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旋转(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课题图形的旋转(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也是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如下特点: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德纳曾经说过:“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
”上课伊始,通过学生喜欢的幸运大转盘游戏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设计时钟上指针的旋转运动和横杆的旋转运动的过程,架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中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形象思维抽象化,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生准备:方格纸直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游戏,以旧引新。
(5分钟)1.做游戏——幸运大转盘。
2.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
3.引入本课内容。
1.做游戏。
2.思考后回答。
商场转门、车轮、台秤指针、风扇叶片、方向盘的运动等。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有( )。
A.钟表的时针转动B.商场转动的玻璃门C.推拉抽屉二、探究新知。
(20分钟)1.出示时钟,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2.教师指出: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板书:顺时针、逆时针)3.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情境图。
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信息。
4.引导学生用直尺演示横杆是怎样打开和关闭的。
5.鼓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例子。
《旋转》第一节图形的旋转导学案1主编人:占利华主审人: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画图等过程,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经历了实际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重点】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定义。
【难点】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_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做________ ,转动的角叫做 __________ .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点0叫B*2.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自主探究例1.如图所示,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ABC 则旋转中心是哪点?旋转方向是什么?旋转角度是多少?点经过旋转后到达^ AEF的位置, B的对应点是什么?例2.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牙①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月牙②,则点AA . ( 2, 2)B . ( 2, 4) C. ( 4, 2)(三)归纳总结:1 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画已知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时,首先要确定一些对应点的位置,这主要由旋转角度及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等条件确定,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图形的性质.3.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时,要注意到影响设计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基本图形,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多试验才能得出美丽的图案.(四)、自我尝试:1.如图所示,△ ABC中,/ ACB = 90°,/ BAC = 30°,点D是斜边上任意一点,以A 点为中心,把△ ACD顺时针旋转二、学生分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评升华。
一、基础知识(一)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作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二)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二、重难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旋转角的确定--------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都是这个旋转的旋转角,一个旋转中有多个旋转角。
本课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和实际相联系的图形变换。
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典例精析:例1:如图,将Rt△ABC(其中∠B=35°,∠C=90°)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等于()A.55°B.70°C.125°D.145°【答案】C【考点】旋转的性质。
例2.如图1,点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连结BE,CD,求证:BE=CD;(2)如图2,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①当旋转角为度时,边AD′落在AE上;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接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30°,从而得到∠ABD′=∠DBD′=∠BD′D=∠ACD′=∠PD′C=30°,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D′与△CPD′全等.四、感悟中考1、(2013年衡阳)如图,在Rt△OAB中,∠AOB=30°,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得到△OA1B1,则∠A1OB= °。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导学案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画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2.内容解析旋转是以前学习的平移、轴对称后的又一种全等变换.通过旋转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系统地认识图形变换的研究过程,对图形变换的思想体会得更加深入.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课时,其中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既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全章的核心.此外,由于圆具有旋转对称性,因此旋转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圆》的重要基础.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归纳旋转的概念;(1)探索旋转的性质,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目标解析学生能从具体旋转的情境中正确指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和对应点,知道画旋转后图形的一般步骤,会在给定旋转中心(例如图形的一个顶点)、旋转角度(例如90°)、旋转方向的条件下,根据旋转的性质正确的画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夹角相等”性质的发现.三、教学过程设计1.观察实例得出旋转的概念问题1同学们都见过风车吧,小小的风车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转动,能够转动的物体还有很多,如时钟的指针,同学们知道他们所做的这种运动叫什么吗?1问题2 观察实例: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思考: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图1 图2 师生活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物体都在转动一定的角度;并且都是在绕一个点转动.那么上述运动就可看作是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图形内某一个点转动一个角度,数学中把这叫做图形的旋转.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旋转定义后,教师结合定义给出“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对应点”等概念.练习教科书第59页练习第2,3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旋转概念的认识,初步训练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找到“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对应点”的能力.2.类比探究旋转的性质问题3旋转有何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在得出旋转定义的基础上,学生联想到可类比平移、轴对称的性质发现旋转性质的研究内容,此时教师追问.