取F (x ,y ,z )≡z -f (x ,y )=0,则有1,,=''-=''-='z y y x x F f F f F 故有)1),,(),,((0000y x f y x f y x '-'-=n 显然n 的方向朝“上”,即它与z 轴正向间的夹角为锐角.例1.求椭球面上点(x 0,y 0,z 0)处的切平面和法线.1222222=++c z b y a x 例2.求曲面z =x 2+y 2-1在点(2,1,4) 的切平面和法线.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2. 二元函数全微分的几何意义切平面方程其中z 0=f (x 0, y 0),记,则00,y y y x x x -=∆-=∆yy x f x y x f z z y x ∆'+∆'=-),(),(00000当z =f (x , y )在点(x 0, y 0)可微时,曲面∑在点(x 0, y 0, z 0) 有)(),()(),(0000000y y y x f x x y x f z z y x -'+-'=-上式右边为d z ,左边对应于PQ ,则∆z ≈d z 表明|∆x | 和|∆y | 很小时,PR 可用PQ 近似代替.P O z xy X 0+∆X X 0Q z=f (x,y )∆x ∆y R点X 0称为极大值点(极小值点); 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33 多元函数的极值定义1 设函数z =f (X ) 在U (X 0)⊂R n 内有定义,若∀X ∈Û(X 0) 有 f (X ) ≤f (X 0) ( f (X ) ≥f (X 0))则称函数在点X 0 取得极大值(极小值).1. 多元函数的极值函数在点(0,0) 有极小值;2243y x z +=221y x z --=函数在点(0,0) 有极大值;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zx y定理1(必要条件) 设u=f (X)在点X取得极值,且Jf(X0)存在,则必有Jf(X0)=0.使得Jf(X)=0成立的点X0称为f (X) 的驻点.可偏导的函数其极值点一定是驻点. 但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函数z=xy在点(0,0),是驻点但不是极值点.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二元函数取得极值的一个充分条件:定理2设z =f (X )= f (x ,y )∈C 2(U (X 0)),且Jf (X 0)=0,其中X 0=(x 0, y 0).记, , ,则f (X ))(0X f A xx ''=)(0X f B xy ''=)(0X f C yy ''=△= AC -B 2> 0 A < 0,取极大值f (X 0) ;A > 0,取极小值f (X 0) ;△= AC -B 2< 0,在点X 0 不取极值.例1 求f (x ,y )=x 3-y 3+3x 2+3y 2-9x 的极值.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f (X )在其偏导数不存在的点处也可能取极值.例如函数在点(0,0)取极小值.22y x z +=◇定理中的△=AC -B 2= 0,则不能判定f (X )在点X 0 是否取极值.例如函数和在点(0,0)均有△=AC -B 2= 0,但显然前者不取极值,而后者取得最小值.33y x z +=222)(y x z +=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2. 最大值和最小值极值是局部(邻域内)的概念,最值是全局范围(区域) 上的概念.ΩΩ若f (X)在有界闭域上连续,则f (X)在上必有最值.此时最值或者在Ω内部达到,或者在∂Ω上达到. 若最值在Ω内达到,而f (X)在Ω内只有有限个极值点,则最值必是某个极值;若在∂Ω上达到,则最值也必是f (X)在∂Ω上的最值.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例2 求f (x ,y )=sin x +sin y -sin(x +y ) 在由x 轴、y 轴及直线x +y =2π所围成的区域D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3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2+++=y x y x z xyO 2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Rz xyO 例4 若用钢板制造一个容积为2m 3的有盖长方体水箱, 问当长、宽、高各为多少时,能使所用钢板材料最省?例5 在半径为R 的半球内求一个体积为最大的内接长方体.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3. 条件极值定义2 设区域Ω⊂R n ,L ={X | X ∈Ω;ϕ1(X )=0, ϕ2(X )=0, ⋯,ϕm (X )=0, m <n },若X 0∈L ,且∀X ∈L ∩Û(X 0) ,有f (X ) ≤f (X 0) ( f (X ) ≥f (X 0))则称f (X 0)为函数f (X )在约束条件ϕ1(X )=0, ϕ2(X )=0, ⋯, ϕm (X )=0下的条件极大值(条件极小值).● LX 0统称条件极值. 类似定义条件最值.这里给出的约束条件是等式约束.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求解条件极值问题:将其转化为无约束极值问题.1) 代入法.求函数z =f (x,y) 在条件ϕ(x,y)=0 下的极值:从约束条件解出y=ψ(x) 代入z =f (x,ψ(x)) 求无约束极值.例6 若用钢板制造一个容积为2m3的有盖长方体水箱, 问当长、宽、高各为多少时,能使所用钢板材料最省?设水箱长x、宽y、高z,则此问题便是求表面积S=2( xy+ yz+ xz)在约束条件xyz=2下的极小值.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2) Lagrange 乘数法.讨论函数z =f (x ,y ) 在条件ϕ(x ,y )=0下的极值.构造Lagrange 函数F (x ,y ,λ)= f (x ,y ) + λϕ(x ,y )其中λ为待定参数,称为Lagrange 乘数.问题便化为求F (x ,y ,λ) 的无约束极值.一般地,求u =f (X ) 在约束条件ϕ1(X )=0, ϕ2(X )=0, ⋯, ϕm (X )=0 (m <n )下的极值,则构造Lagrange 函数∑=+=mi i i m X X f X F 121)()(),,,;(ϕλλλλ第3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应用例6 若用钢板制造一个容积为2m 3的有盖长方体水箱, 问当长、宽、高各为多少时,能使所用钢板材料最省?例7 在旋转抛物面z =x 2+y 2和平面x +y +z =1的交线上,求到坐标原点的最长和最短距离.z y x O (x,y,z )条件极值问题更一般地发展成为数学规划问题。
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与教学探知摘要: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
