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表单】部编教材单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0.79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优质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荷花》、《桂花雨》。
2. 第二单元:《钓鱼》、《爬天都峰》、《猫》、《母鸡》。
3. 第三单元:《珍珠鸟》、《鸟的天堂》、《假如没有灰尘》、《沙漠之舟》。
4. 第四单元:《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我的“长生果”》。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文学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偷看书的故事,引出课文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课文主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读后感范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践情景。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古诗两首》:《登高》、《望岳》2.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3. 《说明文》:《太阳》、《月球》、《地球》4. 《散文》:《秋天的雨》、《白鹭》、《草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阅读与赏析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散文阅读与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明文的阅读与分析、散文的赏析。
2. 教学重点:古诗阅读与赏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入《秋天的雨》的学习。
2. 新课内容:(1)学习《古诗两首》,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习《修辞手法》,讲解拟人、比喻、夸张的含义与运用。
(3)学习《说明文》,分析太阳、月球、地球的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4)学习《散文》,赏析《秋天的雨》、《白鹭》、《草原》的美。
3. 例题讲解:针对修辞手法、说明文、散文的阅读与分析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两首:《登高》、《望岳》2.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3. 说明文:太阳、月球、地球4. 散文:《秋天的雨》、《白鹭》、《草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登高》和《望岳》。
(2)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手法写一段话。
(3)阅读《太阳》或《月球》,概括其主要内容。
(4)赏析《秋天的雨》或《白鹭》,写下自己的感受。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例: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照亮了整个地球。
(3)见课本相应文章。
(4)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
部编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
造者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小结六、作业默读课文能力
的提升
感悟牧羊人创
造奇迹的意义
学习无私奉献
的人生观,树
立正确的价值
观。
理解作者
的审美观。
了解牧羊人的
形象,感受人
物精神和人格
魅力。
学以致用
片段练习
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
毯”③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
勃勃的沃土。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
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
漠变成绿洲的。
(总结:他是
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
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
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
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
的情感。
1.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
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
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
“奇迹”的创造者。
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
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
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
的牧羊人。
写一个不少于300
字的小片段。
课件。
【作业表单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单】
7.板书设计:比多少
小兔与板凳同样多
小兔比小猪多小猪比小兔少
萝卜比苹果多苹果比萝卜少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我运用课件进行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者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巩固练习让学生对“比多少”有全面的认识。
3.学习目标确定:1.练习数事物个数的基本方法。
2.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熟悉“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数数的方法。
2.会正确比较物体的多少。
5.学习评价设计:师生双向活动,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
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连一连。
学生活动1
分析:本题要把动物图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
先要数出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然后再数出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最后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连起来。
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3题。
在少的后面画“√”。
学生活动2
分析: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得一样长,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备课教案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时分配1.古诗三首……………………………………………………………………………… 2~3课时2.燕子…………………………………………………………………………………… 2~3课时3.荷花…………………………………………………………………………………… 2~3课时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教法与学法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三、了解大意,感受美景。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从1840年——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国门在西方的“坚船利炮”而前被打开,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内忧外患中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淸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意志。
主体结构:1课时1课时1课时教与学活动规划:1、设置专题问题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新授课0 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1.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中的第一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正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环,在本单元本教材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有重要作用。
该课共有三大子目,子目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子目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子目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教材中通过图文等大量材料,较详细地展示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与结果,有利于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对鸦片战争的深入分析,本课中,教师将补充相应的材料, 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2.学习者分析由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左难度,故采取“提岀问题一一阅读材料及课本一一分析理解一一讨论一一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让学生査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快速跑》教学设计
水平三
一、课标要求:1、通过故事化的快速跑情景练习结合,激发学生参加快速跑练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快速跑的练习。
2、在练习中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的概念,同时发展学生快速跑的
能力。
3、练习中贯穿消防知识教育,使其体验消防战士的艰辛与其职责的光荣,培养勇敢
顽强,敢于争光的作风。
4、通过相互竞争、合作比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1、“快速跑”是考察人基本运动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小学体育田径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假设每位同学都来争当“消防员”,以消防战士训练、战斗为一条故事主线,模拟消防战士,救火的情景设计跑的练习形式。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利用初一学生喜爱竞争比赛的特点,以“三步曲”的形式递进教学,以情景练习的形式组织练习,使得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对练习始终保持热情。
2、本课教学中贯穿消防知识教育,使其体验消防战士的艰辛与其职责的光荣,培养
勇敢顽强,敢于争光的作风。
三、学情分析:
在练习中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的概念,同时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80%的学生能掌握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
2、学生知道正确的快速跑的姿势;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途中跑的正确跑步姿势
《快速跑》:教学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秋天的雨》第2课:《天空的颜色》第3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4课:《古诗三首》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6课:《蝙蝠和雷达》第7课:《爬山虎的脚》第8课:《古诗二首》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
(3)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讲解。
3.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 内容:第一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教学难点与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3)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知识点的串联: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