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使用洁净煤:重庆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111.25 KB
- 文档页数:2
发展洁净煤技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摘要:洁净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年GDP 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以及中国近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分析,结合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阐明了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必要性。
关键词:洁净煤技术能源可持续发展洁净煤技术(CCT)一词源于美国,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目前意义上洁净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等等。
洁净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根据我国国情,洁净技术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等。
1 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费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32.4亿吨。
2009年中国煤炭消费占世界的46.9%,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煤炭消费量约1.72t标准煤(tce),是世界平均的2.42倍,位居澳大利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国之后,居世界第8位。
由此可见,中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同期相比,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也迅速增长。
201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世界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巴西、法国。
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49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2%,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0.3%。
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0.5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7%,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9.0%。
(见图1、图2)从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近几年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所占比例逐步降低,石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天然气所占比例逐年升高。
发展我国煤炭气化技术的战略摘要:为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结合引进技术的工业实践,逐步开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煤气化技术,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我国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十五”规划中,各方都强调要推进煤炭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由于煤气化在高效、清洁利用煤炭能源方面有重要作用,国外近20年来煤气化能力得到了强劲的发展,我国煤气化在化工原料气、工业以至民用燃料气等方面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但我国的洁净煤技术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煤炭气化工艺的发展还要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煤炭气化;技术产业化;战略1 煤炭气化技术的战略意义在煤化工领域,通常把煤的气化称为“气头”,意思是煤化工生产所需要的合成气来源于此,系列化生产过程从此开始。
煤炭气化技术是煤化化上产业核心技术主体之一。
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生产,只有把煤转化为气体,才能进行更充分、种类更多、效率更高的化学反应。
由于煤化工产业的市场前景以及对于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所以煤炭气化技术具有重要地位,世界上谁拥有一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规模产业化的煤炭气化技术,谁就在相当的程度上具备了在煤化工及其技术产业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获取事实上的垄断利润的必要条件,世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例如,中国引进的德士古煤炭气化技术,技术专利费的收取机制就具有明显的垄断性特征,实质上是一种垄断性费用收取和技术遏制相结合的双重机制。
其目的在于防止技术引进方成为其可能的竞争者或替代者。
在这种机制下,技术引进方所得到的技术优势将被成本劣势所掩埋,要赢得竞争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
2 国内情况全国有近万台各种类型的气化炉在运行,其中以移动床气化炉为最多,占80%~90%,如氨肥工业中应用的UGI 水煤气炉就达4000 多台;生产工业燃气的气化炉近5000 台,其中还包括近年来引进的两段气化炉和生产城市煤气和化肥的Lurgi 炉、Winkler,U-Gas 流化床气化和Texac[3]。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洁净煤技术的特点、发展的战略背景以及国内的发展状况。
洁净煤技术在我国能源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兼有经济性与环保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能源;洁净煤;环保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基本生活,无一都对能源有极大的依赖性。
然而,随着人类这几个世纪的迅速发展,能维持我们生存的能源已越来越少,甚至要濒临耗尽了。
如何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如何发掘新型绿色能源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就中国而言,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决定我国未来能源状况的还是煤矿资源。
在这一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率,才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想要完成这一任务,洁净煤技术就应当得到大力发展。
1 煤的理化性质与工业分析1.1 理化性质煤的物理性质表现为颜色、光泽、硬度、脆度、断口、密度、导电性、反射性和裂隙等。
通过煤的物理性质,可确定煤的成因类型,变质程度,对煤做出初步的评价。
[1]以鲁那井田17号煤层为例,该煤层煤的颜色为黑色、褐黑色,粉粒状为主,少量碎块状、块状和粒状;煤层结构主要为中~细条带状,少量宽条带状和线理状;金属光泽为主,少量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平坦状,少量贝壳状、阶梯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偶见少量外生裂隙,充填薄膜状、网格状、脉状方解石,含较多结核状、透镜状、浸染状、星散状、团块状黄铁矿心。
上述煤层浮煤的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90.39%,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为4.70%,干燥无灰基氮含量为1.52%,干燥无灰基硫和氧含量为3.39%。
各项指标都较稳定,变化幅度小。
有害元素主要包括硫、磷、砷、氟、氯等元素,其中以硫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最大。
1.2 工业分析通过工业分析可大致了解煤的性质,又称技术分析,是指煤的水分、挥发分、灰分的测定以及固定碳的计算。
以鲁那井田17号煤层为例,(1)原煤水分变异系数0.20,变化较小;浮煤水分变异系数0.22,变化较小。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范维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悠久的开采历史;当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占75%以上,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在开发利用中严重地污染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为实现中国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是煤炭产生的污染能不能显著减少?煤炭也能成为洁净的燃料吗?答案是能,靠洁净煤技术。
一、洁净煤技术的由来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能源作为基本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每日每时不可或缺的。
历史发展表明,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内,作为矿物燃料的煤炭逐渐取代人力、畜力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
到本世纪中叶,由于石油、天然气是更洁净、更高效、更方便的能源,并具有经济上的竞争性,又逐渐取代煤炭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
对当今世界而言,矿物燃料提供世界91%的一次商品能源,其中煤炭占28%,石油超过40%。
在亚澳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矿物燃料占93.5%,其中煤炭占48.3%,石油占37.3%,天然气占7.9%。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由资源条件决定的,在世界范围内,煤炭资源相对于其它化石能源要丰富得多。
中国一次商品能源以煤为主。
煤炭提供了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商品能源和60%的化工原料。
在一次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0%。
可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将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毋庸讳言,传统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技术以及不加限制的消耗矿物能源确实极大地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诱发温室效应、酸雨,引起疾病、农业减产甚至带来更加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中国煤炭84%用于燃烧,目前居主导地位的、相对落后的燃烧方式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全国SO2和烟尘的80%为燃煤产生;同时在煤炭开采中造成地面塌陷、污染和流失了大量的地下水、向大气排放CH4等。