函数贯穿了整个髙中数学的始终,而函数多元表征对数学概念理解、数学问题解决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认知原理进行分析,提出函数概念多元表征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词:函数概念;多元表征;教学策略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对学生的函数概念理解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与教学,不仅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策略;实践上,为改善函数概念教学、促进学生函数概念理解提供教学与指导参考。
如何学习函数概念的多元表征,实现函数概念多元表征的转换与转译,以提高学生函数学习能力,是我们探讨的内容。
1.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认知原理数学多元表征学习不但要学习数学对象的多元表征,更要促使数学对象多元表征的转换与转译。
学习函数概念过程中,不但要学习函数概念的多元表征,并且要实现函数概念多元表征的转换与转译。
本文的函数概念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机制如图1所示:函数概念多元具体表征的学习,包括函数解析式表征、图象表征、列表表征的学习,也包括对这些表征转换(如①、②、③所示)和转译(如I、Ⅱ、Ⅲ所示)。
例如,用解析式表征函数262y x x=-+,也可以表示为2(26)y x x=---和2(1)5y x =-+,形式改变了,但函数的本质没有改变,不同表达形式具有不同的意义,2(1)5y x =-+就可以表示出函数的最低点在哪里。
我们可以通过转换函数解析式表征、图象表征、列表表征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函数概念定义表征的学习,包括函数定义的文字表征和函数符号表征的学习,也包括对这些表征的转换(如④、⑤所示)和转译(如IV 所示)。
例如函数的文字表征是函数就是两个非空数集的对应关系;函数即是在一个对应关系下,由一个非空数集到另一个非空数集的对应模型,相应的函数的符号表征是,(),,A B y f x x A y B →=∈∈。
高等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多元函数微分学万学教育•海文考研 王红广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高等数学部分没有任何变化;线性代数部分将克莱姆法则均改为克拉默法则,只是法则名称上的变化,内容上没有区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数学三将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部分考试内容中“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改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对应的考试要求中将“会根据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其函数的分布”改为“会根据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求其简单函数的分布”.概率论这部分内容整体变的简单.对于多元函数微分学这块内容,常考的题型有下面几个方面.题型一 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的判定或求解这种题型几乎年年都考,并且大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题,以数一为例,2009年第(9)题,2010年第(2)题,2011年第(11)题及2012年第(11)题都考了这个知识点. 难度都不大,但需要细心对待,计算上不能出错.题型二 多元隐函数的偏导的求解或判定这种题型考查方式比较直接,如2005年数一第(10)题即是如此. 只要考生对隐函数求导方法熟练掌握,都可以轻松应对.题型三 多元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的关系这属于概念性知识点,2012年第(3)题即考查了这类问题. 对于多元函数,要熟记下列关系图:题型四 求曲面的切平面或法线方程(数一)这类题型本质上是考查求(偏)导数,尤其是对隐函数求(偏)导数. 除此之外,还要求考生熟记曲线的切线方程、法线方程,以及曲面的切面方程、法线方程.题型五 求(或判断)多元函数的极值(最值)这个知识点一直是考研中的热点,既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也可以解答题形式出现. 做这类题,首先要对极值(最值)的定义搞清楚,其次还要掌握极值的充分条件. 下面以2003年数一第(9)题为例加以说明.已知函数(,)f x y 在点(0,0)的某个邻域内连续,且222(,)(0,0)(,)lim 1()x y f x y xy x y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0)不是(,)f x y 的极值点 (B )(0,0)是(,)f x y 的极大值点(C )(0,0)是(,)f x y 的极小值点 (D )无法判断(0,0)是否为(,)f x y 的极值点偏导数连续 全微分存在 函数连续偏导数存在 极限存在分析 要判断(0,0)是(,)f x y 的极值点,要根据极值点的定义;而要判断(0,0)不是(,)f x y 的极值点,就要举出反例,并说明这个例子不符合极值点的定义.解 根据(,)f x y 在点(0,0)的某个邻域内连续,及222(,)(0,0)(,)lim 1()x y f x y xy x y →-=+,有 222222(,)(0,0)(,)(0,0)(,)(0,0)(,)(0,0)lim (,)lim ((,))lim ()100()x y x y x y f x y xy f f x y f x y xy x y x y →→→-==-=+==+⋅⋅, 以及222222(,)(0,0)(,)()lim 0()x y f x y xy x y x y →--+=+. 所以 222222222(,)()(())(,)()f x y xy x y o x y x y x y ε--+=+=+,其中(,)(0,0)lim (,)0x y x y ε→=,即有222(,)[1(,)]()f x y xy x y x y ε=+++.当0x →时,有(,)0x x ε→,(,)0x x ε-→,214[1(,)]1x x x ε++→,214[1(,)]1x x x ε-++-→-, 所以{}242221(,)4[1(,)]14[1(,)]0(0,0)2f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εε=++=++>>=, {}242221(,)4[1(,)]14[1(,)]0(0,0)2f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εε-=-++-=-++-<-<=. 这说明在点(0,0)的任意邻域内,既存在使得(,)f x y 大于(0,0)0f =的点,也存在使得(,)f x y 小于(0,0)0f =的点. 所以(0,0)不是(,)f x y 的极值点.因此选(A ).评注 定义是第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必须予以掌握. 另外,本题用到了高阶无穷小的表示方法:222222(())(,)()o x y x y x y ε+=+,这样表示的好处是可以把222()x y +作为公因式提出来进行合并同类项,再对(,)f x y 做“放缩”处理.。