教师追问1:平移有何性质?轴对称呢?教师追问2:平移和轴对称的性质都反映了它们哪些方面的特性?教师追问3:由此你能想到旋转的性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吗?问题4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得到图3,请同学观察图3并思考以下问题:①△A′B′C′可以看作△ABC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的?②△ABC形状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③△ABC形状与△A′B′C′的对应点之间有何数量和位置上的特征?教师追问1:轴对称的性质中对应点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旋转呢?教师追问2:旋转是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角),此时图形上的点发生旋转吗?如何旋转?图形中的哪个角表示了旋转的角度?教师追问3:根据问题①②,你能将你猜想的结论归纳一下吗?教师追问4:怎样验证上述猜想的正确性?这一发现对于任意三角形的任意旋转都成立吗?教师追问5: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这三条性质吗?问题5:如图4,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你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试一试你有几种方法?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学生的多种解4 法,并提示学生思考每种解法的依据.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画旋转后图形的本质:画出旋转前各顶点的对应点,确定对应点的依据就是旋转的性质.练习教科书习题23.1第3题.4.回顾反思旋转的性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旋转的定义是什么?旋转有哪些性质?(2)对比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本节课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发现旋转的性质?5.作业教科书习题23.1第1题,第4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5,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在水平桌面上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C的位置,指出△ABC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实例中正确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2.如图6,它可以看作是由一个菱形绕某一点旋转一个角度后,顺次按这个角度同向旋转而得的.①请你在图中用字母O标注出这一点;②每次旋转了_______度;③一共旋转了_______次.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能在几何图形中正确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第1题)(第2题)(第3题)3.如图7,△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图形,并指出旋转角.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旋转图形,能够根据旋转后的图形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并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就是旋转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图形变化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钟表的指针、开锁等,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普遍性和趣味性,从而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2. 新课讲授(1)初步感知旋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旋转后的样子,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特征:大小不变,形状不变,方向改变。
(2)探究旋转三要素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一个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并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重点强调旋转中心是旋转的点,旋转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角度是旋转的大小。
(3)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以正方形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步骤如下:a. 找到旋转中心,通常是对角线的交点。
b. 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画一个半径等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的圆。
c. 将对应点沿圆弧旋转90°,得到新的对应点。
d. 连接新的对应点,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形的旋转练习,加深对旋转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旋转的特征和画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并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图形的旋转一、旋转的特征:大小不变、形状不变、方向改变二、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画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图形的旋转(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并描述旋转的过程。
(3)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1. 图形旋转的定义: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2. 图形旋转的要素:(1)旋转中心:图形旋转的中心点。
(2)旋转方向:图形旋转的方向,如顺时针或逆时针。
(3)旋转角度:图形旋转的角度,通常用度数表示。
3. 图形旋转的方法:(1)直接旋转法:将图形绕旋转中心直接转动到目标位置。
(2)分解旋转法:将图形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旋转,再组合成旋转后的图形。
4. 图形旋转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旋转前后,对应角的大小不变。
(2)对应边相等:旋转前后,对应边的长度不变。
(3)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似: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旋转的现象,发现旋转的要素。
(2)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
(3)教师讲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图形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旋转的定义、要素、方法和性质。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图形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图形的旋转(1)——总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旋转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3、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重点:旋转相关概念以及性质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学习过程:(一).自学教材储备知识:1、把一个平面图形___着平面内某一点O_____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
因此,旋转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自学教材P57例题,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写出画法,写出理由。
3.交流探讨。
图形的旋转哪些基本性质吗?归纳:①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②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③每一对对应点与_________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对应线段的夹角)④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
(二).自学检测:1.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2)经过20分,分针旋转了_________度.2.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___(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______________3、练习:①画出△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A1B1C1②△ABC绕点D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为△A1B1C1,找出旋转中心点D。