煤炭的洁净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收藏本页】【打印】2009-8-18 来源:中煤网1、引言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
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能源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总体上说,我国目前的煤炭加工环节还相当薄弱,煤炭利用仍以传统、落后的技术为主,环保设施亦不配套、不健全。
因而,不仅煤炭利用效率较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排放大量污染物,使得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经济、能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根据我国国情,并总结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我们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
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利用是我国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应对其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给予足够的重视。
2、国内外技术现状2.1 国外情况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消费的煤炭,绝大部分或大部分要经过洗选,因而商品煤质量较好。
目前,商品煤入洗率日本为100%,德国和加拿大为95%,英国和澳大利亚为75%,前苏联和南非为60%,美国为55%。
近年来,随着洁净煤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国外不断推出更加先进的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利用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而且具有卓越的环保特性。
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与设备造价昂贵,而且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也太高,因此,较难大量推广应用。
2.2 国内情况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过去、现在和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主要地位,见表1。
表1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年份1952 1960 1970 1980 1990 1997 2010 2050比例,% 95.00 93.90 80.89 72.15 76.20 73.50 64 47.7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与国外也有较大差别。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业在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传统煤炭产业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结合我国目前煤炭产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从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在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比较缺乏,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大的能源之一,因此我国煤炭产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有效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4%,而且分布在我国的优质煤炭资源不多,可利用的优质煤炭资源就更少了,按照目前人均煤炭需求水平估算,到2020年,煤炭需求总量可达1250亿吨。
前几年,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十分落后,开发秩序参差不齐,煤炭资源损失非常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与大型煤矿争夺煤炭资源,使得一些优质煤矿被小煤窑弄得肢解分割。
随着这几年煤炭价格的快速增长,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一些稀有煤炭也被当做普通燃料烧掉了,十分可惜。
(二)煤炭开采和利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煤炭丰富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将近85%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地质灾害多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洁净煤技术概述1.能源1.1能源的概念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
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做功的物质的统称。
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2能源的分类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来源分为3类: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如潮汐能。
(2)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
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3)按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4)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清洁型煤推广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清洁型煤的概念,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推广目标。
1. 提高清洁型煤在能源市场中的占比,减少传统煤炭的使用量;2. 降低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改善空气质量;3. 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策略。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清洁型煤的知名度和认可度;2. 优惠政策支持,降低清洁型煤的价格,增加其市场竞争力;3.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清洁型煤的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4.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清洁型煤的质量和安全。
四、推广实施。
1. 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加大对清洁型煤的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宣传活动,如展会、讲座等,提高公众对清洁型煤的认知和了解。
2. 优惠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降低清洁型煤的价格,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同时,鼓励各地推出相关的购买补贴政策,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清洁型煤。
3. 技术研发。
加大对清洁型煤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其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清洁型煤技术的不断进步。
4. 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清洁型煤监管体系,加强对清洁型煤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清洁型煤产品的质量把控,确保用户购买到优质的清洁型煤产品。
五、推广效果评估。
建立完善的推广效果评估体系,对清洁型煤推广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及时调整推广策略,确保推广效果的最大化。
六、总结。
清洁型煤推广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推动,才能实现清洁型煤在能源结构中的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文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国家计委2001年)前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十五”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内容包括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发展战略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政策措施。
一、能源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一)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大大缓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本适应了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能源产量迅速增加。
2000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预计为10.89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
原煤产量1996年曾达到13.97亿吨,国家对小煤窑进行压产后,2000年的产量为9.98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38亿吨和153亿立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63亿吨和270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年的6212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13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267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2400亿千瓦时。
核电从无到有,2000年核电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生产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