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第2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婴儿期的年龄范围一般为( )。
A.0~3岁B.0~4岁C.0~5岁D.0~6岁[答案] A[解析]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2.新生儿的脑重大约有( )克。
A.390 B.350 C.400 D.280[答案] A3.( )不是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
A.顺序原则B.大小原则C.近远原则D.头尾原则[答案] A[解析] 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①从整体向分化发展;②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③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同生理发展的指向性一样,遵循着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4.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反射的是( )。
A.抓握反射B.惊跳反射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D.游泳反射[答案] C5.惊跳反射消失的时间是( )。
A.3~5个月B.2~4个月C.3~7个月D.2~3个月[答案] A6.对于婴儿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眼手配合B.有意摆弄C.出现无关动作D.两手分别同时抓[答案] D7.新生儿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 )发生的标志。
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答案] D8.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 )。
A.行为B.思维C.想像D.感知觉[答案] D*9.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
A.是被动的过程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C.过程非常缓慢D.成熟较晚[答案] B10.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最后不再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 )。
A.刺激偏爱B.习惯化C.同化D.去习惯化[答案] B11.婴儿对以下四种颜色的掌握顺序应是( )。
A.红、蓝、白、灰B.白、红、蓝、灰C.蓝、红、白、灰D.红、白、蓝、灰[答案] C[解析] 研究者利用婴儿对不同色盘注视时间长短差异,发现婴儿看到的第一种颜色是蓝色,然后是红色,区分白色和灰色的时间比较靠后。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发展”与“发育”或“成长”的含义并不完全等同,后者一般是指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主要是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含义更为广泛,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身体结构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如智力、性格的变化等。
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例如人的智力随着年龄发展的过程包括:从婴儿到青年期,智力都是不断上升,成年期的某个阶段到达顶点,而后开始缓慢下降,到了老年期则迅速下降。
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不可逆的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
例如,一个人从学校走到家里,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他并没有得到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这个发展变化从出生到成熟大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二是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三是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发展通常使个体产生更具适应性、更具组织性、更有效和更复杂的行为。
发展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持续于人的整个一生,其中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最为明显,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学家关注最多的发展阶段。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某种新质要素还较微弱,其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展表现为一种连续的变化;而当新质要素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取代旧质要素而成为优势地位时,量变就引起质变,发展过程就出现“飞跃”,显现出阶段性的特性。
因此,心理发展的实际过程是:连续变化中呈现出阶段性;每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孕育着后一个阶段的新质,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出生第一年,儿童身体发育非常快。
从外部指标看,生后,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年后有所减慢,每1一1.5厘米,1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
体重增加的更明显,1岁时可达9—10公斤,等于出生时的3倍。
婴儿的骨胳肌肉系统发育得也较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也不断增强,儿童逐渐能支撑住身体重量,逐渐能抬头、翻身、坐、爬、站、甚至能走上几步。
但婴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賂仍易变形,肌肉也容易疲劳,所以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儿童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婴儿脑的发育比身体其它部位更快。
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可达46厘米左右,而成人的头围也不过55厘米。
1岁儿童的脑重可达900克,比初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因为,婴儿脑细胞的体积显著变大,树突的分支增多,轴突变长,大脑皮层的厚度增加,因而婴儿的脑重增加了,皮层的沟回也增多和加深了。
神经突起的发育使神经突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为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提供了可能。
婴儿的神经纤维开始了髓鞘化过程。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才是运动神经,这也是i 嘢儿动作发展落后于感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联络皮层各: 部分的神经纤维中,与高级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髄销化过程开始得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明显表现为睡眠时间M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新生儿每日可睡20个小时,周岁时已减少到14个小时左右。
各年纪学前小孩心剪发展的主要特色第一节人生的第一年(婴儿期)一、初生到满月从初生到满月,称为重生儿期。
重生儿的主要特色(一)适应重生活胎内、胎外环境有什么差别?(二)依赖无条件反射重生儿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赖初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即无条件反射(也叫生来的反射)。
重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等。
1、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接触小孩的嘴唇,就惹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重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余活动都会被克制。
永远性,有益于喂食。
2、防守反射(defensing reflex)小孩出生后的前几日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响(刺激一处,浑身反响)。
3、定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又称研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
小孩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激烈的刺激(如强光或高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临时停止吸吮动作)。
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拥有相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没有显然的生物学意义,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必定的生物适应意义。
4、抓握反射 (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任何物体与手掌有接触时就握住不放,甚至能够借助物体把身体悬挂起来。
大概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逝了。
5、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小孩的脚心时,就惹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五个脚趾变为扇形。
约在8、 9 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渐渐消逝了。
6、惊跳反射 (moro reflex)又叫摩罗反射,当重生儿忽然失掉支持或遇到高声刺激时经常表现为惊慌状态,如双臂张开,又快速回收胸前,紧握拳优等。
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逝。
7、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托住重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