【高数每章总结之】第九章多元函数的微分法及其应用文/ 老韩•本章将一元函数微分学中的部分知识(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利用求导求极值)推广到了二元函数上,要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又特别要注意不同点(二元函数在各方面都要复杂)。
••极限一般用连续性计算、有时要用到一些计算技巧(分子有理化,无穷小替换),千万不要乱用洛必达法则!二元函数极限没有洛必达法则这回事。
••要掌握判断极限不存在时的常规办法——取不同斜率的直线。
••复合函数、隐函数求导算是计算的难点吧。
抽空专门写一点关于函数表达式里有抽象的f 时如何求导的小文,如f(x^2 + y^2). ••求偏导数是期末必考内容。
••理解上的难点在于方向导数和梯度,章节要点中有较细的说明。
另外或许还将专门写点《说说方向导数》,图文并茂式的。
••应用问题一是几何问题,二是极值问题,二者都是期末必考内容,要用一定量的练习加强与巩固。
•1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1.1 极限1.1.1 定义设二元函数<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96">f(P) = f(x, y)</script>的定义域为<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97">D,P_0(x_0, y_0)</script>是<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98">D</script>的聚点,如果存在常数<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99">A</script>,对于<script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00">\forall\epsilon > 0,\exists \delta > 0</script>使得当点<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01">P(x, y) \in D\cap U(P_0, \delta)</script>时,都有<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02">|f(P) - A| = | f(x, y) - A| < \epsilon</script> 成立,则称常数<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03">A</script>为函数<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04">f(x, y)</script> 当<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05">(x, y) \to (x_0, y_0)</script>时的极限,记做<script type="math/tex; mode=display"id="MathJax-Element-106">{ \lim_{(x, y) \to (x_0, y_0)} f(x, y) = A} </script>或id="MathJax-Element-107">{ \lim_{P \to P_0} f(P) = A}</script>2 偏导数2.1 偏导数的定义设函数<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08">z = f(x, y)</script>在点<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09">(x_0, y_0)</script>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当<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10">y</script>固定在<script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1">y_0</script>而<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12">x</script>在<script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3">x_0</script>处有增量<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14">\Delta x</script>时,相应的函数有增量<script type="math/tex; mode=display"id="MathJax-Element-115">f(x_0+\Delta x, y_0) - f(x_0,y_0)</script>如果id="MathJax-Element-116">\lim_{\Delta x \to0}\frac{f(x_0+\Delta x, y_0) - f(x_0, y_0)}{\Delta x}</script>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17">z = f(x, y)</script>在点<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8">(x_0,y_0)</script>处对<script type="math/tex"id="MathJax-Element-119">x</script>的偏导数记做<script type="math/tex; mode=display"id="MathJax-Element-120"> \frac{\partial z}{\partial x}|_{(x = x_0, y = y_0)},\frac{\partial f}{\partial x}|_{(x = x_0, y =y_0)} ,z_x|_{(x = x_0, y = y_0)},f_x(x_0, y_0) </script>2.2 偏导数的计算一般来说,求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偏导数,直接用一元函数的求导公式和法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