D(四)旋转性质的应用1、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B=5㎝,BC=3厘米,△ABC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DEC,则∠D=______,∠B=______,DE=_______㎝,EC=______㎝,AE=_______㎝,DE与AB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2、正方形ABCD中有一点P,把△ABP绕点点B旋转到△CQB,连结PQ,则△PBQ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2.有下列四个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①图形旋转时,位置保持不变的点只有旋转中心;②图形旋转时,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相同的角度;③图形旋转时,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④图形旋转时,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把菱形ABOC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菱形DFOE,则下列角中不是旋转角的为( ).A.∠BOF B.∠AODC.∠COE D.∠COF4.如图,若正方形DCEF旋转后能与正方形ABCD重合,则图形所在平面内可作为旋转中心的点共有( )个.A.1 B.2C.3 D.45.四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起是()A.第一张、第二张 B.第二张、第三张 C.第三张、第四张 D.第四张、第一张图(1)图(2)二、填空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________________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2.等边三角形至少旋转__________度才能与自身重合。
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龙王中心学校王娇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2.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4.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以及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难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1)观察图片(2)归纳: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3)除了平移这种运动,还有其他运动吗?出示图片(二)探究新知:1.图形的旋转的含义:观察课件上的图片:问题:(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如图,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多少度?(2)如图,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出示图形)归纳新知,形成概念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行;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A.2B.3C.4D.5(2)时钟的时针在不停地旋转,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旋转的旋转角是多少度?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3)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课件出示图形)合作探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课件出示图形)讨论:⑴线段OA与线段OA′间有什么关系⑵∠AOA′与∠BOB′有什么关系?⑶⊿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归纳新知: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4)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方向决定.例题展示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变式: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CB延长线上一点,△ABE经过旋转后得到△ADF,请按图回答:(课件出示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角是多少度?(3)∠EAF等于多少度?(4)经过旋转,点B与点E分别转到什么位置?(5)若点G是线段BE的中点,经过旋转后,点G转到了什么位置?请在图形上作出.练习:1.如图,小明坐在秋千上,秋千旋转了80°,请在图中小明身上任意选一点P,利用旋转性质,标出点P的对应点。
《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学习重点: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学习难点:探索旋转的不变性.旋转角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学习过程:一、学习准备1、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的条件是平移的____________.2、平移作图的步骤:①确定平移的___________,②找出_________,③确定关键点的_______,④按原图顺序连接对应点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旋转的定义.自学教材P75并填空: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_____沿_________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_,转动的角称为________.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 如图3-10所示,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一个角度,得到DEF ∆,点A,B,C 分别旋转到了点D,E,F.点A 与D 是一组对应点,线段AB 与线段DE 是一组对应线段,∠BAC 与∠EDF 是一组对应角.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点O 是旋转中心,∠AOD ,∠BOE ,∠COF 都是旋转角。
你能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吗?想一想:这些对应角、对应线段之间什么关系?归纳总结:图形旋转后,对应角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_.三、旋转的性质想一想:如图3-11,两张透明纸上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 完全重合,在纸上选取旋转中心O,并将其固定.把其中一张纸片绕点O旋转一定角度(如图 3-12).(1)观察图3-12的两个四边形,你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2)连接 AO,BO,CO,DO,EO,FO,GO,HO,你又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3)在图3-12中再取一些对应点,画出它们与旋转中心所连成的线段,你又能发现什么?归纳总结:旋转图形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和,但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转动相同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导学案西师大版1、例2,练习七1、2、3题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知识铺垫一、标出下面角的度数。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自学探究一、自学p29例1,说一说,填一填。
1、指针从A转到D是运动,旋转了度。
指针从A转到B是运动,旋转了度。
像指针A绕中心点运动叫做旋转。
2、叫顺时针旋转。
叫逆时针旋转。
3、游戏:你说我转。
同桌两位同学一人提出旋转要求,另一人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用大头针固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学具进行旋转。
组内交流,组内帮扶组际交流教师示范,点拨。
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师生交流深入探究二、观察例2,填空:1、从位置A绕点Ο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位置B。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旋转有、、、四个要素。
其中位置A到位置B是,点Ο是,顺时针是,90是。
2、从位置B绕点方向旋转到位置C 。
3、还可以怎样旋转到位置C ?……4、小组讨论p32练习七弟2题。
5、p31课堂活动第2 题。
将E形纸片用大头针照如甲的A点固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旋转。
1、组内交流,组内帮扶2、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研究物体旋转要从物体位置是怎样变化的?绕哪个点旋转的?往哪个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这四个方面必不可少。
(板书:位置、点、方向,角度)3、小组内交流,组内帮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注意要把旋转的位置、点、方向,角度说清楚)4、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5、组际交流。
同步练习1、练习七1题。
2、练习七3题。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组际交流。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哪些地方?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课后作业《三维导学》相关练习题。
练习题答案略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